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无人机的栖息装置、无人机

文档序号:37644068发布日期:2024-04-18 18:09阅读:10来源:国知局
用于无人机的栖息装置、无人机

本发明属于无人机,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栖息装置、无人机。


背景技术:

1、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航拍、农业、植保、快递运输、灾难救援、测绘、电力巡检、森林巡防等多个领域,无人机越来越多地融入日常生产生活,应用范围广泛拓展,成为一种工业和生活中的重要装备。但受制于电池电源技术和起飞重量,无人机的续航能力难以满足需求,在此背景下若能实现无人机像鸟类一样,借助某些物体实现空中栖息即停机悬停,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无人机普遍存在的续航时间短的问题,极大地延长其工作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栖息装置、无人机,以解决现有的无人机如何栖息的问题。

2、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栖息装置,所述栖息装置包括安装基板、支撑臂、爪臂底座、两个爪臂和控制件。

3、其中,所述支撑臂包括水平部、位于所述水平部一端的连接部以及位于所述水平部另一端的卡位部,所述水平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呈一定角度设置,所述连接部连接至所述安装基板,所述卡位部上形成有卡槽。

4、所述爪臂底座包括滑动部、对称连接在所述滑动部上的两个固定部,所述滑动部套接在所述水平部上,所述卡位部位于两个所述固定部之间,且所述卡位部能够限制所述滑动部在所述水平部上滑动时滑出所述水平部。

5、所述爪臂包括爪部,所述爪部的后端上设置有卡销,所述爪部上靠近所述爪部的后端部分上形成有凸起部,所述爪部的后端设置于两个所述固定部之间且所述爪部上靠近所述爪部的后端部分连接至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爪部的后端相对的所述爪部的前端以及所述凸起部从两个所述固定部之间伸出,所述卡销可卡接在所述卡槽上。

6、其中,所述滑动部与所述卡位部之间连接有推拉弹簧,两个所述爪臂之间的爪部上连接收缩弹簧,且所述收缩弹簧远离所述固定部并位于所述凸起部之间;所述控制件连接在两个所述爪臂之间的爪部后端上。

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安装基板的一端,所述安装基板的另一端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连接至所述连接部,使所述安装基板、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缓冲弹簧呈三角形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上形成有孔位,所述孔位中设置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缓冲弹簧可连接至所述第一固定柱上。

9、进一步地,所述卡位部上位于所述卡槽的下部分形成有连接通孔,在所述滑动部上形成有与所述连接通孔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安装孔位,所述安装孔位中设置有第二固定柱,所述推拉弹簧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连接通孔,所述推拉弹簧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固定柱。

10、进一步地,所述滑动部呈方形块,所述方形块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连接部在两个所述固定部之间穿过所述通孔使所述方形块套接在所述水平部上。

1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由两个连接杆组成,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滑动部,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弧形杆连接,所述弧形杆用于连接至所述爪臂。

12、进一步地,所述爪臂由两个所述爪部形成,两个所述爪部的前端通过第一连接柱连接,与两个所述爪部的前端相对的两个所述爪部的后端通过第二连接柱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爪臂中的两个所述爪部的后端之间连接有第三连接柱,所述控制件的一端连接至其中一个所述爪臂的第三连接柱上,所述控制件的另一端连接至另一个所述爪臂的第三连接柱上。

14、进一步地,所述爪臂中的两个所述爪部上靠近所述爪部的后端部分连接有第四连接柱,所述收缩弹簧的一端连接至其中一个所述爪臂的第四连接柱上,所述收缩弹簧的另一端连接至另一个所述爪臂的第四连接柱上。

