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卷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31257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纱线卷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纱线卷绕于卷绕筒管的纱线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一边使纱线横动(traverse) —边将其卷绕于卷绕筒管的纱线卷绕装置中,为了防止卷装端部的两边凸起(saddle bag),进行使横动宽度随着纱线的卷绕的进行而脉冲地变化的蠕变控制。例如,在日本特开2007-230708号公报中,公开了根据纱线向卷绕筒管卷绕的进度,通过控制横动宽度来高精度地控制卷装形状以及纱线层密度的纱线卷绕装置。另一方面,众所周知有通过步进精密控制来一边避免重叠卷绕一边生成卷装的纱线卷绕装置。所谓步进精密控制是如下所述的卷绕方法。即,一边将纱线卷绕于卷绕筒管的绕纱角度(winding angle)保持在接近于规定的绕纱角度(基本绕纱角度(standard winding angle))的恒定范围内,一边将卷绕数(winding ratio)保持为恒定。当卷绕数接近临界卷绕数(critical winding ratio)(发生重叠卷绕(ribbon winding)时的卷绕数)时,使绕纱角度从卷绕数恒定的状态骤变(traverse jump),以避免卷绕数变为临界卷绕数。之后恢复到卷绕数恒定的状态。所谓步进精密控制是指反复进行这一连串控制的卷绕方法。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基本绕纱角度”是指在横动的一个行程中的整体绕纱角度,不是瞬间的绕纱角度。众所周知,也有以步进精密控制与蠕变控制相结合的方式来生成卷装的纱线卷绕装置。在该纱线卷绕装置中,在蠕变控制中,使横动宽度减小并且使绕纱角度减小,使卷绕数在横动宽度的变化的前后保持为恒定。由此,抑制了卷装端部的两边凸起,并且避免了重叠卷绕。但是,在步进精密控制与蠕变控制同时进行的情况下,例如,将步进精密控制中的基本绕纱角度设定为14度,设定纱线的卷绕速度和横动速度等,以使得该基本绕纱角度 (14度)成为以最大横动宽度横动时的绕纱角度。在此设定之下,当横动宽度通过蠕变控制而减小时,需要减小绕纱角度以便保持卷绕数恒定的状态。因此,蠕变控制中的绕纱角度变为比基本绕纱角度更小的角度(例如13度)。其结果是,存在比卷装的端部更靠内侧的部分的卷绕密度上升,卷装的卷绕密度比所希望的卷绕密度高的问题。特别是在要求适于染色的松式卷绕(卷绕密度低且均勻的卷绕)的情况下,卷绕密度比所希望的卷绕密度更高的卷装成为不良卷装。如上所述,在步进精密控制与蠕变控制同时进行的情况下,如果将步进精密控制的基本绕纱角度设定为比所希望的绕纱角度略大的角度(例如15度),横动宽度通过蠕变控制而减小时的绕纱角度也略微增大,从而能够防止卷绕密度增高。但是,操作人员考虑到蠕变控制,每次都必须特别进行设定基本绕纱角度的作业。该设定作业需要花费操作人员的精力。此外,有时会存在由于操作人员的设定作业失误导致生成的卷装的绕纱角度达不到所希望的绕纱角度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纱线卷绕装置,该纱线卷绕装置即使在进行蠕变控制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卷装的靠端部内侧的部分的卷绕密度比所希望的卷绕密度还要高的情况。S卩,根据第1发明,纱线卷绕装置具备横动导纱器、横动驱动部、筒管旋转驱动部、 绕纱角度设定部、横动宽度设定部、蠕变模式设定部、平均宽度计算部、以及蠕变控制部。横动导纱器与卷绕于卷绕筒管的纱线卡合而使纱线横动。横动驱动部驱动上述横动导纱器。 筒管旋转驱动部驱动上述卷绕筒管旋转。绕纱角度设定部设定卷绕于上述卷绕筒管的纱线的基本绕纱角度。横动宽度设定部根据上述卷绕筒管的卷绕宽度,将上述横动导纱器的横动宽度设定为设定横动宽度。蠕变模式设定部设定使上述横动导纱器的横动宽度随着纱线的卷绕的进行而相对于通过上述横动宽度设定部设定的上述设定横动宽度暂时减小的蠕变模式;平均宽度计算部根据由上述横动宽度设定部设定的上述设定横动宽度和通过上述蠕变模式设定部设定的上述蠕变模式,来计算出上述横动导纱器的平均横动宽度。