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56410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能在记录介质的正反两面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参见专利文件I)。专利文件I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内置有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机构,该输送机构形成第一输送路径和第二输送路径。进行双面打印时,首先,从供给盘送出的记录介质沿第一输送路径输送,当记录介质通过该第一输送路径上的图像形成位置时,在记录介质的一面上形成图像。

然后,记录介质在第一输送路径上继续输送,当记录介质的后端到达通过第一输送路径与第二输送路径的分岔位置的位置时,使记录介质反转以使记录介质被引入第二输送路径。然后,在第一输送路径上的上述图像形成位置上游侧的位置,将在第二输送路径上输送的记录介质再次引入第一输送路径。此时,记录介质的正面和反面被翻转,因此,当记录介质沿第一输送路径被输送并再次通过上述图像形成位置时,在记录介质的另一面上形成图像。在专利文件I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输送机构的一部分的双面打印单元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最下部的位置,该双面打印单元构成上述第二输送路径。供给盘位于该双面打印单元的上方。专利文件I :日本特开2009-179411号公报对于这样的已知图像形成装置,当沿第二输送路径输送的记录介质被卡在双面打印单元内时(当发生了卡纸时),通过从装置主体卸下供给盘,将手伸入供给盘卸下之前容纳供给盘的空间,来除去卡住的记录介质。然而,供给盘卸下前容纳供给盘的空间通常非常狭窄。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当记录介质被夹在双面打印单元所具有的输送辊和夹持辊之间时,很难进行除去记录介质的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即使当记录介质卡在用于双面打印的输送路径内时,也能容易地进行除去该记录介质的操作。以下说明本发明所采用的结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装置主体;供给盘,其用于容纳片状记录介质;图像形成单元,其用于在从所述供给盘供给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排出部,其用于排出已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形成了图像的记录介质;第一输送机构,其形成在所述供给盘与所述排出部之间延伸的、途经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第一输送路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用于沿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输送记录介质;第二输送机构,其形成在如下分岔位置与如下汇合位置之间延伸、并且在所述分岔位置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分岔、在所述汇合位置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汇合的第二输送路径,所述分岔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上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下游,所述汇合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上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上游,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用于沿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输送记录介质,并将记录介质从所述汇合位置再次引入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以及多个辊,其用于沿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输送记录介质。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供给盘组合在能安装到所述装置主体并能从所述装置主体卸下的装卸单元中,当从所述装置主体卸下所述装卸单元时,所述多个辊中的至少一个辊与所述装卸单元一起被从所述装置主体卸下。对于这样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第二输送机构的至少一部分能从装置主体卸下。因此,当在该能卸下的部分发生记录介质被卡住(卡纸)时,可以通过卸下装卸单元来将被卡住的记录介质与装卸单元一起取出,来在装置主体的外部容易地进行除去被卡住的记录介质的操作。
此外,即使卸下装卸单元后被卡住的记录介质留在装置主体侧,当第二输送机构的至少一部分与装卸单元一起从装置主体卸下时,容易露出被卡住的记录介质,并且也容易确保装置主体内的操作空间,因此,能容易地除去被卡住的记录介质。特别是,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沿第二输送路径输送记录介质的多个辊中,至少一个辊与装卸单元一起从装置主体卸下。该至少一个辊可以仅是输送记录介质时夹持记录介质的一对辊中的任一个辊,也可以是两个辊。当是任一个辊时,与该辊相对应地夹持记录介质的另一个辊即使当装卸单元从装置主体卸下时也留在装置主体侧。当将成对的辊中的两个辊都从装置主体卸下时,该成对的辊之间所卡住的记录介质可与辊一起从装置主体卸下,因此,能容易地在装置主体的外部进行除去被卡住的记录介质的操作。此外,在成对的辊中,当将其中一个辊从装置主体卸下时,呈被成对的辊夹持的状态的记录介质仅通过卸下装卸单元即可被释放,因此,无需使一对辊分离的额外操作,即可容易地除去棍间所卡住的记录介质。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供给盘包括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支撑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上侧的记录介质,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所述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的紧下方。对于这样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第二输送机构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支撑构件的紧下方,因此,除支撑构件外无需另外设置划定第二输送路径的顶部的构件,可以由单个支撑构件将第二输送路径的顶部划定出来。因此,与当将供给盘从装置主体卸下时,划定第二输送路径的顶部的部件留在装置主体侧不同,可以减少沿上下方向叠置的部件,从而降低图像形成装置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支撑构件还可被构造为可以打开和关闭,当所述支撑构件打开时,所述支撑构件移位到使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所述至少一部分露出的位置。对于这样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打开支撑构件,能使第二输送机构的至少一部分露出,因此,当记录介质被卡在该能露出的部分时,能容易地进行在装置主体的外部除去被卡住的记录介质的操作。
