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66089发布日期:2022-08-24 11:20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机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人机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2.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
3.市场上的无人机内部安装的电源存在散热效果差的缺点,传统无人机由于外壳的原因导致电源周围的热量无法散发出去,导致电源快速发热,影响电源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无人机散热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散热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散热结构,包括外壳和散热组件,所述外壳底部开设有凹槽,用于对无人机内部的储蓄电池进行散热的所述散热组件安装于外壳底部的凹槽的内,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金属壳、散热鳍片、安装槽、卡槽、卡板和顶盖,所述金属壳的内部纵向设置有散热鳍片,且散热鳍片的中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金属壳两侧均开设有卡槽,且卡槽的外部卡合设有卡板,所述卡板的顶部垂直安装有顶盖,且顶盖的内部步结构与金属壳内部一致,所述安装槽内部设置有电源,且电源的外部设置有防护垫,所述防护垫的外壁与安装槽贴合。
6.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壳的底部内侧安装有金属圆环,且金属圆环的中心与安装槽内部贯通。
7.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圆环内部社会中有散热风扇,且散热风扇的前端开设有散热孔。
8.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两侧均设置有支架,且支架的顶端设置有螺旋桨。
9.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上下两端均开设有通气槽,且通气槽中部与散热鳍片相连通。
10.进一步的,所述螺旋桨的一侧外部设置有防护环,且防护环的内部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末端与支架固定。
11.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环内壁贴合设有安装环,且安装环的内部设置有防护网。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散热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无人机散热结构,采用多个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设置,不仅能够实现快速对电源进行散热,同时还能够对进一步提高电源周围的空气流动,而且还能够对螺旋桨的顶部进行防护。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散热组件的设置,使得无人机移动时通气槽将外壳外部的空气引入金属壳顶部设置的散热鳍片,而散热鳍片通过内部开设安装槽对电源进行包裹,使得散热鳍片对电源的外围的热量进行吸收,再通过通气槽引入的空气带走散热鳍片上的热量,实现快速对电源进行散热的目的。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散热风扇配合散热孔的设置,使得散热风扇将金属圆环顶部与散热鳍片连通的通气槽内部所残留的余热进行吸收,再通过散热风扇将含有热量的风通过其底部开设的散热孔排出,实现通气槽内部的空气快速流动,进一步提高电源的散热能力。
15.3、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环配合防护网的设置,使得安装环内部安装的防护网与防护环的顶部进行固定,而防护网的设置可减少外界物体直接与螺旋桨接触,导致螺旋桨破损,影响使用,提高飞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人机散热结构的整体仰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人机散热结构的散热组件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人机散热结构的散热风扇与金属圆环连接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人机散热结构的防护环配合防护网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外壳;2、凹槽;3、散热组件;301、金属壳;302、散热鳍片;303、安装槽;304、卡槽;305、卡板;306、顶盖;4、电源;5、防护垫;6、金属圆环;7、散热风扇;8、散热孔;9、支架;10、螺旋桨;11、通气槽;12、防护环;13、连接杆;14、安装环;15、防护网。
具体实施方式
