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预旋系统的旋翼飞行器

文档序号:32027107发布日期:2022-11-03 00:14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预旋系统的旋翼飞行器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旋翼飞行器,具体涉及一种带有预旋系统的旋翼飞行器。


背景技术:

2.旋翼机作为近些年新兴出现发展的飞机,相较于其他飞机拥有着天然的优势,造价低廉,速度快,可低空作业等,但是目前来说旋翼机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起飞路径长,飞行状态不稳定也一直是长期困扰的问题。在很多方面旋翼机相比于直升机都略显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3.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出一种带有预旋系统的旋翼飞行器,解决旋翼机起跑路线长以及自稳差的问题。
4.技术方案:一种带有预旋系统的旋翼飞行器,包括机身、螺旋桨、尾面、起落架以及旋翼机构;螺旋桨位于机身的头部,尾面位于机身的尾部,起落架位于机身的底部;
5.旋翼机构包括二轴转动支架、电机、盘型齿轮、单向轴承、旋翼轴、旋翼支架、若干旋翼;
6.二轴转动支架包括竖杆、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竖杆的底端固定在机身的顶部,第一转动杆通过水平设置的第一转轴连接在竖杆的顶端,第二转动杆通过水平设置的第二转轴连接在第一转动杆上,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相互垂直设置,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有驱动电机控制转动;
7.旋翼轴竖直设置,底端固定在第二转动杆上;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有法兰,内圈固定连接有套管;单向轴承通过套管套在旋翼轴上,单向轴承与旋翼轴之间相对自由转动,盘型齿轮套接在单向轴承上,并通过螺栓与法兰固定连接;旋翼支架为带有中央盲孔的三角支架,旋翼支架通过中央盲孔盖合在旋翼轴的顶部,且相对旋翼轴自由转动;旋翼支架与单向轴承的套管固定连接;旋翼固定连接在旋翼支架的周侧;
8.电机固定在第二转动杆上,电机转轴安装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盘型齿轮啮合。
9.进一步的,旋翼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
°

10.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的旋翼机构,使得旋翼飞行器在助跑时预旋,获得足够自转动力时脱离,也就是鹞式跃跳,解决了旋翼机起跑路线长。同时,旋翼机构能够用来在旋翼机起步以及在空中飞行时提供动力,通过接收机的调平信号,控制电机的转速,实现飞机飞行姿态的平衡。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旋翼飞行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旋翼飞行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旋翼飞行器中旋翼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旋翼飞行器中旋翼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5.图5为本实用新型旋翼飞行器中单向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17.如图1、图2所示,一种带有预旋系统的旋翼飞行器,包括机身1、螺旋桨2、尾面3、起落架4以及旋翼机构。螺旋桨2位于机身1的头部,尾面3位于机身1的尾部,起落架4位于机身1的底部。
18.如图3、图4所示,旋翼机构包括二轴转动支架、电机6、盘型齿轮7、单向轴承8、旋翼轴9、旋翼支架10、若干旋翼11。
19.二轴转动支架包括竖杆501、第一转动杆502、第二转动杆503,竖杆501的底端固定在机身1的顶部,第一转动杆502通过水平设置的第一转轴连接在竖杆501的顶端,第二转动杆503通过水平设置的第二转轴连接在第一转动杆502上,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相互垂直设置,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有驱动电机控制转动,图中未示出驱动电机。
20.旋翼轴9竖直设置,底端固定在第二转动杆503上。如图5所示,单向轴承8的外圈固定连接有法兰801,内圈固定连接有套管802。单向轴承8通过套管802套在旋翼轴9上,单向轴承8与旋翼轴9之间相对自由转动,盘型齿轮7套接在单向轴承8上,并通过螺栓12与法兰801固定连接。旋翼支架10为带有中央盲孔的三角支架,旋翼支架10通过中央盲孔盖合在旋翼轴9的顶部,且相对旋翼轴9自由转动。旋翼支架10与单向轴承8的套管802固定连接。旋翼11固定连接在旋翼支架10的周侧,旋翼1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
°

