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卷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97788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纱线卷取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连续供给的线巻绕的纱线巻取机。
技术背景以往,已知有将从纺纱机等连续供给的线巻绕到安装于筒管架上的筒 管上的纱线巻取机。这样的纱线巻取机一般具备通过在与筒管架平行的状 态下一边与巻绕于筒管上的线层接触一边旋转,对形成在筒管上的巻装施 加规定的接触压力的接触辊。接触辊构成为,能够对应于巻装的巻粗细而在与巻装接触的状态下升 降,以使得即使线被巻绕到筒管上巻装的直径增大,也能够对巻装施加一定的接触压力。例如,在日本特开2002-338141号公报中记载的纱线巻取 机中,接触辊通过摆动臂安装在可相对于机台框架升降的滑动箱上。并且 构成为,通过用气缸摆动驱动摆动臂,设在摆动臂的浮动端上的接触辊相 对于形成在筒管上的巻装沿上下方向移动。此外,在日本特开平8-301519 号公报中,公开了作为横动装置的导引部件而由V字型槽和V字型突起构 成的直线导轨。但是,在如日本特开2002-338141号公报中记载的现有技术的纱线巻 取机的结构中,在接触辊沿上下方向移动时容易晃动。因此,难以对应于 巻装的巻粗细而使接触辊顺畅地上下移动,具有对巻装施加的接触压力不 均的问题。此夕卜,在如日本特开平8-301519号公报中记载的现有技术的横 动装置的退避机构中也同样,在横动装置的退避动作时容易产生晃动。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应于巻装的巻粗细而使接触辊顺畅地 移动,能够抑制对巻装施加的接触压力不均的纱线巻取机。第l发明的纱线巻取机,具备筒管架、支撑框体、接触辊、辊支撑体、和导引单元。上述筒管架支撑在纱线巻取机的主体机架上,并且安装有筒 管。上述支撑框体,可在相对于上述筒管架接近或远离的方向上移动地被 支撑在上述主体机架上。上述接触辊与上述筒管架平行地配置,与上述筒 管的外周面、或通过在上述筒管上巻绕纱而形成的巻装的外周面接触并旋 转。上述辊支撑体可沿相对于上述筒管架接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地设置在 上述支撑框体上,并且可旋转地支撑上述接触辊。上述导引单元相对于上 述支撑框体在相对于上述筒管架接近或远离的方向上导引上述辊支撑体。
此外,上述导引单元具有第1导引部件、第2导引部件和多个圆柱状辊。 上述第1导引部件具有在导引上述辊支撑体的方向上延伸的剖面大致V字 状的第IV槽,并且被固定在上述支撑框体上。上述第2导引部件具有在导 引上述辊支撑体的方向上延伸的剖面大致V字状的第2V槽,并且在上述 第2V槽与上述第1V槽对置的状态下被固定在上述辊支撑体上。多个圆柱 状的辊可旋转地被配置在上述第1导引部件的上述第1V槽和上述第2导引 部件的上述第2V槽之间。此外,多个圆柱状的辊在各个的外侧面的相对于 旋转轴对称的两个位置上,与上述第1V槽和上述第2V槽两者接触并且在 相邻接的辊之间轴心方向相互正交地被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在固定于支撑框体的第1导引部件与固定在辊支 撑体的第2导引部件之间配置有多个圆柱状的辊,以使其在相邻接的辊之 间轴心方向(旋转轴方向)相互正交,是所谓的交叉辊形式的导引单元。 因此,在与支撑框体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辊支撑体相对于支撑框体 的位移(晃动)被两种辊限制,所以接触辊相对于支撑框体,进而筒管架 不易倾斜。因而,能够在严格地维持接触辊与筒管架的平行关系的状态下 使接触辊沿相对于筒管架接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此外,通过采用本发明 的导引单元,辊支撑体(接触辊)相对于支撑框体的移动阻力变小,能够 使接触辊相对于支撑框体顺畅地移动。
辊支撑体可沿相对于筒管架接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地支撑在支撑框体 上,所以辊支撑体的移动距离受支撑框体的长度制约。但是,在本发明中, 由于辊支撑体受刚性较高的交叉辊形式的导引单元支撑,所以能够在严格 地维持接触辊与筒管架的平行关系的同时,在辊支撑体的移动阻力较小的 状态下,在有限的距离内使辊支撑体移动。第2发明的纱线巻取机的特征是在上述第1发明中,在上述接触辊的 轴向上,在上述辊支撑体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上述导引单元。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更严格地维持接触辊相对于筒管架的平行关系的 同时,使接触辊沿相对于筒管架接近或远离的方向顺畅地移动。
