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32177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绕线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绕线架,特别是涉及一种供一电线巻绕储置的绕线架。
背景技术
如图1与图2所示, 一种以往绕线架l是用于巻收一电线(图未示),并包含 一个转轮单元ll、两个握持单元12,及一个手柄13。该转轮单元ll具有 一支中空的轴管111、 二个分别由轴管111的前、后两端径向往外延伸的线盘112,及二个分别由轴管111的前、后两端轴向往外凸伸的环缘113。握持单元 12是分别可移动地安装在转轮单元11的环缘113上,且能相向伸入轴管111 内组接,每一握持单元12具有一个嵌放在环缘113上且能沿着环缘113移动 的弧形轨框121、 一片由轨框121内缘往内轴向延伸且进入轴管111内的延伸 板122,及一个形成在延伸板122端缘的结合缘123。该手柄13是固定地安装 在所述线盘112中的一个线盘112上。
组装时将握持单元12分别由转轮单元11的前、后方嵌入安装,让延伸板 122伸入轴管111内,使得轨框121嵌置在环缘113上,同时并使结合缘123 相互对接并胶固结合,以将握持单元12可转动地组接在转轮单元11上。使用 时,工作人员一手持拿握持单元12,且另一手驱动该手柄13,以带动转轮单 元ll转动巻收电线(图未示)。
虽然上述绕线架1可用于巻收电线,但是在拆解绕线架1以便于包装储置 时,最多只能将握持单元12拆离转轮单元11,并无法进一步拆解转轮单元11, 然而由于转轮单元11占有一定的体积空间,所以会占用较大的包装材积及收 藏体积,此将造成包装、运送及收藏上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收藏体积及包装材积的绕 线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绕线架,包含 一个第一转动装置,及一个可拆离地组 接在第一转动装置上的第二转动装置。该第一转动装置包括一个绕着一条中心 轴线的第一周环、 一个由第一周环的前侧径向往外延伸的第一线盘,及一个形 成在第一周环的内周面上的第一卡接单元,该第一周环具有一个位于后侧的组 装开口,及一个位于前侧的收合开口。该第二转动装置包括一个绕着中心轴线
且能向前套入第一周环内的第二周环、 一个由第二周环的后侧径向往外延伸的 第二线盘,及一个形成在第二周环前侧且能卡接第一卡接单元的第二卡接单 元。
欲组接使用该绕线架时,将第二转动装置的第二周环由该组装开口套入第 一转动装置的第一周环内,并旋转第二转动装置令第一、二卡接单元卡接固定 在一起,且第一、二线盘相对远离,此时第一、二转动装置是位在一使用状态, 而欲拆离收合该绕线架时,先反向旋转该第二转动装置并将第二周环拆离第一 周环外,再令第二周环由该收合开口套入第一周环内,让第一、二线盘相邻靠 近,以将第一、二转动装置迭置在一起,此时第一、二转动装置是位在一收合 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藉由上述第一、二转动装置可彼此拆离地组 接或迭置设计,可达到减少包装材积及收藏体积的功效。


图1是以往绕线架的一立体分解图2是图1绕线架的一组接剖视示意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绕线架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第一握持装置及一第二握持装置的一立体分解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第一转动装置与一第二转动装置的一立体分解 图,说明即将组接在一起的状态;
图6是该较佳实施例的该第一、二转动装置的一部份展开示意图,说明即 将组接在一起的状态;
图7是类似于图5的一视图,说明一第二周环伸入一第一周环,且抵靠在 一导轨上的状态;
图8是类似于图6的一视图,说明该第二周环伸入该第一周环,且抵靠在 该导轨上的状态;
图9是类似于图7的一视图,说明旋转该第二周环让一第二卡接单元与一 第一卡接单元相互卡接,此时该第一转动装置与该第二转动装置是位在一使用 状态;
图10是类似于图8的一视图,说明旋转该第二周环让该第二卡接单元与 该第一卡接单元卡接相互卡接,此时第一转动装置与第二转动装置是位在使用 状态;
图11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前视立体组装示意图,说明将第一、二握持装 置安装在第一转动装置与第二转动装置上的状态;
图12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说明将第一、二握持装置拆离第 一、二转动装置,并放置在第二转动装置后侧,且将第一、二转动装置相互拆 离,并翻转第一转动装置的状态;及
