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用于液体食品容器的吸管的开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填充和包装饮料等的液体食品容器的吸管的开口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上,存在形成于填充有液体食品(诸如牛奶和软饮料)的纸容器的热塑性树脂盖中的吸管用开口装置。在吸管用开口装置中,对于液体食品容器的包装材料来说,纸基材由热塑性树脂的外层和内层覆盖,吸管孔由热塑性树脂覆盖并且形成有吸管孔密封部。该吸管孔密封部由注塑成型形成。在吸管孔密封部中,要求当刺吸管时,吸管容易刺穿而不滑动,并且吸管孔密封部是软的且使吸管的前端部不弯曲。因此,薄壁槽部形成在吸管孔密封部中,其程度为使得密封性能不损失。(参考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2-3625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尽管通过传统的薄壁槽部,能够利用吸管容易地贯通吸管孔密封部,但并不是说没有在液体食品容器的搬送流通过程中由振动使薄壁槽部戳破的担忧。如果将薄壁槽部的深度变浅,则会产生吸管孔密封部不能够容易地贯通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体食品容器的吸管用开口装置,其不会在搬送时的振动等外力的作用下容易戳破或泄露,并且容易通过吸管的穿刺而使吸管孔开口,该液体食品容器在以热塑性树脂层叠在纸基材上的包装材料的主体的上端边缘形成热塑性树脂顶部。本发明的液体食品容器的吸管用开口装置,包括以热塑性树脂层叠在纸基材的两侧的包装材料形成的底部和主体、以及接合于主体的上端并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顶部,其特征在于,
吸管用开口装置的开口与顶部一体地形成,在开口的表侧和背侧具备多个阶梯部和阶梯差,表侧的阶梯差和背侧的阶梯差形成为在阶梯差的边缘表背重叠, 阶梯差的边缘的重叠的长度比阶梯部的厚度薄,阶梯差是易戳破部, 阶梯部的厚度是边缘的重叠长度的190%_650%, 边缘的重叠长度是0. 09-0. 11毫米。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开口的表侧的阶梯部的表面平坦,开口的背侧的阶梯部的表面平坦。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开口的表侧的阶梯部的表面带有圆形,开口的背侧的阶梯部的表面带有圆形。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开口的表侧的阶梯部的表面带有圆形,开口的背侧的阶梯部的表面平坦。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突起形成在一个阶梯部的表侧。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形成顶部的热塑性树脂和层叠在包装材料的纸基材上的热塑性树脂由相同种类或不同种类的低密度聚乙烯构成。根据以上的本发明,能够发挥以下的作用,获得有利的效果。本发明的吸管用开口装置的液体食品容器包括以热塑性树脂层叠在纸基材的两侧的包装材料形成的底部和主体以及接合于主体的上端由热塑性树脂例如通过注塑成型而形成的顶部。由于顶部由热塑性树脂层形成,其形状和厚度容易控制/设计。在本发明的特征中,吸管用开口装置的开口与顶部一体地形成,在开口的表侧和背侧具备多个阶梯部和阶梯差,表侧的阶梯差和背侧的阶梯差在阶梯差的边缘表背重叠而形成。当吸管刺入开口时,吸管的前端首先接触表侧的阶梯部,容易滑动并移动到阶梯差并停留在那里。当力施加到阶梯差,开口弯曲地被压入液体食品容器的内部,从表侧的阶梯差至邻接的背侧的阶梯差的两个阶梯差边缘逐渐地延伸,吸管前端进一步压入该部分。在本发明的特征中,由于阶梯差的边缘的厚度比阶梯部的厚度薄,阶梯差是易戳破部,因此由于进一步压入的吸管前端而使阶梯差戳破。以该戳破点为起点吸管进一步压入,戳破面积进一步扩大。阶梯差的边缘由阶梯部来保护,并且由于阶梯部较厚,因此不会无意中造成开口损坏或破裂。开口不会由于搬送时的振动等外力而容易戳破或泄露,并且吸管的刺入能够容易地使吸管孔开口。