蠕变控制部对上述筒管旋转驱动部和上述横动驱动部的至少任意一方的驱动进行控制,使得在利用上述平均宽度计算部计算出的上述平均横动宽度中,纱线的绕纱角度为上述基本绕纱角度,并且,使得上述横动导纱器遵循通过上述蠕变模式设定部设定的上述蠕变模式。第2发明在第1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基础上,上述蠕变控制部,在按照上述蠕变模式使上述横动导纱器的横动宽度暂时减小的情况下,对上述横动驱动部的驱动进行控制,使得上述平均横动宽度中的上述横动导纱器的横动速度比上述设定横动宽度中的上述横动导纱器的横动速度小。第3发明在第1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基础上,上述蠕变控制部,在按照上述蠕变模式使上述横动导纱器的横动宽度暂时减小的情况下,对上述筒管旋转驱动部的驱动进行控制,使得上述平均横动宽度中的上述卷绕筒管的圆周速度比位于上述设定横动宽度中的上述卷绕筒管的圆周速度大。第4发明在第1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基础上,上述蠕变控制部,在按照上述蠕变模式使上述横动导纱器的横动宽度暂时减少的情况下,对上述横动驱动部和上述筒管旋转驱动部的驱动进行控制,使得卷绕于上述筒管的纱线的行进速度与使上述横动导纱器的横动宽度减小之前的纱线的行进速度相同。第5发明在第1 第4发明中任意一项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具备步进精密控制部,该步进精密控制部对上述横动驱动部和上述筒管旋转驱动部的至少任意一方的驱动进行控制,以便进行步进精密控制。作为本发明的效果,发挥了如下所示的效果。根据第1发明,通过蠕变控制部对筒管旋转驱动部与横动驱动部的至少任意一方的驱动进行控制,使得在利用平均宽度计算部算出的平均横动宽度中,纱线的绕纱角度成为基本绕纱角度,并且,使得横动导纱器遵循利用蠕变模式设定部设定的蠕变模式。由此, 在横动宽度通过蠕变控制而减小的状态下进行横动时的绕纱角度,与利用绕纱角度设定部设定的基本绕纱角度的差异减小。由于通过蠕变控制使卷装的端部变得柔和并且不会使卷装的卷绕密度上升,因此,与是否实施蠕变控制无关,都能够生成卷装的端部和比该端部更靠内侧的部分的卷绕密度形成为所希望的卷绕密度的卷装。在进行蠕变控制的情况下,由于不需要操作人员特别进行设定基本绕纱角度的作业,因此能够避免设定作业失误等。由于通过在卷装开始卷绕之前设定的基本绕纱角度逐步卷绕卷装,因此在卷装的卷绕过程中,不会发生违反操作人员意愿的绕纱角度的急剧变化。也考虑到在卷装的卷绕的过程中,在发生了违反操作人员意愿的绕纱角度的急剧变化的情况下,绕纱角度的变动会影响到卷装的端面的形状。但是,在本发明中,由于通过在卷装开始卷绕之前设定的基本绕纱角度来卷绕卷装,因此卷装的端面的形状由于绕纱角度的变动而变得不易劣化。此外, 由于在卷装开始卷绕之前设定了基本绕纱角度,因此,即使是卷绕密度因横动位置、卷装的直径而时刻变化的锥形卷绕卷装,也能够以抑制卷装中央区域的卷绕密度的上升的方式卷绕卷装。根据第2发明,在按照蠕变模式使横动导纱器的横动宽度暂时减小的情况下,对横动驱动部的驱动进行控制,使得平均横动宽度中的横动导纱器的横动速度比设定横动宽度中的横动导纱器的横动速度小。因此,即使是在进行蠕变控制的情况下,也无需调整卷绕筒管的圆周速度,纱线卷绕装置的生产性不会降低。因此,能够提高纱线卷绕装置的生产性,并且生成所希望的卷绕密度的卷装。根据第3发明,在按照蠕变模式使横动导纱器的横动宽度暂时减小的情况下,对筒管旋转驱动部的驱动进行控制,使得平均横动宽度中的卷绕筒管的圆周速度比设定横动宽度中的卷绕筒管的圆周速度大。因此,在无法增加横动导纱器的横动速度的状况下,通过使卷绕筒管的圆周速度增大,即使在进行蠕变控制的情况下,纱线卷绕装置也能够生成所希望的卷绕密度的卷装。根据第4发明,在按照蠕变模式使横动导纱器的横动宽度暂时减小的情况下,对横动驱动部和筒管旋转驱动部的驱动进行控制,使得卷绕于卷绕筒管的纱线的行进速度与使横动导纱器的横动宽度减小之前的纱线的行进速度相同。由此,能够维持纱线卷绕装置的卷装生产性,并且生成所希望的卷绕密度的卷装。根据第5发明,纱线卷绕装置进一步具备步进精密控制部,其对横动驱动部和筒管旋转驱动部的至少任意一方的驱动进行控制,以便进行步进精密控制。因此,通过使步进精密控制与蠕变控制结合,能够避免重叠卷绕,并且能够生成所希望的卷绕密度的卷装。