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47781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气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气包装盒,特别涉及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充气包装盒。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化趋势使产品从生产地至消费地的运输距离日益加大,导致对于运输过程中的防护包装需求也同时快速发展。传统的发泡聚苯乙烯(EPQ及聚乙烯泡沫塑料 (EPE)类制品必须在生产厂家发泡成型或经过加工处理后才能运输给用户使用,成型后的泡沫塑料的体积庞大而且非常不便运输及仓储。为了方便运输而开发的现场发泡类材料主要是利用聚氨酯泡沫塑料制品,在内容物旁边扩张并形成保护模型,但是,材料的价格相对较高并对现场的设备有一定要求,同时在工人效率及工作强度要求上不适合大规模流水线产品如电子产品的内包装。此外,发泡聚苯乙烯(EPS)类制品的诸多弊端日显严重,已经成为人皆恶之的“白色污染”,相对只在运输环节短期使用的缓冲产品,永久性聚苯发泡包装的废弃物处理不当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如果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而堆埋则因不能腐蚀而会产生对地质结构的破坏,近年来政府及消费者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必将局限此类产品的发展。同时,目前市场上的包装材料几乎无不受制于包装材料本身体积大、运输成本高等问题,使得这些材料只能近距离销售,无法形成规模效益。随着软塑材料的快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行业能够得益于这种材料特性所带来的设计及功能的拓展。传统的充气包装通常利用热封工艺形成简单的圆点(BUBBLE WRAP,气泡垫)、块状或圆柱状。气泡垫还可以通过包装为卷材运输,但其它形状产品必须在使用现场安装复杂的热封设备来形成气囊。因为此类产品的保护效果及可变形状有限,所以可以使用的领域多为垫片或充填空间用。同时,由于材料的使用及热封工艺的不稳定性造成保气时间不是很长。因此,长期来一直局限了利用空气作为缓冲介质的包装产品发展。然而,现有的各种以空气作为缓冲介质的包装盒都无法重复使用,每次使用后,都会被丢弃。这种情况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并且导致使用这些包装盒的产品成本增加。由于这些包装盒采用塑料类材质,其无法被重复使用的情况必导致环境问题,故而这些使用过的包装盒必须被回收和处理,这也意味着经济成本的增加和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充气包装盒,其可用于包装各种需要进行缓冲效果包装的物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充气包装盒,其可以反复使用来包装不同的需要进行缓冲效果包装的物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充气包装盒,其可以反复使用以降低成本、避免资源浪费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气包装盒,其包含一个气体缓冲层、 位于其内部的一个容纳空间和位于其外部的一个外层。[0009]所述气体缓冲层上设有一组相对独立并相互平行连接的气体缓冲室和一个气体通路,所述气体通路与所述各气体缓冲室相互连通以向所述各气体缓冲室内填充气体。所述气体缓冲层具有一个与所述外层相互连接的封闭端和一个与所述容纳空间相互连通的开口端。所述外层具有一个可反复开合的开口,其邻近所述气体缓冲层的开口端,并通过所述开口端与所述容纳空间相互连通。所述气体缓冲层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一气密层、一个第二气密层和一个粘结线,所述第一气密层和所述第二气密层相互重叠并沿预先设定的所述粘结线相互粘结,形成所述相互平行的气体缓冲室和所述气体通路。所述气体缓冲层具有至少2个侧壁,其依次相互连接并连接所述封闭端以界定中空内部作为所述容纳空间。以下,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说明,然而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可选实施方式的举例,其所公开的特征仅用于说明及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3]图IA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包装 盒的立体图之一。[0014]图IB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包装 盒的立体图之二。[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包装盒的分解图。[0016]图3Α为沿图IA的Α-Α,线的截面图。[0017]图:3Β为沿图IA的Β-Β,线的截面图。