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输液软袋包装用压合式口管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6557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输液软袋包装用压合式口管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药包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现有大输液软袋口管盖结构之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大输液袋包装由口管盖和袋体组成,其中口管盖由组合盖及口管组成,组合盖由外盖、内塞和内盖组成,外盖上有拉环,使用时需将拉环用力拉从而将外盖与拉环连接部一起拉破,露出内塞以便将药水注入袋内或将袋内的药液通过输液器注入人的血液中。内塞主要的作用是在注射时药不会因内盖被针管穿破而渗出大输液袋外;内盖的作用是防止内塞使用前与药液接触,组合盖与口管通过热焊接在一起。
由于输液产品的特殊性,外盖在使用前不能破损,拉环在使用时不能拉断,但必须将外盖中心的部分拉破以露出内塞。要满足上述要求使得对外盖的材料要求很高,即既要满足与内盖一样的焊接熔点,同时又要求外盖成形后拉环有较强的韧力,而满足这种要求的材料价格是内盖材料价格的三倍。同时由于要求外盖拉破的部分在使用前必须完好无损,而使用时又易于拉破,这就使成形外盖的模具精度要求很高,模具的价格也很昂贵。基于这两点,现有的组合盖成本很高。
由于组合盖与口管是热焊在一起的,要求内外盖与口管必须焊接严密,牢固。这种方式存在下列缺点1、外盖与口管焊接时易产生虚焊、假焊,从而造成漏液现象,会导致产品的报废;2、由于采用热焊接技术,在生产线上由于要求加热时间短,温度高,故要求加热系统复杂,成本高;3、由于加热元件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加热元件易氧化产生脱落物,易掉入药液中影响产品质量;4、由于组合盖与口管焊合前必须加热,焊合时又须保压,两项工序所用的时间占整个工序用的时间的1/3,从而影响了生产线的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且组合盖与管口可不需焊接之大输液软袋包装用压合式口管盖。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大输液软袋包装用压合式口管盖,包括组合盖和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盖由易折帽、外盖和内塞组成,其中易折帽与外盖相连,内塞置于外盖内腔,其上下端面上分别开设有可与外盖和口管相互配合之扣合部,外盖侧壁上开设有可与口管之凸台相互配合之套合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口管下端为唇形管。
所述易折帽可设两个。所述口管上可开设有导向面。所述易折帽上部设有便于握持之柄部。
本实用新型最大的特点是组合盖与口管采用压合方式而不是焊接,其口管、内塞、外盖三者之间通过其对应所设之凹槽和凸缘紧密配合,可保证内塞与口管及外盖连接牢固、密封,同时外盖与口管为机械连接方式不会存在因焊接不好而产生漏液现象。生产时只要将外盖压入口管上即可,生产线不需造价高昂的加热系统,生产工艺过程得以简化,组合盖与口管压合时不须加热时间及焊合时的保压时间,从而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样的生产线可提高1/3的生产速度。本实用新型外盖露出内塞部分用与外盖一体成形之易折帽密封,可替代原有外盖的拉环及撕破部分,从而不需采用昂贵的材料,且组合盖只有外盖与内塞,没有内盖,可使外盖结构简化,成本降低。同时口管之下端采用唇形管,可使口管外形尺寸最小,材料用量最少,其导向面之设计便于自动化生产。另外,外盖上的易折帽可设两个,可分次折断,使用时不用消毒,使用非常方便,相应也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口管结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口管结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之左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盖实施例一结构主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盖实施例一结构俯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盖实施例二结构主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盖实施例二结构俯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盖实施例二结构左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盖实施例三结构主视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盖实施例三结构俯视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盖实施例四结构主视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盖实施例四结构俯视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盖实施例五结构主视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盖实施例五结构俯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盖实施例五结构左视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盖实施例六结构主视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盖实施例六结构俯视图。
