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多驱动器的输送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输送器系统通常用来处理和输送位于局限实体空间内并在设施的远程区段内的上游和下游目的地之间的产品。这种在很长距离上运动特别是沉重产品的产品的系统在输送过程中经受过大负载力。另外,通常和输送器结合使用以便存储和堆积产品的产品堆积系统采用输送器和输送器系统,根据承载和可以堆积的产品数量,堆积系统同样经受来自输送负载的过大重量。
在正常处理过程中,采用长产品输送表面和产品堆积装置的系统在正常操作期间经受相当大的负载。当处理的产品开始很重时,输送器表面经受附加的过大力。非常重要的是假设在系统操作期间不超过输送器及其输送器链条或类似部件的工作强度。
处理过大负载和堆积产品的现有技术方法通常采用具有以给定位置隔开的多个驱动器的非常长的输送器通路以便输送负载并确保输送器系统连续运动而不超过输送器大部件的工作强度。其他现有技术系统考虑到采用具有多个驱动器的多个输送器,形成运动和堆积产品的长通路。
多个驱动器系统通常使用由链条回路部件形成的输送器。输送器上的链条包括将要输送的产品从原始点运动到目的地点的承载表面。但是,对于运动负载很长距离并堆积沉重负载的链条能力来说具有物理限制。如果给定链条上的负载超过链条的设计极限,链条和输送器将过早失效。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以减小给定应用中链条必须承受的负载大小。作为实例,如果输送器需要运动产品100英尺并且对于给定链条传声器的可接收负载表明的最大长度只可以是70英尺,那么输送器必须划分并安装两个驱动器,基本上将系统从单个输送器改变成两个输送器系统,其中每个输送器能够在输送器链条部件的设计极限内输送特定负载。
这种输送器系统通常包括支承输送器链条的框架,使其上部或产品承载表面沿着所需路径运动。通过在框架下面运行并再次运动到承载表面上,该框架还提供链条返回的路径。
在输送器的尾端或供料端,支承链轮的轴和轴承用作从返回路径到输送器的承载表面的过渡区段。没有功率施加到自由转动的链轮、轴和轴承组件上。链条从返回路径到产品承载表面的运动造成链轮转动。
在输送器的驱动或排出端,具有带有轴承支承轴的驱动链轮组件,其机械地连接到动力传递源上。该源将动力传递给驱动组件,转动链轮,由此在输送器的框架长度上拉动链条。当链条离开驱动链轮组件时,在与链轮脱开的链条的任何特定链节上没有负载。当链条返回到返回路径并开始滑动通过该路径时,出现负载形成的第一点。所形成的负载大小是链条重量、链条长度、链条和返回路径材料之间摩擦系数以及链条必须拉过返回路径的弯曲程度的函数。
当链条完成其通过返回轨道的路径并围绕链轮的尾端卷绕时,链条作为产品或负载承载表面开始其路径。承载侧上的负载量是链条长度、链条重量、链条和承载轨道之间摩擦系数、产品重量、输送器上产品数量、产品和链条之间的摩擦系数、当产品支承在输送器上时产品和链条之间出现滑动次数以及承载表面必须经历以便达到下游目的地的弯曲次数的函数。
负载通过以下顺序计算,从驱动器开始,通过返回并接着通过承载表面,直到接合链轮的第一齿为止。输送器的整个负载必须通过与链条的第一链节接合的链轮齿来拉动以便与驱动链轮接合。这是确定链条工作强度的因素。链条和链轮构成的材料是确定组合工作强度的因素。
如上所述,为了确保所输送的负载不超过输送器系统的工作强度,通常使用多个动力驱动器在连续路径上分配负载,一个或多个输送器进行划分并通过多个动力装置驱动以便确保不超过设计极限。但是,这种现有技术系统不利地需要大量物理空间并不容易和有效地制造和组装。特别是对于大量所需的返回路径来说,这种系统还需要额外的部件,其包括输送器链条、框架和连接部件。这种庞大系统同样难以进行维护、清理和清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输送和堆积系统的限制和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系统,该系统使用圆盘输送器路径配置以便有效并有利地输送和堆积过多负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品输送器系统,该系统采用运行通过多个动力驱动器的单个连续回路路径,以便分配产品负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品输送器系统,该系统有效并有利地承载大量负载,而不超过输送器部件的工作强度。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品输送器系统,该系统消除输送器系统的返回区段的大量部件并总体上减小整个系统的尺寸。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品输送器系统,该系统通常使用较少的部件并因此制造和组装成本较低。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品输送器系统,该系统可构造在相对小的物理空间内。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品输送器系统,该系统使得便于维护、清理和清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品输送器系统,该系统在输送产品过程中相对安静地操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品输送器系统,该系统有效并有利地放置动力驱动器,由此克服与输送和堆积过大重量的产品相关的过载问题。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品输送器系统,该系统包括多个动力驱动器,该驱动器即使在不平衡负载条件下也可在产品输送期间相互自动同步并平衡。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通过本发明来实现,其包括具有连续路径输送器的输送器系统。输送器可由链条元件的连续回路形成。输送器路径包括两个或多个产品承载区段和相应的偏置返回路径区段。输送器的产品承载区段在它输入并变成返回路径区段的位置处围绕动力驱动链轮缠绕。从中该路径引导到由另一动力装置驱动的自由转动尾链轮上并与其对准,其中它再次变成返回路径区段,引导到尾链轮上并作为产品承载区段返回。以此方式,输送器链条的负载在每个驱动链轮组件卸载,由此增加该系统的所得工作距离。
