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容器及使用该包装容器的包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36111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装容器及使用该包装容器的包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容器及使用该包装容器的包装体,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以包装粉 末状或液状材料,并将内容物移到其他容器的包装容器及使用该包装容器的包装体。
背景技术
为了可保持保存时的密封性,一般是以将速溶咖啡等粉末状食品充填到如带盖的 瓶子那样的密封性较高的包装容器内这样的状态来销售的。并且,为了再次充填内容物以 再次利用保存容器的目的,简单包装内容物的改装用包装体也被众所周知。作为这样的改 装用包装体的包装容器,例如小袋或报纸袋、杯状容器被广为应用。并且,在专利文献1 3中,记载有一种为了加强轻量且易丢弃的纸制杯容器,而 将树脂制加强环安装在杯容器的开口部的结构。[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63-2446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5876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264918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观95556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9-70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从小袋等现有改装用包装体向保存容器所进行的内容物的再次充填,例如是通过 将已开封的改装用包装体的开口部紧靠在保存容器的开口部,来使内容物逐渐流入保存容 器内的。不过,在此改装作业中,有时会因内容物洒落而污染手或周围的情况,不能说便于 使用。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包装容器及使用此包装容器的包装体,该包装容器 可简单地向其他容器进行内容物的改装,而且可维持保管及运送、和改装时的内容物的质量。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装容器,其用于嵌入具有开放端、底部以及侧壁的筒形容器本 体,将内容物移到保存容器中。该包装容器由漏斗部件和容器本体结构,该漏斗部件包括漏 斗,直径从宽口侧向窄口侧变窄;以及多条肋,从漏斗的窄口侧的开口部的中心呈放射状地 延伸,架设窄口侧的开口部内面的一部分及其他部分。(发明的效果)使用本发明,由于可在将容器本体内所收纳的漏斗的开口部插入其他容器内的状 态下进行内容物的改装,因此可构成易于进行改装作业的包装容器。


图1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包装体的概要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包装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图1所示的III-III线的剖面图。图4为图2所示的膜片的平面图。图5为图4所示的V-V线的剖面图。图6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包装体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7为图6所示的VII-VII线的剖面图。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具有阻断性的盖的一实施例,为沿着图9中A-A线的剖面图。图9为图8的盖的底面图。图10为包含取出适用图8的具有阻断性的盖的容器的一部分进行放大显示的放 大图的整体分解立体图。图11为图10的容器处于闭合时容器的一端的剖面图。图12为图8的具有阻断性的盖的作用的说明图,为表示向水瓶补充内容物前的 盖、容器以及水瓶的关系的立体图。图13为图12所示的盖的作用的说明图,为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14为图8的具有阻断性的盖的作用的说明图,为表示对水瓶补充内容物的途中 的盖、容器以及水瓶的关系的立体图。图15为图14所示的盖的作用的说明图,为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16为作成6个应力集中部时对应于图9的盖的底面图。图17表示第2实施例的盖的结构,为沿着图18中A-A线的剖面图。图18为图17的盖的底面图。图19表示第3实施例的结构,为对应于图17的剖面图。图20为与表示比较例的图19相对应的剖面图。图21为本发明的具有阻断性的盖的第4实施例的底面图。图22为沿着图21图中A-A线的剖面图。图23表示本发明的具有阻断性的盖的第5实施例的结构,对应于图22的剖面图。图M为包含取出适用图21的具有阻断性的盖的容器的一部分,放大显示的放大 图的整体分解立体图。图25为图23的容器处于闭合时该容器的一端的剖面图。图沈为表示容器本体、盖以及保护盖的关系的其他结构的对应于图25的剖面图。图27为表示容器本体的叠层结构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剖面图。
