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管设置装置以及具备该筒管设置装置的绕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33509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筒管设置装置以及具备该筒管设置装置的绕纱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将用于缠绕纱线的筒管设置于目标位置的筒管设置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众所周知有如下的筒管设置装置在基于纺纱机的纱线的卷绕作业开始时、从纺纱机将满筒的卷装排出后等,将筒管供给至纺纱机的筒管保持部等,从而进行用于开始卷取作业的准备(包头纱卷绕(bunch winding)等)。在日本特开2005-219880号公报中公开了具备这种筒管设置装置的纺纱机。日本特开2005-219880号公报中的纺纱机在将筒管供给至摇架后,对该筒管进行包头纱卷绕。包头纱卷绕以如下方式进行。摇架具备用于保持筒管的两端部的筒管保持器, 在筒管被供给至摇架时,两个筒管保持器之间的距离比筒管的轴向长度长。因此,当筒管被供给至摇架时,在筒管和筒管保持器之间产生规定的间隙。筒管设置装置所具备的吸管捕捉纺纱装置送出的纱线,将捕捉到的纱线引导至在筒管和筒管保持器之间产生的间隙。在该状态下,筒管设置装置移动筒管保持器,以使得间隙消失,从而将纱线夹入筒管保持器和筒管之间。筒管设置装置通过使用于进行包头纱卷绕的驱动罗拉与筒管接触而使筒管旋转,由此,进行包头纱卷绕。但是,对于日本特开2005-219880号公报中的结构,为了避免在将筒管供给至摇架时筒管与筒管保持器冲突,需要调整筒管和筒管保持器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将筒管供给至摇架后,为了使筒管与筒管保持器之间产生适当的间隙,并将纱线引导至该间隙,也需要继续调整筒管、筒管保持器以及纱线的位置关系。因此,需要进行繁杂的调整作业,筒管设置装置的结构变得复杂,并且难以缩短周期时间。从纺纱机整体的小型化的观点来看,不可使在筒管和筒管保持器之间形成的间隙过大。因此,为了将纱线引导至狭窄的间隙内,要求筒管设置装置具有高的位置精度,这成为成本增高的原因。也存在筒管设置装置无法适当地将纱线引导至间隙,进而卷取单元无法开始卷装的卷取作业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将纱线固定于被供给至目标位置的筒管的筒管设置装置。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观点,筒管设置装置具备筒管供给部和纱线捕捉引导装置。上述筒管供给部向目标位置供给用于缠绕纱线的筒管。上述纱线捕捉引导装置捕捉用于缠绕于由上述筒管供给部供给的上述筒管的纱线,并对该纱线进行引导。在利用上述纱线捕捉引导装置使纱线位于上述筒管的轴向端部的状态下,上述筒管供给部和上述纱线捕捉引导装置移动,由此,向上述目标位置供给上述筒管和上述纱线。当在将筒管供给至目标位置之后对纱线进行引导的情况下,需要考虑筒管、目标位置和纱线这三个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筒管设置装置的结构变得复杂。在上述结构中,在确定筒管和纱线这两个要素的位置关系后,将确定了位置关系的筒管和纱线供给至目标位置。结果,能够使筒管设置装置的结构简单,此外,能够恰当地将纱线和筒管引导至目标位置。在上述筒管设置装置中,上述纱线捕捉引导装置在捕捉有纱线的状态下移动至待机位置而待机。上述筒管供给部在向上述目标位置供给上述筒管的中途,捉住利用在上述待机位置待机的上述纱线捕捉引导装置所捕捉到的上述纱线,并使该纱线位于该筒管的轴向端部。由此,筒管设置装置能够以一个动作进行将纱线配置在筒管的轴向端部的作业、 和向目标位置供给筒管的作业。因此,筒管设置装置能够迅速地将筒管设置至目标位置。在上述筒管设置装置中,优选上述筒管供给部具备将上述纱线引导至上述筒管的轴向端部的纱线引导部。由此,由于能够利用纱线引导部容易地将纱线定位在筒管的轴向端部,因此,筒管设置装置能够进一步降低相对于筒管的纱线的引导失误。在上述筒管设置装置中,上述筒管供给部具备切断部,该切断部在被供给至上述目标位置的上述筒管和上述纱线捕捉引导装置之间的位置将纱线切断。由于筒管供给部具备切断部,因此,在将筒管供给到目标位置之后,筒管设置装置能够迅速地进行切断动作。 在筒管供给部不具备切断部的情况下,另外需要使该切断部移动到应当切断纱线的位置、 并在切断后使其退避的机构。然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省略这些部件,能够使筒管设置装置整体的结构小型化。在上述筒管设置装置中,优选上述纱线捕捉引导装置构成为,能够利用吸引流捕捉纱线,在利用上述切断部将纱线切断的情况下,吸引上述被切断的纱线的回丝并予以废弃。由此,筒管设置装置能够防止在将筒管和纱线供给至目标位置时产生的回丝掉落到地面等。在上述筒管设置装置中,优选上述筒管供给部具备用于对上述筒管进行包头纱卷绕的包头纱卷绕罗拉。由此,由于筒管供给部具备包头纱卷绕罗拉,因此,在将筒管供给至目标位置后,能够迅速地进行包头纱卷绕动作。在筒管供给部不具备包头纱卷绕罗拉的情况下,另外需要用于在进行包头纱卷绕时使包头纱卷绕罗拉与筒管接触,在不需要时使其退避以免造成妨碍的机构。