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98906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装盒,主要用于包装漆包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包装漆包线的包装盒通常由具有四个侧壁的盒体和翻盖 组成,翻盖分为内盖和外盖,内盖成对设置并分别连接于盒体的两个相对的侧 壁上,外盖的一端则连接于盒体的另外两个侧壁的其中一个上,外盖的另一端 具有可转动的翼,包装时先关闭内盖,然后将外盖覆盖在内盖上,外盖的翼翻 折并穿过内盖与盒体的另外两个侧壁的其中另一个之间的间隙而插入盒体的 内腔中,以将翻盖关闭。在一个包装盒内通常会放置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漆包线, 由于漆包线的绕线桶在包装盒内碰撞会损坏,导致漆包线无法正常放线使用, 通常绕线桶碰碎后漆包线即会报废,而漆包线的造价又非常昂贵,这会造成很 大的损失,且绕线桶损坏后无法再回收利用,也会导致成本浪费,故现有的包 装盒中通常放置隔离板,以将盒体的内腔分隔为几个独立的空间,但这种隔离 板的安装比较麻烦,且隔离板的顶端与盒体的顶端需存在一段距离,以使外盖 可顺利关上,故隔离板无法隔开绕线桶的易碰撞的端部,仍未解决漆包线的包 装运输中的绕线桶碰撞损坏率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包装盒,其在包装漆包线时可将漆包线的绕线桶的 端部隔开。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包装盒,包括底部和具有四个侧壁的盒体、转 动连接于所述盒体的侧壁顶端的多个翻盖,所述的多个翻盖包括两个第一内 盖、两个第二内盖以及两个上外盖。所述的两个第一内盖分别相对地连接于盒 体的其中两个相对的侧壁上,所述的两个第二内盖也分别相对地连接于盒体的
两个相对的侧壁上,所述的第一内盖与第二内盖分开形成一段空隙;所述的两 个上外盖分别连接于盒体的另外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其中一个上外盖覆盖在两 个第一内盖上,另外一个上外盖覆盖在两个第二内盖上;所述的两个上外盖的 相邻端部分别具有可转动的上外盖翼,所述的各上外盖翼分别穿过所述空隙插 入盒体的内腔中,所述的上外盖翼将盒体的内腔分隔形成两个收容空间。
对于以上技术方案,在--种更佳的方式中,所述的盒体的底部具有两个第 三内盖和两个第四内盖以及两个下外盖,所述的两个第三内盖分别相对地连接 于盒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所述的两个第四内盖也分别相对地连接于盒体的 两个相对的侧壁上,所述的第三内盖与第四内盖分开形成一段间隙;所述的一 个下外盖在底部包住两个第三内盖,所述的另外一个下外盖在底部包住两个第 四内盖;所述的两个下外盖的相邻端部分别具有可转动的下外盖翼,所述的两 个下外盖翼的侧表面相抵,所述的各下外盖翼分别穿过第三内盖与第四内盖之 间的间隙而插入盒体的内腔中,所述的下外盖翼位于两个收容空间之间。
所述的两个上外盖翼的侧表面相抵,且所述的上外盖翼位于盒体内腔的中 部,所述的上外盖翼将盒体的内腔分隔为容积相等的两个收容空间。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技术方案 一种包装盒,包括底部和具有四个侧壁的盒 体、转动连接于所述盒体的侧壁顶端的多个翻盖,所述的多个翻盖包括两个第 一内盖、两个第二内盖以及两个上外盖。所述的两个第一内盖分别相对地连接 于盒体的其中两个相对的侧壁上,所述的两个第--内盖的相邻端部分别具有可 转动的第一内盖翼,所述的两个第一内盖翼翻折而插入盒体的内腔中,且两个 第一内盖翼的侧表面相抵;所述的两个第二内盖也分别相对地连接于盒体的两 个相对的侧壁上,所述的两个第二内盖的相邻端部分别具有可转动的第二内盖 翼,所述的两个第二内盖翼翻折插入盒体的内腔中,且两个第二内盖翼的侧表 面相抵;所述的第一内盖与第二内盖分开形成一段空隙;所述的两个上外盖分 别连接于盒体的另外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其中一个上外盖覆盖在两个第一内盖 上,另外一个上外盖覆盖在两个第二内盖上,所述的两个上外盖的相邻端部分 别具有可转动的上外盖翼,所述的各上外盖翼分别穿过所述空隙插入盒体的内 腔中;所述的上外盖翼将盒体的内腔分隔形成两个腔体,所述的第一内盖翼、 第二内盖翼分别处于各腔体内并把每个腔体分隔为两个收容空间。