图28为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所涉及的漏斗部件的立体图。
图29为图观所示的A2-A2'线的剖面图。
图30为表示将图观所示的漏斗部件安装于容器本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1为第6实施例所涉及的包装体的立体图。
图32为图31所示的I-B2'线的剖面图。
图33为表示设置于漏斗的窄口侧的开口内部的肋的其他例子的平面图
图34为本发明的第7实施例的具有盖体的包装体的立体图。
图35为图34所示的包装体的俯视图。
图36为图35所示的A3-A3'线的剖面图。
图37为图34所示的盖体的背面图。
图38为图37所示的 -B3'线的剖面图。图39为本发明的第8实施例所涉及的具有盖体的包装体的立体图。图40为图39所示的C3-C3'线的割面图。(符号的简单说明)1-包装体;2-包装容器;3-膜片;5-粉体;7-容器;8_漏斗部件;10-容器本体; 11-开放端;17-侧壁;20-漏斗;101-改装用容器;102-容器本体;102A-开口部;103-漏 斗(hopper) ;104-盖;104A-下层部;104B-上层部;105-保护盖;106-弯曲部;106A-阶 梯;107-最内层;108-密封剂层;110-金属箔层;111-外侧的层;113-应力集中部;114-招 箔;118-剥离剂层;118A-剥离面;119-水瓶;130-粘结层;131-周缘;133-外端;136-纸 层;201-漏斗部件;210-包装容器;211-包装体;220-漏斗;221、222_开口部;223-锥部; 224-第一直部;225-引导部;226-第二直部;227-突出部;228-肋;229-环;230-侧壁; 231-开口 ;232-柱部;233-安装部;234-角落部;MO-肋;241-肋端面;250-容器本体; 260-内容物;270-膜片;301-包装体;302-包装容器;303-膜片;304-盖体;309-切断线; 310-容器本体;312-凸缘;320-漏斗;321-开口部;330-顶板;331-侧壁;332-放射状肋; 334-横肋;335-横肋;336-缺口 ;337-突起;339-缝隙;340-突起。
具体实施例<1.基本结构>首先,边参照图1 图7,边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包装体的基本结构。图1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包装体的概要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包装 体的分解立体图。并且,图3为图1所示的III-III线的剖面图。包装体1为包装粉末状或液状材料,并用作将内容物再次充填于其他保存容器中 的改装用包装体,具有包装容器2、被充填于包装容器2内部的内容物5、以及使包装容器2 的开放端11密封的膜片3。此外,为了保护膜片3,在包装容器2安装有以高密度聚乙烯 (HDPE)或聚丙烯(PP)等形成的上盖4。内容物5只要具有流动性,并不作特别限定,本发 明所涉及的包装容器2可适用于粉状、粒状、液状等各种材料。包装容器2包括一端开放的筒形容器本体10 ;和包含有被收容于容器本体10内 部的漏斗20的漏斗部件8。容器本体10具有侧壁17、底部16和开放端11。在本实施例中,容器本体10是通 过将矩形的薄片材料卷起,使局部重叠,并将重叠部分粘在一起而形成为筒形的。容器本体 10的底部18由圆形底板19、及夹入底板19的外周部并保持的折回部18构成。另一方面, 在容器本体10的开放端11,通过将侧壁17的一部分向外侧弯曲并卷入成环形形成卷曲部 12。容器本体10的形成材料虽无特别限定,但是考虑到容器的轻量化或丢弃的容易 性、省资源化,最好以用纸作为主体的材料。例如,在食品的包装用途中,可利用薄片材 料,其是从成为容器本体10的内面的侧依序将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乙烯对苯二酸盐 (PET)、铝箔以及纸叠层而形成的,具有高气体阻断性(特别是阻断氧、水蒸汽、芳香成分等 来自内容物的挥发成分的性质)。漏斗部件8是指由具有直径往一端变窄的部分的漏斗和与漏斗一体化的部件所构成的部件。图1 图3举例所示的漏斗部件8包括漏斗20、及与漏斗部件8的宽口部分 相连接的圆筒形侧壁22,从容器本体10的开放端11插入内部,而被嵌入收纳容器10。如 后述所示,漏斗20为设置成易于将内容物5改装入其他容器的漏斗,配置成直径朝向开放 端11变窄。漏斗20的锥角α是相应于内容物的流动性而适当设定的,当内容物为粉体时, 至少设定成20 45°,最好设定成20°。漏斗部件8例如既可利用HDPE或PP等树脂材料进行一体成型,也可使通过纸或 树脂、纸混合树脂等分开形成的漏斗20及侧壁22彼此连接在一起来构成。当利用树脂或 纸混合树脂时,漏斗部件8例如也可通过射出成形而形成。漏斗20或漏斗部件8的形状或 安装方法并不限定于图1 图3的例子,可以有各种变化。图4为图2所示的膜片的平面图,图5为图4所示的V-V线的剖面图。膜片3用以在将材料充填于包装容器2后,将包装容器2的开放端11密封,相应 于包装容器2的用途,可利用由单一层所构成的薄片材料或由多层叠层的薄片材料。当包 装容器2的内容物为食品时,最好以具有气体阻断性的材料来形成膜片3。具体地说,如图5所示,膜片3由被密封于包装容器2的密封剂层31、被叠层于密 封剂层31上的树脂层32以及经由粘结剂层33粘结于树脂层32上的金属箔层34构成。例 如,可以用聚乙烯形成密封剂层31,以聚乙烯对苯二酸盐(PET)形成树脂层32,以铝形成金 属箔层34。构成膜片3的层的叠层数或叠层方法并不作特别限定,可以任意。