图13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组接图,说明将第一、二转动装置迭置在 一起的一收合状态,并将第一、二握持装置安装在第二周环上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与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绕线架的一较佳实施例是用于供一电线 (图未示)巻绕储置,并包含 一个第一转动装置2,及一个第二转动装置3、一个第一握持装置4、 一个第二握持装置5,及一个手柄6。
该第一转动装置2包括一个绕着一条中心轴线21的第一周环22、 一个由 第一周环22的前侧径向往外延伸的第一线盘23,及三个角度间隔地形成在第 一周环22的内周面上的第一卡接单元24。该第一周环22具有一个位于后侧的 组装开口221,及一个位于前侧的收合开口 222。
每一第一卡接单元24具有一条绕着中心轴线21且径向形成在第一周环22 的内周面上的导轨241、 一条绕着中心轴线21且径向形成在第一周环22的内 周面上的第一卡条242、 一个形成在该第一卡条242的一端上的凹槽243,及 一个凸设在该第一卡条242的另一端上的限位端244。该导轨241是角度间隔 地位在第一卡条242的旁侧前方。本实施例在第一周环22的内周面上环状排 列有三个第一卡接单元24,当然在设计上也可以只设置一个、二个或是三个以 上,所以第一卡接单元24的数量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该第二转动装置3可拆离地组接在第一转动装置2上,在图3中是位在第 一转动装置2的后方,并包括一个绕着中心轴线21且能向前套入第一周环22 内的第二周环31、 一个由第二周环31的后侧径向往外延伸的第二线盘32,及 三个角度间隔地形成在第二周环31的外周面前侧且能与第一卡接单元24卡接 定位的第二卡接单元33。第二周环31的外径小于第一周环22的内径。第二线 盘32的外径相同于第一线盘23的外径。
每一第二卡接单元33具有一个形成在第二周环31前侧的挡块331、 一条 绕着中心轴线21且径向形成在第二周环31的外周面上的第二卡条332、 一个 形成在第二卡条332的一端上且能与凹槽243结合的凸块333,及一个形成在 第二卡条332的另一端上的抵靠端334。该挡块331是角度间隔地位在第二卡 条332的旁侧后方。本实施例是在第二周环31的内周面上环状排列有三个第 二卡接单元33,当然第二卡接单元33的数量与第一卡接单元24的数量相对应, 所以第二卡接单元33的数量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该第一握持装置4是可旋转地安装在该第一周环22上,并包括一道绕着
中心轴线21且能靠置在第一周环22的前缘上的第一轨框41、 一个由第一轨框 41的内侧朝第二周环31内延伸的第一延伸壁42,及二个间隔形成在该第一延 伸壁42后侧的卡扣43。当然在设计上卡扣43也可以只设置一个或二个以上, 所以其数量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该第二握持装置5是可旋转地安装在该第二周环31上且可拆离地与第一 握持装置4组接,并包括一道绕着中心轴线21且能靠置在第二周环31的后缘 上的第二轨框51、 一个由第二轨框51的前侧朝第一延伸壁42延伸的第二延伸 壁52,及二个间隔形成在该第二延伸壁52前侧且与卡扣43接合的卡槽53 (见 图4)。当然在设计上卡槽53的数量与卡扣43相对应,故其数量不以本实施 例为限。
该手柄6是可旋转地组接在第一线盘23上,且能带动相互组接的第一、 二转动装置2、 3—起旋转。
该第一、二转动装置2、 3可在如图11所示的一组装状态,与如图13所 示的一收合状态间改变。参阅图5与图6,欲组接使用该绕线架时,须如图中 的箭头所示将第二转动装置3的第二周环31,由该组装开口 221套入第一转动 装置2的第一周环22内,直到如图7与图8所示当第二卡条332靠在该导轨 241上为止,而后再如图7与图8的箭头所示转动第二转动装置3,使得第二 卡条332沿着导轨241往第一卡条242的方向转动滑移,直到如图9与图10 所示,当抵靠端334被限位端244卡挡定位为止,此时凸块333也会嵌入凹槽 243,而且挡块331会相当靠近导轨241,令第一、二卡接单元24、 33卡接固 定在一起,并使第一、二线盘23、 32相对远离,此时第一、二转动装置2、 3 是位在使用状态。
而后如图3与图11所示,将第一、二握持装置4、 5分别结合在相互组接 的第一、二转动装置2、 3上,也就是将第一、二延伸壁42、 52分别由前、后 方插入第一、二周环22、 31内,让第一、二轨框41、 51靠置在第一、二周环 22、 31上,同时令卡扣43伸入卡扣于卡槽53 (见图4),再藉一螺丝7将第 一、二握持装置4、 5结合在一起。使用时,使用人员可一手固定持拿第一、 二握持装置4、 5,且另一手握持旋转手柄6,以驱动第一、二转动装置2、 3 相对于第一、二握持装置4、 5转动,用以将电线(图未示)巻收在第一周环 22外围,且位在第一、二线盘23、 32间。
而想要拆离收合该绕线架时,先将第一、二握持装置4、 5分别拆离第一、 二转动装置2、 3,并反向旋转第二转动装置3使第二卡接单元33脱离第一卡 接单元24的卡掣,且将第二周环31往后拆离第一周环22外,而后再如图12 所示反向翻转第一转动装置2,使收合开口 222邻近于第二周环31,再令第二
