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格式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48907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卡格式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盒。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号为ZL200520020125.7、授权公告号为CN2767332Y、授权公 告日为2006年3月29日、名称为"瓶装商品多格包装盒"的实用新型专利和中 国专利号为ZL200420063902.1、授权公告号为CN2747168Y、授权公告曰为 2005年12月21日、名称为"瓶装商品多格包装盒"的实用新型专利,这两 个专利的包装盒其盒内的内隔件将盒体内分隔成两排卡格,由于这两个专利 盒内的内隔件是与盒体连为一体的,即是由一块纸板模切下来的,使得内隔 件的拉力不足,在使用中易使盒体变形使得内隔件撕裂,内隔件与盒体分离, 消弱了玻璃瓶体之间的隔离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包装盒其盒内的内隔件将盒体内分隔成 两排卡格,由于盒内的内隔件是与盒体连为一体的,使得内隔件的拉力不足, 在使用中易使盒体变形,使得内隔件撕裂与盒体分离,消弱了玻璃瓶体之间 的隔离作用的问题,现提供一种卡格式包装盒。本实用新型由模切后连为一 体的盒体纸板组成,盒体纸板上设有上支板l、隔板5、连接板7、盒上盖8、 盒前壁11、右上耳板12、盒后壁13、左端板15、左上耳板16、左下耳板17、 盒底盖20、右下耳板21、隔板的连接板25、下支板29和右端板32组成,上 支板1的下端和隔板5的上端连接为一体,上支板1和隔板5之间设有第一 折痕2,隔板5的右端与隔板的连接板25的左端连接为一体,隔板5与隔板 的连接板25之间设有第二折痕35,隔板的连接板25的右端与连接板7的左 端连接为一体,隔板的连接板25与连接板7之间设有第三折痕23,连接板7 的右端与盒前壁11的左端连接为一体,连接板7与盒前壁11之间设有第四 折痕22,盒前壁11的上端与盒上盖8的下端连接为一体,盒前壁11与盒上 盖8之间设有第五折痕10,盒上盖8上设有第六折痕9,盒前壁11的右端与
右端板32的左端连接为一体,盒前壁11与右端板32之间设有第七折痕34, 右端板32的右端与盒后壁13的左端连接为一体,右端板32与盒后壁13之 间设有第八折痕33,盒后壁13的右端与左端板15的左端连接为一体,盒后 壁13与左端板15之间设有第九折痕14,右端板32的上下两端上分别连接有 右上耳板12和右下耳板21,左端板15的上下两端上分别连接有左上耳板16 和左下耳板17,盒后壁13的下端与盒底盖20的上端连接为一体,盒后壁13 与盒底盖20之间设有第十折痕18,盒底盖20上设有第十一折痕19,隔板5 的下端与下支板29的上端连接为一体,隔板5与下支板29之间设有第十二 折痕36,下支板29上设有第十三折痕28,隔板的连接板25上设有上下对称 的两条切口6,隔板5上设有上下对称的十条第一切口3,在隔板5上的上下 对称的十条第一切口 3之间还设有上下对称的八条第二切口 37,隔板5上左 端的八条第一切口 3的右端分别与每条最接近的第二切口 37的左端之间设有 第三切口4,隔板5上右端的八条第一切口3中,其上下对应的两条第一切口 3的左端之间设有第十四折痕26,隔板5上最右端的两条第一切口 3的右端 与隔板的连接板25上的上下对称的两条切口 6左端之间连接有第四切口 38, 隔板5上最左端的两条第一切口 3之间设有上下对称的第五切口 39,隔板5 上最左端的两条第一切口 3的左端与两条第五切口 39的左端两两之间设有第 十五折痕40,两条第五切口 39的右端之间设有第六切口 30,上下对称的第 二切口37之间的隔板5形成中心连板24,第一切口3、第三切口4、第二切 口37和第十四折痕26之间围成的空间以及第一切口3、第三切口4、第二切 口37、第十四折痕26、第二折痕35和第四切口 38之间围成的空间形成隔栅 31,隔板5连同隔板的连接板25和连接板7向右折一百八十度并与盒前壁11 的内壁粘接,右端板32与盒前壁11之间沿第七折痕34内折九十度,盒后壁 l3与右端板32之间沿第八折痕33内折九十度,左端板15与盒后壁13之间 沿第九折痕14内折九十度,中心连板24与盒后壁13的内壁粘接,隔栅31 定形,左端板15和连接板7之间粘接固定。本实用新型的原料为卡纸或微型 瓦楞纸,做为玻璃瓶的包装盒使用,可实现机械自动化模切、折叠、粘贴、 成形。