在膜片3形成从中心呈放射状延伸的6条切断线30,以在因来自外部的按压而造 成张力超过规定大小时发生断裂。如图4及图5所示,切断线30形成为在膜片3的厚度方 向上,仅切断密封剂层31及树脂层32,并且在膜片30的延伸方向上,画虚线。切断线30是用以调整膜片3的断裂强度的,可相应于施加在膜片3的按压力,而 任意地设定条数或线形状、切断位置的长度及深度。作为切断线30的理想条数,最好从中 心呈放射状地设置3 10条。切断线30既可为直线状,也可为曲线状。并且,在膜片3的 延伸方向上,切断线30未必一定是虚线状的折叠线,可以形成为画实线。图6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包装体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7为图6所示的 VII-VII线的剖面图。更具体地说,在图6及图7中,(a)表示膜片断裂前的状态,(b)表示 膜片断裂后的状态。在将包装体1内的内容物5再次充填于其他容器7时,首先,如图6(a)及图7(a) 所示,使已拆下上盖的包装容器2倒立,并使膜片3抵接在保存容器7的开口部。此时,由 于漏斗20的窄口侧的开口部配置于保存容器7的开口范围内,因此使包装容器2的中心与 保存容器7的中心对准。接着,将包装体1的底部向图的箭号方向压下。此时,虽然膜片3随着包装容器2 的按压,而从漏斗20及保存容器7的开口部承受按压力,但是当膜片3的张力超过规定断 裂强度时,如图6(b)及图7(b)所示,膜片3断裂。膜片3断裂时,随着施加在包装容器2 的按压力,漏斗20向容器7的内部插入,而断裂的膜片3被折入由漏斗20和侧壁22所夹 的空间内。结果是由于漏斗20外侧的开口部成为大开的状态,因此内容物5随着重力而沿 着漏斗20的锥部流入容器7的内部。如上述说明所示,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包装容器2及使用此包装容器的包装体1, 通过使膜片3和容器7的开口相向,并将包装容器2向保存容器7按压,来几乎在膜片3断裂的同时,使漏斗20的开口部插入保存容器7内。由于包装容器2内的内容物5通过漏斗 20而被引导到保存容器7的内部,因此在改装作业时可防止内容物5飞散或洒落。故而,根 据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包装容器2及包装体1,可易于进行内容物的改装。并且,包括保管及运送时在内,直到改装时为止,均通过膜片3和包装容器2进行 密闭,因此可将内容物的品质保持到直接使用之前(香味或味道等)。<2.盖材(膜片)的结构〉以下,在第1 第3实施例中说明盖材(膜片)的结构。此外,本发明基本上是被密封于纸杯的具有阻断性的盖,可适用于所有通过弄破 盖来开封的形态。因此,不用说并不限定于如下实施例所记载的结构。(第1实施例)首先,如图10、图11所示,改装用容器101由容器本体102、漏斗103、具有阻断性 的盖104以及保护盖105构成。容器本体102为有底的圆筒形,基材使用矩形的纸片。该纸制的圆筒是由从其最 外层向内依次将纸、聚乙烯、铝箔、聚乙烯对苯二酸盐以及聚乙烯叠层而成的复合叠层片制 成。用于完全阻断湿气或透气。内面的聚乙烯树脂用于确保与盖104的粘结性。处理的手 段采用周知的技术。例如为叠层或涂接等一般的手法。如上所示,在制作容器本体102时, 将已被表面处理的矩形的纸片卷成筒形,并使左右两侧重叠,再使该重叠部作为粘结部适 当地粘结。粘结手段适当地采用周知的手段,如使用粘结剂、或进行热熔接。如图10、图11 所示,上端形成向外侧卷入成环形的环形卷入部106(以下只称为卷曲部)。因此,在该卷曲 部106的上面,在所述两侧的重叠部,在上下方向一定产生段差106A。由于该段差106A损 害气密性,所以其处理很重要。如图10、图11所示,在该容器本体102的开口部102A内,被嵌入圆筒形的漏斗 103。该漏斗103以与所述容器本体102相同的材料或厚度被设定为0. 8mm的高密度聚乙 烯(HDPE)、聚丙烯等适当的树脂材料形成。该漏斗103在周围具备有直的上升壁103A,其 在上端不具备有向外的凸缘。该上升壁103A的上端设为与容器本体102的开口部102A的 上端,即卷曲部106的上端面106B相同的高度位置,被嵌入该开口部102A内。并且,具备 从该上升壁103A的下端缘一体地朝向上方且中央依次倾斜的漏斗103B。该漏斗10 的锥 角a被设定成至少20 45°,最好设定成20°。漏斗103是使其漏斗10 上端的位置与该上升壁103A及容器本体102的开口部 102A上端的位置处于大致相同的高度,而被嵌入该开口部102A的。也就是说,位置对准成 可配置于大致同一平面。在该漏斗103被嵌入后,被适当地固定在开口部102A的内周面。 固定的手段是适当地采用热熔接、高频焊接、使用粘结剂等最佳手段。在该漏斗103的上端以具有阻断性的盖104进行密封。如图8所示,该具有阻断 性的盖104由下层部104A、上层部104B以及将两者粘结成可剥离的剥离剂层(后述)所叠 层的复合片构成。首先,下层部104A由最内层107和金属箔层110构成,该最内层107由 包含有聚乙烯的密封剂层108的树脂层构成,金属箔层110经由粘结层(后述)粘结在该 最内层107的树脂层的外侧。作为上层部104B的外侧的层111是以纸为主体构成的。在 所述下层部104A的所述金属箔层110的外侧,所述上层部104B经由剥离剂层118(后述) 粘结而构成。此外,在所述最内层107,从其中央呈放射状地设置有多条应力集中部113,由于应力集中部113,包括所述最内层107在内,金属箔层110易于破裂,因此较易于开封。更具体地说明以上结构。最内层107的最下层为40μπι的聚乙烯(线状低密度 聚乙烯LLDPE)的密封剂层108。并且,在该聚乙烯的密封剂层108的上面,隔着20μπι的 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挤制树脂薄膜112而叠层有12 μ m的聚乙烯对苯二酸盐 (PET) 109。