然而,通过采用以上结构,能够省略这些部件,并使筒管设置装置整体的结构小型化。在上述筒管设置装置中,优选上述筒管供给部具备导纱部,当利用上述包头纱卷绕罗拉对上述筒管进行包头纱卷绕时,上述导纱部将纱线引导至被供给到上述目标位置的上述筒管的轴向两端部之间的位置。由此,导纱部能够在筒管的轴向端部悬挂纱线并维持该纱线的位置时、和在进行包头纱卷绕时将纱线引导至筒管上的规定位置时这两种情况下发挥效果。与利用另外的部件达成上述效果的结构相比较,能够使筒管设置装置小型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观点,绕纱机具备上述筒管设置装置和卷取单元。上述卷取单元具备保持从上述筒管设置装置供给的上述筒管的筒管保持部、以及将纱线卷取到由上述筒管保持部保持的上述筒管而形成卷装的卷取装置。由此,筒管设置装置能够同时向筒管保持部供给筒管和纱线。结果,能够减少基于筒管设置装置的对筒管和纱线的引导失误,能够提高绕纱机的卷取效率。在上述绕纱机中,优选上述筒管设置装置具备操作部,该操作部对上述筒管保持部进行操作,以将上述卷装从上述筒管保持部取下。当将卷装从筒管保持部取下时,原则上,为了形成新的卷装,需要进行相对于筒管保持部的筒管的供给作业。在上述结构中,由于能够利用筒管设置装置进行这两种作业,因此,能够使绕纱机的结构小型化。
在上述绕纱机中,优选上述筒管设置装置具备调整部,该调整部能够调整利用上述筒管供给部将上述筒管供给至上述筒管保持部时的上述筒管的路径。由此,绕纱机能够根据所供给的筒管的形状等对筒管的路径进行调整,以使筒管通过合适的路径。通过进行该调整,能够避免由筒管设置装置供给的筒管与筒管保持部冲突。
在上述绕纱机中,上述卷取单元沿一定方向并列配置。上述筒管设置装置能够沿上述卷取单元所排列的方向行走。由此,与针对每个卷取单元设置筒管设置装置的结构相比较,能够减少筒管设置装置的设置台数,从而能够削减成本。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细纱机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细纱机的纵向剖视图。图3是示出供给筒管时的筒管供给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纱线引导部、导纱槽以及切断器的形状以及配置的图。图5是示出对满筒的卷装进行落纱作业,同时利用吸管捕捉细纱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图6是示出吸管在吸引有细纱的状态下移动至待机位置而待机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图7是示出在将筒管供给至摇架的过程中,在该筒管的轴向端部配置有细纱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图8是示出在轴向端部配置有细纱的筒管被供给至摇架的瞬间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图9是示出在进行包头纱卷绕时引导细纱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细纱机(绕纱机)进行说明。另夕卜,本说明书中的“上游”以及“下游”意味着纺纱时的纱线的行走方向上的上游以及下游。 图1是示出细纱机1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细纱机1的纵向剖视图。图1所示的作为绕纱机的细纱机1具备并列设置的多个纺纱单元(卷取单元)2。 细纱机1具备接头台车3、落纱台车4、鼓风箱93和发动机箱5。如图1所示,各个纺纱单元2作为主要结构具备从上游朝向下游依次按照以下顺序配置的牵伸装置7、纺纱装置9、纱线贮存装置12、以及卷取装置13。牵伸装置7设置于细纱机1所具备的框架6的上端附近。从牵伸装置7送来的纤维束8由纺纱装置9纺纱。 从纺纱装置9送出的细纱10在通过后述的清纱器49之后,进一步通过纱线贮存装置12。 细纱10由卷取装置13卷取至筒管48,由此形成卷装45。牵伸装置7使纱条15延伸而形成纤维束8。如图2所示,牵伸装置7具备后罗拉 16、第三罗拉17、装配有输送带18的中间罗拉19、以及前罗拉20这四个罗拉。
6
虽然纺纱装置9的详细结构并未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空气式的纺纱装置,利用回旋气流对纤维束8加捻,从而生成细纱10。在纺纱装置9的下游设置有纱线贮存装置12。纱线贮存装置12具有以下功能对细纱10赋予规定的张力而将细纱10从纺纱装置9拉出的功能;在进行基于接头台车3的接头作业时等使从纺纱装置9送出的细纱10滞留而防止细纱10的松弛的功能;以及对纱线张力进行调节以免卷取装置13侧的纱线张力的变动传递至纺纱装置9侧的功能。如图 2所示,纱线贮存装置12具备纱线贮存罗拉21、纱线卡合部件22、上游侧引导件23、以及电动马达25。纱线卡合部件22构成为能够与细纱10卡合(勾挂)。纱线卡合部件22在与细纱 10卡合的状态下与纱线贮存罗拉21 —体地旋转,由此能够将细纱10引导至该纱线贮存罗拉21的外周面。纱线贮存罗拉21构成为能够将细纱10缠绕贮存于其外周面。纱线贮存罗拉21 由电动马达25以一定的旋转速度驱动而旋转。