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摩擦驱动式吊运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吊挂输送输送物的吊运式输送机,特别涉及在汽车生产线上利用天棚吊挂输送汽车主体,用于向焊接工序、涂漆工序等各工序输送的吊运式输送机。
背景技术:
过去的吊挂输送输送物的摩擦驱动式吊运输送机,如图7乃至图9所示那样,由以下部分构成沿输送线L延伸设置的具有圆形断面的输送导轨31、在导轨纵向上以既定间隔担载前述输送导轨31的下面部分的多个J字形导轨吊置部件32、沿前述输送导轨31的上面部分在导轨纵向滑动的多个倒J字形钩子部件33、横架在前述倒J字形钩子部件33之间并吊装输送物W的输送用从动杆34、沿前述输送线L分开配置并且夹在前述输送用从动杆34的两侧面地向输送方向滑动的摩擦驱动机构36,并通过沿输送线L配置多个与吊装输送物W的输送用从动杆34的一侧面相接而使其滑动的摩擦滚子36A,利用摩擦在输送方向上依次输送吊在输送用从动杆34上的输送物W。(例如,参照特许文献1)。
特许文献1特开2001-80715号公报(图1-图4)然而,在过去的摩擦驱动式吊运输送机上,存在以下的问题。
即,如图7乃至图8所示那样,因为采用将滑车33A安装在上端部分的倒J字形钩子部件33,所以,必须利用J字形导轨吊置部件32支承输送导轨31的下方,或在倒J字形钩子部件33的下端部分设置与输送用从动杆34的连接部。
因此,由于必须确保沿输送导轨31行走的滑车33A与利用摩擦滚子36A等滑动的输送用从动杆34之间的充分的间隔,所以吊运结构的整体高度H成为垂直高度,存在必须确保输送机设置车间内的高度方向的空间,不能实现输送机的小型化的问题。
又,如图9所示那样,在输送机设置车间内的输送线L的水平弯曲区域,对应倒J字形钩子部件33沿输送导轨31的圆弧轨迹的移动,前述输送用从动杆34在形成弦的2点支撑状态下跟随着改变输送方向。
因此,为了达到输送机设置空间的紧凑化,如果缩小水平弯曲区域的曲率半径,则输送用从动杆34大幅突出导轨31的圆弧轨迹而可能导致失去输送平衡的不稳定的输送或与周边配置物的接触冲突等,从而存在不能缩小水平弯曲区域的曲率半径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前述那样的过去技术的问题的,在于提供可实现吊运结构的高度方向的小型化且可实现水平弯曲区域的输送机设置的紧凑化,并可可靠地输送输送物的摩擦驱动式吊运输送机。
作为本方案1的发明的摩擦驱动式吊运输送机,通过由以下部分构成解决前述课题沿输送线敷设的中空状输送导轨;具有沿前述中空状输送导轨内形成的引导面行走的前后一对引导滚子和沿走行面行走的左右一对行走车轮并吊着输送物沿中空状输送导轨上形成的下部缝隙吊着输送物移动的多个输送车;在前述中空状输送导轨内以横架在先行的输送车的后端轴支承部与后续的输送车的前端轴支承部上的状态轴支承,并在输送线的水平弯曲区域一边从中空状输送导轨的内周侧缝隙伸出一边旋转移动而在输送线的直线区域沿中空状输送导轨内直线移动的连接用从动杆;从前述中空状输送导轨上形成的上部缝隙使摩擦滚子与连接用从动杆的上部滑动面相接而滑动连接用从动杆的摩擦驱动机构。
本方案2的摩擦驱动式吊运输送机,是在本方案1的发明的基础上,再通过前述输送车的前端轴支承部和后端轴支承部相对具有行走车轮并吊着输送物的输送车的中间部在行走方向上偏移配置,更好解决前述课题。
另外,关于本发明的摩擦驱动式吊运输送机上的输送用从动杆与摩擦滚子之间的具体滑动形态,如果是可使连接用从动杆可靠地沿输送方向滑动的滑动形态,则可以是形成相互成为凹凸状态那样的曲面的形态、或相互形成平坦面的滑动形态的任何一种,但如果考虑动力传递效果,则连接用从动杆的上部滑动面和摩擦滚子的滑动面双方最好以平坦面构成。
并且,关于本发明的摩擦驱动式吊运输送机上的摩擦驱动机构的配置形式,为了装置构成的简单化,不需要一一对应地配置在各连接用从动杆上,特别是,最好适当配置在输入区域、曲线拐角、输出区域等特别需要大的输送动力的位置。
本发明的摩擦驱动式吊运输送机,通过由横架在输送车相互之间的连接用从动杆和与该连接用从动杆的上部滑动面相接的摩擦驱动机构构成,可发挥连接用从动杆利用与摩擦驱动机构之间的滑动获得摩擦带来的输送力的所谓摩擦驱动功能。
而且,因为通过使摩擦驱动机构的摩擦滚子与连接用从动杆的上部滑动面相接,使摩擦滚子对连接用从动杆的压紧力与从中空状输送导轨内的走形面向垂直方向作用的反作用力相反,所以,可发挥使摩擦滚子相对连接用从动杆可靠滑动的所谓滑动维持功能。