并且,属金属箔层110的基材的金属箔采用9μπι的铝箔114。在该铝箔114的 下面,隔着15 μ m的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挤制树脂薄膜115而粘结叠层有所述 最内层107的聚乙烯对苯二酸盐(PET) 109。因此,该挤制树脂薄膜115发挥作为最内层107 与金属箔层110的粘结层的功能。并且,粘结叠层在所述铝箔114的外侧的上层部104B即 外侧的层111采用基重52. 3g/m2的纸层116。在该纸层116的下面叠层15 μ m的聚乙烯 (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挤制树脂薄膜117。该挤制树脂薄膜117和所述铝箔114经由使 用剥离添等的剥离剂层118相粘结,形成为复合片。该复合片的处理手段除了上述以外,还 采用周知的技术,如叠层或涂接等一般的手法。并且,作为剥离剂层118,采用剥离漆(涂满 氯化橡胶系的物质)或粘结漆(点状地涂接氯化橡胶系的物质)。剥离漆也可采用一种以 上、2层以上的组合。涂接的形态可以是全涂或点状。所述聚乙烯的密封剂层108的厚度是在30 200 μ m的范围内进行适当选择的, 其上的聚乙烯的挤制树脂薄膜112的厚度是在5 50 μ m范围的厚度内进行适当选择的。 并且,金属箔层110的铝箔114的厚度从6 50 μ m的范围内进行适当选择。该铝箔114 下面的所述聚乙烯的挤制树脂薄膜115从5 50 μ m的范围内进行适当选择。并且,纸层 116最好从基重30 200g/m2的范围内进行适当选择。而且,被叠层在该纸层116下面的 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挤制树脂薄膜117从5 50μπι的范围内进行适当选择。 剥离剂层118采用剥离漆或粘结漆。剥离漆为涂满,而粘结漆是涂布成点状。此外,被叠层在所述聚乙烯的密封剂层108的所述聚乙烯对苯二酸盐(PET) 109从 5 50μπι的范围内进行适当选择。不过,该聚乙烯对苯二酸盐(PET) 109只要根据需要进 行设置即可。如图10、图11所示,以上的盖104的整体形状的直径与所述容器本体102的开口 部102Α大致相同,具体而言,呈约90mmΦ的圆形。并且,其周缘部131适当地被粘结在容 器本体102的开口部102Α的上端,即卷曲部106的上端面106Β。一般是被热熔接。虽然也 可被粘结在所述漏斗103的上升壁103Α的上端面,但是采用只是与该漏斗103的所述漏斗 103Β的上端缘,即开口部1(Χ3Β1的上缘接触的结构。此外,如图8 图10所示,在该具有阻断性的盖104设置有从中央朝向放射方向, 在圆周方向大致等间隔,作为应力集中部113的三条折叠线或切割线(在图例中为折叠 线)。设置的范围到达最内层107及所述聚乙烯的挤制树脂薄膜115。由于作为该应力集 中部113的折叠线或切割线,而使得包含所述最内层107在内,金属箔层110也易于破裂, 较易于开封。如图9所示,折叠线或切割线是将折叠线的长度设定为9mm,将连接处设定为 1mm。此外,3条是用以达成本发明的所要的目的的最低限度的条数。并且,虽然取决于盖 104的大小,但最佳的上限为10条。当为11条以上时,相反可能会使该盖104的强度变弱, 并不理想。较理想的为3 10条(图16示出了 6条的例子)。保护盖105采用将与该容器本体102相同的材料或厚度设定为约0. 8mm左右的高 密度聚乙烯(HDPE)、聚丙烯等合适的树脂。如图10、图11所示,外嵌于所述容器本体102的开口部102A,以保护所述盖104,同时保持内部卫生。将粉状的即溶咖啡P收容在本发明的所述改装用容器101内部的作业一般是经由 漏斗103的开口部103B1进行的。其次,说明如该结构的第1实施例的改装用容器101的使用方法。首先,拆下保护盖105。由于盖104露出,因此用指尖捏住为上层部104B的外侧的 层111的缘部,并将其向上方拉起。由于该拉起,使得外侧的层111因作为剥离层的剥离剂 层118而从下面的金属箔层110的铝箔114剥落。此时,由于发生剥离声,所以可加强未使 用性(virgin)的印象。接着,如图12及图13所示,使容器本体102的上下颠倒,并将漏斗 103的漏斗1(X3B紧靠在可内嵌于为补充用容器的一例的宽口瓶119的圆筒形口部119A。虽 然容器本体102内的即溶咖啡P从漏斗103还向漏斗1(X3B内流下,但是由盖104所保持。 然后,如图14及图15所示,对容器本体102,以将其漏斗1(X3B向宽口瓶119的口部119A压 入的方式施加按压力。该按压力作为用于从宽口瓶119的口部119A、一般是从本体成圆筒 形上升的筒上部分压破盖104的力发挥作用。即,该宽口瓶119的口部119A将盖104向上 压,作为将其压入漏斗103的上升壁103A与漏斗10 之间的剖面三角形上的空间S内的力 发挥作用。由于被施加了该按压力的盖104,是呈放射状地设置应力集中部113即折叠线, 因此很容易立即沿着该折叠线断裂分割成多个分割片。同时,该漏斗1(X3B进入宽口瓶119 的口部119A内。结果是所述漏斗103的漏斗1(X3B的开口 103B1打开,容器本体102内的 即溶咖啡P通过漏斗103的漏斗1(X3B而被导向中心,一下子被引导流入宽口瓶119内。将 已完成对宽口瓶119的补充的该改装用容器101丢弃。图中102B为容器本体102的底部。因此,内嵌于宽口瓶119的口部119A的漏斗10!3B使即溶咖啡P朝宽口瓶119内 引导流下,不会向宽口瓶119的外部溢出。并且,也不会过度地接触外气,因此可尽可能地 减少香味或味道受损。进行所完成的盖的性能测试的结果是中央部分被理想地压破。需提一下,压破强 度为100N以下。并且,在使用纸杯的开口部102A的段差106A的渗透液检查实验中,完全没 有发现泄漏的发生。