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式提升机平行导向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23242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斗式提升机平行导向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斗式提升机。更具体地说是应用在斗式提升机中的张紧装置。
斗式提升机广泛应用于水泥、冶金、化工、粮食等行业粉粒状物料的垂直输送。头式提升机通常采用胶带或链条作为牵引件,胶带或链条的张紧装置是斗式提升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张紧装置的作用是使提升机牵引件在运行中始终处于合理的张紧状态,以保证提升机平稳运转。同时,为了使牵引件能够受力均匀、不摆动、不发生跑偏,还必须具备“平行张紧”的功能。但是,目前使用的张紧装置多为重锤式或杠杆式,具体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在于张紧效果差,难以满足超高度、大输送量斗式提升机的要求。更为突出的问题是无法保证平行张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斗式提升机平行导向张紧装置,以保证超高度、大输送量斗式提升机的平稳运转。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是采用辊式配重体,所述配重体由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支承杆支承在可在纵向导轨中滑动的斗式提升机从动轮轴承座上;设置平行导向机构,所述平行导向机构是在配重体的外部套有可转动的套筒,套筒的两端对称设置两组齿轮齿条啮合机构,所述齿轮固联在套筒两端,所述齿条固定设置在同一侧框架内侧壁上。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不仅通过配重体实现随机自张紧,其有益效果更体现在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称设置两组齿轮齿条啮合机构,使套筒的两端实现同步转动,并带动辊式配重体纵向平行移动,从而有效地对牵引件的张紧过程实施平行导向,并可有效地保持这一平行状态并进行锁定。极大地提高了超高度、大输送量提升机的运转平稳性。
图面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配重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配重体与套筒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平行导向机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实施例采用辊式配重体1(图2所示),配重体1由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支承杆2支承在斗式提升机从动轮3的轴承座4上(
图1、图4所示)。具体实施中,按照常规的结构形式,在相应位置的机架上,设置纵向导轨,轴承座4嵌设在其中,并可在其中上下移动。支承杆2为螺杆。
图中示出,本实施例中设置平行导向机构(
图1、图5所示),平行导向机构是在配重体1的外部套有可转动的筒套5(图3所示)。套筒5的两端对称设置两组齿轮齿条啮合机构。其中,齿轮6固联在套筒5的两端,齿条7固定设置在同一侧框架8的内侧壁上。为了避免套筒5的轴向串动,设置套筒轴向限位槽9,限位槽9位于齿条6相对一侧的框架10的内侧壁上,对应位置上的齿轮6的边缘限位于其中。
具体实施中,为了保证动作灵活性,齿轮6在其与齿条7相啮合的部位为轮齿,而在其位于限位槽9的部位为平滑圆弧面。
工作过程中,平行导向张紧功能的实现是由配重体和提升机从动轮提供张紧力度,使牵引件保持在适当的张紧度上。由于两组齿轮齿条机构的对称设置,配重体和从动轮的同步位移取决于套筒的位移,而套筒只能通过其两端的齿轮在齿条上的同步滚动平行向下位移,也即套筒轴线只能做纵向平行移动。从而由套筒对位于其内的配重体和下部的从动轮实施纵向平行导向。并且,这种平行状态同样由于两端齿轮齿条啮合机构的对称设置得到锁定。
权利要求1.斗式提升机平行导向张紧装置,其特征是采用辊式配重体(1),所述配重体(1)由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支承杆(2)支承在可在纵向导轨中滑动的斗式提升机从动轮轴承座(4)上;设置平行导向机构,所述平行导向机构是在配重体(1)的外部套有可转动的套筒(5),套筒(5)的两端对称设置两组齿轮齿条啮合机构,所述齿轮(6)固联在套筒(5)的两端,所述齿条(7)固定设置在同一侧框架(8)的内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斗式提升机平行导向张紧装置,其特征是设置套筒轴向限位槽(9),所述限位槽(9)位于齿条(7)相对一侧框架(10)的内侧壁上,对应位置上的齿轮(6)边缘限位于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斗式提升机平行导向张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齿轮(6)在其与齿条(7)啮合的部位为轮齿,而在其位于限位槽(9)中的部位为平滑圆弧面。
专利摘要斗式提升机平行导向张紧装置,特征是采用辊式配重体,配重体由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支承杆支承在可在纵向导轨中滑动的斗式提升从动轮轴承座上;设置平行导向机构,是在配重体的外部套有可转动的套筒,套筒的两端对称设置两组齿轮齿条啮合机构,齿轮固联在套筒两端,齿条固定设置在同一侧框架内侧壁上。本实用新型尤其是针对超高度、大输送量的提升机,不仅可实现牵引件的自张紧,其有益效果更体现在可有效地对张紧过程实施平行导向,并可将这一平行状态锁定,从而保证提升机平稳运转。
文档编号B65G23/00GK2529845SQ0221983
公开日2003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5日
发明者陈苏琦 申请人:陈苏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