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式无人机充电系统

文档序号:33942295发布日期:2023-04-26 02:24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交互式无人机充电系统

本发明涉及小型无人机充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互式无人机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1、基于现有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以及充放电倍率,小型旋翼无人机的航时短,充电时间长,导致无法形成长期的工作,尤其是在野外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工作,即便带上几块电池也无法坚持几个小时的作业,且重复更换电池不方便以及持续性的工作。

2、以现有的电力巡线或者地形勘测为例,由于环境复杂,小型旋翼无人机相比于固定翼无人机更有优势(小巧轻便灵活),但与此同时相对应的是航时不足,常常在半个小时左右需要更换电池,野外巡线以及地质勘测人员常常需带多块电池以及移动充电电源;由于野外充电以及电池更换等问题,原本6个小时的工作却需要一两天才可完成,大大增加了时间和人员成本。

3、因此,需要一种交互式无人机充电系统,能够对多架无人机交替充电,提高作业效率,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交互式无人机充电系统,能够对多架无人机交替充电,提高作业效率。

2、本发明的交互式无人机充电系统,包括充电装置和至少两个无人机,所述充电装置至少包括两个充电接口,每个所述充电接口对应对一个无人机充电,至少一个所述无人机在充电装置上处于充电状态;所述充电装置具有对充电接口冷却的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内设置有主动引风的引风装置,所述充电接口连通冷却通道的进风口,所述冷却通道的出风口远离充电接口布置。

3、进一步,所述充电接口位于充电装置的纵向前端,所述冷却通道的出风口位于充电装置的纵向后端。

4、进一步,每个所述冷却通道的进风口通过堵头可被控制的开闭。

5、进一步,所述冷却通道包括相连通的散热腔和引风腔,所述引风装置安装在散热腔,所述充电接口开设于引风腔,无人机处于充电状态时,所述引风腔形成对无人机充电接头的包围。

6、进一步,所述引风腔被隔板分隔呈与充电接口数量对应数量的副引风腔室,每个所述副引风腔室对应将一个充电接口和散热腔连通。

7、进一步,所述散热腔位于充电装置的底部中部,所述冷却通道的出风口为开设在散热腔室纵向后侧的若干个散热孔。

8、进一步,所述充电接口位于散热腔的顶部,相邻所述副引风腔室通过中间通道连通。

9、进一步,所述中间通道由对应的副引风腔朝向充电装置的底部中部倾斜延伸形成。

10、进一步,在横向越靠近充电装置底部中部的所述中间通道的倾斜斜度越大。

11、进一步,所述冷却通道的纵断面呈“l”形。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交互式无人机充电系统,包括充电装置和至少两个小型旋翼无人机;所述充电装置至少包括两个充电接口,每个所述充电接口对应对一个小型旋翼无人机充电,至少一个所述小型旋翼无人机在充电装置上处于充电状态;使用时充电装置为多架同一型号的小型旋翼无人机提供电源,使得小型旋翼无人机可以不间断的工作,可将各架无人机交互起飞降落,利用多架无人机交互起飞降落的方式使一架无人机上天作业,剩下的无人机在装置上充电待命,以多块锂电池的慢充电弥补上天无人机单块锂电池的快放电;同时利用地面站将设定好的参数上传至充电装置中,以一块1c充电,2c放电的锂电池为例(或者以一架充电需要1h,放电只需0.5h的无人机为例),加上安全余量,充电装置上仅需四架小型无人机,有一架无人机上天作业,其余三架充电待命,上天的无人机电量耗尽时降落至充电装置上进行充电,同时另一架待命的无人机上天作业,待到第四架无人机降落之前,最开始上天的那架无人机已经充电完成可进行二次任务;同时,以无人机定点侦察为例,可在事先将高度,任务距离,摄影(或拍照间隔)等参数调好,通过地面站与无人机飞控以及充电装置相连实现,同时若因为无人机起降中断了任务的连续性,可通过设置无人机飞行时间以及在一架无人机预备降落之前,另一架无人机已经起飞到预定位置预备作业;如图所示,无人机充电接头为磁吸式构造,接头正负极集成在同一端头,便于对无人机的充电,同时与充电端口的插入配合更精准,所述充电装置具有对充电接口冷却的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内设置有主动引风的引风装置,所述充电接口连通冷却通道的进风口,所述冷却通道的出风口远离充电接口布置。能够对无人机充电的端口进行冷却,该冷却通道能够将气流按照既定的流向对各个充电接口进行强制冷却,降低充电接口处的温度,提高安全系数,防止多设备充电接口热集中存在的隐患,并且冷却通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相远离,进一步保证对无人机充电的安全性,满足特种作业的需求;本方案中所述引风装置为现有技术中散热风扇的任一种,满足散热引风功能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交互式无人机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装置和至少两个无人机,所述充电装置至少包括两个充电接口,每个所述充电接口对应对一个无人机充电,至少一个所述无人机在充电装置上处于充电状态;所述充电装置具有对充电接口冷却的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内设置有主动引风的引风装置,所述充电接口连通冷却通道的进风口,所述冷却通道的出风口远离充电接口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互式无人机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口位于充电装置的纵向前端,所述冷却通道的出风口位于充电装置的纵向后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互式无人机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冷却通道的进风口通过堵头可被控制的开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互式无人机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包括相连通的散热腔和引风腔,所述引风装置安装在散热腔,所述充电接口开设于引风腔,无人机处于充电状态时,所述引风腔形成对无人机充电接头的包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互式无人机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腔被隔板分隔呈与充电接口数量对应数量的副引风腔室,每个所述副引风腔室对应将一个充电接口和散热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互式无人机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腔位于充电装置的底部中部,所述冷却通道的出风口为开设在散热腔室纵向后侧的若干个散热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互式无人机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口位于散热腔的顶部,相邻所述副引风腔室通过中间通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互式无人机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通道由对应的副引风腔朝向充电装置的底部中部倾斜延伸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交互式无人机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横向越靠近充电装置底部中部的所述中间通道的倾斜斜度越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交互式无人机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的纵断面呈“l”形。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互式无人机充电系统,包括充电装置和至少两个无人机,所述充电装置至少包括两个充电接口,每个所述充电接口对应对一个无人机充电,至少一个所述无人机在充电装置上处于充电状态;所述充电装置具有对充电接口冷却的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内设置有主动引风的引风装置,所述充电接口连通冷却通道的进风口,所述冷却通道的出风口远离充电接口布置;能够对多架无人机交替充电,提高作业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陈全龙,雷亮,李鸿宇,王希理,周宝成,王玉生,朱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