此外,在高温保存时也没有发现盖从纸杯的开口部102A剥离的例子。 并且,整个盖的阻断性得到了并不逊色于铝盖的结果。与热熔盖相比,完全没有发生臭气。 此外,进行相当于2000公里的运送实验来对折叠线的破损状况进行了调查,由于以纸为主 体的外侧的层111的存在,任何实验品都未发生折叠线的破裂。象这样,盖104的最内层具备有聚乙烯(线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密封剂层 108。因此,无论纸杯特有的开口部102A的段差106A是否存在,在以盖104将纸杯的开口 部102A直接密封的情况下,都可理想地进行密封。结果是可充分地确保气密性。此外,由 于没有采用热熔,所以可得到安定的密封性,还可消除臭气的影响。并且,尽管是内侧具备 有应力集中部113的盖104,仍可从外部撞击或按压力确实地保护内侧的金属箔层110或最 内层107,可提供安全性较高的盖104。并且,若在通过该应力集中部113压破该盖104的 作业之前,将以该纸为主体的外侧的层111剥离时,则会产生轻快的剥离声,可加强未使用 性的印象。(第2实施例)如图17所示,第2实施例所示的具有阻断性的盖104由以聚乙烯的密封剂层108 为主体的下层部104A和以金属箔层110为主体的上层部104B经由剥离剂层118叠层的复合片构成。最内层107的最下层为40 μ m的聚乙烯(线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密封剂 层108。在该聚乙烯的密封剂层108的上面,隔着20 μ m的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LDPE) 的挤制树脂薄膜112而叠层有将12 μ m的聚乙烯对苯二酸盐(PET) 109。并且,作为金属箔 层110的基材的金属箔采用7 μ m的铝箔114。在该铝箔114的下面叠层有20 μ m的聚乙烯 (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挤制树脂薄膜115。另一方面,上面隔着15μπι的聚乙烯(低密度 聚乙烯LDPE)的挤制树脂薄膜120而叠层有12 μ m的聚乙烯对苯二酸盐(PET) 121。并且, 所述最下层107的聚乙烯对苯二酸盐(PET) 109和上层部104B最下面的聚乙烯(低密度聚 乙烯LDPE)的挤制树脂薄膜115经由所述剥离剂层118相粘结。作为该剥离剂层118,采 用剥离漆(涂满氯化橡胶系的物质)或粘结漆(点状地涂接氯化橡胶系的物质)。剥离漆 也可采用一种以上、2层以上的组合。涂接的形态可以为全涂或点状。在本实施例中,采用 如下结构在所述最内层107的聚乙烯对苯二酸盐(PET) 109的上面,首先,涂满氯化橡胶系 的剥离漆,然后在其上点状地涂接氯化橡胶系的粘结漆。在以上结构中,下层部104A可以采用铝箔或塑胶薄膜,甚至可以采用纸等的叠层 体。并且,也可不采用这些,而只是聚乙烯(线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密封剂层108。此 外,在上层部104B中,根据需要而采用铝箔单体或塑胶薄膜、纸等的叠层体。铝箔采用6 50 μ m范围的。铝箔114下面的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挤制树脂薄膜115可采用 5 50 μ m范围的。并且,作为所述剥离剂层118,也可采用易剥薄膜。厚度为20 100 μ m,与位于上 层部104B的最下面的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挤制树脂薄膜115的粘结强度被设 定为0. 1 8N。并且,在盖104,从下层部104A跨越上层部104B具备有翼片122,其从该盖104的 周缘向径向外侧突设。该翼片122构成为经由设置在与下层部104A的周缘之间的切断线 (折叠线)123,以所述剥离剂层118将上层部104B从该下层部104A剥离。这种翼片122 也可设置在所述第1实施例。此外,如第18图所示,盖104的形状除了该翼片122的结构以外,基本上与第1实 施例一样。不同之处在于作为应力集中部113的折叠线从中心向端缘呈放射状以等间隔 设置有6条。并且,作为容器本体102,采用以铝为层结构的纸杯。进行所完成的盖的性能测试的结果如下。即,开封性、密封性、阻断性、臭气的有 无、应力集中部的保护、未使用性都得到了与第1实施例一样的结果。同时,可将上层部从 翼片122较好地剥离,得到了良好的剥离感。(第3实施例)如第19图所示,第3实施例所示的具有阻断性的盖104也构成为以聚乙烯的密 封剂层108为主体的下层部104A和以金属箔层110为主体的上层部104B经由剥离面118A
所叠层的复合片。最内层107的最下层为40 μ m的聚乙烯(线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密封剂层 108。在该聚乙烯的密封剂层108的上面通过使用干叠层粘结剂125来叠层20 μ m的延伸 聚丙烯薄膜(OPP) 124,得到作为下层部104A的叠层薄膜。从该叠层薄膜的中心到朝向容 器本体102的密封位置为止,在呈放射状延伸的方向上施加6条作为应力集中部113的折 叠线。折叠线的长度为9mm,连接处为1mm。上层部104B的金属箔层110采用7 μ m的铝箔114。此外,在该铝箔114的上面隔着20μπι的聚乙烯(PE)的挤制树脂薄膜120而叠层有 12 μ m的聚乙烯对苯二酸盐(PET) 121。然后,以聚乙烯(PE)的树脂薄膜1 将所述最下层 107的延伸聚丙烯薄膜(OPP) 124的上面和铝箔114的下面挤制叠层。从而得到了两层可 剥离的叠层薄膜。通过以所指定的大小的圆形将该叠层薄膜冲压成具有翼片的形状,得到 了盖104。