认为是本发明特征的新颖特征在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别提出。但是当参考附图阅读以下详细说明时可很好地理解本发明本身的机构、构造和使用及其附加特征和优点。
图1是本发明产品输送器系统的顶视图,表示该系统内部件的定向运动。
具体实施例方式
输送器系统1包括单个回路连续路径输送器2,该输送器可以安装在地面上,例如在升高的框架3上,如该工业常用那样。输送器2构造成从标号4的上游位置到标号6的下游位置运动和堆积产品,例如瓶子100。输送器2包括产品承载区段8、10和偏置返回路径区段12、14。料想到输送器2的这些区段可构造成互锁链条部段,这在本领域是公知的。区段8、10、12和14形成连续输送器2。所有这些输送器区段位于相同的横向平面内。
当构成产品承载区段8的链条部段到达标号16的位置时,它们与驱动链轮组件18相互连接,该组件包括支承链轮22的轴承支承轴20。轴20机械地连接到动力单元上,例如AC驱动马达24,该单元输出动力以便通过轴驱动链轮组件18。这继而转动链轮22,在箭头26所示的方向上围绕框架3并在其下面拉动输送器2的区段8。输送器2的返回路径区段12经由偏置路径在箭头26所示的方向上运行,该路径可以是“s”形返回构造,直到遇到尾链轮组件28为止。尾链轮组件28包括支承链轮32的轴承支承轴30。通过链轮32上的输送器2的链条用作从返回路径区段12到产品承载区段10的过渡部分。尾链轮组件28是自由转动的链轮、轴和没有动力供应其上的轴承组件。链条从路径区段12到产品承载区段10的运动造成链轮组件28转动。
输送器2的产品承载区段10的链条部段继续在箭头34所示的方向上运动直到其到达位置36为止。这里,它们与驱动链轮组件38相互连接,该组件包括支承链轮42的轴承支承轴40。轴40机械地连接到例如AC驱动马达44的动力单元上,该单元输出动力以便通过轴驱动链轮组件38。这继而转动链轮42,在箭头46输送的方向上围绕输送器系统1的框架3并在其下面拉动输送器2的区段10。输送器2的返回路径区段14接着在箭头46的方向上经由偏置路径运行,该路径类似于路径区段12可以是“s”形返回构造,直到其遇到尾链轮组件48为止。尾链轮组件48包括轴承链轮52的轴承支承轴50。通过链轮52上的输送器2的链条用作从返回路径区段14到产品承载区段8的过渡部分。尾链轮组件48是类似于尾链轮组件28并没有动力供应其上的自由转动的链轮、轴和轴承组件。链条从返回路径区段14到产品承载区段8的运动造成链轮组件48转动。
一旦通过尾链轮组件48,产品承载区段8在箭头54和56所示的方向上继续到目的地16,其中再次开始该过程。
试验证明如果驱动传动装置的AC驱动马达24和44连接到相同的动力源上,在相同频率(每秒钟的循环)和电压下,两个驱动马达直到同步并相互平衡。例如,通过增加另一个马达的速度,来自动补偿一个马达内的滑动。这可以出现在输送器系统内出现不平衡负载的情况下。
通过此构造,输送器系统1的输送器2的链条的过大负载在每个驱动链轮组件处卸载。因此,增加了系统的可得到的工作距离,而显著减小返回路径区段,同样可以减小系统的总体尺寸。结果是可以获得单个连续路径输送器系统,该系统可有效、有利并经济地输送并堆积过大负载,而不超过输送器部件的工作强度。
输送器系统的承载还造成更安静地输送产品,甚至是玻璃瓶产品。多个驱动器提供的连续平稳操作输送产品,同时使得在产品运动期间产品之间较少接触。
尽管所示的输送器系统1描述为双动力装置,可以采用另外的动力装置并和该系统的输送器一起配置,以便进一步增加输送和堆积能力和系统的能力。
为了使得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形式得以清楚,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新颖特征和部件。但是,由于可以进行不同的变型和改型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清楚理解到所披露的本发明不需要局限于所披露的准确形式和细节。
权利要求
1.一种输送器系统,包括(a)单个连续通路输送器,所述输送器包括多个单独的产品承载区段和在输送器的产品承载区段下面定位并运动的多个单独的返回路径区段,每个返回路径区段包括输送器在单个方向上运动的一个单个行程,每个单个行程直接相互连接相邻的产品承载区段;以及(b)用于运动输送器并运动产品承载区段上的产品的多个动力装置,每个单独的返回路径区段具有作为其本身动力的多个动力装置之一,以便大致在每个单独的返回路径区段处提供动力到输送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器系统,其特征在于,产品承载区段都定位在单个横向平面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动力装置包括两个动力传递装置,一个动力装置提供动力到一个返回路径区段,而另一个动力传递装置提供动力到第二返回路径区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器系统,其特征在于,产品承载区段朝着多个动力装置之一的方向运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输送器的产品承载区段在多个动力装置之一处变成输送器的返回路径区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输送器的产品承载区段大致在多个动力装置之一处变成输送器的返回路径区段,并且输送器的第二产品承载区段大致在多个动力装置的第二个处变成输送器的第二返回路径区段。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返回路径区段构造成运动离开多个动力装置之一。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动力装置包括驱动马达和动力传递系统。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动力装置通过使用相同的动力源相互自动同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动力装置包括两个驱动装置,一个驱动装置运动一个返回路径区段,另一个驱动装置运动第二返回路径区段。