又,因为通过输送车设置沿中空状输送导轨内形成的引导面行走的前后一对引导滚子和沿走形面行走的左右一对行走车轮,使该输送车上吊装的输送物可沿中空状输送导轨顺利移动,所以,可发挥使输送物的吊装位置在输送方向的前后和左右稳定的所谓吊装位置稳定功能。
并且,通过连接用从动杆在前述中空状输送导轨内以横架在先行的输送车的后端轴支承部与后续的输送车的前端轴支承部上的状态轴支承,可发挥连接用从动杆对应输送线的水平弯曲区域的圆弧轨迹在从中空状输送导轨的内周侧缝隙伸出地形成弦的2点支撑状态下顺利跟随着进行输送方向的旋转移动的所谓圆弧线追随功能。
又,通过输送车的前端轴支承部和后端轴支承部相对输送车的中间部在行走方向上偏移配置,如果与过去那样将输送车的中心部设为一串弯曲点的传统吊运式输送机相比,则因为大大增加了弯曲支点,所以可更加顺利地跟随输送线的水平弯曲区域上的圆弧轨迹。
这样得到的本发明的摩擦驱动式吊运输送机,因为具有本发明特有的输送机构造,所以,可产生以下的效果。
即,方案1所述的摩擦驱动式吊运输送机,因为通过利用在中空状输送导轨内横架在输送车相互之间的连接用从动杆和从中空状输送导轨上形成的上部缝隙使摩擦滚子与连接用从动杆的上部滑动面相接的摩擦驱动机构构成,可发挥连接用从动杆利用与摩擦滚子之间的滑动获得输送力的摩擦驱动功能和使摩擦滚子相对连接用从动杆可靠滑动的滑动维持功能,所以,不使用过去的摩擦驱动式吊运输送机那样的自由滚子,可实现摩擦驱动机构的简单化、小型化、轻量化。
又,因为通过输送车设置沿中空状输送导轨内形成的引导面行走的前后一对引导滚子和沿走形面行走的左右一对行走车轮并且连接用从动杆在中空状输送导轨内以横架在先行的输送车的后端轴支承部与后续的输送车的前端轴支承部上的状态轴支承,可发挥输送物的吊装位置稳定功能以及可发挥在连接用从动杆在输送线的水平弯曲区域一边从中空状输送导轨的内周侧缝隙伸出一边旋转移动的圆弧线追随功能,并且,可实现吊运结构的垂直高度h的小型化和水平弯曲区域上的输送机设置的紧凑化并可完成切实而顺利的输送。
并且,通过输送车的前端轴支承部和后端轴支承部相对输送车的中间部在行走方向上偏移配置,如果与过去那样的将输送车的中心部设为弯曲支点的传统吊运式输送机相比,则因为大大增加了弯曲支点,所以可更加顺应输送线的水平弯曲区域上的圆弧轨迹,因此可更好地实现吊运结构的小型化和水平弯曲区域上的紧凑化。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摩擦驱动式吊运输送机的直线区域上的输送状态的概要图。
图2是图1的以A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表示从图2的X-X方向看到的输送状态的断面图。
图4是表示从图2的Y-Y方向看到的输送状态的断面图。
图5是表示水平弯曲区域上的输送状态的断面图。
图6是表示水平弯曲区域上连接用从动杆的连接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过去的直线区域上的输送状态的概要图。
图8是表示从图7的X-X方向看到的输送状态的图。
图9是表示水平弯曲区域上的连接用从动杆的连接状态的图。
符号说明10...摩擦驱动式吊运输送机11...中空状输送导轨11a...导轨组件11b...上部缝隙
11c...下部缝隙11d...内周侧缝隙11e...引导面11f...走行面12...输送车12a...引导滚子12b...行走车轮12c...吊架12d...中间部12e...前端轴支承部12f...后端轴支承部13...连接用从动杆13a...上部滑动面15...摩擦驱动机构15a...摩擦滚子15b...马达15c...减速机15d...按压弹簧15e...枢轴部15f...安装用托架16...导轨支承用托架16a...夹持板16b...夹持板W...输送物(汽车主体)L...输送线H、h...体积高度实施例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摩擦驱动式吊运输送机,是为了将汽车主体W移动到焊接工序而以吊装状态输送的装置,以下,参照图面进行说明。
