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软管卷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00797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液压软管卷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软管卷盘,特别是一种弯曲半径大的液压软管自动收卷和发 放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液压管线系统普遍采用人工展开和回收工作,码垛存放;或者采用人工卷盘 收卷,两根油管(高压油管和回油管)同时收卷在一个卷筒上。因此存在以下缺点一、操 作困难,特别是人工操作难度大;二、每次使用必须将两根管线全部展开,还需专用工具连 接管线系统,液压管路压力高,连接不好,容易造成液压油泄漏,严重时,还会在高压力作用 下造成接头脱落伤人,后果不堪设想;三、体积大,回收时由于油管弯曲缠绕变形,不能顺利 收卷,费时费力;四、码垛存放不规范,不便于维护与保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卷和发放液压软管均无需断开和连接液压管线系 统,液压管线系统连接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液压软管卷盘。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软管卷盘支架上有对称设置的两套卷筒系统,高压油 液压软管和回油液压软管分别收卷于两个单独的液压软管卷筒上。在软管卷盘支架上设置 两个主轴,各主轴上固定一液压软管卷筒,两高压旋转接头装于其液压软管卷筒旋转中心, 高压旋转接头一端经接头与系统液压站的进(出)油路相连接,另一端与其液压软管卷筒 上收卷的液压软管相连通。本发明的各主轴上均有减速齿轮组,减速齿轮组与液压马达传动连接,通过液压 控制系统来控制液压马达运行,实现液压软管的自动展开和回收。通过对两根液压油软管 进行独立的控制操作,避免了回收过程中由于软管扭曲相互缠绕,不能正常回收或回收终 了时由于软管扭曲变形不能完全收卷到卷筒上。采用直接从主液压站提取动力,通过液压 系统,实现对收卷速度和软管牵引力的实时控制,制作简单,操作方便。液压马达可以实现 对液压软管卷筒的实时制动,防止了运输过程中液压软管卷盘的不必要转动。本发明的高压旋转接头出油口经一弯头短管与高压油液压软管或回油液压软管 相连接。本发明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液压软管卷筒与卷盘支架采用轴与轴套配合的装 配形式,减速齿轮组通过主轴上的平键,将液压马达的转动传递给液压软管卷筒,带动液压 软管卷筒旋转,液压软管卷筒的旋转带动液压软管在液压软管卷筒盘绕收卷或展开。本发明的接头穿过空心轴和高压旋转接头连接,空心轴经U形固定板固定于卷盘 支架,套于空心轴外的空心轴轴套固定于卷筒支撑上。空心轴的采用,解决了进(出)油路 均能由接头通过液压软管卷筒旋转轴中心将液压油输送到高压旋转接头,也保证了高压旋 转接头与液压软管卷筒的同步同心转动;高压旋转接头隐藏于软管卷筒内部的空间位置, 美观,安全。
本发明的液压软管卷筒上设有软管导向槽,软管导向槽的一端与高压旋转接头出油口对应。收卷时,将软管的第一圈卡入软管导向槽内,软管在自身弯曲张力作用下,紧贴、 固定在软管导向槽中,解决了收卷或展开软管时拖拽软管对管线接头特别是对高压旋转接 头的拉拽引起的接头松动、脱落,液压油泄漏和伤人,使操作更加安全可靠。本发明通过对两根液压油软管分两个卷筒进行分开收卷,液压自动化操作,使得 液压软管的收卷工作变得简单;通过使用高压旋转接头来完成管线系统各部件的连接,实 现了固定的闭合液压管线连接形式,保证整个液压系统始终处于一个完整的循环油路系 统。工作时,不须完全展开管线,既可实现管线系统与液压站的对连,根据实际工作环境,展 开实际所需的管线长度,机动、灵活,减少了劳动强度。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目前液压软管展开、回收及存储过程中的不足,本 发明嵌入式的设计方式,体积小巧、结构简单、布局合理,便于液压软管的合理存储;液压管 线系统连接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自动控制、省时省力、更加人性化;外形美观、制作 简单,适合大批量生产,特别适合用于移动式液压站的建立。


下面将结合附图提供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述。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1中II的局部断面剖视图。图4是图1中I的局部断面剖视图。图5为弯头短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中,在卷盘支架1上有对称设置的两套卷筒系统。在卷盘支架1上有对称设 置两个主轴,各主轴上固定一液压软管卷筒2,其一个收卷高压油液压软管,一个收卷回油 液压软管。卷盘支架1由槽钢和方钢组合焊接而成,与安装底面采用螺栓固定连接;液压软 管卷筒2采用无缝钢管弯曲焊接完成,经空心轴17和主轴13装配于卷盘支架1上。空心 轴17通过U形固定板19实现与卷盘支架1的装配。主轴13经卷筒轴套和卷筒内支撑16 与液压软管卷筒2相固定。高压旋转接头5装于液压软管卷筒2旋转中心,高压旋转接头5 一端经接头3与系统液压站的进(出)油路相连接,另一端即高压旋转接头出油口 6与液 压软管卷筒2上收卷的高压油液压软管或回油液压软管相连通。减速齿轮组外面装有齿轮 罩4。20为卷筒支撑。11为软管导向槽。图2中,液压软管卷筒2的动力来源于液压马达10。液压马达10螺栓连接固定于 液压马达固定板9,液压马达固定板9焊接固定在卷盘支架1。