对于该技术方案,在一种更佳的方式中,所述的盒体的底部具有两个第三 内盖和两个第四内盖以及两个下外盖。所述的两个第三内盖、两个第四内盖也 分别相对地连接于盒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所述的第三内盖与第四内盖分开 形成--段间隙;所述的两个第三内盖的相邻端部具有可翻转的第三内盖翼,所 述的两个第三内盖翼翻折而插入盒体的内腔中,且所述的两个第三内盖翼的侧 表面相抵,所述的第三内盖翼在盒体内腔的底部与顶部的第一内盖翼相对;所 述的两个第四内盖的相邻端部具有可翻转的第四内盖翼,所述的两个第四内盖
翼翻折而插入盒体的内腔中,且所述的两个第四内盖翼的侧表面相互抵住,所 述的第四内盖翼在盒体内腔的底部与顶部的第二内盖翼相对;所述的一个下外 盖在底部包住两个第三内盖,所述的另外一个下外盖在底部包住两个第四内 盖,所述的两个下外盖的相邻端部分别具有可转动的下外盖翼,所述的各下外 盖翼分别穿过第三内盖与第四内盖之间的间隙而插入盒体的内腔中,所述的下 外盖翼在盒体内腔的底部与顶部的上外盖翼相面对。 所述的两个上外盖翼的侧表面相互抵住。
所述的上外盖翼、第一内盖翼、第二内盖翼将盒体的内腔分隔为四个容积 相等的收容空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通过上外盖翼将盒体的内腔分隔 为两个收容空间后,可将两组漆包线分别放置于这两个收容空间内,漆包线的 绕线桶的端部即被上外盖翼隔开,可避免绕线桶的端部发生碰撞,而通过上外 盖翼和各内盖翼将盒体的内腔分隔为四个收容空间后,就可分别在四个收容空 间内各放置一组漆包线,利用上外盖翼和各内盖翼的隔离作用,可避免四组漆 包线的绕线桶发生端部碰撞,以防止绕线桶碰坏导致漆包线损坏,可安全地包 装运输漆包线,以减小损失。


附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在翻盖处于半打开状态下的立体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在翻盖处于打开状态下的俯视图; 附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在翻盖处于闭合状态下的俯视图; 附图4为附图3中的A—A方向的剖视附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在翻盖处于半打开状态下的立体图; 附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在翻盖处于打开状态下的俯视图; 附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在翻盖处于闭合状态下的俯视图; 附图8为附图7中的B—B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9为附图7中的C—C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IO为附图7中的D —D方向的剖视其中11、盒体;12、上外盖;121、上外盖翼;13、第一内盖;14、第 二内盖;15、空隙;16、下外盖;161、下外盖翼;17、收容空间;18、第三 内盖;19、第四内盖;21、盒体;22、上外盖;221、上外盖翼;23、第一内 盖;231、第一内盖翼;24、第二内盖;241、第二内盖翼;25、空隙;26、下
外盖;261、下外盖翼;27、收容空间;28、第三内盖;281、第三内盖翼;29、 第四内盖;291、第四内盖翼。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具体描述,其中图l一4表示实施例 -一,图5—10表示实施例二。
如图l一4所示的包装盒,其包括盒体1K位于顶部的多个翻盖以及位于 底部的多个翻盖,盒体ll具有四个侧壁。
盒体11顶部的翻盖包括两个第一内盖13、两个第二内盖14以及两个上 外盖12。
两个第一内盖13分别相对地转动连接于盒体11的其中两个相对的侧壁的 顶端,两个第二内盖14与第一内盖13转动连接于相同的侧壁顶端,两个上外 盖12分别连接于盒体11的另外两个相对的侧壁顶端。