首先,图1至图6是关于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摩擦驱动式吊运输送机的图,图1是表示输送线的直线区域上的输送状态的概要图,图2是图1的以A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表示从图2的X-X方向看到的输送状态的断面图,图4是表示从图2的Y-Y方向看到的输送状态的断面图,图5是表示输送线的水平弯曲区域上的输送状态的断面图,图6是表示输送线的水平弯曲区域的输送状态的概念图。
如图1以及图2所示那样,本实施例的摩擦驱动式吊运输送机10,包括以下部分构成由沿输送线敷设的钢材构成的中空状输送导轨11、沿该中空状输送导轨11行走并用于吊装输送物W的输送车12、在前述中空状输送导轨11内横架在输送车12相互之间的连接用从动杆13、滑动该连接用从动杆13的摩擦驱动机构15,并可沿输送线L依次输送吊在输送车12上的输送物W。
另外,在图1所示的本实施例中,是将输送物W吊在2台输送车12上的例子。
在此,如果根据图3乃至图5详细说明前述中空状输送导轨11,是由沿输送线L从左右两侧相对配置的导轨组件11a、11a构成,在该中空状输送导轨11的上方,沿输送线L形成用于以任意间隔安装摩擦驱动机构15和后述的导轨支承用托架16等的上部缝隙11b,又,在中空状输送导轨11的下方,形成输送车12沿输送线L移动的下部缝隙11c。
特别是,如图5所示那样,在输送线L的水平弯曲区域的中空状输送导轨11的内周侧,形成横架在输送车12相互之间的连接用从动杆13旋转移动时容许从中空状输送导轨11伸出的内周侧缝隙11d。
又,由于在前述中空状输送导轨11的上部缝隙11b处,可以夹持导轨组件11a、11a的两侧端部的状态设置由沿输送线L吊挂配置的上下一对夹持板16a、16b等构成的导轨支承用托架16,所以可沿输送线L自由设定或变更中空状输送导轨11的吊挂位置,因此可使输送线L的布置设计简单。
而且,在前述中空状输送导轨11的内部,形成使输送车12沿输送线L行走的左右一对垂直的引导面11e、11e和左右一对水平的走行面11f、11f。
另外,前述左右一对水平的走行面11f、11f,为了使输送车12左右平衡地行走而配置在中空状输送导轨11的内部低的位置;左右一对垂直的引导面11e、11e,为了使输送车12在输送方向不振动地顺利行走而配置在比前述中空状输送导轨11的走行面11f、11f更低的位置。
下面,如果详细说明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输送车12的具体构造,具有沿中空状输送导轨11内的引导面11e、11e行走的前后一对引导滚子12a、12a和沿中空状输送导轨11内的走行面11f、11f行走的左右一对行走车轮12b、12b,在输送车12上吊装输送物W时,具有从中空状输送导轨11向下方突出且可向左右两侧自由摇(摆)动的吊架12c,从而可将输送物W吊装在该吊架12c上。
而且,前述输送车12,具有相对吊装输送物W的中间部12d在行走方向上偏移配置且轴支承前述连接用从动杆13的两端的前端轴支承部12e和后端轴支承部12f。
因此,如果采用这样的输送车12,则因为吊装在中间部12d上的输送物W沿中空状输送导轨11顺利移动,所以,可发挥使输送物W的吊装位置在输送方向的前后和左右稳定的吊装位置稳定功能。
另外,如图3乃至图4所示的输送车12,如从图1乃至图2了解的那样,虽然不设置吊架12c,但为了图示吊架12c的安装状态而顺便画上了。
另一方面,在前述连接用从动杆13上,形成从中空状输送导轨11的上部缝隙11b与摩擦驱动机构15相接的平坦的上部滑动面13a,从而可不损失来自摩擦驱动机构15的滑动力地发挥充分的动力传动效率。
又,因为前述输送车12的前端轴支承部12e和后端轴支承部12f相对输送车12的中间部12d在行走方向上偏移配置,所以,如图6所示那样,连接用从动杆13,在中空状输送导轨11内以横架在先行的输送车12的后端轴支承部12f与后续的输送车12的前端轴支承部12e上的状态轴支承。
因此,前述连接用从动杆13,如图3所示那样,在输送线L的直线区域沿中空状输送导轨11内直线移动,同时如图5所示那样,在输送线L的水平弯曲区域一边从中空状输送导轨11的内周侧缝隙11d伸出一边旋转移动。
前述摩擦驱动机构15,如图2以及图4所示那样,具有从中空状输送导轨11的上部缝隙11b与连接用从动杆13的上部滑动面13a相接的NBR制或聚氨基甲酸乙脂制的摩擦滚子15a,该摩擦滚子15a,通过减速机15c受马达15b的驱动转动,使连接用从动杆13在输送线L的直线区域沿输送方向滑动。
而且,前述摩擦驱动机构15,具有由用于使摩擦滚子15a按压连接用从动杆13的上部滑动面13a的按压弹簧15d、枢轴15e等构成的弹簧施力机构,从而使摩擦滚子15a不会相对连接用从动杆13的上部滑动面13a空转而能可靠相接地施加输送力。