21.电机6固定在第二转动杆503上,电机6转轴安装有驱动齿轮13,驱动齿轮13与盘型齿轮7啮合。电机6采用h2208 1400kv无刷电机,通过电调与机身1内的电池连接,通过接收机来对预旋的转速进行控制。
22.本实用新型的旋翼飞行器,起飞时,机身1前方的螺旋桨2由电机通电转动提供动力,旋翼机构上的电机6通电带动旋翼11转动提供升力。具体控制过程为:启动电机6,接通电调,预转旋翼11,此时总距放到零升力位置;当旋翼11从静止达到规定转速时,加大螺旋桨2转速,提总距到固定某一值,此时旋翼飞行器离地,然后持续操纵周期变距杆,保持向上足够升力的同时让电机6转速下降最慢,使旋翼11的桨盘具有适宜的来流迎角。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的旋翼机构,使得旋翼飞行器在助跑时预旋,获得足够自转动力时脱离,也就是鹞式跃跳。
23.飞行过程中,只有螺旋桨2电机工作,旋翼机构上的电机6断电,旋翼11通过前进时的气流自动旋转来提供上升力。当旋翼飞行器在空中失速或是螺旋桨2损坏时,由于旋翼11处于自旋状态,不会像直升机一样因为失去动力而下坠,而是会因为空气流速保持自旋状态,使旋翼飞行器逐渐减速着陆。
24.此外,在飞行过程中,若飞行器需要向上爬行或向下俯冲,则控制第一转动杆502保持水平不动,通过控制第二转动杆503倾转来改变飞行姿态。若飞行器需要向左转向或向右转向,则控制第二转动杆503保持水平不动,通过控制第一转动杆502倾转来改变飞行姿态。
25.降落时,旋翼机构上的电机6的通断电是可以选择的,当下降速度过快时,下降率
过高,可以进行通电,产生一定的上升力,减缓下降。
26.旋翼机构中,电机6带动盘型齿轮7转动,盘型齿轮7与单向轴承8的法兰801固定连接,单向轴承8与旋翼轴9润滑接触可自由转动,单向轴承8与顶部的旋翼支架10固定在一起,盘型齿轮7转动带动单向轴承8转动,单向轴承8转动带动旋翼支架10转动。
2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有预旋系统的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1)、螺旋桨(2)、尾面(3)、起落架(4)以及旋翼机构;螺旋桨(2)位于机身(1)的头部,尾面(3)位于机身(1)的尾部,起落架(4)位于机身(1)的底部;旋翼机构包括二轴转动支架、电机(6)、盘型齿轮(7)、单向轴承(8)、旋翼轴(9)、旋翼支架(10)、若干旋翼(11);二轴转动支架包括竖杆(501)、第一转动杆(502)、第二转动杆(503),竖杆(501)的底端固定在机身(1)的顶部,第一转动杆(502)通过水平设置的第一转轴连接在竖杆(501)的顶端,第二转动杆(503)通过水平设置的第二转轴连接在第一转动杆(502)上,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相互垂直设置,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有驱动电机控制转动;旋翼轴(9)竖直设置,底端固定在第二转动杆(503)上;单向轴承(8)的外圈固定连接有法兰(801),内圈固定连接有套管(802);单向轴承(8)通过套管(802)套在旋翼轴(9)上,单向轴承(8)与旋翼轴(9)之间相对自由转动,盘型齿轮(7)套接在单向轴承(8)上,并通过螺栓(12)与法兰(801)固定连接;旋翼支架(10)为带有中央盲孔的三角支架,旋翼支架(10)通过中央盲孔盖合在旋翼轴(9)的顶部,且相对旋翼轴(9)自由转动;旋翼支架(10)与单向轴承(8)的套管(802)固定连接;旋翼(11)固定连接在旋翼支架(10)的周侧;电机(6)固定在第二转动杆(503)上,电机(6)转轴安装有驱动齿轮(13),驱动齿轮(13)与盘型齿轮(7)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预旋系统的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旋翼(1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
°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预旋系统的旋翼飞行器,包括机身、螺旋桨、尾面、起落架以及旋翼机构。通过设计的旋翼机构,使得旋翼飞行器在助跑时预旋,获得足够自转动力时脱离,也就是鹞式跃跳,解决了旋翼机起跑路线长。同时,旋翼机构能够用来在旋翼机起步以及在空中飞行时提供动力,通过接收机的调平信号,控制电机的转速,实现飞机飞行姿态的平衡。实现飞机飞行姿态的平衡。实现飞机飞行姿态的平衡。


技术研发人员:史文俊 陆霄 郭广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6.16
技术公布日:2022/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