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中救援用无人机迫降稳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83314发布日期:2024-01-06 22:55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中救援用无人机迫降稳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救援无人机,具体为一种空中救援用无人机迫降稳定机构。


背景技术:

1、救援无人机,是应对突发情况或者意外情况导致的事件所采用的救援设备。为了加快救援的速度,可直接将救援物资放置在救援无人机的表面,使用者遥控操作救援无人机进行远距离投放物资,以此来提高投放物资的效率,为救援提供了重要的硬性支撑。

2、对此,中国申请专利号:cn217198633u,公开了一种救援无人机用迫降用稳定机构,包括无人机本体,所述无人机本体的侧方对称设有支臂,所述支臂的表面开设有滑腔,所述滑腔的内部滑动有滑臂,所述无人机本体的表面设有存储仓,所述存储仓的底部内侧铰接有底板,所述支臂的表面均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表面均设有固定杆,所述存储仓位于所述固定杆之间。当支臂接触地面,无人机本体滑动向下接触地面,形成双向支撑,提高无人机本体的着路时的稳定,随着无人机本体下滑,存储仓与无人机本体之间的空隙扩大,底板打开,物资沿着存储仓向外自动投放,解决了着落不稳定的同时,也提高了救援无人机投放物资的效率。

3、但是通过支臂进行首次支撑时,支臂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小,落地后由于风速和地面的平整度不一样,从而支撑时不稳定,同时通过弹簧进行滑动安装将无人机本体下滑,稳定性不高,还会增加震动,因此我们对上述问题进行完善和改进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中救援用无人机迫降稳定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通过支臂进行首次支撑时,支臂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小,落地后由于风速和地面的平整度不一样,从而支撑时不稳定,同时通过弹簧进行滑动安装将无人机本体下滑,稳定性不高,还会增加震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中救援用无人机迫降稳定机构,包括无人机本体,所述无人机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提升旋翼,所述提升旋翼设置有四组,所述无人机本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稳定架,所述无人机本体的左右两侧皆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

3、抵触盘,所述抵触盘安装在伸缩杆的下端表面上,所述抵触盘的底端设置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吸附盘,所述吸附盘安装在抵触盘的下表面上。

4、优选的,所述侧板的顶面设置有活塞筒,所述活塞筒的顶面固定连接有顶板。

5、优选的,所述顶板的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远离顶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存储箱。

6、优选的,所述存储箱的背面通过螺栓连接有限位板,所述存储箱的内底壁设置有活动轴。

7、优选的,所述活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门,所述活动门与存储箱的尺寸相同。

8、优选的,所述活动门的下表面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底端设置有支撑柱。

9、优选的,所述支撑柱远离转动轴的一端安装在无人机本体的顶面上。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该空中救援用无人机迫降稳定机构,通过设置的无人机本体、侧板、伸缩杆、抵触盘、防滑垫、安装槽、吸附盘、连接杆、活塞筒、顶板和连接柱,在首次降落时,防滑垫能够首先接触地面,防滑垫接触地面面积较大,且能够防滑,从而接触地面比较稳定,继而通过多组连接杆的设计能够将地面进行吸附,从而与地面连接更加稳定,加强了与地面的支撑效果,随后通过启动伸缩杆开始向下移动,从而无人机本体整体也会向下移动,继而稳定架也会抵触到地面上,解决了以往无人机本体降落不稳定的问题,体现了设计的实用性。

12、2、该空中救援用无人机迫降稳定机构,通过设置的活塞筒、顶板、连接柱、存储箱、限位板、活动轴、活动门、转动轴和支撑柱,在使用时,伸缩杆伸缩时,活塞筒也会跟随侧板进行伸缩,顶板和连接柱的初始位置不改变,无人机本体慢慢的与存储箱脱离,从而无人机本体带动支撑柱开始向下进行移动,转动轴带动活动门进行转动,从而存储箱内部的物资会在活动门的表面滑落,从而通过伸缩杆的升降操作既能够实现无人机本体的稳定下落,也能够将物资进行稳定滑落,同时无人机本体下落时不会出现振动或者不稳定的状况,体现了设计的功能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空中救援用无人机迫降稳定机构,包括无人机本体(1),所述无人机本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提升旋翼(2),所述提升旋翼(2)设置有四组,所述无人机本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所述连接板(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稳定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本体(1)的左右两侧皆固定连接有侧板(5),所述侧板(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中救援用无人机迫降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5)的顶面设置有活塞筒(12),所述活塞筒(12)的顶面固定连接有顶板(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中救援用无人机迫降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3)的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4),所述连接柱(14)远离顶板(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存储箱(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中救援用无人机迫降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箱(15)的背面通过螺栓连接有限位板(16),所述存储箱(15)的内底壁设置有活动轴(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中救援用无人机迫降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轴(1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门(18),所述活动门(18)与存储箱(15)的尺寸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空中救援用无人机迫降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门(18)的下表面设置有转动轴(19),所述转动轴(19)的底端设置有支撑柱(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空中救援用无人机迫降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0)远离转动轴(19)的一端安装在无人机本体(1)的顶面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救援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空中救援用无人机迫降稳定机构,包括无人机本体,所述无人机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提升旋翼,所述提升旋翼设置有四组,所述无人机本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稳定架,所述无人机本体的左右两侧皆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抵触盘,所述抵触盘安装在伸缩杆的下端表面上本技术通过防滑垫能够首先接触地面,防滑垫接触地面面积较大,且能够防滑,从而接触地面比较稳定,继而通过多组连接杆的设计能够将地面进行吸附,从而无人机本体整体也会向下移动,继而稳定架也会抵触到地面上,解决了以往无人机本体降落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周红凯,张晓阳,邱国林,康宁,杨子丰,苏佳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三和航空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7
技术公布日:2024/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