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7636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输系统,特别是一种两段式的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许多生产线皆采用自动化的传输系统来取代人工搬运,以节省对象的运送时间,进而增加产能及效率。也因为一般生产线都会整合许多制造或 检验的制程,因此传输系统通常无法做线性传输,而必须被切分为阶段性的传输,也就是传 输系统的传输装置与前后工作站之间会有间隔,或两不同运作方式的传输装置之间会有间 隔。请参照图1所示,已知的一种传输系统1包含相邻设置的一直线式传输装置11以 及一圆盘式传输装置12。一对象10,例如为螺丝的扣件,由直线式传输装置11被传送至圆 盘式传输装置12。圆盘式传输装置12的周缘具有若干开槽121,扣件由直线式传输装置11 被传送至圆盘式传输装置12的开槽121,而卡置于开槽121。卡置之后可继续其它制程,例 如检测程序。然而,传输系统1在传输过程中直线式传输装置11的出料端直接对准圆盘式传输 装置12的开槽121,换言之,对象10会沿其被传送的方向而直接进入开槽121内。然而如 此的配置会产生几个问题,第一圆盘式传输装置12为连续式的转动,因此对象10顺利被 传输至开槽121的时间非常短暂,倘若产生误差将会造成对象10卡在两个传输装置之间, 而导致系统故障;第二 对象10直接被传输至开槽121时,可能会因为撞击产生反作用力 而回弹,因此也可能造成对象10卡在两个传输装置之间,而导致系统故障。因此,如何改善上述问题而避免系统故障,实属当前重要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改善阶段 式传输方式导致的系统故障情形的传输系统。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传输系统,传送至少一对象,该传输系统包 含一转动承载结构,具有一入料部,且于该入料部具有沿其转动方向的一切线方向;以及 一传输轨道结构,具有一出料部,其邻设于该入料部,该出料部的开口方向与该切线方向约 为平行,该对象由传输轨道结构被传输至转动承载结构上。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其更包含一第一导引组件及一第二导引组件。第一导 引组件设置于传输轨道结构的出料部,且第一导引组件导引对象由传输轨道结构的出料部 移动至转动承载结构的入料部。第二导引组件约位于传输轨道结构的出料部以及转动承载 结构的入料部之上,且第二导引组件导引对象由传输轨道结构的出料部移动至转动承载结 构的入料部。承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传输系统将传输轨道结构出料部的开口方向与转动承载结 构入料部的切线方向约为平行,因此对象由出料部被传输至入料部时较不会因为碰撞所产生的反作用力而回弹卡住两者的交接处,且其传输所能容许的误差时间也因此能够较已知 配置稍长,因而能够改善因对象卡住而导致系统故障的状况。

图1为已知传输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传输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图2A为图2的A部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具有第二导引组件的传输系统的架构示意图;以 及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具有施力结构的传输系统的架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 传输系统10 物件11 直线式传输装置12:圆盘式传输装置121 开槽2:输送系统20 物件21 传输轨道结构22 转动承载结构221:承载开口23:第一导引组件231 枢轴24:第二导引组件251:出气口252:出气量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一种传输系统,其中相同的 组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请参照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传输系统2用以传输至少一对象20,传 输系统2包括一传输轨道结构21以及一转动承载结构22。在本实施例中,传输轨道结构 21为一直线式传输轨道结构,转动承载结构22为一圆盘式转动承载结构,另外,对象20例 如为扣件。传输轨道结构21可为履带式或震动式的传输轨道,于此并不加以限定。转动承载结构22具有一入料部,对象20即是由入料部进而被转动承载结构22所 承载。其中,承载的方式例如可由实心的转动圆盘所承载,或是在转动承载结构22的周缘 设置至少一承载开口 221,藉由承载开口 221以与对象20的形状相互配合而承载之。另外, 由于转动承载结构22作圆周运动,因此其在入料部具有沿其转动方向的一切线方向。更精 确地来说,该切线指入料部承载开口处的切线。[0034]传输轨道结构21具有一出料部,其中出料部邻设于入料部,以将对象20由出料部 传输至入料部。