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防撞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62152发布日期:2020-12-22 10:35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机防撞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防撞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无人机实际上是无人驾驶飞行器的统称,从技术角度定义可以分为:无人固定翼飞机、无人垂直起降飞机、无人飞艇、无人直升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伞翼机等。为了避免飞翼或无人机本体受损,通过会增加保护装置,但现有保护其保护效果,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现需要一种无人机防撞保护装置,可大大提高防护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人机防撞保护装置,可大大提高防护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无人机防撞保护装置,包括无人机本体,所无人机本体的外围均匀的设有飞翼,所述飞翼的两侧设有防护杆,所述防护杆一端与无人机本体衔接,所述防护杆另一端连接有第一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的外侧设有第二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之间通过缓冲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缓冲杆包括第一缓冲杆和第二缓冲杆,第一缓冲杆一端与所述第一防护板衔接,所述第一缓冲杆另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凹腔,所述第二缓冲杆一端部嵌入所述第一缓冲杆的凹腔内,所述第二缓冲杆另一端与第二防护板相接;

第一缓冲杆的侧壁设有摩擦销,所述摩擦销贯穿所述第一缓冲杆的侧壁与所述第二缓冲杆的侧壁接触,且第二缓冲杆的端部与第一缓冲杆的凹腔底部余有间距。

优选的,防护杆包括第一防护杆和第二防护杆,第一防护杆和第二防护杆的端部之间通过螺纹相接,第一防护杆另一端与无人机本体相接;第二防护杆另一端与第一防护板相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杆两侧设有连接耳,连接耳通过螺栓与无人机本体相接。

优选的,第一防护板侧部设有套筒,所述第二防护杆端部嵌入所述套筒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无人机本体的外围均匀的设有飞翼,飞翼的两侧设有防护杆,防护杆一端与无人机本体衔接,防护杆另一端连接有第一防护板,第一防护板的外侧设有第二防护板;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之间通过缓冲杆连接,通过两侧防护板的保护,可大大提高防护性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图;

图中标记为:1、无人机本体;2、飞翼;3、防护杆;31、第一防护杆;32、第二防护杆;4、第一防护板;5、第二防护板;6、缓冲杆;61、第一缓冲杆;62、第二缓冲杆;7、套筒;8、摩擦销。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一种无人机防撞保护装置,包括无人机本体1,所无人机本体1的外围均匀的设有飞翼2,所述飞翼2的两侧设有防护杆3,所述防护杆3一端与无人机本体1衔接,所述防护杆3另一端连接有第一防护板4,所述第一防护板4的外侧设有第二防护板5;所述第一防护板4和第二防护板5之间通过缓冲杆6连接。通过缓冲杆6发挥缓冲作用,通过第一防护板4和第二防护板5两层防护,可大大提高防护性能;其中,所述缓冲杆6包括第一缓冲杆61和第二缓冲杆62,第一缓冲杆61一端与所述第一防护板4衔接,所述第一缓冲杆61另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凹腔,所述第二缓冲杆62一端部嵌入所述第一缓冲杆61的凹腔内,所述第二缓冲杆62另一端与第二防护板5相接;只要能实现缓冲杆6是伸缩结构即可,第一缓冲杆61的侧壁设有摩擦销8,摩擦销是传统类机械结构,当摩擦力小于摩擦销与物件间摩擦力时,物件不会移动;只有当摩擦力大于摩擦销与物体间摩擦力时,物件则可以移动,此类结构优点在于:弹簧减震物品,容易晃动会对飞行造成影响,而摩擦销完全没有这些弊端;所述摩擦销8贯穿所述第一缓冲杆61的侧壁与所述第二缓冲杆62的侧壁接触,且第二缓冲杆62的端部与第一缓冲杆61的凹腔底部余有间距为了实现缓冲伸缩,防护杆3包括第一防护杆31和第二防护杆32,第一防护杆31和第二防护杆32的端部之间通过螺纹相接,第一防护杆31另一端与无人机本体1相接;第二防护杆32另一端与第一防护板4相接,如此可以便于拆解运输和存放;所述第一防护杆31两侧设有连接耳,连接耳通过螺栓与无人机本体1相接;如此可以便于拆解运输和存放;第一防护板4侧部设有套筒7,所述第二防护32杆端部嵌入所述套筒7内,如此可以便于拆解运输和存放。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如图1和图2,通过缓冲杆6发挥缓冲作用,通过第一防护板4和第二防护板5两层防护,可大大提高防护性能;摩擦销是传统类机械结构,当摩擦力小于摩擦销与物件间摩擦力时,物件不会移动;只有当摩擦力大于摩擦销与物体间摩擦力时,物件则可以移动,此类结构优点在于:弹簧减震物品,容易晃动会对飞行造成影响,而摩擦销作为缓冲部件结构完全没有这些弊端。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无人机防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机本体,所无人机本体的外围均匀的设有飞翼,所述飞翼的两侧设有防护杆,所述防护杆一端与无人机本体衔接,所述防护杆另一端连接有第一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的外侧设有第二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之间通过缓冲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防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杆包括第一缓冲杆和第二缓冲杆,第一缓冲杆一端与所述第一防护板衔接,所述第一缓冲杆另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凹腔,所述第二缓冲杆一端部嵌入所述第一缓冲杆的凹腔内,所述第二缓冲杆另一端与第二防护板相接;

第一缓冲杆的侧壁设有摩擦销,所述摩擦销贯穿所述第一缓冲杆的侧壁与所述第二缓冲杆的侧壁接触,且第二缓冲杆的端部与第一缓冲杆的凹腔底部余有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防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防护杆包括第一防护杆和第二防护杆,第一防护杆和第二防护杆的端部之间通过螺纹相接,第一防护杆另一端与无人机本体相接;第二防护杆另一端与第一防护板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人机防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杆两侧设有连接耳,连接耳通过螺栓与无人机本体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人机防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防护板侧部设有套筒,所述第二防护杆端部嵌入所述套筒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人机防撞保护装置,具体涉及无人机领域,包括无人机本体,所无人机本体的外围均匀的设有飞翼,所述飞翼的两侧设有防护杆,所述防护杆一端与无人机本体衔接,所述防护杆另一端连接有第一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的外侧设有第二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之间通过缓冲杆连接。本实用新型可大大提高防护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孙皓;周大喜;杨颉;赵婷婷;殷云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弘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8
技术公布日:2020.1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