[0018]图4Α为图IA的局部放大图之一O[0019]图4Β为图IA的局部放大图之二-O[0020]图4C为图IB的局部放大图之三‘ O[0021]图5Α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包装 盒的充气层的制造过程示意图。[0022]图5Β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包装 盒的充气层的非充气状态示意图。[0023]图5C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包装 盒的充气层的充气状态示意图。[0024]图6Α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包装 盒的充气层的成盒过程示意图。[0025]图6Β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包装 盒的充气层的成盒状态示意图。[0026]图7Α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包装 盒的功能层和充气层的结合过程示意图[0027]图7Β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包装 盒的功能层和充气层结合状态示意图。[0028]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包装盒的充气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文所述。图IA和IB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包装盒的两个立体图,分别从两个侧面描述了所述充气包装盒的立体结构。根据图1A、图IB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包装盒,包括一个气体缓冲层1、位于其内部的一个容纳空间4和位于其外部的一个外层5。所述气体缓冲层1 上设有一组相对独立并相互平行连接的气体缓冲室2和一个气体通路3,所述气体通路3与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相互连通以向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内填充气体。图3A和图;3B分别为沿图IA的A-A,线和B-B,线的截面图。根据图3A和3B,所述气体缓冲层1具有一个与所述外层5相互连接的封闭端16和一个与所述容纳空间4相互连通的开口端17。所述外层5具有一个可反复开合的开口 50,其邻近所述气体缓冲层1 的开口端17,并通过所述开口端17与所述容纳空间4相互连通。根据图3A和3B,所述气体缓冲层1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一气密层11、一个第二气密层12和一个粘结线13,所述第一气密层11和所述第二气密层12相互重叠并沿预先设定的所述粘结线13相互粘结,形成所述相互平行的气体缓冲室2和所述气体通路3。如图IA和图IB所示,所述气体缓冲层1具有至少2个侧壁10,其依次相互连接并连接所述封闭端16以界定中空内部作为所述容纳空间4。如图1A、图IB和图;3B所示,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进一步包括至少2个次级气体缓冲室20,每一所述气体缓冲室2的各次级气体缓冲室20依次相互连通。所述各气体缓冲室 2的各次级气体缓冲室20相对应的组成所述侧壁10。所述各侧壁10由至少一组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的相应次级气体缓冲室20组成。图4A和图4B是图IA的局部放大图。如图4A和图4B所示,所述气体缓冲层1进一步包括一组区隔粘结线18,其将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的未相互粘结的第一气密层11和第二气密层12相互粘结,从而分别将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区隔成一组相互连通的所述次级气体缓冲室20。如图4A和图4B所示,所述各区隔粘结线18的长度不大于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的宽度,并且居中分布在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的宽向上,从而在将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区隔成一组相互连通的所述次级气体缓冲室20的同时,形成位于所述各区隔粘结线18左右两侧的气体通道201,以使得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的所述各次级气体缓冲室20之间可以相互连通。优选地,所述各区隔粘结线18的长度不大于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的宽度的2/3。图4C是图IA的局部放大图。如图4C所示,所述气体通路3进一步包括一个进气通道31和一组导气通道32,所述各导气通道32分别与各自相对应的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 相互连通,并同时与所述进气通道31相互连通。所述导气通道32是两层单向阀膜层,其沿所述粘结线被分别粘结在所述第一气密膜11和第二气密膜12上,以形成一个气体单向阀。