第3发明的纱线巻取机的特征是在上述第2发明中,在上述辊支撑体 的两端部的各个上,相邻接地配置有两组上述导引单元。
这样,通过将即使是1组也具有足够高的刚性的导引单元两组相邻接 地分别配置在辊支撑体的两端部上,刚性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抑制了导引 单元的弹性变形。因而,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在与移动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 上的接触辊的位移。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纱线巻取机的侧视图。 图2是纱线巻取机的主视图。
图3是相互邻接地设置在支撑板的一个端部上的两组导引单元的放大图。
图4是1组导引单元的立体图。
图5A及图5B是导引单元的俯视剖视图。图5A是包含轴心方向相对 于导引部件的对置方向向一方倾斜的辊的剖视图。图5B是包含轴心方向相 对于导引部件的对置方向向与图5A相反方向倾斜的辊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从未图示的纺纱机连续 供给多根(在本实施方式中是6根)线Y到纱线巻取机1。纱线巻取机1 构成为,将从纺纱机供给的多根线Y分别巻绕到多个筒管20上而形成多个 巻装21。
如图1及图2所示,纱线巻取机1具备主体机架10、升降框11、圆板 状的转台12、两个筒管架13、横动装置14和接触辊15等。升降框11可 沿上下方向移动(可升降)地设置在主体机架10上。转台12可旋转地设 在主体机架10上。筒管架13通过转台12支撑在主体机架10上,并且安装有多个筒管20。横动装置14是使巻绕在筒管20上的线Y横动的装置。 接触辊15设置为,使其与处于巻绕位置P1 (参照图2)的筒管架13上安 装的筒管20接触。圆板状的转台12以平行于主体机架10的铅直面的姿态,可旋转地设 置在主体机架10上。在相对于转台12的旋转中心相互对称的两个位置上, 分别可旋转地突出设置有向与转台12正交的水平方向延伸的两根筒管架 13。此外,这两根筒管架13与转台12—体旋转。如图1所示,在两个筒 管架13上,分别沿筒管架13的轴向排列安装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6 个)筒管20。转台12由未图示的电动机旋转驱动。通过转台12旋转,两个筒管架 13能够与接触辊15接触,经过将线Y巻绕到筒管20上的巻绕位置Pl、 和对于转台12的旋转中心与巻绕位置P1为点对称位置即待机位置P2而移 动。如果在安装于处于巻绕位置Pl的筒管架13的筒管20上形成满巻状态 的巻装21,则切换位于该巻绕位置Pl的筒管架13与位于待机位置P2的 筒管架13。支撑在转台12上的两根筒管架13分别被未图示的电动机旋转驱动。 通过处于巻绕位置P1的筒管架13旋转,在安装于该筒管架13上的多个筒 管20上分别巻绕多根线Y。升降框11 (支撑框体)是沿筒管架13的轴向延伸的长条的机架。该升 降框11以与筒管架13平行的姿态,在其长度方向基端部上可沿上下方向 (相对于筒管架13接近或离开的方向)移动(可升降)地支撑在主体机架 10上。更详细地,如图2所示,升降框ll的长度方向基端部通过固定在主 体机架10上的两根导引轴26支承,并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升降框ll由 包括升降驱动电动机27的升降机构28沿上下方向驱动。这样的结构的纱 线巻取机1特别适合于一边对巻装21施加较低的接触压力一边巻绕线Y的 情况。如图2所示,升降框11具备横动装置14。横动装置14具备分别与安 装于处于巻绕位置Pl的筒管架13上的多个筒管20对应的多个横动导纱器 14a。在多根线Y分别挂在多个横动导纱器14a上的状态下,横动装置14 通过在筒管架13的轴向(图2的纸面垂直方向)上使多个横动导纱器14a在规定的横动范围内往复移动,将多根线Y分别一边横动一边巻绕到对应 的巻轴20上。
在升降框11上,连结有支撑接触辊15的支撑板22 (辊支撑体)。更具 体地,该支撑板22在升降框11的长度方向上是长条,通过设在其长度方 向两端部上的导引单元25可沿上下方向移动地连结在升降框11上。在支 撑板22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上,分别设置有两个轴支撑部22a。
如图1所示,接触辊15是具有与筒管架13大致相同长度的筒状体, 在与筒管架13平行的状态下,由上述支撑板22的两个轴支撑部22a可旋 转地支撑。接触辊15能够与安装于处于巻绕位置Pl的筒管架13上的所有 筒管20,或形成在筒管20上的巻装21的外周面接触。接触辊15在向筒管 20巻绕线时, 一边对巻装21施加规定的接触压力一边旋转,修整巻装21 的形状。此夕卜,支撑板22与接触辊15可以一边由导引单元25导引, 一边 向与处于巻绕位置P1的筒管20接近的方向(下方向)及离开该筒管20的 方向(上方向)改变相对于升降框ll的相对位置。