该挤制聚乙烯(PE)的树脂薄膜1 和延伸聚丙烯薄膜(OPP) 124为异树脂。因 此,不会完全地粘结,可在该剥离面118A用手将上层部104B从下层部104A剥离。在该第 3实施例中,如上所示,通过使下层部104A最上层的树脂薄膜和上层部104B最下层的树脂 薄膜为异树脂,而得到了易剥离面。结果是使剥离剂层的结构较简单,可简化制造的难度、 步骤,并可廉价提供。进行了所完成的盖的性能测试的结果如下。即,开封性、密封性、阻断性、臭气的有 无、应力集中部的保护、未使用性都得到了与第1实施例一样的结果。同时,可将上层部从 翼片122较好地剥离,得到良好的剥离感。为了验证以上结果,而制作了比较产品。如图20所示,对厚度20 μ m的延伸聚丙烯薄膜(OPP)和厚度40 μ m的聚乙烯(线 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薄膜进行干叠层,得到了叠层薄膜。对该叠层薄膜,以尖刃,从圆 形盖材的中心至密封位置为止,在呈放射状延伸的方向上加工6条长度为9mm、连接处为 Imm的折叠线,得到了下层薄膜。另一方面,以15 μ m的聚乙烯(PE)的挤制叠层粘合7 μ m 的铝箔,得到了上层薄膜。然后,将所述上下层的薄膜经由结合涂布(anchor coat)剂叠层 在所述延伸聚丙烯薄膜(OPP)面上,得到了叠层薄膜,将该叠层薄膜冲压成所指定的大小 的圆形,得到了盖材。将所得到的盖材各自黏贴密封于第1实施例所示的已装入即溶咖啡粉末的容器 本体102的开口部102A的周缘,对于盖的开封性和落下撞击耐性分别进行性能测试。在开封性的检查中,本实施例的产品是捏住翼片122并剥开上层部104B后,而比 较例是在原来状态下各自进行对玻璃瓶的改装,对压在瓶口并使盖材开封时的推压强度进 行了测量。在检查的结果中,本实施例的开封强度为90g,而在比较例中表示130g的数值,得 知本实施例的开封性极佳。并且,在落下撞击耐性的检查中,本实施例、比较例都在以盖材将容器本体102的 开口部102A密封的状态下,使容器从高度60cm落下,来目视确认是否有自折叠线的破裂。在检查的结果中,本实施例、比较例即使落下10次,也未看到断裂,关于落下撞击 耐性,本实施例并没有优势。此外,在第1 第3实施例中,在漏斗103的所述上升壁103A的上端,也可具备气 密地嵌合在容器本体102的开口缘的缘部。完全不会损害盖104本身的在所述第1 第3 实施例所述的功能中的开封性、高温保持性、阻断性、臭气、开封感、以及应力集中部113的 加工性、安全性等优点,可发挥同等效果。并且,在第1 第3实施例中,虽然作为内容物,以即溶咖啡粉末为对象,但是除此 以外,也可应用于食品、非食品的其他粉末体。例如,水溶性的奶粉、可可粉、茶、或这些组合 的粉末等。并且,除了干燥土豆泥或其他干燥食品、调味粉或肉酱粉等、汤粉等以外,还有影 印机的碳粉等。
并且,代替宽口瓶119,也可应用于咖啡制作装置的咖啡粉槽、及影印机的碳粉的 补充容器等。根据第1 第3实施例,能够想到如以下项目1 9所示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1、一种具有阻断性的盖,由下层部和相对于该下层部可剥离的上层部构成,该下 层部由至少在最下层具备有聚乙烯的密封剂层的最内层和金属箔层构成,在所述下层部的 最内层设置有多条应力集中部,通过将所述上层部从下层部剥离而可分离,并且,在使用时 所述下层部因所述应力集中部而破裂,较易开封。2、一种具有阻断性的盖,由下层部和上层部构成,该下层部由在至少在最下层具 备有聚乙烯的密封剂层的最内层之上叠层有金属箔层、合成树脂层以及纸层的至少任一层 的叠层体构成,该上层部由具备有金属箔层,而且对该金属箔层叠层有合成树脂层及纸层 的至少任一层的叠层体构成,在该下层部的外侧经由剥离层而叠层,在所述下层部设置有 多条应力集中部,所述上层部可经由所述剥离层从下层部分离,并且,使用时所述下层部因 所述应力集中部而破裂,较易开封。3、一种具有阻断性的盖,由下层部和上层部构成,该下层部在至少在最下层具备 有聚乙烯的密封剂层的最内层之上经由粘结剂层黏贴有金属箔层,该上层部在该下层部的 金属箔层外侧经由剥离层所叠层的纸为主体,在所述下层部的最内层从中央呈放射状设置 有多条应力集中部,所述上层部可从剥离层分离,并且,使用时因所述应力集中部而造成包 括所述下层部的最内层在内,连金属箔层也发生破裂,较易开封。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阻断性的盖,其中应力集中部为折 叠线或切断线的任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阻断性的盖,其中应力集中部从中 心向端缘呈放射状地以大致相同的中心角至少设置有3条以上。6、根据权利要求1 2、4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阻断性的盖,其中下层部的 最内层的最下层为聚乙烯树脂层,并由在该聚乙烯树脂层之上经由粘结层而黏贴有树脂层 的双层结构构成。7、根据权利要求1 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阻断性的盖,其中上层部由纸或金 属箔层和至少在其背面黏贴挤制聚乙烯树脂层而成。8、根据权利要求1 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阻断性的盖,其中剥离层为剥离漆 或粘结漆或者易剥薄膜的任一种。9、根据权利要求1 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阻断性的盖,其中通过使下层部的 最上层的树脂薄膜和上层部的最下层的树脂薄膜为异树脂,可将上层部从下层部剥离。以下,在第4及第5实施例中,接着,说明盖材(膜片)的结构。具体地说,涉及在 应力集中部(切断线)的形状具有特征的盖材的结构。(第4实施例)首先,改装用容器101与所述第1 第3实施例一样,如图24、图25所示,由筒状 的容器本体102、漏斗103、具有阻断性的盖104以及保护盖105构成,在此省略详细记载。具有阻断性的盖104被密封在所述漏斗103的上端。如图22所示,该具有阻断性 的盖104采用最内层107和被黏贴在其外侧的金属箔层110的复合片。更具体地说,所述 最内层107为包含有聚乙烯的密封剂层108的树脂层。形成在该最内层107的树脂层外侧经由粘结层(后述)黏贴了所述金属箔层110的复合片。并且,在所述最内层107从其中 央呈放射状地设置有多条(3 10条)应力集中部113,由于应力集中部113,包含所述最 内层107在内,连金属箔层110也易于破裂,较易开封。