如图2A和图4C所述,所述气体缓冲层1进一步包括一组气体阻隔件14,所述各气体阻隔件14设置在所有各气体缓冲室2内部并邻近相对应的所述各导气通道32,以阻隔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内的气体从所述各导气通道32处排出。优选地,所述气体缓冲层1具有3 8个侧壁10,而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的次级气体缓冲室20的个数不小于所述侧壁10的个数;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的各相应次级气体缓冲室20分别组成相应的所述各侧壁10,并沿相应的各区隔粘结线18弯折,形成内部中空的多面体结构。优选地,如图1A、图1B、图3A和图;3B所示,所述气体缓冲层1具有4个侧壁10,而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具有5个次级气体缓冲室20。优选地,所述外层5的开口 50上设有一个拉链以实现反复开合、或所述外层5的开口 50的两侧分别设有凹凸结构并通过一个锁合器将所述凹凸结构相互固定以实现反复开合、或所述外层5的开口 50的两侧分别设有可反复撕开的粘接层以实现反复开合。如图3A所示,优选地,所述气体缓冲层2的开口端17是一个可反复开合的开口, 其相对独立于所述外层5的开口 50。优选地,所述气体缓冲层2的开口端17上设有一个拉链以实现反复开合、或所述气体缓冲层2的开口端17的两侧分别设有凹凸结构并通过一个锁合器将所述凹凸结构相互固定以实现反复开合、或所述气体缓冲层2的开口端17的两侧分别设有可反复撕开的粘接层以实现反复开合。如图2所示,优选的,所述的充气包装盒进一步包括一个功能层6,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4内部并与所述气体缓冲层1相互连接。优选地,所述功能层6是一个框架层,其对所述气体缓冲层1提供支撑力,或所述功能层是一个辐射隔离层,或所述功能层是一个防水隔离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气密层11和所述第二气密层12是通过沿所述粘结线13和所述各区隔粘结线18进行热封来相互粘结的。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充气包装盒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制造。如图5A所示,首先,将一个第一气密层11和一个第二气密层12相互重叠,并沿一个预先设定的粘结线13粘结所述第一气密层11和所述第二气密层12,形成一组相对独立并相互平行连接的气体缓冲室2和一个气体通路3,二者组成一个气体缓冲层1。图5B所示的是该气体缓冲层1在未充气状态下得结构示意图,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相对独立并相互平行连接,,所述气体通路3与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相互连通以向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内填充气体。如图5A所示,在进行上述第一气密层11和第二气密层12的粘结的同时或之后, 沿一组预先设定的区隔粘结线18粘结所述第一气密层11和所述第二气密层12,分别将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区隔成一组相互连通的次级气体缓冲室20。优选地,如图5A所示,所述各区隔粘结线18的长度不大于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的宽度,并且居中分布在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的宽向上,从而在将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区隔成一组相互连通的所述次级气体缓冲室20的同时,形成位于所述各区隔粘结线18左右两侧的气体通道201,以使得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的所述各次级气体缓冲室20之间可以相互连
ο更优选地,所述各区隔粘结线18的长度不大于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的宽度的2/3。如图5A所示,在将所述第一气密层11和所述第二气密层12相互重叠并粘结的步骤中,优选地,进一步包括将所述第一气密层11、一组两层单向阀膜层和所述第二气密层 12依次相互重叠并沿一个预先设定的粘结线13粘结各层,形成一组相对独立并相互平行连接的气体缓冲室2和一个气体通路3,二者组成一个气体缓冲层1。如图5A和图4C所示,所述气体通路3进一步包括一个进气通道31和一组导气通道32,分别与各自相对应的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相互连通,并同时与所述进气通道31相互连通,所述各导气通道32由所述各两层单向阀膜层与所述第一气密层11和所述第二气密层12的相互粘结形成。如图5A所示,在将所述第一气密层11和所述第二气密层12相互重叠并粘结的步骤中,优选地,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一气密层11和所述第二气密层12之间设置一组气体阻隔件14,其设置在所有各气体缓冲室2内部并邻近相对应的所述各导气通道32,以阻隔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内的气体从所述各导气通道32处排出。