第一内盖13与第二内盖14分开形成一段空隙15,在该包装盒关闭翻盖 后,有一个上外盖12覆盖在两个第一内盖13上,另外一个上外盖12覆盖在 两个第二内盖14上,两个上外盖12的相邻端部分别具有可转动的上外盖翼 121,所述的各上外盖翼121分别穿过所述空隙15插入盒体11的内腔中,且 两个上外盖翼121的侧表面相抵。上外盖翼121在盒体11的内腔中处于中部 位置,上外盖翼121将盒体11的内腔分隔为容积相等的两个收容空间17。
盒体11的底部的翻盖与盒体11顶部的翻盖具有相同的结构,其也具有内 盖和外盖,且内盖和外盖的结构以及设置方式与顶部的翻盖相对应,如图4 所示。
盒体11的底部具有两个第三内盖18和两个第四内盖19以及两个下外盖 16,所述的两个第三内盖18分别相对地连接于盒体11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 所述的两个第四内盖19也分别相对地连接于盒体11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所 述的第三内盖18与第四内盖19分开形成一段间隙。有一个下外盖16在底部 包住两个第三内盖18并对第三内盖18起支撑作用,另外一个下外盖16在底 部包住两个第四内盖19并对两个第四内盖19起支撑作用。所述的两个下外盖 16的相邻端部分别具有可转动的下外盖翼161,所述的各下外盖翼161分别穿 过第三内盖18与第四内盖19之间的间隙而插入盒体11的内腔中,且两个下 外盖翼161的侧表面相抵,两个下外盖翼161在底部与顶部的上外盖翼121
正对,故两个下外盖翼161位于两个体积相等的收容空间17之间。由于盒体 11底部与顶部具有相同的结构,故不另采用附图显示一些未标号的部位,如 底部内盖之间的间隙。
将两组漆包线分别放入两个收容空间17内后,上外盖翼121在顶部将漆 包线的绕线桶的顶端隔开,下外盖翼161将漆包线的绕线桶的底端隔开,可防 止两组漆包线的绕线桶的两端碰撞损坏,由于一旦绕线桶碰坏,里面的漆包线 就基本报废了,特别是铜包铝漆包线,正品造价昂贵,废品又无法直接回收利 用,正品与废品之间的差价很大,故采用这种包装盒包装、储存并运输漆包线, 可达到减小损失的目的。
如图5—10所示的实施例二,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具有相似的结构,其主 要针对四组漆包线的包装运输而设计。如图5—10所示的包装盒,它具有盒体 21、位于盒体21顶部的翻盖和位于盒体21底部的翻盖。
盒体21具有四个侧壁,盒体21顶部的翻盖包括两个第一内盖23、两个 第二内盖24以及两个上外盖22。
与实施例一相同,两个第一内盖23分别相对地连接于盒体21的其中两个 相对的侧壁的顶端,两个第二内盖24与第一内盖23转动连接于相同的侧壁顶 端,且两个第二内盖24也相对,所述的第一内盖23与第二内盖24分开形成 一段空隙25,两个上外盖22分别连接于盒体21的另外两个相对的侧壁上。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实施例二提供的包装盒中,两个第一内盖23的相 邻端部分别具有可转动的第一内盖翼231,所述的两个第一内盖翼231翻折而 插入盒体21的内腔中,且两个第一内盖翼231的侧表面相抵。所述的两个第 二内盖24的相邻端部分别具有可转动的第二内盖翼241,所述的两个第二内 盖翼241翻折插入盒体21的内腔中,且两个第二内盖翼241的侧表面相抵。
其中一个上外盖22覆盖在两个第一内盖23上,另外一个上外盖22覆盖 在两个第二内盖24上,所述的两个上外盖22的相邻端部分别具有可转动的上 外盖翼221,所述的各上外盖翼221分别穿过空隙25插入盒体21的内腔中, 且两个上外盖翼221的侧表面相互抵住。两个上外盖翼221位于盒体21的中 部位置,故上外盖翼221将盒体21的内腔分隔形成两个相等大小的腔体,而 第一 内盖翼231、第二内盖翼241分别处于两个腔体内并把每个腔体分隔为两 个收容空间27,上外盖翼221、第一内盖翼231、第二内盖翼241构成垂直交 叉关系,即通过上外盖翼221、第一内盖翼231和第二内盖翼241将盒体21
的内腔分隔为四个容积相等的收容空间27。