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纱线卷绕装置11的主视简要图以及框图。图2是示出蠕变控制内容的一例的图表。图3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蠕变控制的流程图。图4是示出步进精密控制内容的一例的图。图5是示出实施例1所涉及的横动速度与卷绕筒管B的圆周速度之间的关系的图。图6是示出实施例2所涉及的横动速度与卷绕筒管B的圆周速度之间的关系的图。图7是示出实施例3所涉及的横动速度与卷绕筒管B的圆周速度之间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使用附图对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例1使用图1 图5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纱线卷绕装置11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的纱线卷绕装置11以步进精密控制与蠕变控制相结合的方式生成卷装53。如图1所示,纱线卷绕装置11 一边利用横动装置12使喂纱筒管51的纱线Y横动 (traverse),一边将纱线Y卷绕于卷绕管52来形成纱线层,从而生成锥形形状的卷装53。 另外,图1示出的纱线卷绕装置为1台,通过并列设置多台此类纱线卷绕装置11构成自动络纱机。在本说明书中,将卷绕管52以及卷装53总称为卷绕筒管B。即,未形成纱线层的卷绕筒管B是卷绕管52,形成有纱线层的卷绕筒管B是卷装53。在本实施例中,对锥形形状的卷装53的生成进行了说明,但卷装53的形状并不局限于锥形形状,也可以是圆筒形状或其他形状。首先,对纱线卷绕装置11的概要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纱线卷绕装置11具备 摇架13,卷绕筒管B以能够装卸的方式支承于该摇架13 ;以及接触罗拉14,该接触罗拉14 与卷绕筒管B的周面接触而能够从动旋转。摇架13构成为以摇动轴15为中心摇动自如, 并将卷绕筒管B的两端支承为旋转自如。当纱线Y卷绕于卷绕筒管B而卷绕筒管B的直径增大时,摇架13摇动,由此来保持卷绕筒管B的周面与接触罗拉14之间的适度的接触。摇架13设置有作为筒管旋转驱动部的卷绕筒管驱动电动机18。当使摇架13把持卷绕筒管B时,卷绕筒管驱动电动机18的驱动轴以不能与卷绕筒管B相对旋转的方式与之连结(所谓的直接驱动方式),通过卷绕筒管驱动电动机18积极地驱动卷绕筒管B旋转,并将纱线Y卷绕成卷装53。在摇架13设置有卷绕筒管旋转速度传感器32以及卷绕筒管直径传感器33。卷绕筒管旋转速度传感器32检测卷绕筒管B的旋转速度(转速)。卷绕筒管直径传感器33检测卷绕筒管B的直径。卷绕筒管直径传感器33由旋转编码器(rotary encoder)等构成, 通过检测摇架13的摇动角度来检测卷绕筒管B的直径。在接触罗拉14的附近设置有横动装置12。纱线Y通过横动装置12 —边横动一边卷绕于卷绕筒管B。横动装置12具备横动导纱器17和作为横动驱动部的横动导纱器电动机19。横动导纱器17与纱线Y卡合而使纱线Y横动。横动导纱器驱动电动机19相对于卷绕筒管B的卷绕宽度方向往复驱动横动导纱器17。横动导纱器17设置于构成为摇动自如的臂部件16的末端。通过利用横动导纱器驱动电动机19如图1的箭头所示往复驱动臂部件16,使得横动导纱器17往复移动。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伺服电动机作为横动导纱器驱动电动机19,也可使用音圈电动机(voice coil motor)或步进电动机(step motor)。横动装置12具备省略图示的横动导纱器位置传感器。另外,横动导纱器17经由臂部件16安装于横动导纱器驱动电动机19的旋转轴(转子)。因此,转子的旋转位置与横动导纱器17的位置相对应。横动导纱器位置传感器通过检测横动导纱器驱动电动机19的转子的旋转位置而间接地检测横动导纱器17的位置。在喂纱筒管51与接触罗拉14之间的纱线行进路径中,从喂纱筒管51侧开始依次设置有张力赋予装置20、纱线接头装置21,以及清纱器22。张力赋予装置20赋予纱线Y适当的张力。清纱器22利用传感器检测通过检测部的部分的纱线Y的粗细,通过利用分析器 23分析来自传感器的信号,由此检测出粗结(slub)等纱疵。