在本发明的特征中,阶梯差的边缘的厚度比阶梯部的厚度薄,阶梯部的厚度是边缘的重叠长度的190%-650%,优选是190%-350%。当阶梯部的厚度比190%薄时,阶梯部相对地变脆弱,阶梯部可能因吸管而戳破。另一方面,当阶梯部的厚度比650%厚时,阶梯部变得过厚,会对从阶梯差开始的戳破后的使开口全体开封造成阻碍。在本发明的特征中,边缘的重叠的长度是0.09-0. 11毫米。在形成热塑性树脂顶部的液体食品容器中,由于该边缘的重叠长度,不会由于搬送时的振动等外力的作用而容易戳破或泄露,且因吸管的刺入而容易使吸管孔开口。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开口的表侧的阶梯部的表面平坦,开口的背侧的阶梯部的表面平坦。设计简单,有利于模制制造等。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开口的表侧的阶梯部的表面带有圆形,开口的背侧的阶梯部的表面带有圆形。由于表侧的表面带有圆形,吸管前端被引导向阶梯差,因此有利于利用吸管来戳破。另外,由于背侧的阶梯部的表面带有圆形,由于其隆起而使机械强度提高。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开口的表侧的阶梯部的表面带有圆形,开口的背侧的阶梯部的表面平坦。 该实施例能够产生与以上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在突起形成于阶梯部的表侧的优选实施例中,消费者能够以突起为标记而刺入吸管,接触突起的吸管前端在阶梯部上滑动而接触阶梯差,停留在那里,从而容易开口。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吸管用开口装置的示例1、2和4的开口的截面图。图2是显示吸管用开口装置和液体食品容器的外观的参考示例的侧视图、前视图、平面图和底面图。图3是显示本发明的液体食品容器的顶部的示例1的外观图。图4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吸管用开口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开口的戳破动作的截面图。图5是显示本发明的液体食品容器的顶部的示例2的外观图。图6是显示参考示例的液体食品容器的制造工艺的外观图。图7是显示液体食品容器的顶部的参考示例3的外观图。图8是显示本发明的液体食品容器的顶部的示例4的外观图。图9是显示本发明的液体食品容器的顶部的示例5的外观图。图10是显示本发明的液体食品容器的顶部的示例6的外观图。图11是显示液体食品容器的顶部的参考示例7的外观图。图12是显示本发明的液体食品容器的顶部的示例8的外观图。图13是显示本发明的液体食品容器的顶部的示例9的外观图。图14是显示本发明的吸管用开口装置的开口的示例1、2和4的尺寸的截面图。图15是显示吸管用开口装置的开口的参考示例3的尺寸的截面图。图16是显示本发明的吸管用开口装置的开口的示例5的尺寸的截面图。图17是显示本发明的吸管用开口装置的开口的示例6的尺寸的截面图。图18是显示吸管用开口装置的开口的参考示例7的尺寸的截面图。图19是显示本发明的吸管用开口装置的开口的示例8的尺寸的截面图。图20是显示本发明的吸管用开口装置的开口的示例9的尺寸的截面图。标号说明
1...包装容器
2...容器主体
3...顶部
4...开Π
5· · ·盖
7...阶梯部
8...阶梯差
9...边缘。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图2中所示的参考示例(侧视图(a)、正面图(b)、平面图(c)和底面图(d))来说明该实施例的包装容器和吸管用开口装置的外观。该包装容器由纸容器主体2以及接合于主体2的上端并通过注塑形成的热塑性树脂的半球状的容器顶部3组成,注口(注出口)的盖5 —体地形成在容器顶部3的顶部中央。开口 4与盖5 —体地形成,并且形成为从盖的顶表面凹入的形状。参考图2的参考示例来概述整个容器。容器主体2由热塑性树脂层叠在纸基材两侧的包装材料获得。如图2 (d)所示,管状包装材料被横向密封,由横向密封形成的折皮和翼片被折叠,从而形成容器主体2的底部。在容器顶部3的顶部中央,注口(注出口)的盖5 —体地形成。在使用盖(开封)时, 向上拉把持部6,围绕盖5的外边缘的脆弱的弱线(薄壁部)被撕开,向上拉盖5,注口被打开。