出料部具有一开口以供对象20移动出,而开口方向与切线方向约为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开口方向与切线方向因为设计公差等误差,亦可稍有角度,其大约介于正负 10度。请继续参照图2及图2A所示,传输系统2更包括一第一导引组件23,其设置于传 输轨道结构21的出料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引组件23例如为活动挡件,其藉由一枢轴 231而枢接于出料部的一侧,以使其能够以枢轴231为轴心运动,以将物件20由出料部导引 至入料部。接着,请参照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传输系统2更可包括一第二导引 组件24,其大约位于传输轨道结构21的出料部以及转动承载结构22的入料部交接处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引组件24为一吸引组件,其较佳者为磁铁,当然亦能够以泵(bump) 产生吸力以将对象20由出料部导引至入料部的承载开槽221中。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引 组件24以磁铁为例,其可包含两种不同作用力方向的磁铁,例如其一为水平吸引,而另一 为垂直吸引,因此对象20藉由垂直吸引的磁铁稍微上提后,而被水平吸引的磁铁带入入料 部的承载开口 221中。请再参照图4所示,传输系统更可包含一施力结构,其邻设于传输轨道结构21的 出料部。且施力结构对对象20施力,以使对象20由传输轨道结构21的出料部移动至转动 承载结构22的入料部。其中,施力结构例如为一气压泵,其具有一出气口 251。出气口 251 吹出气体,以对对象20施力,使其移动至转动承载结构22的入料部。另外,施力结构更可 具有一出气量调节阀252以调节出气的强弱,藉以搭配不同规格尺寸的对象20,例如当对 象20尺寸规格较大、较重时,可搭配较大的出气量。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导引组件23及第二导引组件24于本实用新型中为辅 助性的导引组件,且第一导引组件23以及第二导引组件24皆可分别使用。换言之,传输系 统2可单独仅具有第一导引组件23或仅具有第二导引组件24皆为可实施态样。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之传输系统将传输轨道结构的出料部的开口方向与转动承 载结构的入料部的切线方向约以平行配置,因此对象由出料端被传输至入料端时较不会因 为直接碰撞所产生的反作用力而回弹卡住两者的交接处,且其传输所能容许的误差时间也 因此能够较已知配置稍长,因而能够改善因对象卡住而导致系统故障的状况。
权利要求一种传输系统,传送至少一对象,该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转动承载结构,具有一入料部,且于该入料部具有沿其转动方向的一切线方向;以及一传输轨道结构,具有一出料部,其邻设于该入料部,该出料部的开口方向与该切线方向约为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一导引组件,设置于该传输轨道结构的出料部,该第一导引组件导引该对象由该 传输轨道结构的出料部移动至该转动承载结构的入料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引组件一侧枢接于该出料 部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二导引组件,约位于该传输轨道结构的出料部以及该转动承载结构的入料部之 上,该第二导引组件导引该对象由该传输轨道结构的出料部移动至该转动承载结构的入料 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引组件为一吸引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为,该吸引组件为磁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转动承载结构具有一承载开口,其 用以承载该对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施力结构,邻设于该传输轨道结构的出料部,该施力结构对该对象施力,以使该对象 由该传输轨道结构的出料部移动至该转动承载结构的入料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施力结构为一气压泵。
专利摘要一种传输系统,其传送至少一对象,且传输系统包含一转动承载结构以及一传输轨道结构,该转动承载结构具有一入料部,且于入料部具有沿其转动方向的一切线方向;该传输轨道结构具有一出料部,出料部邻设于入料部,且出料部的开口方向与切线方向约为平行;该对象由传输轨道结构被传输至转动承载结构上。本实用新型在将对象由出料部传输至入料部时,不会因为碰撞所产生的反作用力而回弹卡住两者的交接处,且其传输所能容许的误差时间也因此能够较已知配置稍长,因而能够改善因对象卡住而导致系统故障的状况。
文档编号B65G37/00GK201573960SQ20102030109
公开日2010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1日
发明者杨雅屹 申请人:杨雅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