图中1、组合盖 11、易折帽12、外盖13、扣合部14、内塞 15、凹槽2、口管 21、凸台 22、唇形管23、凸缘 24、套合部25、导向面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组合盖1和口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盖1由易折帽11、外盖12和内塞14组成,其中易折帽11可代替现有技术拉环与外盖12相连,外盖12为一帽形结构,可与易折帽11加工为一个整体,其连接处有折痕,便于使用时折断。内塞14置于外盖12内腔内,其上下端面上分别开设有环形凹槽,可分别与外盖12内腔底部和口管2上端之凸台21端面对应设置的凸缘23相互扣合,形成一扣合部13,使内塞14与上述两者之间密封,可保证内塞14与外盖12及口管2之间不会漏液,从而起到密封输液袋的作用。在外盖12内腔侧面,还开设有凹槽15,可与口管2之凸台21上所设凸缘23相互扣合,形成一套合部24,使内塞14与外盖12侧壁之间严密密封,可保证产品在高温灭菌时不会因袋内产生一定的内压使内塞14及外盖12脱离口管2。这样,通过外盖12、内塞14和口管2之凸台21紧密配合,可保证外盖12与口管2连接的牢固可靠。采用这种结构的组合盖1成本低,结构简单,使用时将易折帽11折断即可露出内塞14,便于配药或注射,同时与原有组合盖相比去掉了内盖,简化了结构,而且外盖成形的模具要求也大大降低,从而大大降低了外盖的成本。采用上述结构的组合盖的成本比现有组合盖的成本约节约1/2。
如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口管2中段加工有导向面25,可在自动化生产之自动输送时按一定的方向输送到制袋机上,以保证加工质量;其下端为唇形管22,截面为唇形,在与输液袋焊接方面优于圆形管,同时这种结构相对于现有的船形管可使口管2外形尺寸最小,重量最轻,可进一步节约材料。
图5、图6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组合盖1具体实施例一。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易折帽11为水平置于外盖12上,使用时用手向上拉即可折断。
图7、图8、图9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组合盖1具体实施例二。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易折帽11上部有便于手握持之柄部,折断时更为方便。
图10、图11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组合盖1具体实施例三。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易折帽11为圆筒形,使用时用手折断即可。同时这种形状的易折帽11和外盖12组合之成形模具更为简单。
图12、图13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组合盖1具体实施例四。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易折帽11为两个,即外盖12上设有两个易折帽11,其形状与实施例一相同。这种设计可提高用药安全,减少使用成本。这是因为使用时配药(即向袋内注入药水)与给病人输液的地点和时间都不相同,直接给病人输液时会因内塞14裸露在空气中而受到污染,一般在注射前必须对内塞14的裸露部分用酒精消毒,因此输液时增加了消毒的成本。而采用本实施例可在配药时折断一个易折帽11进行配药,等到注射时再将另一易折帽11折断立即进行注射,从而可避免内塞14在使用前长时间裸露在空气中而受到污染。
图14、图15、图16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组合盖1具体实施例五,这种结构之易折帽11亦为两个,其形状与实施例二相同。
图17、图18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组合盖1具体实施例六,这种结构之易折帽11为两个,其形状与实施例三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大输液软袋包装用压合式口管盖,包括组合盖(1)和口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盖(1)由易折帽(11)、外盖(12)和内塞(14)组成,其中易折帽(11)与外盖(12)相连,内塞(14)置于外盖(12)内腔,其上下端面上分别开设有可与外盖(12)和口管(2)相互配合之扣合部(13),外盖(12)侧壁上开设有可与口管(2)之凸台(21)相互配合之套合部(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输液软袋包装用压合式口管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管(2)下端为唇形管(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输液软袋包装用压合式口管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折帽(11)设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输液软袋包装用压合式口管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管(2)上开设有导向面(2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大输液软袋包装用压合式口管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折帽(11)上部设有便于握持之柄部。
专利摘要一种大输液软袋包装用压合式口管盖,其特征在于其组合盖由易折帽、外盖和内塞组成,其中易折帽与外盖相连,内塞置于外盖内腔,其上开设有可与外盖和口管相互配合之扣合部,外盖侧壁上开设有可与口管之凸台相互配合之套合部。本实用新型组合盖与口管机械连接,不会产生焊接不好的现象,外盖与口管连接牢固可靠,内塞密封性好。同时组合盖与口管压合时不须加热及焊合保压,生产过程简化,生产效率提高,其外盖露出内塞部分用与外盖一体成形易折帽密封,可替代原有外盖拉环及撕破部分,且没有内盖,可使外盖结构简化,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另外,外盖上的易折帽可设两个,可分次折断,使用时不用消毒,非常方便,相应也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成本。
文档编号B65D41/00GK2764389SQ20042011380
公开日2006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31日
发明者刘祥华, 彭勋德 申请人:湖南千山制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