在不使用注口或结合使用注口的情况下,使用吸管孔(吸管用开口装置)。吸管用开口装置的开口 4与顶部3 (和盖5)—体地形成。在该实施例中,形成顶部的热塑性树脂以及层叠在包装材料的纸基材上的热塑性树脂包括例如聚烯烃树脂,例如聚乙烯、聚丙烯和乙烯共聚物,共挤出聚合物或混合聚合物,包括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形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中密度聚乙烯和聚乙烯,使用茂金属催化剂聚合的具有狭窄分子量分布的线形低密度聚乙烯(mLLDPE),以及至少具有 mLLDPE的混合聚合物等。优选地,热塑性树脂由同种类或不同种类的低密度聚乙烯组成。示例的包装容器1由例如图6所示的制造复合包装容器的装置等获得。卷筒状的层叠纸包装材料31被切为预先确定的形状32,得到沿容器纵向纵密封的容器套筒33。具有薄容器壁的容器顶部3由塑料通过注塑成型35而形成在套筒主体2的上端部。食品从作为套筒下端部的容器底部的开口由填充装置37填充,然后密封底部。获得具有主体2和顶部3的容器1。如图1的示例1、2和4的开口的截面图所示,该实施例中,吸管用开口装置的开口 4与顶部3 —体地形成,并且在开口 4的表侧和背侧具有多个阶梯部7和阶梯差8,表侧的阶梯差和背侧的阶梯差在阶梯差的边缘9表背重叠地形成。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阶梯差8的边缘9的厚度比阶梯部7的厚度薄,阶梯差8是容易戳破的部分。如图4所示,当吸管10刺入开口 4中时,尽管吸管的前端10首先接触表侧的阶梯部7,但其容易滑动,并且移动到阶梯差8并停留在该处。由于力施加到阶梯差8上,因此开口 4弯曲地被压入液体食品容器的内部,从表侧的阶梯差8至邻接的背侧的阶梯差8的两个阶梯差的边缘9逐渐延伸,吸管前端10进一步压入部分9中。阶梯差的边缘9由进一步压入的吸管前端10而戳破。以该戳破点为起点,吸管10进一步压入,戳破的面积进一步扩大。图3中示出了根据示例1的包装容器和吸管用开口装置的外观。该包装容器由纸容器主体2以及接合于主体2的上端并通过注塑形成的热塑性树脂的半球状的容器顶部3 组成,注口(注出口)的盖5 —体地形成在容器顶部3的顶部中央。开口 4与盖5 —体地形成,并且形成为从盖的顶表面凹入的形状。在该实施例中,开口 4的凹入的底表面在底表面的表侧和背侧(图3中未示出背侧)上包括三个平坦表面的阶梯部7和多个阶梯差8。在图3所示的示例1中,开口 4的平面形状是向盖5的外边缘扩散的扇形。另外,阶梯差8形成为与扇形的圆弧平行,并且阶梯部7也形成部分的扇形。由于开口 4的平面形状是向盖5外边缘扩散的扇形,因此,不在比较容易变形的半球状盖5的中央部,而是在半球状盖5的周边部,能够可靠地使吸管10刺穿。另外,由于从盖的中央至开口 4的边缘形成有用于补强的直线壁,因此补强顶部、盖的机械强度。阶梯差8形成为与扇形的圆弧平行,通过易戳破的阶梯差8能够可靠地捕获吸管 10的前端。如图14所示,在示例1中,阶梯差8的边缘9的厚度是0. 1mm。阶梯部7的厚度是0.2mm。阶梯差的边缘的厚度比阶梯部的厚度薄,阶梯部的厚度是边缘的重叠的长度的 200%。阶梯差8是易戳破部。图5中示出了根据示例2的包装容器和吸管用开口装置的外观。该包装容器由纸容器主体2以及接合于主体2的上端并通过注塑形成的热塑性树脂的半球状的容器顶部3 组成,注口(注出口)的盖5 —体地形成在容器顶部3的顶部中央。开口 4与盖5 —体地形成,并且形成为从盖的顶表面凹入的形状。在该实施例中,开口 4的凹入的底表面在底表面的表侧和背侧(图5中未示出背侧)包括三个平坦表面的阶梯部7和三个阶梯差8。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开口 4的平面形状是向盖5的外边缘扩散并且在盖5的中央部欠缺的扇形。另外,阶梯差8形成为与扇形的圆弧平行,并且阶梯部7也形成部分的扇形。由于开口 4的平面形状是向盖5外边缘扩散的扇形,因此,不在比较容易变形的半球状盖5的中央部,而是在半球状盖5的周边部,能够可靠地使吸管10刺穿。另外,由于从盖的中央至边缘形成有用于补强的直线壁4a,因此补强顶部、盖的机械强度。在扇形的盖5的中央部及附近没有阶梯差8,开封的可能性低,不会造成开封。在示例2中,由于扇形是在盖5的中央部欠缺的扇形,能够避免消费者在无用的位置刺吸管 10、在开封方面花费时间。阶梯差8形成为与扇形的圆弧平行,通过易戳破的阶梯差8能够可靠地捕获吸管 10的前端。