在清纱器22中添设有用于当检测出纱疵时立刻切断纱线Y的切断器。纱线接头装置21在清纱器22检测出纱疵而进行的纱线切断时或来自喂纱筒管51的纱线Y断裂时,对喂纱筒管51侧的底线和卷绕筒管B 的上线进行接头。在纱线接头装置21的下侧,设置有吸引捕捉喂纱筒管51侧的底线并将其引导至纱线接头装置21的底线捕捉引导部M。在纱线接头装置21的上侧,设置有吸引捕捉卷绕筒管B侧的上线并将其引导至纱线接头装置21的上线捕捉引导部27。底线捕捉引导部M 构成为管状,且设置为能够以轴25为中心上下转动。在底线捕捉引导部M的末端侧设置有吸引口 26。上线捕捉引导部27也构成为管状,且设置为能够以轴观为中心上下转动。 在上线捕捉引导部27的末端侧设置有吸嘴29。在底线捕捉引导部M以及上线捕捉引导部 27连接有负压源,从而使吸引口沈和吸嘴四产生吸引作用。下面,对用于控制纱线卷绕装置11的动作的结构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 所示,驱动卷绕筒管B的卷绕筒管驱动电动机18与驱动横动导纱器17的横动导纱器驱动电动机19分开独立地设置。卷绕筒管B与横动导纱器17受到分开独立的驱动控制。当纱线Y向卷绕筒管B卷绕时,分开独立地对卷绕筒管B和横动导纱器17进行控制,进行步进精密控制与蠕变控制相结合的控制。在纱线卷绕装置11设置有独立地对纱线卷绕装置11进行控制的单元控制部41。 单元控制部41与卷绕筒管驱动控制部31和横动控制部34连接。卷绕筒管驱动控制部31 基于来自单元控制部41的控制信号对卷绕筒管驱动电动机18的驱动和停止等进行控制。 横动控制部34基于来自单元控制部41的控制信号对横动导纱器驱动电动机19的驱动和停止等进行控制。单元控制部41与织机控制部42连接。织机控制部42对构成自动络纱机的多个纱线卷绕装置11 一总地进行控制。单元控制部41、织机控制部42、卷绕筒管驱动控制部31以及横动控制部34具备作为运算部的中央处理器(CPU)、作为存储部的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储器(RAM)等。在卷绕筒管驱动控制部31以及横动控制部34的ROM中,分别储存有使卷绕筒管驱动控制部 31以及横动控制部34所具有的CPU等硬件作为步进精密控制部以及蠕变控制部进行动作的控制软件。利用卷绕筒管旋转速度传感器32检测出的卷绕筒管B的旋转速度信号向单元控制部41、卷绕筒管驱动控制部31以及横动控制部34发送。利用卷绕筒管直径传感器33检测出的卷绕筒管B的直径信号向单元控制部41发送,并从单元控制部41向卷绕筒管驱动控制部31以及横动控制部34传送。利用横动导纱器位置传感器检测出的横动导纱器17 的位置信号向横动控制部34发送。通过单元控制部41依据卷绕筒管B的旋转速度信号以及直径信号计算出卷绕筒管B的圆周速度。织机控制部42具备卷绕速度设定部43、绕纱角度设定部44、横动宽度设定部45、 蠕变模式设定部46、平均宽度计算部47。在卷绕速度设定部43中设定纱线Y的卷绕速度。 在绕纱角度设定部44中设定卷绕于卷绕筒管B的纱线Y的基本绕纱角度WAl。在横动宽度设定部45中根据卷绕筒管B的卷绕宽度设定横动导纱器17的横动宽度。在蠕变模式设定
7部46中,设定使横动导纱器17的横动宽度随着纱线Y的卷绕的进行相对于通过横动宽度设定部45设定的横动宽度而暂时减小的蠕变模式(蠕变动作的频率、蠕变宽度等)。在平均宽度计算部47中,基于通过横动宽度设定部45设定的横动宽度和通过蠕变模式设定部 46设定的蠕变模式,来计算横动导纱器17的平均横动宽度。织机控制部42将上述设定信息以及计算结果发送到纱线卷绕装置11的单元控制部41。单元控制部41将收到的设定信息和计算结果向卷绕筒管驱动控制部31以及横动控制部34发送。收到上述设定信息以及计算结果的卷绕筒管驱动控制部31对卷绕筒管驱动电动机18的驱动和停止等进行控制,使得纱线Y按照由卷绕速度设定部43设定的卷绕速度进行卷绕。横动控制部34对横动导纱器驱动电动机19的驱动和停止等进行控制,使得在利用平均宽度计算部47算出的平均横动宽度中,纱线Y的绕纱角度成为基本绕纱角度 WAl,并且遵循由蠕变模式设定部46设定的蠕变模式。下面,对本实施例的纱线卷绕装置11中的步进精密控制与蠕变控制相结合的控制进行说明。首先,对蠕变控制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蠕变控制内容的一例的图表。横轴表示横动导纱器17的位置,纵轴表示时间。