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浮台三轴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16462发布日期:2021-08-03 12:58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气浮台三轴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模拟试验装置领域,详细地讲是一种气浮台三轴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随着卫星型号载荷对平台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在空间飞行器姿态控制地面模拟试验中,承载着整星成败的关键任务,需要构建特种装置及环境,用以等效于姿态运动的空间环境。三轴气浮台作为地面飞行器全物理仿真试验的核心设备,其气浮时摩擦力矩小,可以模拟卫星在轨时特殊的力学环境,用来实现三轴气浮台的姿态角的实时测量和解算,而三轴气浮台的升降装置是支撑卫星的关键所在,传统的三轴气浮台升降装置,大都采用多级齿轮传动,或多个减速机配合实现,安装复杂,且安装角度难以保证,加工费事费力,精度不够,寿命差,使用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浮台三轴转换装置,以解决普通气浮台齿轮装置安装复杂,精度不够造成的使用寿命低的问题,还解决了普通气浮台加工费事费力、使用效率低、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浮台三轴转换装置,设有减速箱底座,其特征在于,减速箱底座周边均匀加工三个减速箱安装孔,减速箱底座内部上端加工安装定位台,三个直角减速机通过减速箱安装孔均匀的安装在减速箱底座内部,每个直角减速机顶端安装传动齿轮,在三个传功齿轮夹角处安装主动齿轮,使主动齿轮与三个传动齿轮齿接,减速箱底座上端安装减速箱盖,减速箱盖配合定位台实现与减速箱底座的同轴安装,减速箱盖上端中心位置安装行星减速机,行星减速机下端穿过减速箱盖与主动齿轮固定连接,行星减速机顶端安装伺服电机。

本实用新型还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所述的减速箱安装孔之间夹角为120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安装在减速箱盖上的行星减速机和伺服电机,实现了三轴均布、等转矩输出转换的目的,使结构更加紧凑、简单,传动精度更高、占用平台空间更少,提高了使用寿命,节省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部齿轮布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图中1.减速箱底座,2.直角减速机,3.减速箱盖,4.行星减速机,5.伺服电机,6.主动齿轮,7.传动齿轮,8.定位台,9.减速箱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和图4,设有减速箱底座1,减速箱底座1周边均匀加工三个减速箱安装孔9,减速箱底座1内部上端加工定位台8,三个直角减速机2通过减速箱安装孔9均匀的安装在减速箱底座1内部,所述的相邻减速箱安装孔9之间夹角为120度,每个直角减速机2顶端安装传动齿轮7,在三个传功齿轮7夹角处安装主动齿轮6,使主动齿轮6与三个传动齿轮7齿接,减速箱底座1上端安装减速箱盖3,减速箱盖3配合定位台8实现与减速箱底座1的同轴安装,减速箱盖3上端中心位置安装行星减速机4,行星减速机4下端穿过减速箱盖3与主动齿轮6固定连接,行星减速机4顶端安装伺服电机5。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启动伺服电机5,伺服电机5带动行星减速机4运转,行星减速机4下端的主动齿轮6则配合行星减速机4转动,与主动齿轮6齿接的传动齿轮7则共同运转并带动直角减速机2运转,从而实现三轴均布、等转矩输出转换的目的,具有结构紧凑、简单、传动精度高、占用平台空间少等优点,性能稳定可靠等特点,为气浮台升降机提供高精度转矩输出。



技术特征:

1.一种气浮台三轴转换装置,设有减速箱底座,其特征是,减速箱底座周边均匀加工三个减速箱安装孔,减速箱底座内部上端加工安装定位台,三个直角减速机通过减速箱安装孔均匀的安装在减速箱底座内部,每个直角减速机顶端安装传动齿轮,在三个传功齿轮夹角处安装主动齿轮,使主动齿轮与三个传动齿轮齿接,减速箱底座上端安装减速箱盖,减速箱盖配合定位台实现与减速箱底座的同轴安装,减速箱盖上端中心位置安装行星减速机,行星减速机下端穿过减速箱盖与主动齿轮固定连接,行星减速机顶端安装伺服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浮台三轴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邻减速箱安装孔之间夹角为120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浮台三轴转换装置,属于飞行器模拟试验领域。设有减速箱底座,减速箱底座周边均匀加工三个减速箱安装孔,减速箱底座内部上端加工安装定位台,三个直角减速机通过减速箱安装孔均匀的安装在减速箱底座内部,每个直角减速机顶端安装传动齿轮,减速箱底座上端安装减速箱盖,减速箱盖上端中心位置安装行星减速机,行星减速机下端与主动齿轮连接,通过安装在减速箱盖上的行星减速机和伺服电机,实现了三轴均布、等转矩输出转换的目的,使结构更加紧凑、简单,传动精度更高、占用平台空间更少,提高了使用寿命,节省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侯焕斌;白贤荣;滕永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威海光威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2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