本实用新型盒体内只有一排卡格,由于盒内的隔栅是与盒体连为一体 的,隔栅与盒前、后壁之间的拉力较大,在使用过程中不易使盒体变形,避的纸板利用率高,非常适 合在自动流水线上粘贴,容易保持平衡,废品率低。具有结构牢固、抗震性 好、原材料损耗低、成本少的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模切后的片材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粘接成 形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参见图1~图3)本实施方式由模切后连为一体的盒体 纸板组成,盒体纸板上设有上支板1、隔板5、连接板7、盒上盖8、盒前壁 11、右上耳板12、盒后壁13、左端板15、左上耳板16、左下耳板17、盒底 盖20、右下耳板21、隔板的连接板25、下支板29和右端板32组成,上支板 1的下端和隔板5的上端连接为一体,上支板1和隔板5之间设有第一折痕2, 隔板5的右端与隔板的连接板25的左端连接为一体,隔板5与隔板的连接板 25之间设有第二折痕35,隔板的连接板25的右端与连接板7的左端连接为 一体,隔板的连接板25与连接板7之间设有第三折痕23,连接板7的右端与 盒前壁11的左端连接为一体,连接板7与盒前壁11之间设有第四折痕22, 盒前壁11的上端与盒上盖8的下端连接为一体,盒前壁11与盒上盖8之间 设有第五折痕10,盒上盖8上设有第六折痕9,盒前壁11的右端与右端板32 的左端连接为一体,盒前壁ll与右端板32之间设有第七折痕34,右端板32 的右端与盒后壁13的左端连接为一体,右端板32与盒后壁13之间设有第八 折痕33,盒后壁13的右端与左端板15的左端连接为一体,盒后壁13与左端 板15之间设有第九折痕14,右端板32的上下两端上分别连接有右上耳板12 和右下耳板21,左端板15的上下两端上分别连接有左上耳板16和左下耳板 17,盒后壁13的下端与盒底盖20的上端连接为一体,盒后壁13与盒底盖20 之间设有第十折痕18,盒底盖20上设有第十一折痕19,隔板5的下端与下 支板29的上端连接为一体,隔板5与下支板29之间设有第十二折痕36,下 支板29上设有第十三折痕28,隔板的连接板25上设有上下对称的两条切口 6,隔板5上设有上下对称的十条第一切口 3,在隔板5上的上下对称的十条 第一切口 3之间还设有上下对称的八条第二切口 37,隔板5上左端的八条第 一切口 3的右端分别与每条最接近的第二切口 37的左端之间设有第三切口 4, 隔板5上右端的八条第一切口 3中,其上下对应的两条第一切口 3的左端之 间设有第十四折痕26,隔板5上最右端的两条第一切口 3的右端与隔板的连 接板25上的上下对称的两条切口 6左端之间连接有第四切口 38,隔板5上最 左端的两条第一切口 3之间设有上下对称的第五切口 39,隔板5上最左端的 两条第一切口 3的左端与两条第五切口 39的左端两两之间设有第十五折痕 40,两条第五切口 39的右端之间设有第六切口 30,上下对称的第二切口 37 之间的隔板5形成中心连板24,第一切口3、第三切口4、第二切口37和第 十四折痕26之间围成的空间以及第一切口 3、第三切口4、第二切口37、第 十四折痕26、第二折痕35和第四切口38之间围成的空间形成隔栅31,隔板 5连同隔板的连接板25和连接板7向右折一百八十度并与盒前壁11的内壁粘 接,右端板32与盒前壁11之间沿第七折痕34内折九十度,盒后壁13与右 端板32之间沿第八折痕33内折九十度,左端板15与盒后壁13之间沿第九 折痕14内折九十度,中心连板24与盒后壁13的内壁粘接,隔栅31定形, 左端板15和连接板7之间粘接固定。
具体实施方式
二(参见图l、图3)本实施方式盒体内由隔栅31分隔有 四个至八个卡格27。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三(参见图l、图3)本实施方式盒体内由隔栅31分隔有 五个卡格27。