对上述结构进行更详细具体地说明。最内层107的最下层为100 μ m的聚乙烯(线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密封剂 层108。并且,在该聚乙烯的密封剂层108上面隔着15 μ m的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LDPE) 的挤制树脂薄膜112而叠层有12 μ m的聚乙烯对苯二酸盐(PET) 109。并且,金属箔层110 采用7μπι的铝箔114。在该铝箔114的下面,经由15 μ m的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LDPE) 的挤制树脂薄膜130来粘结所述最内层107的聚乙烯对苯二酸盐109,以形成复合片。所述 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挤制树脂薄膜130作为粘结层发挥作用。该复合片的处 理手段除了上述以外,还采用周知的技术,如叠层或涂接等一般手法。此外,粘结层具备包含有干叠层的广义的粘结剂或所述挤制聚乙烯等。在本发明 中,将其总称为广义的粘结剂。并且,根据需要可设置叠层在聚乙烯之密封剂层108的所述 聚乙烯对苯二酸盐(PET) 109。所述聚乙烯的密封剂层108的厚度最好在30 200 μ m范围内,并且,其上的聚乙 烯的挤制树脂薄膜112的厚度可在5 50 μ m范围内进行适当选择。并且,金属箔层110 的铝箔114的厚度可在6 50 μ m范围内,而在其下面所叠层的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 LDPE)的挤制树脂薄膜130的厚度可在5 50 μ m范围内进行适当选择。如图21、图M、图25所示,以上的盖104的整体形状是直径与所述容器本体102的 开口部102A大致相同,具体地说,呈大约90πιπιΦ的圆形。并且,其周缘部131适当地黏贴 在容器本体102的开口部102Α上端,即卷曲部106的上端面。一般被热熔接。虽然也可黏 贴在所述漏斗的上升壁103Α的上端面,但是采用只是接触该漏斗103的所述漏斗10 的 上端缘,即开口部10:3B1的上缘的结构。并且,如图21、图M所示,在该具有阻断性的盖104从中央朝向端缘呈放射状地以 大致等间隔设置有具体来说为6条应力集中部113的折叠线或切断线(图上为折叠线)。设 置的范围被设置成贯穿最内层107,最好设置成到达所述聚乙烯的挤制树脂薄膜130。由于 作为该应力集中部113的折叠线或切断线,而造成包含该最内层107在内,连金属箔层110 也易于破裂,较易开封。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具有阻断性的盖的特征在于为了尽可能减少在容器落下 时等盖104在应力集中部113易于断裂的意外情况,而对设置在盖104的作为应力集中部 113的一个例子的折叠线或切断线的设置方法下了工夫。即,在于在未到达盖104的端缘 4A的范围内设置有折叠线或切断线。也就是说,落下时,对盖104易从应力集中部113断裂的现象进行观察的结果是得 知了如下事实。断裂的原因在于因落下的撞击而造成容器本体102的开口部102A向内侧 变形,使得盖104局部扩展的力发生作用。进行更详细分析的结果,还得知该开口部102A变 形,盖104扩展的力是从容器本体102的开口部102A朝向盖104的中心侧集中于40mm的 范围内,尤其是5 20mm。本发明是根据此新发现而改良盖104的发明。S卩,应力集中部113的前端133采用从盖104的周缘部131留下5 40mm,并设置 于其内侧的结构。在如图1、图4所示的例子中,表示应力集中部113的前端133和盖104的周缘部131 (容器本体102的开口部102A)的间隔L为15mm的情况。该图21、图M所示的折叠线,被设定成折叠线的长度为9mm、连接处为1mm。此外, 3条是用于达成本发明的所要目的的最低限度的条数。并且,虽然取决于盖104的大小,但 最好上限为10条。在11条以上时,相反会担心使该盖104的强度变弱,并不理想。理想的 为3 10条。保护盖105采用与所述容器本体102相同的材料或厚度被设定为约0. 8mm的高密 度聚乙烯(HDPE)、聚丙烯等适当的树脂。如图24、图25所示,外嵌于所述容器本体102的 开口部102A,以保护所述盖104,且同时保持内部卫生。并且,具体地说,如图27所示,在该第4实施例所使用的容器本体102利用叠层 加工法,制作并使用“容器外侧”印刷层135/纸层136(350g/m2)/乙烯异丁烯酸聚合树脂 (EMAA)的粘结剂层137 (25 μ m) /铝层138 (7 μ m) /PET粘结剂层139 (12 μ m) /低密度聚乙烯 层140 (60 μ m) “容器内侧”结构的纸容器用叠层材料。将粉状的即溶咖啡P收容于本发明的所述改装用容器101的内部的作业与所述第 1实施例一样,一般是经由漏斗103的开口部103B1进行的。其次,关于如此构成的第4实施例的改装用容器101的使用方法,由于与所述第1 实施例一样,因此在此省略详细的记载。