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撞型航拍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55661发布日期:2022-02-26 01:09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撞型航拍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防撞型航拍无人机。


背景技术:

2.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与有人驾驶飞机相比,无人机往往更适合那些太“愚钝,肮脏或危险”的任务。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扩展行业应用与发展无人机技术。
3.在无人机飞行的过程中,难免会撞击到障碍物,现有的无人机防撞能力差,与障碍物撞击后极易导致无人机的损坏,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防撞型航拍无人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撞型航拍无人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撞型航拍无人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上方位于四个边角位置处均转动连接有螺旋桨,且机体的下方位于中部位置处设置有摄像头,所述机体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有固定杆,且机体的下方设置有着陆缓冲机构,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弹簧,且固定杆的外部套接有滑套,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设置有防护板,且第一弹簧与防护板之间通过固定块固定相连,所述固定块的外侧固定有第一缓冲垫,且固定块的内侧对称固定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滑套之间通过第二固定件转动相连。
6.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着陆缓冲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固定有滑块,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空腔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且第一支撑杆的下方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方对应第一支撑杆的位置处固定有密封圈。
7.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缓冲垫为一种橡胶材质的构件,且第一缓冲垫的厚度不低于8mm。
8.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内部对应滑块的位置处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尺寸与滑块的尺寸相适配。
9.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空腔的内部设置有阻尼油,所述通孔的数量不少于两个。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方位于两端位置处均固定有第二缓冲垫,且第二支撑杆与第二缓冲垫之间通过胶粘相连。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设计新颖,在机体的四个边角处均设有防护板,在第一弹簧和第一缓冲垫的作用下,可大大降低无人机接触到障碍物时受到的冲击力,从而对无人机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另外,设有着陆缓冲机构,可在无人机降落在地面上时,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对无人机提供进一步的保护。
附图说明
12.图1为一种防撞型航拍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一种防撞型航拍无人机中俯视固定杆和防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一种防撞型航拍无人机中剖面着陆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机体;2、螺旋桨;3、摄像头;4、固定杆;5、第一弹簧;6、防护板;7、固定块;8、第一缓冲垫;9、第一固定件;10、连接杆;11、滑套;12、第二固定件;13、第一支撑杆;14、第二支撑杆;15、空腔;16、滑块;17、第二弹簧;18、通孔;19、滑槽;20、密封圈;21、第二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16.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防撞型航拍无人机,包括机体1,机体1的上方位于四个边角位置处均转动连接有螺旋桨2,且机体1的下方位于中部位置处设置有摄像头3,机体1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有固定杆4,且机体1的下方设置有着陆缓冲机构,固定杆4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弹簧5,且固定杆4的外部套接有滑套11,第一弹簧5的一端设置有防护板6,且第一弹簧5与防护板6之间通过固定块7固定相连,固定块7的外侧固定有第一缓冲垫8,且固定块7的内侧对称固定有第一固定件9,第一固定件9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与滑套11之间通过第二固定件12转动相连。
17.在图3中,着陆缓冲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13和第二支撑杆14,第一支撑杆13的下端固定有滑块16,第二支撑杆14的内部开设有空腔15,第一支撑杆13与空腔15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7,且第一支撑杆13的下方开设有通孔18,第二支撑杆14的上方对应第一支撑杆13的位置处固定有密封圈20,在无人机降落在地面上时,第二弹簧17受到外界的压力,会进行收缩回弹,同时带动滑块16于滑槽19的内部上下滑动,对第一支撑杆13起到限位和稳定的作用,从而对无人机降落在地面上的冲击力做缓冲,在第一支撑杆13升降的过程中,阻尼油可穿过通孔18内部实现流动,进一步提高缓冲效果。