纱线卡合部件22构成为,该纱线卡合部件22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纱线贮存罗拉 21相对旋转,并且能够利用由例如磁气构件等构成的扭矩产生构件产生克服纱线卡合部件 22相对于纱线贮存罗拉21的相对旋转的扭矩(抵抗扭矩)。在纱线卡合部件22与细纱10 卡合的情况下,如果施加于细纱10的张力强至能够克服该抵抗扭矩,则纱线卡合部件22与纱线贮存罗拉21独立地旋转,从而将细纱10从上述纱线贮存罗拉21退绕。相反地,如果施加于细纱10的张力比抵抗扭矩弱,则纱线卡合部件22与纱线贮存罗拉21 —体地旋转, 将细纱10缠绕于上述纱线贮存罗拉21。如此,纱线贮存装置12以当细纱10的张力下降(细纱10欲松弛)时缠绕该细纱 10、当细纱10的张力上升时使该细纱10退绕的方式动作。由此,纱线贮存装置12能够消除细纱10的松弛,从而对细纱10赋予适当的张力。如上所述,纱线卡合部件22以吸收施加于纱线贮存装置12和卷取装置13之间的细纱10的张力的变动的方式工作,由此,能够防止该张力的变动对从纺纱装置9至纱线贮存装置12之间的细纱10产生影响。由此,纱线贮存装置12能够利用纱线贮存装置12从纺纱装置9将细纱10以更稳定的速度拉出。上游侧引导件23配置于比纱线贮存罗拉21稍靠上游侧的位置。上游侧引导件23 构成为将细纱10恰当地引导至纱线贮存罗拉21的外周面的引导部件。此外,上游侧引导件23兼具防止从纺纱装置9传播来的细纱10的捻转传递至比该上游侧引导件23靠下游侧的位置的定捻件的作用。在细纱机1的框架6的前面侧、且是上述纺纱装置9与上述纱线贮存装置12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清纱器49。由纺纱装置9纺出的细纱10在被纱线贮存装置12卷取之前通过上述清纱器49。清纱器49监视行走的细纱10的粗细,在检测到细纱10的纱疵的情况下,向未图示的单元控制器(Unit Controller)发送纱疵检测信号。清纱器49也可以构成为除了检测细纱10的粗细的异常之外还检测在细纱10中是否包含异物。单元控制器当从清纱器49接收到纱疵检测信号时立刻在驱动卷取装置13的状态下使牵伸装置7停止,由此将细纱10切断,此外,还使牵伸装置7、纺纱装置9等停止。单元控制器向接头台车3发送控制信号,使该接头台车3行走到该纺纱单元2的前面。之后,单元控制器再次驱动纺纱装置9,使上述接头台车3进行接头作业而再次开始卷取。此时,在从纺纱装置9再次开始纺纱到再次开始卷绕的期间,纱线贮存装置12使从纺纱装置9连续地送出的细纱10滞留于纱线贮存罗拉21,消除细纱10的松弛。如图1以及图2所示,接头台车3具备捻接器(接头装置)43、吸管44、吸嘴46和行走轮42。当在某一纺纱单元2发生断头、剪纱时,接头台车3驱动行走轮42而在固定于上述框架6的行走道41上行走。接头台车3在发生了断头、剪纱的纺纱单元2的前面停止并进行接头作业。上述吸管44能够以轴为中心在上下方向转动,吸入并捕捉从纺纱装置9送出的纱线端部(上纱),并向捻接器43引导。吸嘴46能够以轴为中心在上下方向转动,从由上述卷取装置13支承的卷装45吸引并捕捉纱线端部(底纱),并向捻接器43引导。虽然省略捻接器43的详细结构,但该捻接器43通过利用回转空气流对纱线端部彼此合股加捻而对上纱和底纱进行接头作业。卷取装置13具备摇架70。摇架70具备支轴73、能够以支轴73为中心转动的摇架臂71、和能够保持筒管48的两端部的筒管保持器(筒管保持部)72。上述卷取装置13具备卷取滚筒74和能够与细纱10卡合的横动引导件76。卷取滚筒74构成为,能够与上述筒管48、将细纱10卷绕于该筒管48而形成的卷装45的外周面接触而对其进行驱动。卷取装置13利用省略图示的电动马达驱动卷取滚筒74,由此使与卷取滚筒74接触的卷装45旋转,边利用省略图示的驱动构件使横动引导件76往复移动边使细纱10横动并将细纱10卷取成卷装45。另外,在摇架臂71安装有省略图示的弹簧。弹簧始终对摇架臂71施加立起方向的作用力。因而,随着细纱10被卷绕于筒管48而卷装45被卷粗,摇架臂71向装置正面侧转动,卷装45的轴的位置向前方移动。在摇架臂71连结有未图示的驱动部(例如气缸), 能够以根据单元控制器的指令使摇架臂71积极地向从卷取滚筒74离开的方向以及接近卷取滚筒74的方向转动的方式进行控制。如图1以及图2所示,落纱台车4具备筒管设置装置60。筒管设置装置60构成为能够进行筒管设置作业和落纱作业,所谓筒管设置作业是指向摇架70供给筒管48从而进行细纱10的卷取的准备的作业,所谓落纱作业是指将满筒的卷装45从摇架70取下的作业。落纱台车4在其下部具备行走轮92。落纱台车4当接受到对某一纺纱单元2进行筒管设置作业或者落纱作业的指示时,落纱台车4在形成于上述框架6的行走路91上行走到该纺纱单元2。落纱台车4在接受到指示的纺纱单元2之前停止,进行筒管设置作业或者落纱作业(或者是该双方的作业)。筒管设置装置60作为用于进行上述的筒管设置作业的结构具备筒管供给部50、 吸管(纱线捕捉引导装置)88、以及摇架操作臂(操作部)89。吸管88构成为能够转动且能够伸缩,通过吸引来捕捉从纺纱装置9排出的细纱 10,从而将捕捉到的细纱10引导至卷取装置13。筒管供给部50构成为能够以摇动轴111为中心转动,且构成为能够利用筒管把持部52把持筒管48。筒管设置装置60在把持有筒管48的状态下使筒管供给部50转动,从而将该筒管48供给到摇架70所具备的一对筒管保持器72之间的位置(目标位置)。筒管供给部50具备用于进行包头纱卷绕的包头纱卷绕罗拉53。所谓包头纱卷绕是指,为了将细纱10固定于筒管48而在筒管48的周围直卷细纱10。另外,筒管供给部50的详细结构后述。