经上述制造过程,得到如图5B所示的一个气体缓冲层1,其包括一个第一气密层 11、一个第二气密层12、一个粘结线13和一个区隔粘结线18。所述第一气密层11和所述第二气密层12沿所述粘结线13和所述区隔粘结线18相互重叠粘结,形成一组相互平行的气体缓冲室2和所述气体通路3。同时,如图5B所示,所述气体缓冲层1还包括一组两层单向阀膜层,其分别沿所述粘结线被分别粘结在所述第一气密膜11和第二气密膜12上,以形成一组气体单向阀,即所述各导气通道32。而所述气体通路3进一步包括一个进气通道31和一组导气通道32,所述各导气通道32分别与各自相对应的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相互连通,并同时与所述进气通道31相互连通。同时,如图5B所示,所述气体缓冲层1进一步包括一组气体阻隔件14,所述各气体阻隔件14设置在所有各气体缓冲室2内部并邻近相对应的所述各导气通道32,以阻隔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内的气体从所述各导气通道32处排出。在得到如图5B所示的气体缓冲层1后,如图6A所示,沿所述各区隔粘结线18弯折所述气体缓冲层1,使得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的相应各次级气体缓冲室20组成一组侧壁 10,所述各侧壁10依次相互连接,以界定一个中空内部作为一个容纳空间4。所述气体缓冲层1具有至少2个侧壁10。优选地,所所述气体缓冲室2进一步包括至少2个次级气体缓冲室20,每一所述气体缓冲室2的各次级气体缓冲室20依次相互连通。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的各次级气体缓冲室20相对应的组成所述侧壁10。优选地,所述气体缓冲层1具有3 8个侧壁10,而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的次级气体缓冲室20的个数不小于所述侧壁10的个数。更优选地,所述各侧壁10由至少一组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的相应次级气体缓冲室 20组成。例如,如图6A所示,所述气体缓冲层1具有4个侧壁10,即侧壁10a、侧壁10b、侧壁IOc和侧壁10d,并且每一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具有5个次级气体缓冲室20,即次级气体缓冲室21、次级气体缓冲室22、次级气体缓冲室23、次级气体缓冲室M和次级气体缓冲室 25。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的次级气体缓冲室22构成所述侧壁10a,而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 的次级气体缓冲室M构成所述侧壁10b,这两个侧壁位于所述气体缓冲层1的两侧,作为两个侧边。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的次级气体缓冲室23构成所述侧壁10c,所述侧壁IOa和 IOb与所述侧壁IOc之间通过所述相应的区隔粘结线相互区隔。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的次级气体缓冲室21和25的一起构成所述侧壁10d。当按照如图6A所示的方式进行弯折时,所述侧壁IOa和IOb分别利用相应的所述区隔粘结线从所述侧壁IOc的平面向上弯折,构成如图6B中所示的气体缓冲层1的两个侧面,而侧壁IOc则构成底面。所述次级气体缓冲室21和25分别利用相应的所述区隔粘结线从所述侧壁IOa和IOb出向内侧弯折,然后将其相对的两末端粘结,构成一个完整的侧壁 10d,作为顶面。此时,得到如图6B所示的气体缓冲层1,其具有一个中空内部,作为所述的容纳空间4,而该气体缓冲层的两个相对端是敞开的。[0065]在上述弯折过程中,具体如图4A和4B所示,所述各区隔粘结线18构成所述各侧壁10之间的折线,或者说是棱线。正是由于所述区隔粘结线18的存在,所述各气体缓冲室 2才能容易并简便的进行弯折。在得到如图6B所示的气体缓冲层1之后,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包装盒的制造方法进一步包括如图7A所示,在所述气体缓冲层1的外表面包覆一个外层5 ;随后,如图7B所示,将所述气体缓冲层2的一端与所述外层相互连接,以形成一个封闭端16,而在所述气体缓冲层1另一端形成一个开口端17,其与所述容纳空间4相互连通并邻近所述外层5的敞开端,在所述外层5的敞开端上设置一个可反复开合的开口 50。根据图3A和;3B,所述气体缓冲层1的封闭端16与所述外层5相互连接,而所述开口端17上则可选的设置成可反复开合的开口,同时所述外层5与所述开口端17相邻近的敞开端上设置一个可反复开合的开口 50。优选地,在所述外层5的开口 50上设置一个拉链以实现反复开合、或在所述外层 5的开口 50的两侧分别设置凹凸结构并通过一个锁合器将所述凹凸结构相互固定以实现反复开合、或在所述外层5的开口 50的两侧分别设置可反复撕开的粘接层以实现反复开