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卡格式包装盒,它由模切后连为一体的盒体纸板组成,盒体纸板上设有上支板(1)、隔板(5)、连接板(7)、盒上盖(8)、盒前壁(11)、右上耳板(12)、盒后壁(13)、左端板(15)、左上耳板(16)、左下耳板(17)、盒底盖(20)、右下耳板(21)、隔板的连接板(25)、下支板(29)和右端板(32)组成,其特征在于上支板(1)的下端和隔板(5)的上端连接为一体,上支板(1)和隔板(5)之间设有第一折痕(2),隔板(5)的右端与隔板的连接板(25)的左端连接为一体,隔板(5)与隔板的连接板(25)之间设有第二折痕(35),隔板的连接板(25)的右端与连接板(7)的左端连接为一体,隔板的连接板(25)与连接板(7)之间设有第三折痕(23),连接板(7)的右端与盒前壁(11)的左端连接为一体,连接板(7)与盒前壁(11)之间设有第四折痕(22),盒前壁(11)的上端与盒上盖(8)的下端连接为一体,盒前壁(11)与盒上盖(8)之间设有第五折痕(10),盒上盖(8)上设有第六折痕(9),盒前壁(11)的右端与右端板(32)的左端连接为一体,盒前壁(11)与右端板(32)之间设有第七折痕(34),右端板(32)的右端与盒后壁(13)的左端连接为一体,右端板(32)与盒后壁(13)之间设有第八折痕(33),盒后壁(13)的右端与左端板(15)的左端连接为一体,盒后壁(13)与左端板(15)之间设有第九折痕(14),右端板(32)的上下两端上分别连接有右上耳板(12)和右下耳板(21),左端板(15)的上下两端上分别连接有左上耳板(16)和左下耳板(17),盒后壁(13)的下端与盒底盖(20)的上端连接为一体,盒后壁(13)与盒底盖(20)之间设有第十折痕(18),盒底盖(20)上设有第十一折痕(19),隔板(5)的下端与下支板(29)的上端连接为一体,隔板(5)与下支板(29)之间设有第十二折痕(36),下支板(29)上设有第十三折痕(28),隔板的连接板(25)上设有上下对称的两条切口(6),隔板(5)上设有上下对称的十条第一切口(3),在隔板(5)上的上下对称的十条第一切口(3)之间还设有上下对称的八条第二切口(37),隔板(5)上左端的八条第一切口(3)的右端分别与每条最接近的第二切口(37)的左端之间设有第三切口(4),隔板(5)上右端的八条第一切口(3)中,其上下对应的两条第一切口(3)的左端之间设有第十四折痕(26),隔板(5)上最右端的两条第一切口(3)的右端与隔板的连接板(25)上的上下对称的两条切口(6)左端之间连接有第四切口(38),隔板(5)上最左端的两条第一切口(3)之间设有上下对称的第五切口(39),隔板(5)上最左端的两条第一切口(3)的左端与两条第五切口(39)的左端两两之间设有第十五折痕(40),两条第五切口(39)的右端之间设有第六切口(30),上下对称的第二切口(37)之间的隔板(5)形成中心连板(24),第一切口(3)、第三切口(4)、第二切口(37)和第十四折痕(26)之间围成的空间以及第一切口(3)、第三切口(4)、第二切口(37)、第十四折痕(26)、第二折痕(35)和第四切口(38)之间围成的空间形成隔栅(31),隔板(5)连同隔板的连接板(25)和连接板(7)向右折一百八十度并与盒前壁(11)的内壁粘接,右端板(32)与盒前壁(11)之间沿第七折痕(34)内折九十度,盒后壁(13)与右端板(32)之间沿第八折痕(33)内折九十度,左端板(15)与盒后壁(13)之间沿第九折痕(14)内折九十度,中心连板(24)与盒后壁(13)的内壁粘接,隔栅(31)定形,左端板(15)和连接板(7)之间粘接固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卡格式包装盒,其特征在于盒体内由隔栅 (31)分隔有四个至八个卡格(27)。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卡格式包装盒,其特征在于盒体内由隔栅 (31)分隔有五个卡格(27)。
专利摘要一种卡格式包装盒,它涉及一种包装盒。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包装盒其盒内的内隔件将盒体内分隔成两排卡格,由于盒内的内隔件是与盒体连为一体的,使得内隔件的拉力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隔板(5)连同隔板的连接板(25)和连接板(7)向右折一百八十度并与盒前壁(11)的内壁粘接,盒后壁(13)与右端板(32)之间沿第八折痕(33)内折九十度,左端板(15)与盒后壁(13)之间沿第九折痕(14)内折九十度,中心连板(24)与盒后壁(13)的内壁粘接,隔栅(31)定形,左端板(15)和连接板(7)之间粘接固定。本实用新型盒体内只有一排卡格,由于盒内的隔栅是与盒体连为一体的,隔栅与盒前、后壁之间的拉力较大,在使用过程中不易使盒体变形,避免了隔栅与盒体的前、后壁分离。
文档编号B65D5/02GK201062099SQ20072011703
公开日2008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19日
发明者辛宪刚 申请人:哈尔滨鑫麒印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