摇架操作臂89能够以使一方的筒管保持器72从另一方的筒管保持器72离开的方式对摇架臂71进行操作(离开作业)。另外,如上所述,随着细纱10被卷绕于筒管48 而卷装45被卷粗,摇架臂71的姿态变化。能够利用省略图示的凸轮机构变更摇架操作臂 89的位置,因此无论是在将满筒的卷装45取下的落纱作业时(图幻、还是筒管设置作业时 (图6),都能够进行上述的离开作业。筒管设置装置60作为用于进行落纱作业的结构除了具备上述摇架操作臂89之外还具备图2所示的搬出部61。搬出部61将从摇架70接收到的满筒的卷装45经由倾斜部 81引导到载置部82。搬出部61作为主要的结构具备引导板69、筒管引导用气缸62、以及罗拉部件67。搬出部61构成为能够以旋转轴101为中心转动。引导板69由板状的接触部件和板状的限制部件构成。板状的接触部件边与从摇架70接收的满筒的卷装45的外周面接触边对卷装45进行引导。板状的限制部件对该卷装45的轴向的位置进行限制,从而防止卷装45从接触部件落下。筒管引导用气缸62通过使气缸伸缩而对作用轴104施加力,能够以旋转轴103为中心使引导板69上下转动。由此,搬出部61能够调整对卷装45进行引导时的引导板69 的位置、或者使在卷装45的卷取结束之后借助惯性继续旋转的卷装49的旋转停止。罗拉部件67构成为,当沿着倾斜部81对卷装45进行引导时,能够在该倾斜部81 上旋转。由此,搬出部61能够顺畅地进行卷装45的引导。其次,参照图3以及图4对筒管供给部50进行详细说明。图3是示出当对摇架70 供给筒管48时的筒管供给部5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纱线引导部31、导纱槽(导纱部)32、以及切断器33的形状以及配置的图。如图3所示,筒管供给部50除了具备前面所述的筒管把持部52以及包头纱卷绕罗拉53之外,还具备固定臂57、摇动臂58、筒管供给用气缸56、包头纱卷绕马达54、以及把持部驱动气缸55。固定臂57具备平板状的路径调整板59。在该路径调整板59形成有选择孔115。 通过将螺栓等固定件插入选择孔115进行组装,筒管供给部50被固定在落纱台车4的恰当的位置。在路径调整板59形成有多个选择孔115。通过改变用于进行固定的选择孔115, 能够调整路径调整板59的位置以及方向(进而能够调整摆动轴111的位置以及方向)。如上所述,通过调整摆动轴111的位置以及方向,摆动臂58的末端部所描画的轨迹变更。如此,通过使用作为调整部的路径调整板59以及固定件,能够改变将筒管48供给至筒管保持器72时的该筒管48的路径。如前面所述,筒管供给部50构成为能够以摆动轴111为中心而转动。在摆动轴 111安装有扭簧112。扭簧112向当进行筒管48的供给动作时摇动臂58所转动的方向的相反方向(使筒管把持部52接近落纱台车的方向)对该摇动臂58施力。筒管供给用气缸56是能够基于筒管设置装置60的指令而伸缩的气缸。筒管供给用气缸56的一端安装于固定臂57的根部侧。能够以摇动轴111为中心转动的摇动臂58 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筒管供给用气缸56的另一端。由此,通过使筒管供给用气缸56以克服扭簧112的作用力的方式伸长,能够使摇动臂58以摇动轴111为中心转动。
包头纱卷绕马达M产生用于使上述包头纱卷绕罗拉53旋转的驱动力。包头纱卷绕马达M所产生的驱动力由省略图示的传递机构(例如带和带轮)传递至包头纱卷绕罗拉53。当进行包头纱卷绕作业时,需要使筒管48与包头纱卷绕罗拉53接触。考虑到该点,筒管供给部50具备能够使包头纱卷绕罗拉53移动以使其与筒管48接触的移动机构 (具体而言为后述的把持部驱动气缸55)。前面所述的筒管把持部52由固定把持部113和活动把持部114构成。活动把持部114与把持部驱动气缸55连结。通过把持部驱动气缸55的动作,能够使该活动把持部 114接近固定把持部113或者从固定把持部113离开。由此,能够进行基于筒管把持部52 的对筒管48的把持以及该把持的解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利用把持部驱动气缸55在使包头纱卷绕罗拉53与筒管48 接触的状态、和使包头纱卷绕罗拉53从筒管48离开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构成为筒管把持部52的动作和包头纱卷绕罗拉53的动作联动。具体而言,当进行基于筒管把持部52的对筒管48的把持时,同时使包头纱卷绕罗拉53从筒管48离开。当解除基于筒管把持部52 的对筒管48的把持时,同时使包头纱卷绕罗拉53与筒管48接触。如图4(a)所示,在筒管把持部52的固定把持部113中的、把持筒管48的大径侧端部的位置的附近,形成有纱线引导部31和导纱槽32。图4(a)是从纺纱单元2侧观察图 3的状态的固定把持部113时的图。导纱槽32是用于在供给筒管48时钩住细纱10,以免细纱10从筒管48的轴向端部脱落的槽。纱线引导部31以将细纱10引导至导纱槽32的方式引导该细纱10。图4(b)是从筒管48的轴向观察图3中的筒管48的大径侧时的图。虽然图4(b) 与后述的图8对应,但观察方向与图8相反。如图4(b)所示,筒管供给部50具备能够切断细纱10的切断器(切断部)33。纱线引导部31、导纱槽32以及切断器33的动作之后叙述。