蠕变控制的设定通过设定与卷绕筒管B的卷绕宽度相对应的横动导纱器17的横动宽度(最大横动宽度)、蠕变模式(蠕变周期、蠕变宽度、蠕变时间)等来进行。横动控制部34控制横动导纱器驱动电动机19,从而往复驱动横动导纱器17使其达到最大横动宽度。进而,横动控制部34在每个蠕变周期以使横动导纱器17的横动宽度暂时减小的方式对横动导纱器驱动电动机19进行控制。下面,按照图3的流程图进行说明。操作人员在织机控制部42的卷绕速度设定部 43设定纱线Y的卷绕速度(例如IOOOm/分)(步骤S101),在绕纱角度设定部44设定卷绕于卷绕筒管B的纱线Y的基本绕纱角度WAl (例如14度)(步骤S102)。在步骤S103中,操作人员在横动宽度设定部45根据卷绕筒管B的卷绕宽度设定横动导纱器17的横动宽度(例如152mm)。在此,操作人员也可以直接输入横动导纱器17 的设定横动宽度来设定。或者亦可为,当操作人员将卷绕筒管B的卷绕宽度输入到横动宽度设定部45时,考虑到横动宽度设定部45的横动延迟(横动导纱器驱动电动机19的响应延迟)等,算出与卷绕筒管B的卷绕宽度相对应的横动导纱器17的横动宽度,将该横动宽度设定为设定横动宽度。在步骤S104中,操作人员在蠕变模式设定部46,设定使横动导纱器17的横动宽度随着纱线Y的卷绕的进行相对于通过横动宽度设定部45设定的设定横动宽度暂时减小的蠕变模式。具体地说,即设定蠕变动作的周期、蠕变宽度(例如,从最大横动宽度的横动端部向内侧5mm)、蠕变时间等。在步骤S105中,平均宽度计算部47基于通过横动宽度设定部45设定的设定横动宽度和通过蠕变模式设定部46设定的蠕变模式,来计算出横动导纱器17的平均横动宽度 (例如 148. 4mm)。当从步骤SlOl到步骤S105的设定和计算结束时,织机控制部42将上述设定信息以及计算结果发送至纱线卷绕装置11的单元控制部41。单元控制部41将收到的设定信息和计算结果向卷绕筒管驱动控制部31以及横动控制部34发送。收到上述设定信息以及计算结果的卷绕筒管驱动控制部31对卷绕筒管驱动电动机18的驱动进行控制,使得纱线Y按照由卷绕速度设定部43设定的卷绕速度进行卷绕。横动控制部34以在由平均宽度计算部47计算出的平均横动宽度中纱线Y的绕纱角度成为基本绕纱角度WA1,并且遵循由蠕变模式设定部46设定的蠕变模式的方式,对横动导纱器19的驱动进行控制,开始纱线Y的卷绕(步骤S106),从而进行蠕变控制(步骤S107)。下面,对在纱线Y的卷绕中与蠕变控制相结合进行的步进精密控制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步进精密控制在纱线Y的卷绕中与蠕变控制一起进行(步骤S108)。图4是示出步进精密控制内容的一例的图表。横轴表示卷绕筒管B的直径,纵轴表示绕纱角度。利用实线表示的卷绕数是发生较大重叠卷绕时的临界卷绕数,利用单点划线表示的卷绕数是虽不至达到较大重叠卷绕,但发生小的重叠卷绕时的临界卷绕数。在纱线Y的持续卷绕的进程中,横动控制部34对横动导纱器驱动电动机19的驱动进行控制,使得卷绕纱线Y的绕纱角度成为基本绕纱角度WAl,并且一边准确地改变绕纱角度一边使纱线Y的绕纱角度维持在包含基本绕纱角度WAl的恒定范围内。在此情况下, 横动导纱器17以与卷绕筒管B的圆周速度相应的横动速度被驱动。具体来说,如图4所示,横动控制部34对横动导纱器驱动电动机19的驱动进行控制,以此确保卷绕纱线Y的绕纱角度在基本绕纱角度WAl的附近的规定范围内,并且避开形成小的重叠卷绕的临界卷绕数。在该控制中,当在确保卷绕数恒定的同时进行纱线Y的卷绕,而卷绕数处于临界卷绕数的附近时,为了避开临界卷绕数,使绕纱角度骤变(traverse jump),从而通过有可能发生重叠卷绕的绕纱角度。当避开了重叠卷绕的发生时,再次进行确保卷绕数恒定的同时卷绕纱线Y。图5是示出本实施例中横动速度与卷绕筒管B的圆周速度之间的关系的图,示出卷绕筒管驱动电动机18与横动导纱器驱动电动机19的控制之间的关系。在图5中,横轴是横动速度,纵轴是卷绕筒管B的圆周速度。图5的箭头1的末端示出的坐标表示横动导纱器17以设定横动宽度进行往复驱动的状态下的横动速度和卷绕筒管B的圆周速度的值。 箭头1的长度表示纱线Y的卷绕速度。图5的箭头2的末端所示的坐标表示横动导纱器17通过蠕变控制以比设定横动宽度窄的平均横动宽度往复驱动的状态下的横动速度和卷绕筒管B的圆周速度的值。纵轴与箭头2所成的夹角是基本绕纱角度WAl。箭头2的长度表示纱线Y的卷绕速度。即使在横动宽度通过蠕变控制形成为比设定横动宽度窄的平均横动宽度的状态下,也会在步进精密控制中对卷绕筒管驱动电动机18以及横动导纱器驱动电动机19的至少一方进行控制, 以确保卷绕数为恒定。