I=I O优选地,在所述气体缓冲层2的开口端17上设置一个可反复开合的开口,其相对独立于所述外层5的开口 50。优选地,在所述气体缓冲层2的开口端17上设置一个拉链以实现反复开合、或在所述气体缓冲层2的开口端17的两侧分别设置凹凸结构并通过一个锁合器将所述凹凸结构相互固定以实现反复开合、或在所述气体缓冲层2的开口端17的两侧分别设置可反复撕开的粘接层以实现反复开合。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的充气包装盒的制造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容纳空间4内部设置一个功能层6,其与所述气体缓冲层1相互连接。所述功能层6是一个框架层,其对所述气体缓冲层1提供支撑力,或所述功能层是一个辐射隔离层,或所述功能层是一个防水隔离层。在充气包装盒的上述制造方法中,是沿所述粘结线13和所述各区隔粘结线18,对所述第一气密层11和所述第二气密层12进行热封,以使二者相互粘结。此时,得到一个如图8所示的充气包装盒,其中所述气体缓冲层1是非充气状态的。在使用时,将一个待包装物品放入所述容纳空间4,随后从所述进气通道31向所述气体缓冲层1中充气。气体沿所述进气通道31输入,并随后通过所述各导气通道32分流并进入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在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内部,气体依次沿着各所述次级气体缓冲室 20流动直至所述气体缓冲室2被充满气体。在上述过程中,所述气体单向阀和所述气体阻隔件14阻隔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内的气体从所述各导气通道32处排出。此时,带包装物品被放入并被所述气体缓冲层1所包含,最后,依次关闭所述气体缓冲室2的开口端17和 /或所述外层5的开口 50,以闭合所述充气包装盒。需要指出的是,也可以先进行充气,然后把待包装物品放入。而在使用后,可以通过打开所述气体缓冲室2的开口端17和/或所述外层5的开口 50,将物品取出,然后再放入另一待包装物品,从而实现反复使用。上述内容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例举,对于其中未详尽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当理解为采取本领域已有的通用设备及通用方法来予以实施。 同时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用,仅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列举,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保护范围。采用等同技术手段、等同设备等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改进应当认为是没有超出本实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所公开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充气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气体缓冲层(1)、位于其内部的一个容纳空间(4)和位于其外部的一个外层(5);所述气体缓冲层(1)上设有一组相对独立并相互平行连接的气体缓冲室( 和一个气体通路(3),所述气体通路(3)与所述各气体缓冲室( 相互连通以向所述各气体缓冲室 (2)内填充气体;所述气体缓冲层(1)具有一个与所述外层( 相互连接的封闭端(16)和一个与所述容纳空间⑷相互连通的开口端(17);所述外层(5)具有一个可反复开合的开口(50),其邻近所述气体缓冲层(1)的开口端 (17),并通过所述开口端(17)与所述容纳空间(4)相互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缓冲层(1)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一气密层(11)、一个第二气密层(1 和一个粘结线(13),所述第一气密层(11)和所述第二气密层(12)相互重叠并沿预先设定的所述粘结线(13)相互粘结,形成所述相互平行的气体缓冲室( 和所述气体通路(3)。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缓冲层(1)具有至少2个侧壁(10),其依次相互连接并连接所述封闭端(16)以界定中空内部作为所述容纳空间 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气体缓冲室( 进一步包括至少2个次级气体缓冲室(20),每一所述气体缓冲室( 的各次级气体缓冲室00)依次相互连通;所述各气体缓冲室O)的各次级气体缓冲室00)相对应的组成所述侧壁(1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侧壁(10)由至少一组所述各气体缓冲室O)的相应次级气体缓冲室00)组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缓冲层(1)进一步包括一组区隔粘结线(18),其将所述各气体缓冲室( 的未相互粘结的第一气密层(11)和第二气密层(1 相互粘结,从而分别将所述各气体缓冲室( 区隔成一组相互连通的所述次级气体缓冲室(2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区隔粘结线(18)的长度不大于所述各气体缓冲室( 的宽度,并且居中分布在所述各气体缓冲室( 的宽向上,从而在将所述各气体缓冲室( 区隔成一组相互连通的所述次级气体缓冲室00)的同时,形成位于所述各区隔粘结线(18)左右两侧的气体通道001),以使得所述各气体缓冲室O)的所述各次级气体缓冲室00)之间可以相互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气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区隔粘结线(18)的长度不大于所述各气体缓冲室O)的宽度的2/3。