1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人机,所述无人机包括上述所述的栖息装置。

1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栖息装置,包括了安装基板以及连接在安装基板上的支撑臂,在支撑臂上套接爪臂底座,将两个爪臂连接到爪臂底座上,在爪臂后端设置卡销,将爪臂卡设在支撑臂上,在支撑臂与爪臂底座之间设置推拉弹簧,在两个所述爪臂之间设置收缩弹簧。所述栖息装置在无人机栖息时,两个所述爪臂以一定的初速度靠近杆状物体,所述爪臂会受到一定的冲击,推拉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杆状物体靠近所述爪臂使所述爪臂能够发生起翘,借助无人机的惯性作用,爪臂向无人机飞行的反方向滑动,从而使爪臂和所述爪臂底座可在所述支撑臂上滑动,当所述爪臂滑动至所述爪臂上的卡销从支撑臂上脱出时,所述爪臂在收缩弹簧的收缩作用下从张开状态变为抓握状态,将杆状物体牢牢抓住,从而实现无人机的栖息。当无人机从栖息状态变为要起飞状态时,由于爪臂后端设置有控制件,控制件可控制爪臂后端,拉动两个爪臂后端,使两个爪臂的后端逐渐相互靠近,两个爪臂的前端逐渐相互远离,实现两个爪臂重新张开,此时无人机可再次起飞。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栖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栖息装置包括安装基板(1)、支撑臂(2)、爪臂底座(4)、两个爪臂(5)和控制件(7),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栖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2)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安装基板(1)的一端,所述安装基板(1)的另一端连接有缓冲弹簧(3),所述缓冲弹簧(3)连接至所述连接部(22),使所述安装基板(1)、所述连接部(22)和所述缓冲弹簧(3)呈三角形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栖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2)上形成有孔位(220),所述孔位(22)中设置有第一固定柱(91),所述缓冲弹簧(3)可连接至所述第一固定柱(9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栖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部(23)上位于所述卡槽(230)的下部分形成有连接通孔(231),在所述滑动部(41)上形成有与所述连接通孔(231)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安装孔位(410),所述安装孔位(410)中设置有第二固定柱(92),所述推拉弹簧(8)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连接通孔(231),所述推拉弹簧(8)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固定柱(9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栖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41)呈方形块,所述方形块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连接部(22)在两个所述固定部(42)之间穿过所述通孔使所述方形块套接在所述水平部(2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栖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42)由两个连接杆(421)组成,两个所述连接杆(421)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滑动部(41),两个所述连接杆(421)的另一端通过弧形杆(422)连接,所述弧形杆(422)用于连接至所述爪臂(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栖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爪臂(5)由两个所述爪部(51)形成,两个所述爪部(51)的前端通过第一连接柱(511)连接,与两个所述爪部(51)的前端相对的两个所述爪部(51)的后端通过第二连接柱(51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栖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爪臂(5)中的两个所述爪部(51)的后端之间连接有第三连接柱(513),所述控制件(7)的一端连接至其中一个所述爪臂(5)的第三连接柱(513)上,所述控制件(7)的另一端连接至另一个所述爪臂(5)的第三连接柱(513)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栖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爪臂(5)中的两个所述爪部(51)上靠近所述爪部(51)的后端部分连接有第四连接柱(514),所述收缩弹簧(6)的一端连接至其中一个所述爪臂(5)的第四连接柱(514)上,所述收缩弹簧(6)的另一端连接至另一个所述爪臂(5)的第四连接柱(514)上。

10.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栖息装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栖息装置,其包括安装基板、支撑臂、爪臂底座、两个爪臂和控制件,支撑臂包括水平部、位于水平部一端的连接部、位于水平部另一端的卡位部,卡位部上形成有卡槽;爪臂底座包括套接在水平部上的滑动部、连接在滑动部上的两个固定部,卡位部位于两个固定部之间能够限制滑动部滑出水平部;爪臂包括爪部,爪部的后端上设置有卡销,爪部的后端设置于两个固定部之间且爪部上靠近爪部的后端部分连接至固定部,爪部的前端从两个固定部之间伸出,卡销可卡接在卡槽上;滑动部与卡位部之间设有推拉弹簧,两个爪臂爪部上之间有收缩弹簧,控制件连接在两个爪臂之间的爪部后端。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包括上述栖息装置的无人机。

技术研发人员:刘昕昊,李加东,胡益民,刘荣帅,刘坤,李人澍,郭亚飞,王孟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