其次,参照图5 图8对筒管设置装置60进行落纱作业以及筒管设置作业时的流程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5对落纱作业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边进行满筒的卷装45的落纱作业,边利用吸管88捕捉细纱10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当利用省略图示的传感器检测到某个纺纱单元2的卷装45已满筒时,单元控制器使该纺纱装置9停止,并将落纱台车4呼叫至该纺纱单元2。几乎与此同时,单元控制器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通过在卷取装置13中使摇架臂71向图2的左侧(装置正面侧)转动而使满筒的卷装45从卷取滚筒74离开,并切断对卷装45的旋转驱动力。卷装45即便在从卷取滚筒74离开之后也借助惯性继续旋转。筒管设置装置60 通过使搬出部61的筒管引导用气缸62伸长而使引导板69向上方转动而使其与卷装45接触。由此,能够使卷装45的惯性旋转停止。筒管设置装置60在卷装45的惯性旋转完全停止为止之前预先使摇架操作臂89 移动到图5所示的位置,当卷装45的惯性旋转完全停止时,筒管设置装置60利用摇架操作臂89对摇架臂71进行操作,以使一方的筒管保持器72从另一方的筒管保持器72离开,从而将满筒的卷装45从摇架70取下。对于被取下后的满筒的卷装45,该卷装45的重力由搬出部61的引导板69 (详细而言为上述接触部件)支承,并由倾斜部81引导。搬出部61边维持与卷装45接触的状态,边使该卷装45沿着倾斜部81滚动而移动。另外,此时,搬出部61的罗拉部件67在倾斜部 81上滚动。然后,卷装45被引导至载置部82。在本实施方式中,载置部82具有作为输送带的功能,能够沿着纺纱单元2所排列的方向输送卷装45,自动地将卷装45汇集于一处。但是,也可以构成为载置部82不具有输送带功能,作业人员通过手动作业回收载置部82上的卷装45。以上述方式进行落纱作业。其次,参照图5至图8对筒管设置作业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吸管88在吸引细纱 10的状态下移动至待机位置而待机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图7是示出在将筒管48供给至摇架70的过程中,细纱10被配置在该筒管48的轴向端部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图8是示出在轴向端部配置有细纱10的筒管48被供给至摇架70的瞬间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筒管设置作业与上述落纱作业同时进行。当落纱台车4根据呼叫而来到该纺纱单元2之前时,纺纱单元2的单元控制器再次开始牵伸装置7以及纺纱装置9的驱动。几乎与此同时,吸管88向上方延伸(参照图
5)。吸管88通过吸入来捕捉从纺纱装置9排出的细纱10的纱线端部。筒管设置装置60使吸管88在吸入了细纱10的状态下向下方移动。此时,单元控制器以将吸管88所吸引的细纱10缠绕于纱线贮存装置12的方式进行控制。另外,此时的吸管88的吸引力小,无法克服纱线贮存装置12的前面所述的抵抗扭矩,因此,如图6所示, 细纱10逐渐贮存于纱线贮存装置12。筒管设置装置60使吸管88在向下方移动之后使其在待机位置持续待机(参照图
6)。结果,细纱10在吸管88的末端与纱线贮存装置12之间以形成规定的纱线通道的方式被引导。在吸管88的移动的前后,预先使摇架操作臂89移动到进行摇架70的操作的位置, 在进行筒管48的供给之前,预先对摇架臂71进行操作,以使一方的筒管保持器72从另一方的筒管保持器72离开。其次,筒管设置装置60利用筒管供给部50 (筒管把持部5 把持贮存在落纱台车 4的上部的筒管48。然后,筒管设置装置60使前面所述的筒管供给用气56伸长而使摇动臂58转动,由此,使筒管供给部50从落纱台车4侧出动而进行筒管48的供给作业。另外, 本实施方式的筒管设置装置60的设计以及布局均被调整,使得在供给动作的中途细纱10 的纱线通道与筒管设置装置60的纱线引导部31接触。因而,与纱线引导部31接触的细纱 10伴随着摇动臂58的进一步的转动而自然地被引导至导纱槽32而被捕捉。结果,细纱10 在筒管48被供给至摇架70之前的阶段以通过筒管48的轴向端部附近的方式被定位。筒管供给部50以细纱10位于导纱槽32内的状态将筒管48供给至筒管保持器 72(参照图8)。S卩,筒管48以及细纱10同时被供给至一对筒管保持器72之间的位置。在进行该供给后的状态下,如图4(b)以及图8所示,在筒管48的轴向端部以横穿该筒管48 的方式配置有细纱10。因此,在该状态下,摇架操作臂89以使一方的筒管保持器72接近另一方的筒管保持器72的方式对摇架臂71进行操作,由此,细纱10被夹持在筒管48的端部和筒管保持器72之间而被固定。筒管供给部50所具备的切断器33在筒管48和吸管88之间的位置切断细纱10。 利用切断器33切断的细纱10被吸管88吸引,因此,能够防止回丝掉落到地面等。其次,筒管设置装置60使把持部驱动气55动作,解除基于筒管把持部52的对筒管48的把持,同时,使包头纱卷绕罗拉53与筒管48接触而进行包头纱卷绕。如上所述,筒管把持部52的动作与包头纱卷绕罗拉53的动作联动,因此能够使筒管设置装置60的机构简单。从细纱10以及筒管48同时被供给至筒管保持器72之间的图4(a)的状态开始, 摇架臂71被操作,筒管48被保持在一对筒管保持器72之间,伴随与此,筒管48沿轴向略微移动。结果,如图9所示,筒管供给部50所具备的导纱槽32面向比筒管48的轴向端部略微靠中央的位置。