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冲压流水线上的工件转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压加工流水线上的工装,尤其涉及转输上、 下道工序的两台冲压设备间工件的转输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冲压自动生产线,先在小型单点压力机上进行落料,然后将 散片码垛,将码垛的料搬到下一台多工位压力机的自动料架上,费事 费力,生产效率底。有的使用单位将承担上、下道工序的冲压设备设 置在一起,将上道工序的出料口与下道工序设备的进料口对接,利用 工件自重滑落到下道工序位置,但还是需要人工给料。
后来,设计出机械手夹料喂进模具以实现自动给料;但是,在实 际应用中,发现由于两台设备的运行节奏不同,而机械手的运行速度、 节奏是恒定的,难以在两台独立的设备间精确完成工件的转输工作。 加之,机械手的制造成本高,不易普及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能承担上、下道工序设备 间工件转输任务,且成本低,输料同步性好的冲压流水线上的工件转 输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它设置在两台冲床之间,连接上 一台 冲床的出料口与下一台冲床的进料口,它包括出料托板、储料筒、推料机构、进料托板,出料托板位于进料托板上方,出料托板上设有落 料口;储料筒设置在落料口下方,储料筒的下沿与进料托板保持工件 厚度以上的间隙;在储料筒与进料托板形成的间隙处设推料机构,推
料机构设于进料方向的另 一侧。
所述的推料机构包括气缸和由气缸驱动的推料杆,推料杆上沿的 高度小于工件高度。
在落料口远端设有挡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设置在上、下道工序的设备间,上道工序的设备完成 加工后,工件码垛在储料筒内,利用与下道工序设备同步运行的推料 机构实现给下道工序的设备同步给料。本实用新型利用柔性传输原 理,克服了上、下道工序设备间运行的时间差,引起的输料不同步现 象,实现了精确给料。可应用于小型单点压力机与多工位压力机一起 全自动冲压,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工件,2是出料托板,3是落料口, 4是储料筒,5是气 缸,6是推料杆,7是进料托板,8是挡料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本实用新型设置在两台冲床之间,连接上一台冲床的出料 口与下一台冲床的进料口,它包括出料托板2、储料筒4、推料机构、 进料托板7,出料托板2位于进料托板7上方,出料托板2上设有落 料口 3;储料筒4设置在落料口 3下方,储料筒4的下沿与进料托板7保持工件1厚度以上的间隙;在储料筒4与进料托板7形成的间隙 处设推料机构,推料机构设于进料方向的另一侧。推料机构包括气缸
5和由气缸驱动的推料杆6,推料杆6上沿的高度小于工件1的高度。 在落料口 3远端设有挡料杆8。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单台机床的工件1放置于出料托板2上,在
推力的作用下,推至挡料杆8处,工件1由落料口 3落进储料桶4内, 推料板6用内六角螺钉固定在气缸5上,气缸5动作,将工件1推出, 后可加设机械手夹料喂进模具进行冲压,无须散片码垛,小型单点压 力机与多工位压力机一起全自动冲压,大大提高生产率。采用新型柔 性传料机构,克服了输料过程的时间差,可实现全自动冲压。
权利要求1、一种冲压流水线上的工件转输装置,它设置在两台冲床之间,连接上一台冲床的出料口与下一台冲床的进料口,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出料托板、储料筒、推料机构、进料托板,出料托板位于进料托板上方,出料托板上设有落料口;储料筒设置在落料口下方,储料筒的下沿与进料托板保持工件厚度以上的间隙;在储料筒与进料托板形成的间隙处设推料机构,推料机构设于进料方向的另一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流水线I:的工件转输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推料机构包括气缸和由气缸驱动的推料杆,推料杆上:沿 的高度小于工件高度。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冲压流水线上的工件转输装置,其特征 在于,在落料口远端设有挡料装置。
专利摘要冲压流水线上的工件转输装置。涉及冲压加工流水线上的工装。它提供了一种能承担上、下道工序设备间工件转输任务,且成本低,输料同步性好的冲压流水线上的工件转输装置。它设置在两台冲床之间,连接上一台冲床的出料口与下一台冲床的进料口,它包括出料托板、储料筒、推料机构、进料托板,出料托板位于进料托板上方,出料托板上设有落料口;储料筒设置在落料口下方,储料筒的下沿与进料托板保持工件厚度以上的间隙;在储料筒与进料托板形成的间隙处设推料机构,推料机构设于进料方向的另一侧。它利用柔性传输原理,克服了上、下道工序设备间运行的时间差,引起的输料不同步现象,实现了精确给料。可应用于小型单点与多工位压力机间全自动冲压。
文档编号B65G60/00GK201164892SQ200820030518
公开日2008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7日
发明者杰 刘, 朱新武, 梁永俊 申请人:扬州锻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