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带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43076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束带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捆扎物品的束带扣。
背景技术
束带在本领域已众所周知并广泛用于各种不同应用中,其具有绑扎快速、绝缘性好、自锁禁固、使用方便等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电子厂用于捆扎电视机、电脑等内部连接线,灯饰、电机、电子玩具等产品内线路的固定,以及机械设备油路管道的固定、船舶上电缆线路的固、自行车整车包装或捆绑其它物体,也可用于农业、园艺、手工艺品等捆扎物品。其中,束带的至少一端固定有一束带扣,所述束带扣用于固定束带的一端或两端,以使束带能顺利捆扎物品。现在常用的束带扣通常不能牢固地固定所述束带,而使得束带在捆扎物品的过程中出现松脱的现象,为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束带扣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束带扣,所述束带扣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当束带的尾端插入所述束带扣内后,所述束带扣可牢固地固定所述束带,且所述束带的尾端收纳于所述束带扣内,不会外露。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束带扣,该束带扣包括内塞及外盖,所述内塞一端具有一可张合的开口以使所述束带的尾端插入所述内塞,所述外盖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内塞上,当所述外盖套设于所述内塞上时,所述内塞的开口收合以固定所述束带的尾端于所述内塞内。较佳地,所述外盖具有第一开口端与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开设于所述外盖的一侧且可套设于所述内塞上,所述第二开口端相对第一开口端位于所述外盖的另一侧。较佳地,所述第一开口端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端。较佳地,所述内塞的开口的侧壁具挠性,当所述外盖套设于所述内塞上时,所述内塞的开口可随所述外盖收合,以固定所述束带的尾端于所述内塞内较佳地,所述内塞邻近所述开口的两上端面分别相对延伸形成挡块。较佳地,两所述挡块均向下延伸并上下贯穿所述内塞,且两所述挡块均内凹形成有收容槽,以容置所述束带。较佳地,所述内塞具有开口的一端的外壁向外凸伸形成第一卡合凸,相应地,所述外盖的内壁向内凸伸形成第二卡合凸,当所述外盖套设于所述内塞上时,所述第一卡合凸与所述第二卡合凸卡合,以使所述内塞的开口收合固定所述束带。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束带扣由于所述内塞一端具有一可张合的开口以使所述束带的尾端插入所述内塞,所述外盖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内塞上,当所述外盖套设于所述内塞上时,所述内塞的开口收合以固定所述束带的尾端于所述内塞内,从而只要将所述外盖套设于所述内塞上即可将所述束带牢固地固定于所述内塞上,只有通过外力使所述外盖脱离于所述内塞,所述束带才可能相对所述内塞松动,因此所述束带扣可牢固地固定所述束带;且所述束带的尾端收容于所述内塞内,不会外露。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束带扣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图1所示的分解图。图3为图1所示束带扣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组件标号代表类似的组件。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束带扣,所述束带扣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当束带的尾端插入所述束带扣内后,所述束带扣可牢固地固定所述束带,且所述束带的尾端收纳于所述束带扣内,不会外露。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束带扣的立体结构图。如图所示,所述束带扣包括内塞100与外盖200,所述外盖200包覆于所述内塞100的外围;一束带300的尾端穿入所述内塞100内,以固定于所述束带扣上。具体地,请再结合参考图2与图3。如图所示,所述束带300为一常用的长条状绳带,且所述束带300的一端通过折叠而形成尾端310,所述尾端310的外径大于所述束带 300的其它部位。所述内塞100由两具有挠性的侧壁101及一连接所述两侧壁101 —端的底壁102所形成,两所述侧壁101的另一端共同形成一可张合的开口 110,且所述内塞100 内还形成有一收容腔103,所述收容腔103与所述开口 110连通,且两所述侧壁101彼此靠近使所述开口 110收合时,所述开口 110的内径小于所述束带300尾端310的外径;当所述束带300插入所述内塞100内时,由于所述侧壁101具有挠性,使得所述束带300的尾端310可撑开并穿过所述开口 110而容置于所述收容腔103内。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内塞100具有开口 110的一端的宽度小于其具有底壁102 —端的宽度,从而使得所述内塞 100整体呈梯形状,以使得所述内塞100的形状可对应于所述束带300的尾端310与其它部位的大小关系。