因此,在利用导纱槽32引导细纱10的状态下,利用包头纱卷绕罗拉53 使筒管48旋转,由此,能够在筒管48的轴向端部附近的位置形成包头纱卷绕。如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筒管设置装置60中,由于导纱槽32在进行包头纱卷绕作业时兼作纱线引导件, 因此,能够省略用于进行包头纱卷绕的特别的引导部件。当包头纱卷绕完毕时,筒管供给用气缸56收缩,由此,筒管供给部50向落纱台车 4侧退避。在此前后,单元控制器使摇架70转动,以使筒管48与卷取滚筒74接触。由此, 对细纱10赋予卷取张力,细纱10逐渐被从纱线贮存罗拉21退绕,开始进行卷装45的卷取作业。如以上所说明了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筒管设置装置60具备筒管供给部50和吸管88。筒管供给部50对作为目标位置的筒管保持器72 (详细地说是一对筒管保持器72之间的位置)供给用于缠绕细纱10的筒管48。吸管88捕捉并引导用于缠绕于由筒管供给部 50供给的筒管48的细纱10。在利用吸管88使细纱10位于筒管48的轴向端部的状态下, 筒管供给部50和吸管88移动,由此,筒管48和细纱10被供给至筒管保持器72。由此,无需将细纱10引导至在所供给的筒管48和筒管保持器72之间产生的小间隙。结果,能够减少基于筒管设置装置60的对细纱10的引导失误,能够提高细纱机1的卷取效率。此外,由于省略了用于将细纱10精密地引导至小间隙的结构,因此能够实现小型的筒管设置装置。在本实施方式的筒管设置装置60中,吸管88在捕捉有细纱10的状态下移动至待机位置而待机。筒管供给部50在向筒管保持器72供给筒管48的中途,捉住利用在上述待机位置待机的吸管88捕捉的细纱10,并使该细纱10位于该筒管48的轴向端部。由此,筒管设置装置60能够以一个动作进行将细纱10配置于筒管48的轴向端部的作业、和向筒管保持器72供给筒管48的作业。因此,筒管设置装置60能够迅速地将筒管48设置于筒管保持器72。 在本实施方式的筒管设置装置60中,筒管供给部50具备用于将细纱10引导至筒管48的轴向端部的纱线引导部31。由此,由于能够利用纱线引导部31将细纱10定位于筒管48的轴向端部,因此,筒管设置装置60能够进一步减少相对于筒管48的细纱10的引导失误。在本实施方式的筒管设置装置60中,筒管供给部50具备在被供给至筒管保持器 72的筒管48和吸管88之间的位置将细纱10切断的切断器33。由于筒管供给部50具备切断器33,因此在将筒管48供给至筒管保持器72后,筒管设置装置60能够迅速进行切断动作。在筒管供给部50不具备切断器的情况下(即,切断器设置在从筒管供给部50离开的位置的情况下),另外需要用于使该切断器移动至应当将细纱10切断的位置,并在切断后使其退避的机构。然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省略这些部件,能够使细纱机1小型化。在本实施方式的筒管设置装置60中,吸管88构成为能够利用吸引流捕捉细纱10,
12在利用切断器33切断纱线的情况下,吸引并废弃被切断的细纱10的回丝。由此,筒管设置装置60能够防止在将筒管48供给至筒管保持器72时产生的回丝掉落到地面等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的筒管设置装置60中,筒管供给部50具备用于对筒管48进行包头纱卷绕的包头纱卷绕罗拉53。由于筒管供给部50具备包头纱卷绕罗拉53,因此,在将筒管 48供给至筒管保持器72之后,能够迅速转至包头纱卷绕动作。在筒管供给部50不具备包头纱卷绕罗拉的情况下(即,包头纱卷绕罗拉等设置于从筒管供给部50离开的位置的情况下),另外需要用于在进行包头纱卷绕时使包头纱卷绕罗拉与筒管48接触,在不需要时使其退避以免造成妨碍的机构。然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省略这些结构,能够使细纱机 1小型化。在本实施方式的筒管设置装置60中,在筒管供给部50形成有导纱槽32,在利用包头纱卷绕罗拉53对筒管48进行包头纱卷绕时,该导纱槽32将细纱10引导至被供给到筒管保持器72的筒管48的轴向两端部之间的位置。由此,导纱槽32能够在以下两个情况下发挥效果在筒管48的轴向端部悬挂细纱10并维持该细纱10的位置时、以及在进行包头纱卷绕时将细纱10引导至筒管48上的规定位置时。因此,与利用另外的部件达成上述效果的结构相比较,能够使筒管设置装置60小型化。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1具备筒管设置装置60和纺纱单元2。纺纱单元2具备保持从筒管设置装置60供给的筒管48的筒管保持器72、和将细纱10卷取于由筒管保持器72 保持的筒管48而形成卷装45的卷取装置13。由此,筒管设置装置60能够同时向筒管保持器72供给筒管48和细纱10。结果, 能够减少基于筒管设置装置60的对筒管48和细纱10的引导失误,能够提高细纱机1的卷取效率。在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1中,筒管设置装置60具备摇架操作臂89,该摇架操作臂 89对摇架70 (具体地说是摇架臂71)进行操作,以将卷装45从筒管保持器72取下。在将卷装45从筒管保持器72取下时,原则上,为了形成新的卷装45,需要进行相对于筒管保持器72的筒管48的供给作业。在上述结构中,由于能够利用一个装置进行双方的作业,因此, 能够使细纱机1小型化。