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弯道腔隙式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80494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弯道腔隙式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密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运输机托辊的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带式运输机广泛用于冶金、矿山、煤炭、港口、电站、码头等多个行业,用于输送各种散装物料及成件物品,托辊是用于支撑输送带及输送带上所承载物料,并保证输送带平稳运行的装置,也是带式运输机使用过程中的关键部件,其防尘、防水和旋转阻力是标明质量性能的三项重要指标,现有的迷宫式的密封结构,一旦有水侵入,迷宫的油膜破坏,直至水与粉尘进入轴承致使整个结构报废,因此如何提高防尘、防水能力,一直是困扰技术人员的难题。公开号为CN2623972的中国专利提供一种“非接触式托辊密封结构”,采用“内密封圈为圆柱形,外密封圈为圆锥形”来达到防尘防水的效果;公开号为CN227418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胶带机托辊密封装置”,采用增加密封盖来达到防尘、防水的目的,但上述两种结构均增加新的结构,无疑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紧凑的两弯道腔隙式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两弯道腔隙式密封结构由内密封圈和外密封圈构成,外密封圈具有可设在轴承座上的轴架(6),内密封圈上具有轴套(7),外密封圈还具有至少一个环状腔体(3)和环柱状突起(1);内密封圈对应还具有至少一个环柱状突起(5)和环状凹腔(2);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之间具有截面为类“S”形两弯道腔隙式密封结构;内密封圈的环柱状突起(5)、外密封圈与轴套(7)之间形成储油室(4)。
本实用新型的能够达到积极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安装和使用方便。
2、本实用新型外密封圈的突起和腔体与对应内密封圈的腔体和突起紧密配合,有效的防止水与粉尘进入托辊轴承内部,提高了托辊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采用腔隙式密封,因此其旋转阻力也符合旋转阻力的要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内密封圈的机构剖面图。
图3为外密封圈的结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由图1、图2、图3所示,该两弯道腔隙式密封结构由内密封圈和外密封圈构成,外密封圈具有可设在轴承座上的轴架6,内密封圈上具有轴套7,外密封圈还具有一个环状腔体3和一个环柱状突起1;内密封圈对应具有一个环柱状突起5和一个环状凹腔2;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配合形成具有截面为类“S”形两弯道腔隙式密封结构;内密封圈的环柱状突起5、外密封圈与轴套7之间形成储油室4。由于环柱状突起1、5与环状腔体2、3与轴垂直,因此大部分淋水与粉尘被甩走,小部分可能进入截面为类“S”形环状空腔内,这样只能破坏第一道油膜密封,内密封圈的环柱状突起5和内密封圈与轴套7之间形成储油室4仍然成密封状态,阻止水与粉尘进入轴承内部,进而达到防尘、防水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两弯道腔隙式密封结构,由内密封圈和外密封圈构成,外密封圈具有可设在轴承座上的轴架(6),内密封圈上具有轴套(7),其特征在于外密封圈还具有至少一个环状腔体(3)和环柱状突起(1);内密封圈对应还具有至少一个环柱状突起(5)和环状凹腔(2);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之间具有截面为类“S”形两弯道腔隙式密封结构;内密封圈的环柱状突起(5)、外密封圈与轴套(7)之间形成储油室(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两弯道腔隙式密封结构,由内密封圈和外密封圈构成,外密封圈具有可设在轴承座上的轴架,内密封圈上具有轴套,外密封圈还具有至少一个环状腔体和环柱状突起;内密封圈对应还具有至少一个环柱状突起和环状凹腔;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之间具有截面为类“S”形两弯道腔隙式密封结构;内密封圈的环柱状突起、外密封圈与轴套之间形成储油室。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外密封圈的突起和腔体与对应内密封圈的腔体和突起紧密配合,有效的防止水与粉尘进入托辊轴承内部,提高了托辊的使用寿命,又由于采用腔隙式密封,因此其旋转阻力也符合旋转阻力的要求,可广泛用于各种运输机的托棍。
文档编号B65G23/04GK2793453SQ20052003021
公开日2006年7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7日
发明者马新生, 卢杉, 李重阳, 郭卫民 申请人:焦作三岛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