位于盒体21底部的翻盖与盒体21顶部具有相同的结构,其也由多个内盖 和外盖组成。如图8、 9、 IO所示,盒体21的底部具有两个第三内盖28和两 个第四内盖29以及两个下外盖26。两个第三内盖28、两个第四内盖29分别 与两个第一内盖23、两个第二内盖24相对应,转动连接于盒体21的两个相 对的侧壁的底端,第三内盖28与第四内盖29分开形成一段间隙。有一个下外 盖26在底部包住两个第三内盖28并对第三内盖28形成支撑,另外一个下外 盖26在底部包住两个第四内盖29并对第四内盖29形成支撑。两个下外盖26 的相邻端部分别具有可转动的下外盖翼261,各下外盖翼261分别穿过第三内 盖28与第四内盖29之间的间隙而插入盒体21的内腔中,下外盖翼261在盒 体21内腔的底部与顶部的上外盖翼221相面对。
两个第三内盖28的相邻端部具有可翻转的第三内盖翼281,两个第三内 盖翼28翻折而插入盒体21的内腔中,且两个第三内盖翼281的侧表面相抵, 第三内盖翼281在盒体21内腔的底部与顶部的第一内盖翼231相对;两个第 四内盖29的相邻端部具有可翻转的第四内盖翼291,所述的两个第四内盖翼 291翻折而插入盒体21的内腔中,且两个第四内盖翼291的侧表面相互抵住, 第四内盖翼291在盒体21内腔的底部与顶部的第二内盖翼241相对。
将四组漆包线分别放入四个收容空间27内后,相邻两组漆包线的绕线桶
的顶端通过第一内盖翼231、第二内盖翼241或上外盖翼221分隔开,相邻两
组漆包线的绕线桶的底端通过第三内盖翼281、第四内盖翼291或下外盖翼261
分隔开,可防止漆包线的绕线桶的两端碰撞而损坏,从而保证漆包线的安全, 以利于可靠地包装运输四组漆包线。
权利要求
1、一种包装盒,包括底部和具有四个侧壁的盒体(11)、转动连接于所述盒体(11)的侧壁顶端的多个翻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翻盖包括两个第一内盖(13)、两个第二内盖(14),所述的两个第一内盖(13)分别相对地连接于盒体(11)的其中两个相对的侧壁上,所述的两个第二内盖(14)也分别相对地连接于盒体(11)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所述的第一内盖(13)与第二内盖(14)分开形成一段空隙(15);两个上外盖(12),所述的两个上外盖(12)分别连接于盒体(11)的另外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其中一个上外盖(12)覆盖在两个第一内盖(13)上,另外一个上外盖(12)覆盖在两个第二内盖(14)上,所述的两个上外盖(12)的相邻端部分别具有可转动的上外盖翼(121),所述的各上外盖翼(121)分别穿过所述空隙(15)插入盒体(11)的内腔中,所述的上外盖翼(121)将盒体(11)的内腔分隔形成两个收容空间(17)。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体(11)的底 部具有两个第三内盖(18)和两个第四内盖(19)以及两个下外盖(16),所 述的两个第三内盖(18)分别相对地连接于盒体(11)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 所述的两个第四内盖(19)也分别相对地连接于盒体(11)的两个相对的侧壁 上,所述的第三内盖(18)与第四内盖(19)分开形成一段间隙,所述的一个 下外盖(16)在底部包住两个第三内盖(18),所述的另外一个下外盖(16) 在底部包住两个第四内盖(19),所述的两个下外盖(16)的相邻端部分别具 有可转动的下外盖翼(161),所述的各下外盖翼(161)分别穿过第三内盖(18) 与第四内盖(19)之间的间隙而插入盒体(11)的内腔中,所述的下外盖翼(161) 位于两个收容空间(17)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下外盖翼(161) 的侧表面相抵。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外盖翼(121) 位于盒体(11)内腔的中部,所述的上外盖翼(121)将盒体(11)的内腔分 隔为容积相等的两个收容空间(17)。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上外盖翼(121) 的侧表面相抵。