18.在图2中,第一缓冲垫8为一种橡胶材质的构件,且第一缓冲垫8的厚度不低于8mm,当防护板6受到外物冲击时,第一缓冲垫8会首先对冲击力做出缓冲。
19.在图3中,第二支撑杆14的内部对应滑块16的位置处开设有滑槽19,滑槽19的尺寸与滑块16的尺寸相适配,滑块16于滑槽19的内部上下滑动,对第一支撑杆13起到限位和稳定的作用。
20.在图3中,空腔15的内部设置有阻尼油,通孔18的数量不少于两个,阻尼油具有良好的减震、缓冲性能,在第一支撑杆13升降的过程中,阻尼油可穿过通孔18内部实现流动,进一步提高缓冲效果。
21.在图1中,第二支撑杆14的下方位于两端位置处均固定有第二缓冲垫21,且第二支撑杆14与第二缓冲垫21之间通过胶粘相连,第二缓冲垫21可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防止第二支撑杆14因多次受到冲击而出现损坏的情况。
2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位于机体1四个边角处的防护板6会首先与障碍物接触,当防护板6受到外物冲击时,第一缓冲垫8会首先对冲击力做出缓冲,随后,在第一弹簧5的反复收缩和回弹下,再加上连接杆10的连接作用,使滑套11于固定杆4的表面来回滑动,带动防护板6对冲击力做出进一步的缓冲,大大降低机体1受到的冲击力,减少无人机受到的损坏。
23.在无人机降落在地面上时,第二弹簧17受到外界的压力,会进行收缩回弹,同时带动滑块16于滑槽19的内部上下滑动,对第一支撑杆13起到限位和稳定的作用,从而对无人机降落在地面上的冲击力做缓冲,阻尼油具有良好的减震、缓冲性能,在第一支撑杆13升降的过程中,阻尼油可穿过通孔18内部实现流动,进一步提高缓冲效果。
24.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撞型航拍无人机,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上方位于四个边角位置处均转动连接有螺旋桨(2),且机体(1)的下方位于中部位置处设置有摄像头(3),所述机体(1)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有固定杆(4),且机体(1)的下方设置有着陆缓冲机构,所述固定杆(4)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弹簧(5),且固定杆(4)的外部套接有滑套(11),所述第一弹簧(5)的一端设置有防护板(6),且第一弹簧(5)与防护板(6)之间通过固定块(7)固定相连,所述固定块(7)的外侧固定有第一缓冲垫(8),且固定块(7)的内侧对称固定有第一固定件(9),所述第一固定件(9)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与滑套(11)之间通过第二固定件(12)转动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型航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着陆缓冲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13)和第二支撑杆(14),所述第一支撑杆(13)的下端固定有滑块(16),所述第二支撑杆(14)的内部开设有空腔(15),所述第一支撑杆(13)与空腔(15)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7),且第一支撑杆(13)的下方开设有通孔(18),所述第二支撑杆(14)的上方对应第一支撑杆(13)的位置处固定有密封圈(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型航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垫(8)为一种橡胶材质的构件,且第一缓冲垫(8)的厚度不低于8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撞型航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14)的内部对应滑块(16)的位置处开设有滑槽(19),所述滑槽(19)的尺寸与滑块(16)的尺寸相适配。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撞型航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15)的内部设置有阻尼油,所述通孔(18)的数量不少于两个。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撞型航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14)的下方位于两端位置处均固定有第二缓冲垫(21),且第二支撑杆(14)与第二缓冲垫(21)之间通过胶粘相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防撞型航拍无人机,所述机体的上方位于四个边角位置处均转动连接有螺旋桨,且机体的下方位于中部位置处设置有摄像头,所述机体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有固定杆,且机体的下方设置有着陆缓冲机构,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弹簧,且固定杆的外部套接有滑套,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设置有防护板。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设计新颖,在机体的四个边角处均设有防护板,在第一弹簧和第一缓冲垫的作用下,可大大降低无人机接触到障碍物时受到的冲击力,从而对无人机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另外,设有着陆缓冲机构,可在无人机降落在地面上时,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对无人机提供进一步的保护。对无人机提供进一步的保护。对无人机提供进一步的保护。


技术研发人员:武俊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俊英
技术研发日:2021.11.05
技术公布日:2022/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