一种隧道使用无人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74116发布日期:2020-11-03 23:26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使用无人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隧道使用无人机结构。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无人机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固定翼无人机、扑翼无人机和多旋翼无人机等。由于操控简单、可靠性高,并且不需要跑道便可以垂直起降,起飞后可以在空中悬停,因此相对于固定翼无人机和扑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使用更广泛。多旋翼无人机通常有3个以上的旋翼,其机动性能是通过改变不同旋翼的扭力和转速来实现。常见的多旋翼无人机,如四旋翼、六旋翼和八旋翼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影视航拍、安全监控、农业植保和电力巡线等领域。此类无人机多数飞行在广阔的天空,障碍物很少,像隧道这种狭小的空间不利于飞行,因此需要一种防撞击无人机,在隧道内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隧道使用无人机结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隧道使用无人机结构,包括飞行器主体和支撑臂,所述飞行器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飞行器主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红外线避障传感器,所述飞行器主体的正面和后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飞行器主体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板,所述飞行器主体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尾翼,所述支撑臂的一端与飞行器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

可选的,所述防护板包括防护夹板,所述防护夹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

可选的,所述减震弹簧的数量为三个。

可选的,所述支撑臂的数量为四个。

可选的,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旋桨,所述螺旋桨的数量为两个。

可选的,所述驱动电机和蓄电池电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隧道使用无人机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隧道使用无人机结构,设置红外线避障传感器,可以监测无人机的位置,避免了无人机撞击隧道壁,飞行器主体和防护板固定连接,通过减震弹簧缓冲,避免无人机直接与物体撞击,损坏无人机,设置支撑腿,无人机在降落时避免飞行器主体直接着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飞行器主体;2、支撑臂;4、红外线避障传感器;5、支撑腿;6、支撑杆;7、防护板;701、防护夹板;702、减震弹簧;8、尾翼;9、固定块;10、驱动电机;11、螺旋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隧道使用无人机结构,包括飞行器主体1和支撑臂2,飞行器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设置蓄电池作为电源供电,飞行器主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红外线避障传感器4,设置红外线避障传感器,可以监测无人机的位置,避免了无人机撞击隧道壁,飞行器主体1的正面和后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5,设置支撑腿5,无人机在降落时避免飞行器主体1直接着地,支撑腿5的底部为橡胶材质,橡胶材质具有减震效果,飞行器主体1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6,支撑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板7,防护板7包括防护夹板701,防护夹板7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702,减震弹簧702的数量为三个,飞行器主体1和防护板7固定连接,通过减震弹簧702缓冲,避免无人机直接与物体撞击,损坏无人机,飞行器主体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尾翼8,支撑臂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撑臂2平均分布在飞行器主体的正面和背面,支撑臂2的一端与飞行器主体1固定连接,支撑臂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9,固定块9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0,驱动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旋桨11,螺旋桨11的数量为两个,驱动电机10和蓄电池电连接。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综上所述,该隧道使用无人机结构,使用时,驱动电机10带动无人机升空,升降前后均以支撑腿5为支撑,无人机进入隧道后,通过红外线避障传感器4可以监测无人机与隧道壁的距离,当无人机撞击物体时,防护板7与物体接触,减震弹簧702作为缓冲,降低无人机的作用力,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无人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隧道使用无人机结构,包括飞行器主体(1)和支撑臂(2),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飞行器主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红外线避障传感器(4),所述飞行器主体(1)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5),所述飞行器主体(1)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板(7),所述飞行器主体(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尾翼(8),所述支撑臂(2)的一端与飞行器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臂(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9),所述固定块(9)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使用无人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7)包括防护夹板(701),所述防护夹板(7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7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使用无人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弹簧(702)的数量为三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使用无人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2)的数量为四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使用无人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旋桨(11),所述螺旋桨(11)的数量为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使用无人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10)和蓄电池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使用无人机结构,包括飞行器主体和支撑臂,所述飞行器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飞行器主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红外线避障传感器,所述飞行器主体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飞行器主体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板,所述支撑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该隧道使用无人机结构,设置红外线避障传感器,可以监测无人机的位置,避免了无人机撞击隧道壁,飞行器主体和防护板固定连接,通过减震弹簧缓冲,避免无人机直接与物体撞击,损坏无人机,设置支撑腿,无人机在降落时避免飞行器主体直接着地。

技术研发人员:张丙珍;韩向;张毅;张立忠;赵文卓;鲍小锋;邱廷伟;张海虎;段稳朝;杨凌霄;卢昱磊;业童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玉溪供电局
技术研发日:2019.11.22
技术公布日:2020.11.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