周环31如箭头所示由该收合开口 222套入第一周环22内,就会如图13所示 让第一、二线盘23、 32相邻靠近,以将第一、二转动装置2、 3迭置在一起, 此时第一、二转动装置2、 3是位在该收合状态,最后再将第一、二握持装置4、 5—起嵌置在第二周环31上。
须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都是以绕线架呈直立使用的状态为例来做说 明,也就是第一、二转动装置2、 3是左、右对应放置,当然在使用上,该绕 线架也能左右翻转或改变方向使用,所以方向设置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综观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的确能提供一种绕线架,能藉由上述第 一、二转动装置2、 3可彼此拆离的设计,使用时可以相对组接,且在不使用 时能相互迭置,所以能达到减少包装材积及收藏体积的功效,因此,本实用新 型前述设计不但新颖,更可达到预期的实用新型目的,而可供产业上利用。
权利要求1.一种绕线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第一转动装置,包括一个绕着一条中心轴线的第一周环、一个由第一周环的前侧径向往外延伸的第一线盘,及一个形成在第一周环的内周面上的第一卡接单元,该第一周环具有一个位于后侧的组装开口,及一个位于前侧的收合开口;及一个可拆离地组接在第一转动装置上的第二转动装置,包括一个绕着中心轴线且能向前套入第一周环内的第二周环、一个由第二周环的后侧径向往外延伸的第二线盘,及一个形成在第二周环的外周面上且能与第一卡接单元卡接定位的第二卡接单元。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绕线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接单元具有一条绕着中 心轴线且径向形成在第一周环的内周面上的导轨、一条绕着中心轴线且径向 形成在第一周环的内周面上的第一卡条,及一个形成在该第一卡条上的凹 槽,该导轨是角度间隔地位在第一卡条的旁侧前方,而该第二卡接单元具有 一个形成在第二周环前侧的挡块、一条绕着中心轴线地径向形成在第二周环 的外周面上的第二卡条,及一个形成在该第二卡条上且与凹槽结合的凸块, 该挡块是角度间隔地位在第二卡条的旁侧后方。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线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接单元还具有一个形成 在该第一卡条上的限位端,且第二卡接单元还具有一个形成在该第二卡条上 且能被限位端卡挡定位的抵靠端。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绕线架,其特征在于该绕线架还包含一个可相对旋转 地安装在该第一周环上的第一握持装置,及一个可相对旋转地安装在该第二 周环上且可拆离地与第一握持装置组接的第二握持装置,该第一握持装置包 括一道绕着中心轴线且能靠置在第一周环的前缘上的第一轨框,及一个由第 一轨框的后侧向第二周环内延伸的第一延伸壁,而该第二握持装置包括一道 绕着中心轴线且能靠置在第二周环的后缘上的第二轨框,及一个由第二轨框 的前侧向第一延伸壁延伸的第二延伸壁。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绕线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握持装置还包括一个形成 在该第一延伸壁后侧的卡扣,而该第二握持装置还包括一个形成在该第二延 伸壁前侧且与卡扣接合的卡槽。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绕线架,其特征在于该绕线架还包含一组接在第一线 盘上且能带动相互组接的第一、二转动装置一起旋转的手柄。
专利摘要一种绕线架包含一个第一转动装置,及一个可拆离地组接在第一转动装置上的第二转动装置。该第一转动装置包括一个第一周环、一个第一线盘,及一个第一卡接单元,该第一周环具有一个位于后侧的组装开口,及一个位于前侧的收合开口。该第二转动装置包括一个第二周环、一个第二线盘,及一个能卡接第一卡接单元的第二卡接单元。将第二周环由该组装开口套入第一周环内并旋转第二转动装置,可令第一、二卡接单元卡接固定在一起,而将第二周环由该收合开口套入第一周环内,则能让第一、二转动装置迭置在一起。所以藉由上述第一、二转动装置可彼此拆离地组接或迭置设计,确能达到可减少包装材积及收藏体积的功效。
文档编号B65H75/04GK201074146SQ20072007329
公开日2008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3日
发明者郑启文 申请人:郑启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