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回中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60302发布日期:2024-01-23 10:47阅读:18来源:国知局
自动回中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具体为自动回中机构。


背景技术:

1、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

2、现有的无人机的公座与挂载的母座之间在连接时,为了方便锁定和连接,公座和母座之间通常设置了联动机构,这种联动机构可以确保公座和母座在正确的位置上相互连接,并保持稳定,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母座可能会偏离零位,导致公座与母座无法正确连接,无法使得云台自动回中,为此,提出自动回中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自动回中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自动回中机构,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内壁底部安装有电机,所述安装架内壁安装有位于电机上侧的母座,所述母座外侧套接有扭簧,所述安装架顶部设有压板,所述压板顶部插入有螺纹连接于安装架一侧的螺栓,所述母座外侧一体成型有滑台,所述安装架内壁开设有滑动连接于滑台外侧的滑槽。

3、作为优选,上述扭簧外侧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钩端和第二钩端,所述滑槽内侧固定有限位块。

4、作为优选,上述母座外侧开设有适配于第二钩端外侧的第一限位槽,所述滑槽内壁开设有适配于第一钩端外侧的第二限位槽。

5、作为优选,上述母座外侧开设有行程槽,所述行程槽内侧分别设有第一停止位和第二停止位。

6、作为优选,上述限位块的外侧适配于行程槽的内侧。

7、作为优选,上述滑台的外侧位于压板的下侧,所述母座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电机的输入端。

8、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需要连接挂载云台安装架的母座与无人机的公座时,在扭簧的扭力下,使得限位块紧紧贴合在行程槽中第一停止位的一侧,使得母座转动至零位,实现云台的自动回中,当限位块贴合在第一停止位的一侧,扭力使得母座处于零位,避免母座与无人机的公座进行联动时,导致公、母座无法正常连接,通过扭簧和母座的配合下,保证了母座与公座配合时,无需手动锁紧调整母座的位置,安装时向上顶安装架,即可实现无人机的公座和挂载的母座之间锁定。



技术特征:

1.自动回中机构,包括安装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内壁底部安装有电机(3),所述安装架(1)内壁安装有位于电机(3)上侧的母座(2),所述母座(2)外侧套接有扭簧(4),所述安装架(1)顶部设有压板(5),所述压板(5)顶部插入有螺纹连接于安装架(1)一侧的螺栓(6),所述母座(2)外侧一体成型有滑台(16),所述安装架(1)内壁开设有滑动连接于滑台(16)外侧的滑槽(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回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4)外侧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钩端(14)和第二钩端(15),所述滑槽(17)内侧固定有限位块(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回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座(2)外侧开设有适配于第二钩端(15)外侧的第一限位槽(8),所述滑槽(17)内壁开设有适配于第一钩端(14)外侧的第二限位槽(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回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座(2)外侧开设有行程槽(10),所述行程槽(10)内侧分别设有第一停止位(9)和第二停止位(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回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12)的外侧适配于行程槽(10)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回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台(16)的外侧位于压板(5)的下侧,所述母座(2)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电机(3)的输入端。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自动回中机构,包括安装架,安装架内壁底部安装有电机,安装架内壁安装有位于电机上侧的母座,母座外侧套接有扭簧,需要连接挂载云台安装架的母座与无人机的公座时,在扭簧的扭力下,使得限位块紧紧贴合在行程槽中第一停止位的一侧,使得母座转动至零位,实现云台的自动回中,当限位块贴合在第一停止位的一侧,扭力使得母座处于零位,避免母座与无人机的公座进行联动时,导致公、母座无法正常连接,通过扭簧和母座的配合下,保证了母座与公座配合时,无需手动锁紧调整母座的位置,安装时向上顶安装架,即可实现无人机的公座和挂载的母座之间锁定。

技术研发人员:薛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科迪威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9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