并且,前述摩擦驱动机构15,因为使用安装用托架15f等,以夹持开设上部缝隙11b的导轨组件11a、11a的两侧端部的状态设置,所以,可配置在输送线L的直线区域上的任何安装位置,作为输送线L的驱动源可任意配置。
这样得到的本发明的摩擦驱动式吊运输送机10,通过由在中空状输送导轨11内横架在输送车12、12相互之间的连接用从动杆13和从中空状输送导轨11的上部缝隙11b使摩擦滚子15a与连接用从动杆13的上部滑动面13a相接的摩擦驱动机构15构成,可发挥连接用从动杆13利用与摩擦滚子15a之间的滑动获得输送力的摩擦驱动功能,同时使摩擦滚子15a对连接用从动杆13的按压力与从中空状输送导轨11内的走行面11f、11f向垂直方向作用的反作用力相反,可发挥使摩擦滚子15a相对连接用从动杆13可靠滑动的滑动维持功能。
又,因为通过前述输送车12设置沿中空状输送导轨11内的引导面11e、11e行走的前后一对引导滚子12a、12a和沿走行面11f、11f行走的左右一对行走车轮12b、12b,使该输送车12沿中空状输送导轨11顺利地稳定移动,所以,可发挥使吊在输送车12上的输送物W在输送方向的前后和左右通常稳定的吊装位置稳定功能,同时发挥连接用从动杆13相对输送线L的水平弯曲区域上的圆弧轨迹在从中空状输送导轨11的内周侧缝隙11d伸出地形成弦的2点支撑状态下顺利跟随着改变输送方向的圆弧线追随功能。
并且,通过前述输送车12的前端轴支承部12e和后端轴支承部12f相对输送车的中间部12d在行走方向上偏移配置,如果与过去那样的将输送车33的中心部33B设为一串弯曲点的传统吊运式输送机相比,则因为大大增加了弯曲支点,所以可更加顺利地跟随对应输送线L的水平弯曲区域上的圆弧轨迹。
如以上那样,作为本实施例的摩擦驱动式吊运输送机10,可实现吊运结构的体积高度h的小型化和水平弯曲区域上的输送机设置的紧凑化并可完成切实且顺利的输送等,其操作上的效果很显著。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擦驱动式吊运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部分构成沿输送线敷设的中空状输送导轨;具有沿前述中空状输送导轨内形成的引导面行走的前后一对引导滚子和沿走行面行走的左右一对行走车轮并吊着输送物沿中空状输送导轨上形成的下部缝隙吊着输送物移动的多个输送车;在前述中空状输送导轨内以横架在先行的输送车的后端轴支承部与后续的输送车的前端轴支承部上的状态轴支承,并在输送线的水平弯曲区域一边从中空状输送导轨的内周侧缝隙伸出一边旋转移动而在输送线的直线区域沿中空状输送导轨内直线移动的连接用从动杆;从前述中空状输送导轨上形成的上部缝隙使摩擦滚子与连接用从动杆的上部滑动面相接而滑动连接用从动杆的摩擦驱动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驱动式吊运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前述输送车的前端轴支承部和后端轴支承部,相对具有行走车轮并吊装输送物的输送车的中间部在行走方向上偏移配置。
全文摘要
目的在于提供可实现吊运结构的垂直高度的小型化,同时可实现水平弯曲区域上的输送机设置的紧凑化,并可切实输送输送物的摩擦驱动式吊运输送机。该摩擦驱动式吊运输送机(10)由以下部分构成具有在沿着输送线L的中空状输送导轨(11)内行走的引导滚子(12a、12a)和行走车轮(12b、12b)并吊着输送物W沿中空状输送导轨(11)移动的多个输送车(12);以横架在该先行的输送车(12)的后端轴支承部(12f)与后续的输送车(12)的前端轴支承部(12e)上的状态轴支承并在输送线(L)的水平弯曲区域从中空状输送导轨(11)的内周侧缝隙(11d)伸出地旋转移动同时在输送线(L)的直线区域沿中空状输送导轨(11)内直线移动的连接用从动杆(13);滑动前述连接用从动杆(13)的摩擦驱动机构(15)。
文档编号B65G17/20GK1572678SQ20041003323
公开日2005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17日
发明者鸟羽和夫, 梅泽研二, 大泽学, 薮芳宏 申请人:株式会社椿本链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