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尾单推电动垂直起降复合翼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83694发布日期:2023-06-17 08:36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V尾单推电动垂直起降复合翼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航空,具体涉及一种v尾单推电动垂直起降复合翼飞行器。


背景技术:

1、随着城市化进程,陆用空间日趋饱和,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亟需开发城市空中可用空间,发展垂直式立体交通。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开发吸引了包括航空航天企业、汽车行业、运输行业、政府、军方以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evtol未来潜在应用涉及城市客运、区域客运、货运、个人飞行器、紧急医疗服务等多种场景模式。

2、evtol的垂直升降,一般是通过提供垂直升力的升力桨实现。升力桨具有垂直起降和悬停等功能,对地形依赖性不高,具有较好的灵活性,但其最大前飞速度受到诸多限制;如果飞行器仅靠垂直螺旋桨提供升力和推力,效率较低;固定翼飞机具有较高的前飞速度,但对地形要求很高,场地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因此结合升力桨和固定翼的优点,打造一款气动性能好、地形适应性强、飞行速度快、适合城市交通的垂直起降飞行器成为研究热点。

3、升力桨用于起降及固定翼用于巡航阶段这种复合翼布局是目前电动垂直起降采用较多的方式。为提高垂起飞行器的安全及巡航性能,旋翼数量增加,且在重心前后对称分布,可有效降低控制复杂性,然而尾部的旋翼机构布置也较为困难;由于电机臂较长,刚度相对较弱,尾推安装在电机臂末端的布局使得电机臂及尾翼的振动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v尾单推电动垂直起降复合翼飞行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v尾单推电动垂直起降复合翼飞行器,包括机身,所述机身两侧安装有机翼,所述机翼上安装有电机臂,所述机翼的端部安装有小翼,所述电机臂上安装有升力桨,所述机身的尾部安装有单v尾和推力桨,所述推力桨位于单v尾后端,所述推力桨后端安装有尾推整流罩。

2、优选地,所述机翼翼梢处左右对称布置有副翼。

3、优选地,所述单v尾的后端安装有方向舵,所述单v尾的倾侧角在30°~70°内。

4、优选地,每个所述电机臂上安装有两个升力桨,所述升力桨分前后两排在机身两侧对称分布,所述升力桨拉力的中心与重心重合。

5、优选地,所述机身的底部安装有滑橇式起落架,所述滑橇式起落架包括前支撑和后支撑,所述前支撑和后支撑上端连接机身,下端连接架体,所述前支撑上安装有驾驶舱脚踏,所述架体前端安装有客舱脚踏,后端设有低阻末端。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飞行器兼备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的优点,具备较好的地形适应性和巡航性能。该飞行器无需跑道即可进行垂直起降,可以适应复杂的城市交通环境,安全性和适应性较强;

7、本飞行器在气动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单v尾使得结构紧凑、重量及振动较小;

8、本飞行器易于操纵,升力桨和固定翼之间的模式转换可以通过升力桨及推力桨配合进行操纵,两种模式下的操纵易于转换,操纵效率高。固定翼模式下,通过控制副翼及v尾舵偏角进行姿态控制。



技术特征:

1.一种v尾单推电动垂直起降复合翼飞行器,包括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两侧安装有机翼,所述机翼上安装有电机臂,所述机翼的端部安装有小翼,所述电机臂上安装有升力桨,所述机身的尾部安装有单v尾和推力桨,所述推力桨位于单v尾后端,所述推力桨后端安装有尾推整流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尾单推电动垂直起降复合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翼梢处左右对称布置有副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尾单推电动垂直起降复合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v尾的后端安装有方向舵,所述单v尾的倾侧角在30°~70°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尾单推电动垂直起降复合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机臂上安装有两个升力桨,所述升力桨分前后两排在机身两侧对称分布,所述升力桨拉力的中心与重心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尾单推电动垂直起降复合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的底部安装有滑橇式起落架,所述滑橇式起落架包括前支撑和后支撑,所述前支撑和后支撑上端连接机身,下端连接架体,所述前支撑上安装有驾驶舱脚踏,所述架体前端安装有客舱脚踏,后端设有低阻末端。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V尾单推电动垂直起降复合翼飞行器,包括机身,所述机身两侧安装有机翼,所述机翼上安装有电机臂,所述机翼的端部安装有小翼,所述电机臂上安装有升力桨,所述机身的尾部安装有单V尾和推力桨,所述推力桨位于单V尾后端,所述推力桨后端安装有尾推整流罩。本飞行器兼备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的优点,具备较好的地形适应性和巡航性能。该飞行器无需跑道即可进行垂直起降,可以适应复杂的城市交通环境,安全性和适应性较强;本飞行器易于操纵,升力桨和固定翼之间的模式转换可以通过升力桨及推力桨配合进行操纵,两种模式下的操纵易于转换,操纵效率高。固定翼模式下,通过控制副翼及V尾舵偏角进行姿态控制。

技术研发人员:王继明,姚远,杨万里,党铁红,董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沃兰特航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