11.一种输送器系统,包括(a)包括两个产品承载区段和在产品承载区段下面定位和运动的两个单独返回路径区段的输送器,每个返回路径区段包括在一个单个方向上运动的所述的一个单个行程,每个单个行程直接相互连接相邻的产品承载区段,两个产品承载区段和两个返回路径区段形成单个连续的路径;(b)大致定位在一个返回路径区段处以便运动第一返回路径区段和第一产品承载区段的第一动力装置;以及(c)大致定位在第二返回路径区段处以便运动第二返回路径区段和第二产品承载区段的第二动力装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输送器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产品承载区段定位在相同平面内。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输送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产品承载区段的运动方向改变,并且所述区段在第一动力装置处变成第一返回路径区段。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输送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产品承载表面区段的运动方向改变,并且所述区段在第二动力装置处变成第二返回区段。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输送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动力装置通过使用相同的动力源自动同步。
16.一种输送器系统,包括(a)包括位于相同横向平面内的两个产品承载区段和两个单独返回路径区段的输送器,每个返回路径区段包括输送器在一个单个方向上运动的一个单个行程,每个单个行程直接相互连接相邻的产品承载区段,两个产品承载区段和两个返回路径区段形成单个连续的路径;(b)大致定位在一个返回路径区段处以便运动第一返回路径区段和第一产品承载区段的第一动力装置;以及(c)大致定位在第二返回路径区段处以便运动第二返回路径区段和第二产品承载区段的第二动力装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输送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产品承载区段的运动方向改变,并且所述区段在第一动力装置处变成第一返回路径区段。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输送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产品承载表面区段的运动方向改变,并且所述区段在第二动力装置处变成第二返回区段。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输送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动力装置通过使用相同的动力源自动同步。
20.一种输送器系统,包括(a)包括两个产品承载区段和两个单独返回路径区段的输送器,每个返回路径区段包括输送器在一个单个方向上运动的一个单个行程,每个单个行程相互连接相邻的产品承载区段,两个产品承载区段和两个返回路径区段形成单个连续的路径;(b)大致定位在一个返回路径区段处以便运动第一返回路径区段和第一产品承载区段的第一动力装置;以及(c)大致定位在第二返回路径区段处以便运动第二返回路径区段和第二产品承载区段的第二动力装置,其中第一产品承载区段的运动方向改变,并且所述区段在第一动力装置处变成第一返回路径区段,并且第二产品承载表面区段的运动方向改变,并且所述区段在第二动力装置处变成第二返回区段。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输送器系统,其特征在于,产品承载区段都定位在相同横向平面内。
全文摘要
一种包括连续路径输送器的输送器系统用于输送和堆积过多负载。输送器可由链条元件(8)的连续回路形成。输送器路径包括两个或多个产品承载区段(10、54、34)和相应的偏置返回路径区段(26、24)。输送器的产品承载区段在它输入并变成返回路径区段的位置处围绕动力驱动链轮(16、18、20、22)卷绕。从中路径引导到自由转动的尾链轮上并与其对准,其中它作为产品承载区段返回。该区段接着输入到由另一动力装置(44)驱动的第二区段链轮(38、40、42)上,其中它再次变成返回路径区段,引导到尾链轮上并作为产品承载区段返回。以此方式,输送器链条的负载在每个驱动链轮组件处卸载,由此增加该系统的可得到的工作距离。
文档编号B65G23/36GK1662435SQ03814340
公开日2005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18日
发明者M·C·加维 申请人:加维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