为了减小巻装21关于轴向的巻绕直径的不均匀,形成更高品质的巻装 21,要求接触辊15对巻装21相对于其轴向总是施加均匀的接触压力。为 此,对于沿上下方向导引支撑板22 (接触辊15)的导引单元25要求以下 两个条件。第1条件是为了严格维持接触辊15与筒管架13 (筒管20)的 平行关系,当接触辊15在上下方向移动时能够可靠地限制与移动方向正交 的水平方向的位移。第2条件是支撑板22移动时的移动阻力较小以使得与 巻装21的巻粗细相对应,接触辊15能够更顺畅地上升。
对能够实现上述第1条件与第2条件两者的、本实施方式的导引单元 25进行详细地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支撑板22 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上分别设置有导引单元25。进而,在支撑板22的两端部 上分别相邻接地配置有两组导引单元25。即,支撑板22通过两端侧分别各 两组、共计4组导引单元25连结在升降框11上。
如图3至图5B所示,导引单元25具有第1导引部件30、第2导引部 件31和多个辊32。第1导引部件30沿上下方向(导引支撑板22及接触辊 15的方向)延伸,并且固定在升降框ll上。第2导引部件31与第1导引 部件30同样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固定在支撑板22上。多个辊32在第1导引部件30与第2导引部件31之间,沿第1导引部件30与第2导引部件 31的长度方向(上下方向)可旋转地排列配置。本实施方式的导引单元25 是所谓的交叉辊形式的导引单元。
如图3所示,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凸部40a和该凸部40a两侧的两 个安装部40b的固定工具在凸部40a处通过螺栓固定在在升降框11上。在 该固定工具40的两个安装部40b上,分别通过螺栓固定有两组导引单元25 的第1导引部件30。如图4、图5A及图5B所示,在第1导引部件30的 一个侧面(图3中的与凸部40a相反侧的面)上,形成有遍及第1导引部 件30的全长而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剖面为V字状的第IV槽30a。
如图3所示,在支撑板22的背面(与接触辊15相反侧的面)上,分 别通过螺栓固定有两组导引单元25的第2导引部件31 。这两根第2导引部 件31配置为,使其从外侧夹持固定在升降框11上的两根第1导引部件30。 如图4所示,在第2导引部件31的一个侧面(与第1导引部件30相对置 的面)上,形成有遍及第2导引部件31的全长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剖面为V 字状的第2V槽31a。即,分别在图3的左右两组导引单元25上,第l导 引部件30的第1V槽30a与第2导引部件31的第2V槽31a相对置。
如图4、图5A及图5B所示,在由相对置的第IV槽30a和第2V槽 31a形成的空间中,可旋转地收容有多个圆柱状的辊32。但是,这些多个 辊32配置为,使得在相邻接的辊间其轴心方向(旋转轴方向)相互正交。 即,沿着第1导引部件30和第2导引部件31的长度方向交替地配置有辊 32 (图5A)和辊32 (图5B),上述辊32 (图5A)的旋转轴Cl相对于第 1导引部件30及第2导引部件31的对置方向(图5A、图5B中的上下方 向)向右倾斜45。,上述辊32 (图5B)的旋转轴C2相对于上述对置方向 向左倾斜45。(参照图4)。
在第1导引部件30与第2导引部件31之间,夹装有辊保持工具33。 该辊保持工具33具有多个贯通孔33a和分别对应于这些多个贯通孔33a的 多个保持爪33b。多个辊32在插通在辊保持工具33的多个贯通孔33a中的 状态下,由多个保持爪33b分别防止松脱。
在第1导引部件30与第2导引部件31之间作用有规定的夹持负荷(预 加载)的状态下,第1导引部件30与第2导引部件31分别装配在升降框11及支撑板22上。因此,如图5A及图5B所示,配置在第1导引部件30 与第2导引部件31之间的多个辊32在它们的外侧面的、相对于旋转轴C1 及C2对称的两个位置(A及B)上,成为分别接触第IV槽30a和第2V 槽31a两者的状态。因而,在第1导引部件30与第2导引部件31之间发 生相对移动时,在两导引部件30、 31与辊32之间不易发生滑动,各辊32 以旋转轴Cl或C2为中心平滑地旋转。因此,支撑板22 (接触辊15)与 升降框11之间的移动阻力变为只有辊32的滚动阻力,移动阻力变得非常 小。
辊32由于与第IV槽30a和第2V槽31a两者接触,所以关于与其轴 心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偏移被限制。而且,在相邻接的辊32之间,轴心方向 正交。因此,关于图5A的旋转轴C1的方向的第1导引部件30及第2导 引部件31之间的偏移被图5B的辊32限制,并且关于图5B的旋转轴C2 的方向的第1导引部件30及第2导引部件31之间的偏移被图5A的辊32 限制。其结果,关于与移动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与图5A及图5B的纸面 平行的方向)的支撑板22相对于升降框11的位移(晃动)被限制。由此, 可靠地防止了被支撑板22支撑的接触辊15相对于升降框11、甚至被主体 机架11支撑的筒管架13的倾斜。