21.如图1-2所示,一种无人机散热结构,包括外壳1和散热组件3,外壳1底部开设有凹槽2,用于对无人机内部的储蓄电池进行散热的散热组件3安装于外壳1底部的凹槽2的内,散热组件3包括金属壳301、散热鳍片302、安装槽303、卡槽304、卡板305和顶盖306,金属壳301的内部纵向设置有散热鳍片302,且散热鳍片302的中部开设有安装槽303,金属壳301两侧均开设有卡槽304,且卡槽304的外部卡合设有卡板305,卡板305的顶部垂直安装有顶盖306,且顶盖306的内部步结构与金属壳301内部一致,安装槽303内部设置有电源4,且电源4的外部设置有防护垫5,防护垫5的外壁与安装槽303贴合,无人机移动时通气槽11将外壳1外部的空气引入金属壳301顶部设置的散热鳍片302,而散热鳍片302通过内部开设安装槽303对电源4进行包裹,使得散热鳍片302对电源4的外围的热量进行吸收,再通过通气槽11引入的空气带走散热鳍片302上的热量,实现快速对电源4进行散热的目的。
22.请参考图3所示,金属壳301的底部内侧安装有金属圆环6,且金属圆环6的中心与安装槽303内部贯通,金属圆环6内部社会中有散热风扇7,且散热风扇7的前端开设有散热孔8,散热风扇7将金属圆环6顶部与散热鳍片302连通的通气槽11内部所残留的余热进行吸收,再通过散热风扇7将含有热量的风通过其底部开设的散热孔8排出,实现通气槽11内部的空气快速流动,进一步提高电源4的散热能力。
23.请参考图4所示,外壳1两侧均设置有支架9,且支架9的顶端设置有螺旋桨10,外壳1上下两端均开设有通气槽11,且通气槽11中部与散热鳍片302相连通,螺旋桨10的一侧外部设置有防护环12,且防护环12的内部安装有连接杆13,连接杆13的末端与支架9固定,防护环12内壁贴合设有安装环14,且安装环14的内部设置有防护网15,安装环14内部安装的防护网15与防护环12的顶部进行固定,而防护网15的设置可减少外界物体直接与螺旋桨10接触,导致螺旋桨10破损,影响使用,提高飞行的稳定性。
24.综上,该无人机散热结构,使用时,首先通过无人机移动时通气槽11将外壳1外部
的空气引入金属壳301顶部设置的散热鳍片302,而散热鳍片302通过内部开设安装槽303对电源4进行包裹,使得散热鳍片302对电源4的外围的热量进行吸收,再通过通气槽11引入的空气带走散热鳍片302上的热量,再通过散热风扇7将金属圆环6顶部与散热鳍片302连通的通气槽11内部所残留的余热进行吸收,再通过散热风扇7将含有热量的风通过其底部开设的散热孔8排出,实现通气槽11内部的空气快速流动,进一步提高电源4的散热能力,再通过安装环14内部安装的防护网15与防护环12的顶部进行固定,而防护网15的设置可减少外界物体直接与螺旋桨10接触,导致螺旋桨10破损,提高飞行的稳定性,减少因螺旋桨10破损导致无人机坠毁。


技术特征:
1.一种无人机散热结构,包括外壳(1)和散热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底部开设有凹槽(2),用于对无人机内部的储蓄电池进行散热的所述散热组件(3)安装于外壳(1)底部的凹槽(2)的内,所述散热组件(3)包括金属壳(301)、散热鳍片(302)、安装槽(303)、卡槽(304)、卡板(305)和顶盖(306),所述金属壳(301)的内部纵向设置有散热鳍片(302),且散热鳍片(302)的中部开设有安装槽(303),所述金属壳(301)两侧均开设有卡槽(304),且卡槽(304)的外部卡合设有卡板(305),所述卡板(305)的顶部垂直安装有顶盖(306),且顶盖(306)的内部步结构与金属壳(301)内部一致,所述安装槽(303)内部设置有电源(4),且电源(4)的外部设置有防护垫(5),所述防护垫(5)的外壁与安装槽(303)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301)的底部内侧安装有金属圆环(6),且金属圆环(6)的中心与安装槽(303)内部贯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圆环(6)内部社会中有散热风扇(7),且散热风扇(7)的前端开设有散热孔(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两侧均设置有支架(9),且支架(9)的顶端设置有螺旋桨(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下两端均开设有通气槽(11),且通气槽(11)中部与散热鳍片(302)相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10)的一侧外部设置有防护环(12),且防护环(12)的内部安装有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的末端与支架(9)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环(12)内壁贴合设有安装环(14),且安装环(14)的内部设置有防护网(1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机散热结构,包括外壳和散热组件,所述外壳底部开设有凹槽,用于对无人机内部的储蓄电池进行散热的所述散热组件安装于外壳底部的凹槽的内,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金属壳、散热鳍片、安装槽、卡槽、卡板和顶盖,所述金属壳的内部纵向设置有散热鳍片,且散热鳍片的中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金属壳两侧均开设有卡槽,且卡槽的外部卡合设有卡板,所述卡板的顶部垂直安装有顶盖,且顶盖的内部步结构与金属壳内部一致,所述安装槽内部设置有电源。该无人机散热结构,采用多个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设置,不仅能够实现快速对电源进行散热,同时还能够对进一步提高电源周围的空气流动,而且还能够对螺旋桨的顶部进行防护。护。护。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 刘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凯达丰精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18
技术公布日:2022/8/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