如此,由于盖104的最内层107具备有聚乙烯(线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密 封剂层108,因此无论纸杯特有的口部的段差106A是否存在,即使在用盖104直接将纸杯的 开口部密封的情况下,仍能够较好地进行密封,可充分地确保气密性。此外,由于没有采用 热熔,因此可得到安定的密封性,并且,还能够消除臭气的影响。此外,为了确认本发明的优势,而进行以下的落下耐性试验。作为试验对象品,首 先,制作本发明的图21所示的应力集中部的前端133位于比盖104的周缘部131向中心侧 偏移15mm的位置的范围内的结构的盖104、及图16所示的应力集中部113设置到盖104的 周缘部131为止的比较例结构的盖104,并按照以下的条件进行各自的落下耐性的比较检 讨。此外,其他结构元件的形状或材料都相同,并采用所述实施例所示的结构。首先,装入120gm的内容物,分别制作10个将图21所示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结构的 盖104密封于容器的开口部102A的对象品,再制作5个将图16所示的比较例结构的盖104 密封于容器的开口部102A的对象品。使这些试验体以容器的开口部102A成为朝下倾斜45 度的姿势,使图21所示的本发明的结构中的5个和图16所示的比较例结构从地上60cm、并 使图21所示的本发明的结构中的剩下5个从地上IOOcm各自落下。表1表示结果。(表1)(落下耐性比较结果)
a)折叠线无退缩b)折叠线退缩15mmc)折叠线退缩15mmη数60cm顶面45度落下60cm顶面45度落下IOOcm顶面45度落下
权利要求
1.一种漏斗部件,被嵌入具有开放端、底部以及侧壁的筒形容器本体中,构成用于将内 容物移入保存容器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该漏斗部件包括漏斗,直径从宽口侧朝向窄口侧变窄;以及多条肋,从所述漏斗的窄口侧的开口部的中心呈放射状延伸,并架设窄口侧的开口部 内面的一部分及其他的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斗部件,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一对肋形成同一中心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漏斗部件,其特征在于 该漏斗部件还包括连接相邻的一对肋的多条横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斗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横肋与所述漏斗的窄口侧的开口部构成同心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漏斗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条横肋的所述窄口侧的端面构成同一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漏斗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横肋的所述窄口侧的端面和所述肋中的由所述多条横肋所构成的圆所包含 的部分的所述窄口侧的端面构成同一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1 6所述的漏斗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肋的所述窄口侧的端面比包含所述漏斗的窄口侧的端面的平面更位于所述宽口侧。
8.一种包装容器,用以包装粉末状或液状的材料,将所述材料移入保存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包装容器包括筒形容器本体,具有开放端和底部;以及 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斗部件,被嵌入所述容器本体的开放端。
9.一种包装体,用以将内容物移入保存容器,其特征在于 该包装体包括筒形容器本体,具有开放端和底部;以及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斗部件,被嵌入所述容器本体的开放端; 被充填在所述容器本体内部的粉末状或液状的材料;以及 膜片,将所述容器本体的开放端密封,并因来自外部的按压而断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装容器,在改装作业时不会洒落内容物,并可易于朝其他容器进行装入的包装容器。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装容器,被嵌入具有开放端、底部以及侧壁的筒形容器本体,用于将内容物移入保存容器。该包装容器由漏斗部件(201)和容器本体构成,该漏斗部件包括漏斗(220),直径从宽口侧朝向窄口侧变窄;以及多条肋(228),从漏斗(220)的窄口侧的开口部(222)的中心呈放射状延伸,并架设窄口侧的开口部(222)内面的一部分及其他一部分。
文档编号B65D47/06GK102083702SQ20098011408
公开日2011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24日
发明者佐佐木规行, 内藤丰晃, 后藤雅士, 寺山卓, 斋藤刚史, 竹内大司 申请人: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