进而,通过在第1导引部件30与第2导引部件31之间以与两个V槽 30a及31a两者接触的状态配置多个圆柱状的辊32,使1组导引单元25的 刚性变得非常高。此外,如图3所示,第1导引部件30与第2导引部件31 一起不仅在第1导引部件30与第2导引部件31的长度方向两端部通过螺 栓固定,而且在长度方向中间部也通过螺栓固定。因此,即使在巻绕中在 导引单元25上作用有外力或冲击,第1导引部件30及第2导引部件31也 不易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不易弯曲。从这一点来看,也能够可靠 地抑制被支撑板22支撑的接触辊15的位移。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支撑板22的两端部上分别设 有导引单元25。因而,能够在更严格地维持接触辊15相对于筒管架13的 平行关系的同时,使接触辊15沿上下方向顺畅地移动。
进而,如图3所示,即使是1组却具有足够高的刚性的导引单元25分 别相对于支撑板22的两端部相邻接地配置有两组。因此,刚性进一步提高,导引单元25的弹性变形进一步被抑制,能够可靠地防止起因于该弹性变形 的在水平方向上的接触辊15的位移。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可应用本发明的形态 并不限于此,对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也可以 施加各种变更。
例如,相对于升降框11沿上下方向导引接触辊15的导引单元25的数 量可以根据接触辊15的长度及重量、或者升降长度等设计条件进行适当变 更。
权利要求
1、 一种纱线巻取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筒管架,支撑在主体机架上,并且安装有筒管;支撑框体,可在相对于所述筒管架接近或远离的方向上移动地被支撑 在所述主体机架上;接触辊,与所述筒管架平行地配置,与所述筒管的外周面或通过在所 述筒管上巻绕纱而形成的巻装的外周面接触并旋转;辊支撑体,可沿相对于所述筒管架接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地设置在所 述支撑框体上,并且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接触辊;以及,导引单元,相对于所述支撑框体在相对于所述筒管架接近或远离的方 向上导引所述辊支撑体;所述导引单元具有第1导引部件,具有在导引所述辊支撑体的方向上延伸的剖面大致为 V字状的第1V槽,并且被固定在所述支撑框体上;第2导引部件,具有在导引所述辊支撑体的方向上延伸的剖面大致为 V字状的第2V槽,并且在所述第2V槽与所述第IV槽对置的状态下被固 定在所述辊支撑体上;以及,多个圆柱状的辊,可旋转地被配置在所述第1导引部件的所述第IV槽 和所述第2导引部件的所述第2V槽之间;所述多个辊在各个的外侧面的相对于旋转轴对称的两个位置上,与所 述第1V槽和所述第2V槽两者接触并且在相邻接的辊之间轴心方向相互正 交地被配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巻取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接触辊的轴向上,在所述辊支撑体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所述导引单元。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巻取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辊支撑体的所述两端部的各个上,相邻接地配置有两组所述导引单元。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纱线卷取机,能够对应于卷装的卷粗细而使接触辊顺畅地移动,且能够抑制对卷装施加的接触压力的不均。纱线卷取机(1)具备筒管架(13),支撑在主体机架(10)上,并且安装有筒管(20);升降框(11),可沿上下方向移动地支撑在主体机架(10)上;接触辊(15),与筒管架(13)平行地配置,与筒管(20)或形成在筒管(20)上的卷装(21)的外周面接触;支撑板(22),可沿上下方向移动地设置在升降框(11)上,并且旋转自如地支撑接触辊(15);导引单元(25),相对于升降框(11)沿上下方向导引支撑板(22)。
文档编号B65H54/52GK101311090SQ20081009670
公开日2008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3日
发明者桥本欣三 申请人: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