在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1中,优选筒管设置装置60具备路径调整板59以及固定件,上述路径调整板59能够对利用筒管供给部50向筒管保持器72供给筒管48时的筒管 48的路径进行调整。由此,细纱机1能够根据所供给的筒管48的形状等对筒管48的路径进行调整,以使筒管48通过合适的路径。通过进行该调整,能够避免由筒管设置装置60供给的筒管48与筒管保持器72冲突。此外,通过调整筒管48所通过的路径,筒管供给部50 能够更可靠地捉住由位于待机位置的吸管88捕捉的细纱10。在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1中,纺纱单元2沿一定方向并列配置。筒管设置装置60 能够沿着纺纱单元2所排列的方向行走。由此,与针对每个纺纱单元2设置筒管设置装置 60的结构相比较,能够减少筒管设置装置60的设置台数,从而能够削减成本。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的结构例如能够以下述方式变更。细纱机1的结构能够根据情况适当地进行变更。例如,能够变更成代替上述实施方式的细纱机1所具备的纱线贮存装置12,在纺纱装置9的下游侧配置有由一对罗拉构成的纱线进给装置的结构,或者除了细纱贮存装置12之外,还在纺纱装置9的下游侧配置有由一对罗拉构成的纱线进给装置的结构。本发明的应用范围不限定于细纱机,只要是供给筒管并将纱线缠绕于该筒管的结构即可,也能够应用于细纱机以外的绕纱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形成锥形形状的卷装的例子,但是卷装的形状不限定于锥形形状,也能够形成筒子形状、尖锥形状等各种形状的卷装。包头纱卷绕罗拉53的安装位置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位置。也能够相对于筒管把持部52独立地设置包头纱卷绕用机构。也可以将包头纱卷绕用机构设置于从筒管把持部52离开的位置。然而,通过像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将包头纱卷绕罗拉53配置在筒管把持部52的附近,能够实现筒管设置装置60的小型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检测到纱疵时等,通过在驱动卷取装置13的状态下使牵伸装置7停止而将细纱10切断。代替该结构,也可以形成为在清纱器49的附近具备切断器, 利用该切断器将细纱10切断的结构。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同时并行地进行搬出部61从筒管保持器72离开的动作、和筒管供给部50接近筒管保持器72的动作。但是,也可以在完成落纱作业之后进行筒管设置作业。但是,从细纱机1的工作效率的观点出发,希望能够同时并行地进行落纱作业和筒管设置作业。
权利要求
1.一种筒管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管设置装置具备筒管供给部,该筒管供给部向目标位置供给用于缠绕纱线的筒管;以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该纱线捕捉引导装置捕捉用于缠绕于由所述筒管供给部供给的所述筒管的纱线,并对该纱线进行引导,在利用所述纱线捕捉引导装置使纱线位于所述筒管的轴向端部的状态下,所述筒管供给部和所述纱线捕捉引导装置移动,由此,向所述目标位置供给所述筒管和所述纱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管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捕捉引导装置在捕捉有纱线的状态下移动至待机位置而待机, 所述筒管供给部在向所述目标位置供给所述筒管的中途,捉住利用在所述待机位置待机的所述纱线捕捉引导装置所捕捉到的所述纱线,并使该纱线位于所述筒管的轴向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筒管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管供给部具备将所述纱线引导至所述筒管的轴向端部的纱线引导部。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筒管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管供给部具备切断部,该切断部在被供给至所述目标位置的所述筒管和所述纱线捕捉引导装置之间的位置将纱线切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筒管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捕捉引导装置构成为,能够利用吸引流捕捉纱线,在利用所述切断部将纱线切断的情况下,吸引所述被切断的纱线的回丝并予以废弃。
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筒管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管供给部具备用于对所述筒管进行包头纱卷绕的包头纱卷绕罗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筒管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管供给部具备导纱部,当利用所述包头纱卷绕罗拉对所述筒管进行包头纱卷绕时,所述导纱部将纱线引导至被供给到所述目标位置的所述筒管的轴向两端部之间的位置。