如图14所示,在示例2中,阶梯差8的边缘9的厚度是0.1mm。阶梯部7的厚度是0.2mm。阶梯差的边缘的厚度比阶梯部的厚度薄,阶梯部的厚度是边缘的重叠的长度的 200%。阶梯差8是易戳破部。图7中示出了根据参考示例3的包装容器和吸管用开口装置的外观。该包装容器由纸容器主体2以及接合于主体2的上端并通过注塑形成的热塑性树脂的半球状的容器顶部3组成,注口(注出口)的盖5 —体地形成在容器顶部3的顶部中央。开口 4与盖5 —体地形成,并且形成为从盖的顶表面凹入的形状。在该实施例中,开口 4的凹入的底表面在底表面的表侧和背侧(图7中未示出背侧)包括多个表面带有圆形的阶梯部7和阶梯差8。如图15所示,在参考示例3中,阶梯差8的边缘9的厚度是0. 1mm。阶梯部7的厚度是0. 3mm。与本发明不同的是,表侧和背侧的阶梯部7完全重叠,阶梯差8的边缘9没有重叠。与示例比较,在搬送时的振动等外力的作用下,开口容易戳破并容易泄露。图8中示出了根据示例4的包装容器和吸管用开口装置的外观。该包装容器由纸容器主体2以及接合于主体2的上端并通过注塑形成的热塑性树脂的半球状的容器顶部3 组成,注口(注出口)的盖5 —体地形成在容器顶部3的顶部中央。开口 4与盖5 —体地形成,并且形成为从盖的顶表面凹入的形状。在该实施例中,开口 4的凹入的底表面在底表面的表侧和背侧(图8中未示出背侧)包括六个平坦表面的阶梯部7和五个阶梯差8。如图14所示,在示例4中,阶梯差8的边缘9的厚度是0. 1mm。阶梯部7的厚度是0.2mm。阶梯差的边缘的厚度比阶梯部的厚度薄,阶梯部的厚度是边缘的重叠的长度的 200%。阶梯差8是易戳破部。图9中示出了根据示例5的包装容器和吸管用开口装置的外观。该包装容器由纸容器主体2以及接合于主体2的上端并通过注塑形成的热塑性树脂的半球状的容器顶部3 组成,注口(注出口)的盖5 —体地形成在容器顶部3的顶部中央。开口 4与盖5 —体地形成,并且形成为从盖的顶表面凹入的形状。在该实施例中,开口 4的凹入的底表面在底表面的表侧和背侧(图9中未示出背侧)上包括五个表面带有圆形的阶梯部7和多个阶梯差8。如图16所示,在示例5中,阶梯差8的边缘9的厚度是0. 1mm。阶梯部7的厚度是0.6mm。阶梯差的边缘的厚度比阶梯部的厚度薄,阶梯部的厚度是边缘的重叠的长度的 600%。阶梯差8是易戳破部。图10(a)中示出了根据示例6的包装容器和吸管用开口装置的外观。该包装容器由纸容器主体以及接合于主体的上端并通过注塑形成的热塑性树脂的半球状的容器顶部3 组成,注口(注出口)的盖5 —体地形成在容器顶部3的顶部中央。开口 4与盖5 —体地形成,并且形成为从盖的顶表面凹入的形状。在该实施例中,开口 4的凹入的底表面在底表面的表侧包括四个表面带有圆形的阶梯部7和多个阶梯差8。在如图10 (b)所示的背侧,其具有平坦阶梯部7和阶梯差8。如图17所示,在示例6中,阶梯差8的边缘9的厚度是0. Imm0表侧及背侧的阶梯部7的厚度是0. 6mm。阶梯差的边缘的厚度比阶梯部的厚度薄,阶梯部的厚度是边缘的重叠的长度的600%。阶梯差8是易戳破部。图11中示出了根据参考示例7的包装容器和吸管用开口装置的外观。该包装容器由纸容器主体2以及接合于主体2的上端并通过注塑形成的热塑性树脂的半球状的容器顶部3组成,注口(注出口)的盖5 —体地形成在容器顶部3的顶部中央。开口 4与盖5 — 体地形成,并且形成为从盖的顶表面凹入的形状。在该实施例中,开口 4的凹入的底表面在底表面的背侧(图11中未示出背侧)包括一个平坦表面的阶梯部7和一个阶梯差8。如图18所示,在参考示例7中,阶梯差8的边缘9的厚度是0. 1mm。阶梯部7的厚度是0. 2mm。与本发明不同的是,表侧和背侧的阶梯部7的数量分别是一个,阶梯差8的数
量是一个。与示例比较,阶梯部和阶梯差的数量是单个的,因此吸管的戳破是困难的。图12中示出了根据示例8的包装容器和吸管用开口装置的外观。该包装容器由纸容器主体以及接合于主体的上端并通过注塑形成的热塑性树脂的半球状的容器顶部3 组成,注口(注出口)的盖5 —体地形成在容器顶部3的顶部中央。开口 4与盖5 —体地形成,并且形成为从盖的顶表面凹入的形状。在该实施例中,开口 4的凹入的底表面在底表面的背侧和表侧(图12中未示出背侧)上包括表面平坦的阶梯部7和多个阶梯差8。如图19所示,在示例8中,阶梯差8的边缘9的厚度是0. 1mm。阶梯部7的厚度是0.2mm。阶梯差的边缘的厚度比阶梯部的厚度薄,阶梯部的厚度是边缘的重叠的长度的 200%。阶梯差8是易戳破部。图13中示出了根据示例9的包装容器和吸管用开口装置的外观。