6、 一种包装盒,包括底部和具有四个侧壁的盒体(21)、转动连接于所述 盒体(21)的侧壁顶端的多个翻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翻盖包括两个第一内盖(23)和两个第二内盖(24),所述的两个第一内盖(23) 分别相对地连接于盒体(21)的其中两个相对的侧壁上,所述的两个第一内盖(23) 的相邻端部分别具有可转动的第一内盖翼(231),所述的两个第一内盖 翼(23J)翻折而插入盒体(21)的内腔中,且两个第一内盖翼(231)的侧表 面相抵,所述的两个第二内盖(24)也分别相对地连接于盒体(21)的两个相 对的侧壁上,所述的两个第二内盖(24)的相邻端部分别具有可转动的第二内 盖翼(241),所述的两个第二内盖翼(241)翻折插入盒体(21)的内腔中, 且两个第二内盖翼(241)的侧表面相抵,所述的第一内盖(23)与第二内盖(24) 分开形成一段空隙(25);两个上外盖(22),所述的两个上外盖(22)分别连接于盒体(21)的另 外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其中一个上外盖(22)覆盖在两个第一内盖(23)上, 另外一个上外盖(22)覆盖在两个第二内盖(24)上,所述的两个上外盖(22) 的相邻端部分别具有可转动的上外盖翼(221),所述的各上外盖翼(221)分 别穿过所述空隙(25)插入盒体(21)的内腔中;所述的上外盖翼(221)将盒体(21)的内腔分隔形成两个腔体,所述的 第一内盖翼(231)、第二内盖翼(241)分别处于各腔体内并把每个腔体分隔 为两个收容空间(27)。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体(21)的底 部具有两个第三内盖(28)和两个第四内盖(29)以及两个下外盖(26),所 述的两个第三内盖(28)、两个第四内盖(29)也分别相对地连接于盒体(21) 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所述的第三内盖(28)与第四内盖(29)分开形成一段 间隙,所述的一个下外盖(26)在底部包住两个第三内盖(28),所述的另外 一个下外盖(26)在底部包住两个第四内盖(29),所述的两个下外盖(26) 的相邻端部分别具有可转动的下外盖翼(261),所述的各下外盖翼(261)分 别穿过第三内盖(28)与第四内盖(29)之间的间隙而插入盒体(21)的内腔 中,所述的下外盖翼(261)在盒体(21)内腔的底部与顶部的上外盖翼(221) 相面对。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第三内盖(28) 的相邻端部具有可翻转的第三内盖翼(281),所述的两个第三内盖翼(281) 翻折而插入盒体(21)的内腔中,且所述的两个第三内盖翼(281)的侧表面相抵,所述的第三内盖翼(281)在盒体(21)内腔的底部与顶部的第 一内盖 翼(231)相对;所述的两个第四内盖(29)的相邻端部具有可翻转的第四内盖翼(291),所述的两个第四内盖翼(291)-'翻折而插入盒体(21)的内腔中, 且所述的两个第四内盖翼(291)的侧表面相互抵住,所述的第四内盖翼(291) 在盒体(21)内腔的底部与顶部的第二内盖翼(241)相对。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上外盖翼(221) 的侧表面相互抵住。
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外盖翼(221)、 第一内盖翼(231)、第二内盖翼(241)将盒体(21)的内腔分隔为四个容积 相等的收容空间(27)。
全文摘要
一种包装盒,包括底部和具有四个侧壁的盒体、转动连接于盒体侧壁顶端的两个第一内盖、两个第二内盖以及两个上外盖。两个第一内盖、两个第二内盖分别相对地连接于盒体的其中两个相对的侧壁上,第一内盖与第二内盖分开形成一段空隙;两个上外盖分别连接于盒体的另外两个相对的侧壁上,两个上外盖的相邻端部分别具有可转动的上外盖翼,上外盖翼穿过所述空隙插入盒体的内腔中。上外盖翼将盒体的内腔分隔形成两个收容空间,可将两组漆包线分别放置于这两个收容空间内,漆包线的绕线桶的端部即被上外盖翼隔开,以避免绕线桶的端部发生碰撞。每对内盖的相邻端部也可设置翼,以进一步隔成四个收容空间,以包装运输四组漆包线。
文档编号B65D5/02GK101177174SQ20071019052
公开日2008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30日
发明者张建峰 申请人:吴江市神州双金属线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