所述内塞100邻近所述开口 110的两上端面的内侧分别相对延伸形成挡块120,且两所述挡块120均向所述内塞100内侧延伸,另两所述挡块120的中部均内凹形成有收容槽(图未示),两所述收容槽配合容置所述束带300,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挡块120未设置于所述收容腔103内;当所述内塞100的开口 110因本身的挠性而靠拢收合或受外盖300内侧挤压而收合时,所述挡块120可夹持所述束带300并进一步与所述束带300的尾端310抵触,当所述束带300受拉力时,可防止所述尾端310抽离所述收容腔 103。另外,所述内塞100具有开口 110的一端的外壁向外凸伸形成有第一卡合凸130。所述外盖200相应所述内塞100的形状而呈梯形状,且所述外盖200具有第一开口端201与第二开口端202,所述第一开口端201开设于所述外盖200的一侧且可套设于所述内塞100 上,所述第二开口端202相对第一开口端201位于所述外盖200的另一侧,其中所述第二开口端202大于所述第一开口端201,从而使得所述外盖200可沿所述内塞100与束带300上下滑动,以套设于所述内塞100上或与所述内塞100脱离;另所述第一开口端201的内径约等于所述开口 110收合时的外径;所述外盖200的内壁相应所述第一卡合凸130而向内突伸形成第二卡合凸210,当所述束带300插入所述内塞100内后,所述外盖200具有第二开口端202的一端自所述内塞100的开口 110所在的一端向另一端滑动,直到所述内塞100 的开口 110滑动到所述外盖200的第一开口端201处,且所述第一卡合凸130与第二卡合凸210配合卡合,以使所述开口 110收合而固定住所述束带300 ;只有通过外力作用使所述第一卡合凸130与第二卡合凸210脱离卡合,并通过滑动使所述外盖200脱离所述内塞100 后,所述束带300才有可能脱离于所述内塞100,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束带扣可牢固地将所述束带固定于所述内塞100上,不会松脱。 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权利要求1.一种束带扣,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塞及外盖,所述内塞一端具有一可张合的开口以使所述束带的尾端插入所述内塞,所述外盖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内塞上,当所述外盖套设于所述内塞上时,所述内塞的开口收合以固定所述束带的尾端于所述内塞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束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具有第一开口端与第二开口端, 所述第一开口端开设于所述外盖的一侧且可套设于所述内塞上,所述第二开口端相对第一开口端位于所述外盖的另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束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端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束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塞的开口的侧壁具挠性,当所述外盖套设于所述内塞上时,所述内塞的开口可随所述外盖收合,以固定所述束带的尾端于所述内塞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束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塞邻近所述开口的两上端面分别相对延伸形成挡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束带扣,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挡块均向下延伸并上下贯穿所述内塞,且两所述挡块均内凹形成有收容槽,以容置所述束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束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塞具有开口的一端的外壁向外凸伸形成第一卡合凸,相应地,所述外盖的内壁向内凸伸形成第二卡合凸,当所述外盖套设于所述内塞上时,所述第一卡合凸与所述第二卡合凸卡合,以使所述内塞的开口收合固定所述束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束带扣,该束带扣包括内塞及外盖,所述内塞一端具有一可张合的开口以使所述束带的尾端插入所述内塞,所述外盖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内塞上,当所述外盖套设于所述内塞上时,所述内塞的开口收合以固定所述束带的尾端于所述内塞内。本实用新型的束带扣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当束带的尾端插入所述束带扣内后,所述束带扣可牢固地固定所述束带,且所述束带的尾端收纳于所述束带扣内,不会外露。
文档编号B65D63/16GK202124205SQ20112016248
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9日
发明者刘祖荫 申请人:宝钜(中国)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