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在不改变卷绕筒管B的圆周速度,而通过减小横动速度使横动宽度比设定横动宽度窄的状态下,卷绕数也被控制为恒定。如图3所示,如上所述的步进精密控制与蠕变控制相结合的控制进行直至卷装53 成为满卷(在步骤S109中为否),如果卷装53成为满卷,则结束纱线Y的卷绕(在步骤 S109中为是)。根据如上说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纱线卷绕装置11,其具有如下效果。通过构成蠕变控制部的卷绕筒管驱动控制部31以及横动控制部34,对卷绕筒管驱动电动机18或者横动导纱器驱动电动机19的驱动进行控制,使得在利用平均宽度计算部47计算出的平均横动宽度中,纱线Y的绕纱角度成为基本绕纱角度WA1,并且使横动导纱器17遵循由蠕变模式设定部46设定的蠕变模式。由此,在横动宽度因蠕变控制而减小的状态下进行横动时的绕纱角度,与由绕纱角度设定部44设定的基本绕纱角度WAl的差异减小。由于通过蠕变控制使卷装53的端部变得柔和,并且不使卷装53的卷绕密度上升,因此,与是否实施蠕变控制无关,都能够生成卷装53的端部和比该端部更靠内侧的部分的卷绕密度达到所希望的卷绕密度的卷装53。在进行蠕变控制的情况下,由于不需要由操作人员特别进行设定基本绕纱角度WAl的作业,因此能够避免设定作业的失误等。通过构成步进精密控制部的卷绕筒管驱动控制部31以及横动控制部34,以步进精密控制与蠕变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对卷绕筒管驱动电动机18或者横动导纱器驱动电动机 19的驱动进行控制。由此,纱线卷绕装置11能够避免重叠卷绕,同时生成所希望的卷绕密度的卷装53。在按照蠕变模式使横动导纱器17的横动宽度暂时减小的情况下,对横动导纱器驱动电动机19的驱动进行控制,使得平均横动宽度中的横动导纱器17的横动速度比设定横动宽度中的横动导纱器17的横动速度更小。因此,即使在进行蠕变控制的情况下,也无需调整卷绕筒管B的圆周速度,纱线卷绕装置11的生产性不会降低。由此,能够提高纱线卷绕装置11的生产性,并且生成所希望的卷绕密度的卷装53。由于卷装53按照在卷装53开始卷绕之前设定的基本绕纱角度WAl逐步进行卷绕,因此在卷装53的卷绕过程中,不会发生违反操作人员意愿的绕纱角度的急剧变化。也考虑到在卷装53的卷绕的过程中,在发生了违反操作人员意愿的绕纱角度的急剧变化的情况下,绕纱角度的变动会影响到卷装53的端面的形状。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通过在卷装53开始卷绕之前设定的基本绕纱角度WAl来卷绕卷装53,因此卷装53的端面的形状由于绕纱角度的变动而变得不易劣化。此外,由于在卷装53开始卷绕之前设定了基本绕纱角度WA1,因此,即使是卷绕密度因横动位置、卷装53的直径而时刻变化的锥形卷绕卷装, 也能够以抑制卷装中央区域的卷绕密度的上升的方式卷绕卷装。实施例2使用附图6对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纱线卷绕装置11进行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纱线卷绕装置11以步进精密控制与蠕变控制相结合的方式生成卷装53。但是,在实施例2的纱线卷绕装置11中,与实施例1间的较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横动宽度通过蠕变控制变为比设定横动宽度更窄的状态下,对卷绕筒管驱动电动机18的驱动进行控制使得卷绕筒管B的圆周速度暂时增大。由于其他结构、控制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图6是示出本实施例中横动速度与卷绕筒管B的圆周速度之间的关系的图,表示卷绕筒管驱动电动机18与横动导纱器驱动电动机19的控制之间的关系。在图6中,横轴是横动速度,纵轴是卷绕筒管B的圆周速度。图6的箭头1的末端示出的坐标表示横动导纱器17以设定横动宽度往复驱动的状态下的横动速度与卷绕筒管B的圆周速度的值。箭头1的长度表示纱线Y的卷绕速度。图6的箭头3的末端示出的坐标表示横动导纱器17通过蠕变控制以比设定横动宽度更窄的平均横动宽度往复驱动的状态下的横动速度与卷绕筒管B的圆周速度的值。纵轴与箭头3所成的夹角为基本绕纱角度WA1。箭头3的长度表示纱线Y的卷绕速度。即使在横动宽度通过蠕变控制变为比设定横动宽度窄的平均横动宽度的状态下,也会在步进精密控制中对卷绕筒管驱动电动机18以及横动导纱器驱动电动机19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控
