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无人机,尤其涉及一种共轴双旋翼无人机旋翼弹力机构。
背景技术:
1、共轴双旋翼无人机(后续简称无人机)在地面利用脚架起飞时,可以手动展开上、下旋翼,一般不需要特别设计旋翼自动展开机构。
2、随着无人机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应用场景对无人机提出更多的适应性要求,特别是对无人机提出具备发射筒发射功能时,要求无人机的旋翼需在起飞前处于折叠收纳状态,而无人机被发射出去后,要求旋翼自动展开,但这个过程存在的难题在于:上下旋翼为上下共轴设计,且上下旋翼间距较小。无人机旋翼的自动展开功能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现有的无人机旋翼的展开装置,一般为手动展开,而一些具备自动展开的装置,又存在自动展开弹力机构结构复杂,或者弹力机构功能单一的缺点,无法满足可靠展开旋翼的同时,避免上下旋翼展开后的打桨风险,进而直接影响无人机飞行,并使之大概率发生坠机。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共轴双旋翼无人机旋翼弹力机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共轴双旋翼无人机旋翼弹力机构,包括无人机机体和弹力机构;所述弹力机构包括支撑主体、安装槽、接触头通孔和可弹性伸缩接触头组件;所述支撑主体固定设于无人机机体相位臂上;所述支撑主体的一侧端呈纵向贯通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支撑主体上对应于安装槽位置开设有前后端贯通的安装通孔;所述支撑主体的另一侧端呈横向开设有与安装槽连通的接触头通孔,所述接触头通孔内设有可弹性伸缩接触头组件;所述可弹性伸缩接触头组件的一侧末端穿设伸出所述接触头通孔,所述可弹性伸缩接触头组件的另一侧末端与支撑主体的接触头通孔外侧端内壁或无人机机体连接。
4、优选的,所述支撑主体包括一体连接的支撑主体件、以及设于支撑主体件另一侧下端的支撑主体座。
5、优选的,所述支撑主体件的另一侧下端以及支撑主体座上呈横向开设有与安装槽连通的接触头通孔。
6、优选的,所述支撑主体件的另一侧上端面开设有减重槽。
7、优选的,所述可弹性伸缩接触头组件包括堵头、弹簧和接触头;所述堵头、弹簧和接触头依次连接,所述接触头穿设伸出所述接触头通孔,所述堵头与支撑主体的接触头通孔外侧端内壁或无人机机体连接。
8、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1)本弹力机构的旋翼自动展开结构简单,纯机械结构不需要额外增加电子电气及软件控制;
10、(2)本弹力机构结构简单,但能具备多个功能,即多次弹性势能释放、二次限位(防止旋翼第一次展开过度)、三次限位(防止旋翼下垂)的功能;
11、(3)通过本弹力机构,也可实现下旋翼一次、二次分段展开,增大上、下旋翼展开后的角度差,降低无人机发射后气流对旋翼扰动所带来的上、下旋翼起转时打桨的风险;
12、(4)本弹力机构结构设计灵巧、简洁,体积小、质量轻。
1.一种共轴双旋翼无人机旋翼弹力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机机体(1)和弹力机构;所述弹力机构包括支撑主体(2)、安装槽(3)、接触头通孔(5)和可弹性伸缩接触头组件;所述支撑主体(2)固定设于无人机机体(1)相位臂上;所述支撑主体(2)的一侧端呈纵向贯通开设有安装槽(3),所述支撑主体(2)上对应于安装槽(3)位置开设有前后端贯通的安装通孔(4);所述支撑主体(2)的另一侧端呈横向开设有与安装槽(3)连通的接触头通孔(5),所述接触头通孔(5)内设有可弹性伸缩接触头组件;所述可弹性伸缩接触头组件的一侧末端穿设伸出所述接触头通孔(5),所述可弹性伸缩接触头组件的另一侧末端与支撑主体(2)的接触头通孔(5)外侧端内壁或无人机机体(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轴双旋翼无人机旋翼弹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2)包括一体连接的支撑主体件(201)、以及设于支撑主体件(201)另一侧下端的支撑主体座(2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轴双旋翼无人机旋翼弹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件(201)的另一侧下端以及支撑主体座(202)上呈横向开设有与安装槽(3)连通的接触头通孔(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轴双旋翼无人机旋翼弹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件(201)的另一侧上端面开设有减重槽(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轴双旋翼无人机旋翼弹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弹性伸缩接触头组件包括堵头(6)、弹簧(7)和接触头(8);所述堵头(6)、弹簧(7)和接触头(8)依次连接,所述接触头(8)穿设伸出所述接触头通孔(5),所述堵头(6)与支撑主体(2)的接触头通孔(5)外侧端内壁或无人机机体(1)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