选用双向旋转的低转速大扭 矩液压马达10来给整个卷盘装置提供动力,液压马达10驱动减速齿轮组15转动并带动主 轴13旋转。主轴13带动液压软管卷筒2转动,主轴13配有轴套12,通过轴端法兰8用螺 栓固定于主轴支撑板7,主轴支撑板7焊接固定于卷盘支架1。减速齿轮组15外面装有齿轮 罩4,齿轮罩4和主轴支撑板7采用螺钉连接固定。液压软管卷筒2上有软管导向槽11,软 管导向槽11的一端与高压旋转接头出油口对应。两液压软管在液压软管卷筒2上缠绕第一圈时,将液压软管卡入相应的软管导向槽11内,避免收卷或展开软管时由于牵引力拖拽 软管对管线接头特别是对高压旋转接头的拉拽引起的接头松动、脱落、液压油泄漏和伤人, 使操作更加安全可靠。主轴13、减速齿轮组15及液压马达10均装配于液压软管卷筒2内 部空间,有效地利用了卷盘内部空间,缩小了卷盘体积。16为卷筒内支撑。图3中反映主轴13与减速齿轮组15和液压软管卷筒的装配及传动关系。液压马 达经过减速齿轮组带动主轴13转动。通过平键21,主轴13实现与减速齿轮组15和卷筒轴 套14的连接,卷筒轴套14与卷筒内支撑16固定连接,卷筒内支撑16固定在液压软管卷筒 上,液压马达转动带动主轴13转动,主轴13再经过卷筒轴套14带动液压软管卷筒一块转 动。主轴13配有轴套12,通过轴端法兰8用螺栓固定于主轴支撑板7。4为齿轮罩。图4中主要用来反映接头3穿过空心轴17与高压旋转接头5的连接形式及空心 轴17与液压软管卷筒的装配关系。接头3穿过空心轴17和高压旋转接头5连接,使系统 液压站的进(出)油路能由接头3通过液压软管卷筒旋转轴中心将液压油输送至高压旋转 接头5,高压旋转接头5隐藏于液压软管卷筒的内部空间位置。空心轴17端部焊接于U形 固定板19上,经U形固定板19固定于卷盘支架,套于空心轴外的空心轴轴套18端部焊接 固定于卷筒支撑20上,空心轴17与空心轴轴套18之间通过相对转动实现液压软管卷筒的 转动。接头3的一端与系统液压站的进(出)油路相连接,另一端与高压旋转接头5相连, 采用标准组合密封圈密封两接合端面。图5中,弯头短管22的一端23由管螺纹和高压旋转接头出油口连接,弯头短管另 一端24与液压软管卷筒上收卷的高压油液压软管(或回油液压软管)接通,解决了液压软 管弯曲半径大的问题。这样保证了液压系统工作时的循环闭合回路。不必每次工作时进行 管线连接工作,无需完全展开管线系统,机动灵活。
权利要求
1.一种液压软管卷盘,其特征是在卷盘支架(1)上设置两个主轴(13),各主轴(13) 上固定一液压软管卷筒O),两高压旋转接头( 装于其液压软管卷筒( 旋转中心,高压 旋转接头( 一端经其接头C3)与系统液压站的进出油路相连接,另一端与其液压软管卷 筒(2)上收卷的液压软管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软管卷盘,其特征是各主轴(1 上均装有减速齿轮组 (15),减速齿轮组(1 与液压马达(10)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软管卷盘,其特征是主轴(13)、减速齿轮组(1 及液 压马达(10)均装配于液压软管卷筒O)内部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软管卷盘,其特征是液压马达(10)螺栓连接固定于液 压马达固定板(9),液压马达固定板焊接固定在卷盘支架(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软管卷盘,其特征是所述主轴(1 经卷筒轴套(14)和 卷筒内支撑(16)与液压软管卷筒( 相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软管卷盘,其特征是接头C3)与高压旋转接头(5)的 连接为接头(3)穿过空心轴(17)和高压旋转接头( 连接,空心轴(17)经U形固定板 (19)固定于卷盘支架(1),套于空心轴外的空心轴轴套(18)固定于卷筒支撑00)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软管卷盘,其特征是高压旋转接头( 与液压软管卷 筒(2)上收卷的液压软管的连接为高压旋转接头出油口(6)经一弯头短管0 与高压油 液压软管或回油液压软管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软管卷盘,其特征是所述液压软管卷筒( 上设有软 管导向槽(11),软管导向槽(11)的一端与高压旋转接头出油口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软管卷盘,其特征是在卷盘支架(1)上的两个主轴 (13)对称设置。
全文摘要
一种液压软管卷盘,在软管卷盘支架上有对称设置两个主轴,各主轴上固定一液压软管卷筒分别收卷高压油液压软管和回油液压软管,两高压旋转接头装于其液压软管卷筒旋转中心,高压旋转接头一端经接头与系统液压站的进(出)油路相连接,另一端与其液压软管卷筒上收卷的液压软管相连通。解决了目前液压软管展开、回收及存储过程中的不足,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嵌入式的设计方式,体积小巧、结构简单、布局合理,便于液压软管的合理存储;液压管线系统连接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自动控制、省时省力,更加人性化;外形美观、制作简单,适合大批量生产,特别适合用于移动式液压站的建立。
文档编号B65H75/38GK102030225SQ20091027231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30日
发明者吴学东, 吴敏, 张樵东, 李凤斌, 谭成顶, 邵京城 申请人:新兴重工湖北三六一一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