9.如权利要求1、2或5所述的充气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通路(3)进一步包括一个进气通道(31)和一组导气通道(32),所述各导气通道(32)分别与各自相对应的所述各气体缓冲室( 相互连通,并同时与所述进气通道(31)相互连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气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通道(32)是两层单向阀膜层,其沿所述粘结线被分别粘结在所述第一气密膜(11)和第二气密膜(1 上,以形成一个气体单向阀。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气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缓冲层(1)进一步包括一组气体阻隔件(14),所述各气体阻隔件(14)设置在所有各气体缓冲室( 内部并邻近相对应的所述各导气通道(3 ,以阻隔所述各气体缓冲室O)内的气体从所述各导气通道(32) 处排出。
12.如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充气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缓冲层(1)具有3 8个侧壁(10),而所述各气体缓冲室O)的次级气体缓冲室00)的个数不小于所述侧壁 (10)的个数;所述各气体缓冲室O)的各相应次级气体缓冲室00)分别组成相应的所述各侧壁 (10),并沿相应的各区隔粘结线(18)弯折,形成内部中空的多面体结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气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缓冲层(1)具有4个侧壁 (10),而所述各气体缓冲室( 具有5个次级气体缓冲室00)。
14.如权利要求1、2、5、7或11所述的充气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5)的开口 (50)上设有一个拉链以实现反复开合、或所述外层(5)的开口(50)的两侧分别设有凹凸结构并通过一个锁合器将所述凹凸结构相互固定以实现反复开合、或所述外层(5)的开口 (50)的两侧分别设有可反复撕开的粘接层以实现反复开合。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充气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缓冲层O)的开口端 (17)是一个可反复开合的开口,其相对独立于所述外层(5)的开口(50)。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充气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缓冲层O)的开口端 (17)上设有一个拉链以实现反复开合、或所述气体缓冲层(2)的开口端(17)的两侧分别设有凹凸结构并通过一个锁合器将所述凹凸结构相互固定以实现反复开合、或所述气体缓冲层O)的开口端(17)的两侧分别设有可反复撕开的粘接层以实现反复开合。
17.如权利要求1、2或5所述的充气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密层(11)和所述第二气密层(12)是通过沿所述粘结线(13)进行热封来相互粘结的。
18.如权利要求7、11或16所述的充气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密层(11)和所述第二气密层(12)是通过沿所述粘结线(13)和所述各区隔粘结线(18)进行热封来相互粘结的。
19.如权利要求1、2、5、7、11或16所述的充气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一个功能层(6),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部并与所述气体缓冲层(1)相互连接;所述功能层(6)是一个框架层,其对所述气体缓冲层(1)提供支撑力,或所述功能层是一个辐射隔离层,或所述功能层是一个防水隔离层。
专利摘要一种充气包装盒,其包含一个气体缓冲层、位于其内部的一个容纳空间和位于其外部的一个外层。所述气体缓冲层上设有一组相对独立并相互平行连接的气体缓冲室和一个气体通路,所述气体通路与所述各气体缓冲室相互连通以向所述各气体缓冲室内填充气体。所述气体缓冲层具有一个与所述外层相互连接的封闭端和一个与所述容纳空间相互连通的开口端。所述外层具有一个可反复开合的开口,其邻近所述气体缓冲层的开口端,并通过所述开口端与所述容纳空间相互连通。
文档编号B65D81/17GK202130719SQ20112019166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7日
发明者张嘉盈, 杨华正 申请人: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