该包装容器由纸容器主体以及接合于主体的上端并通过注塑形成的热塑性树脂的半球状的容器顶部3 组成,注口(注出口)的盖5 —体地形成在容器顶部3的顶部中央。开口 4与盖5 —体地形成,并且形成为从盖的顶表面凹入的形状。在该实施例中,开口 4的凹入的底表面在底表面的表侧包括表面平坦的阶梯部7 和多个阶梯差8。如图20所示,在示例9中,阶梯差8的边缘9的厚度是0. Imm0表侧及背侧的阶梯部7的厚度是0. 2mm。阶梯差的边缘的厚度比阶梯部的厚度薄,阶梯部的厚度是边缘的重叠的长度的200%。阶梯差8是易戳破部。在示例1和2等示例中,吸管用开口装置的开口 4与顶部3 (和盖5)—体地形成。 突起11形成在阶梯部7的表侧。如上所述,阶梯差的边缘由阶梯部来保护,并且由于阶梯部较厚,因此不会无意中造成开口损坏或破裂。开口不会由于搬送时的振动等外力而容易戳破,并且吸管的刺入能够容易地使吸管孔开口。消费者能够以突起为标记而将吸管刺入,接触突起的吸管前端在阶梯部上滑动而接触阶梯差,停留在该处,能够容易地开口。本发明不限于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基于本发明的目的而进行各种变形,并且这些变形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适用于包装填充液体食品等的包装容器的制造。
权利要求
1.一种液体食品容器的吸管用开口装置,所述液体食品容器包括以热塑性树脂层叠在纸基材的两侧的包装材料形成的底部和主体、以及接合于主体的上端并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用开口装置的开口与所述顶部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开口的表侧和背侧具备多个阶梯部和阶梯差,表侧的所述阶梯差和背侧的所述阶梯差形成为在所述阶梯差的边缘表背重叠,所述阶梯差的边缘的重叠的长度比所述阶梯部的厚度薄,所述阶梯差为易戳破部, 所述阶梯部的厚度是所述边缘的重叠长度的190%-650%, 所述边缘的重叠长度是0. 09-0. 11毫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管用开口装置,其中,所述开口的表侧的阶梯部的表面平坦, 所述开口的背侧的阶梯部的表面平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管用开口装置,其中,所述开口的表侧的阶梯部的表面带有圆形,所述开口的背侧的阶梯部的表面带有圆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管用开口装置,其中,所述开口的表侧的阶梯部的表面带有圆形,所述开口的背侧的阶梯部的表面平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管用开口装置,其中,突起形成在所述阶梯部的表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管用开口装置,其中,形成所述顶部的所述热塑性树脂以及层叠在所述包装材料的纸基材上的所述热塑性树脂由同种类或不同种类的低密度聚乙烯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食品容器的吸管用开口装置,其不会在搬送时的振动等外力的作用下容易戳破或泄露,并且由于吸管的刺入而容易使吸管孔开口。液体食品容器包括以热塑性树脂层叠在纸基材的两侧的包装材料形成的底部和主体、以及接合于主体的上端并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顶部,所述吸管用开口装置的开口与所述顶部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开口的表侧和背侧具备多个阶梯部和阶梯差,表侧的阶梯差和背侧的阶梯差形成为在阶梯差的边缘表背重叠,阶梯差的边缘的厚度比阶梯部的厚度薄,阶梯差为易戳破部。
文档编号B65D47/06GK102470953SQ201080029118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8日
发明者伊藤康作, 森山育幸 申请人:利乐拉瓦尔集团及财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