8.—种绕纱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绕纱机具备卷取单元,该卷取单元具备保持筒管的筒管保持部、以及将纱线卷取到由所述筒管保持部保持的所述筒管而形成卷装的卷取装置;以及筒管设置装置,该筒管设置装置具备筒管供给部,该筒管供给部向作为目标位置的所述筒管保持部供给用于缠绕纱线的筒管;以及纱线捕捉引导装置,该纱线捕捉引导装置捕捉用于缠绕于由所述筒管供给部供给的所述筒管的纱线,并对该纱线进行引导,在利用所述纱线捕捉引导装置使纱线位于所述筒管的轴向端部的状态下,所述筒管设置装置使所述筒管供给部和所述纱线捕捉引导装置移动,由此,向所述目标位置供给所述筒管和所述纱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绕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捕捉引导装置在捕捉有纱线的状态下移动至待机位置而待机, 所述筒管供给部在向所述目标位置供给所述筒管的中途,捉住利用在所述待机位置待机的所述纱线捕捉引导装置所捕捉到的所述纱线,并使该纱线位于该筒管的轴向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绕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管供给部具备将所述纱线引导至所述筒管的轴向端部的纱线引导部。
11.根据权利要求8 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绕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管供给部具备切断部,该切断部在被供给至所述目标位置的所述筒管和所述纱线捕捉引导装置之间的位置将纱线切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绕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捕捉引导装置构成为,能够利用吸引流捕捉纱线,在利用所述切断部将纱线切断的情况下,吸引所述被切断的纱线的回丝并予以废弃。
13.根据权利要求8 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绕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管供给部具备用于对所述筒管进行包头纱卷绕的包头纱卷绕罗拉。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绕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管供给部具备导纱部,当利用所述包头纱卷绕罗拉对所述筒管进行包头纱卷绕时,所述导纱部将纱线引导至被供给到所述目标位置的所述筒管的轴向两端部之间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8 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绕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管设置装置具备操作部,该操作部对所述筒管保持部进行操作,以将所述卷装从所述筒管保持部取下。
16.根据权利要求8 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绕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管设置装置具备调整部,该调整部能够调整利用所述筒管供给部将所述筒管供给至所述筒管保持部时的所述筒管的路径。
17.根据权利要求8 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绕纱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取单元沿一定方向排列配置,所述筒管设置装置能够沿着所述卷取单元所排列的方向行走。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筒管设置装置以及具备该筒管设置装置的绕纱机。筒管设置装置(60)具备筒管供给部(50)和吸管(88)。筒管供给部(50)向作为目标位置的筒管保持器(72)(详细地说是一对筒管保持器(72)之间的位置)供给用于缠绕细纱的筒管(48)。吸管(88)捕捉用于缠绕于由筒管供给部(50)供给的筒管(48)的细纱,并对该细纱进行引导。在利用吸管(88)使细纱位于筒管(48)的轴向端部的状态下,筒管供给部(50)和吸管(88)移动,由此,向筒管保持器(72)供给筒管(48)和细纱。
文档编号B65H54/34GK102452579SQ201110319908
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8日
发明者盐田健 申请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