10制,以确保卷绕数恒定。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卷绕筒管B的圆周速度增大而不改变横动速度,即使在横动宽度变为比设定横动宽度窄的状态下,卷绕数也会被控制为恒定。根据以上所说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纱线卷绕装置11,其具有如下效果。在按照蠕变模式使横动导纱器17的横动宽度暂时减小的情况下,通过卷绕筒管驱动控制部31对卷绕筒管驱动电动机18的驱动进行控制,使得平均横动宽度中的卷绕筒管B的圆周速度比设定横动宽度中的卷绕筒管的圆周速度更大。因此,在无法增加横动导纱器17的横动速度的情况下,通过使卷绕筒管B的圆周速度增大,即使在进行蠕变控制的情况下,纱线卷绕装置11也能够生成所希望的卷绕密度的卷装。实施例3使用图7对本发明的实施例3所涉及的纱线卷绕装置11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纱线卷绕装置11中,在横动宽度通过蠕变控制变为比设定横动宽度更窄的状态下,对卷绕筒管B的圆周速度和横动导纱器17的横动速度进行控制,使得卷绕于卷绕筒管B 上的纱线Y的行进速度与使横动导纱器17的横动宽度减小之前的纱线Y的行进速度相同。 由于实施例3的纱线卷绕装置11的其他结构、控制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图7是示出本实施例中横动速度与卷绕筒管B的圆周速度之间的关系的图,表示卷绕筒管驱动电动机18与横动导纱器驱动电动机19的控制之间的关系。在图7中,横轴是横动速度,纵轴是卷绕筒管B的圆周速度。图7的箭头1的末端示出的坐标表示横动导纱器17以设定横动宽度往复驱动的状态下的横动速度与卷绕筒管B的圆周速度的值。箭头1的长度表示纱线Y的卷绕速度。图7的箭头4的末端示出的坐标表示横动导纱器17通过蠕变控制以比设定横动宽度窄的平均横动宽度往复驱动的状态下的横动速度与卷绕筒管B的圆周速度的值。纵轴与箭头4所成的夹角为基本绕纱角度WA1。通过蠕变控制,即使在横动宽度变为比设定横动宽度窄的平均横动宽度的状态下,也会对卷绕筒管驱动电动机18以及横动导纱器驱动电动机19进行控制,使得卷绕于卷绕筒管B上的纱线Y的行进速度与使横动导纱器17的横动宽度减少之前的纱线Y的行进速度相同。箭头4的长度表示纱线Y的卷绕速度。箭头1 的长度与箭头4的长度相等,从而纱线Y的卷绕速度的绝对值相等。根据以上所说明的实施例3所涉及的纱线卷绕装置11,其具有如下效果。在依照蠕变模式使横动导纱器17的横动宽度暂时减小的情况下,对卷绕筒管驱动电动机18与横动导纱器驱动电动机19的驱动进行控制,使得卷绕于卷绕筒管B上的纱线Y的行进速度与使横动导纱器17的横动宽度减小之前的纱线Y的行进速度相同。由此, 能够一边保持纱线卷绕装置11的卷装53的生产性,一边生成所希望的卷绕密度的卷装53。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进行多种变化。例如,在实施例1、2、3中进行步进精密控制与蠕变控制相结合的控制,但也可采用精密卷绕、随机卷绕(在卷绕速度恒定的状态下使横动速度恒定,且卷绕数随着卷绕筒管B的直径的变化而变化的卷绕方法)等、除了步进精密控制以外的卷绕方法与蠕变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或者,纱线卷绕装置11也可以只进行蠕变控制。用于控制纱线卷绕装置11的动作的结构并不局限于实施例。例如,也可以将卷绕筒管驱动控制部31以及横动控制部34设置于单元控制部41。也可以将设置于织机控制部 42内的平均宽度计算部47设置于卷绕筒管驱动控制部31以及横动控制部34内。也可以
11将设置于织机控制部42的卷绕速度设定部43、绕纱角度设定部44、横动宽度设定部45、蠕变模式设定部46、平均宽度计算部47设置于单元控制部41。卷绕筒管B的驱动采用通过卷绕筒管驱动电动机18直接驱动的结构,但是也可以使驱动罗拉与卷绕筒管B的表面接触来驱动卷绕筒管B。接触罗拉14的形状是两端直径不同的锥形形状,但是也可以是两端直径相同的圆筒形状。横动装置12构成为臂部件16的长度方向相对于纱线卷绕装置11的设置方向(上下方向)形成为平行,但是也可以构成为臂部件16的长度方向相对于纱线卷绕装置11的设置面形成为垂直。横动装置12采用了通过横动导纱器驱动电动机19往复驱动臂部件16 的结构,但是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接触罗拉14的附近配置环状的正时皮带,将横动导纱器17安装于该正时皮带,并且通过例如脉冲电动机对该正时皮带往复驱动。以上所说明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也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的形状。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广泛地涉及通过本说明书以及附图所述内容而显而易见的本发明所真正表达的技术思想的全体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纱线卷绕装置具备横动导纱器,其与卷绕于卷绕筒管的纱线卡合而使纱线横动;横动驱动部,其驱动上述横动导纱器;筒管旋转驱动部,其驱动上述卷绕筒管旋转;绕纱角度设定部,其设定卷绕于上述卷绕筒管的纱线的基本绕纱角度;横动宽度设定部,其根据上述卷绕筒管的卷绕宽度,将上述横动导纱器的横动宽度设定为设定横动宽度;蠕变模式设定部,其设定蠕变模式,该蠕变模式是使上述横动导纱器的横动宽度随着纱线的卷绕的进行而相对于通过上述横动宽度设定部设定的上述设定横动宽度暂时减小的模式;平均宽度计算部,其基于通过上述横动宽度设定部设定的上述设定横动宽度和通过上述蠕变模式设定部设定的上述蠕变模式,来计算出上述横动导纱器的平均横动宽度;以及蠕变控制部,其对上述筒管旋转驱动部和上述横动驱动部的至少任意一方的驱动进行控制,使得在利用上述平均宽度计算部计算出的上述平均横动宽度中,纱线的绕纱角度为上述基本绕纱角度,并且使得上述横动导纱器遵循由上述蠕变模式设定部设定的上述蠕变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蠕变控制部,在按照上述蠕变模式使上述横动导纱器的横动宽度暂时减小的情况下,对上述横动驱动部的驱动进行控制,使得上述平均横动宽度中的上述横动导纱器的横动速度比上述设定横动宽度中的上述横动导纱器的横动速度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蠕变控制部,在按照上述蠕变模式使上述横动导纱器的横动宽度暂时减小的情况下,对上述筒管旋转驱动部的驱动进行控制,使得上述平均横动宽度中的上述卷绕筒管的圆周速度比上述设定横动宽度中的上述卷绕筒管的圆周速度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蠕变控制部,在按照上述蠕变模式使上述横动导纱器的横动宽度暂时减小的情况下,对上述横动驱动部和上述筒管旋转驱动部的驱动进行控制,使得卷绕于上述卷绕筒管的纱线的行进速度与使上述横动导纱器的横动宽度减小之前的纱线的行进速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步进精密控制部,该步进精密控制部对上述横动驱动部和上述筒管旋转驱动部的至少任意一方的驱动进行控制,以便进行步进精密控制。
全文摘要
纱线卷绕装置具备绕纱角度设定部(44)、横动宽度设定部(45)、蠕变模式设定部(46)、平均宽度计算部(47)、以及蠕变控制部。平均宽度计算部(47)根据通过横动宽度设定部(45)设定的设定横动宽度,和通过蠕变模式设定部(46)设定的蠕变模式,来计算出横动导纱器(17)的平均横动宽度。蠕变控制部对筒管旋转控制部(18)和横动驱动部(19)的至少任意一方的驱动进行控制,使得在由平均宽度计算部(47)算出的平均横动宽度中,纱线(Y)的绕纱角度形成为基本绕纱角度(WA1),并且,使得横动导纱器(17)按照由蠕变模式设定部(46)设定的蠕变模式进行作业。
文档编号B65H54/28GK102344055SQ20111019526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1日
发明者牟田胜文 申请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