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处,作为所述至少一个棍,设有在输送记录介质时夹持记录介质的至少一个棍对,在构成所述棍对的棍中,一个辊安装在所述支撑构件处,当打开所述支撑构件时,所述一个辊与所述支撑构件一起移位,从而与另一个辊分离。对于这样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随着支撑构件的打开而使辊对分离,因此,当记录介质被卡在该辊对所存在的部分时,仅通过打开支撑构件,而无需进行使辊分离的额外操作,即可除去被卡住的记录介质。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还包括锁定机构,当关闭所述支撑构件时,所述锁定机构呈锁定状态,所述锁定状态在保持所述辊对彼此压接的状态的同时限制所述支撑构件的移位。对于这样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伴随着支撑构件的关闭,辊对相互压接,并由锁定机构维持该状态,因此,当输送记录介质时,可以由辊对适当夹持地输送记录介质。此外,当 接触锁定机构的锁定时,打开支撑部件,可以除去被卡住的记录介质。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处,作为所述至少一个辊,设有至少一个辊对,所述至少一个辊对由如下辊构成被旋转驱动从而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棍,以及在与所述输送棍之间夹持记录介质的同时随着记录介质一起旋转的夹持棍。对于这样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上述输送辊和夹持辊构成的辊对与装卸单元一起从装置主体卸下。因此,当记录介质被卡在该辊对所存在的位置时,可以将该辊对与装卸单元一起从装置主体卸下,从而可以容易地在装置主体的外部进行除去被卡住的记录介质的操作。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处,作为所述至少一个辊,设有由如下辊构成的至少一个辊对中的任一个辊,另一个辊即使当从所述装置主体卸下所述装卸单元时仍留在所述装置主体侧被旋转驱动从而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辊;以及在与所述输送辊之间夹持记录介质的同时随着记录介质一起旋转的夹持辊。对于这样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由上述输送辊和夹持辊构成的辊对中,任一个辊与装卸单元一起从装置主体卸下,另一个辊留在装置主体侧。因此,在记录介质被卡在该辊对所在的位置时,仅通过卸下装卸单元,即可释放记录介质被辊对夹持的状态。因此,不需要进行释放辊对的夹持的额外操作,可容易地除去被卡住的记录介质。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装置主体;供给盘,其用于容纳记录介质;图像形成单元,其用于在从所述供给盘供给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排出部,其用于排出已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形成了图像的记录介质;第一输送机构,其形成在所述供给盘与所述排出部之间延伸的、途经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第一输送路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用于沿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输送记录介质;第二输送机构,其形成在如下分岔位置与如下汇合位置之间延伸、并且在所述分岔位置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分岔、在所述汇合位置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汇合的第二输送路径,所述分岔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上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下游,所述汇合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上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上游,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用于沿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输送记录介质,并将记录介质从所述汇合位置再次引入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以及多个辊,其用于沿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输送记录介质。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设在所述供给盘正上方的中间部,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所述中间部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供给盘组合在能安装到所述装置主体并能从所述装置主体卸下的装卸单元中,当从所述装置主体卸下所述装卸单元时,所述多个辊中至少第一辊与所述装卸单元一起从所述装置主体卸下。


图I是示出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示例性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纵向剖视图。图2中的(a)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示例性图像形成装置的前面板为打开状态的纵向剖视图,(b)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示例性图像形成装置的装卸单元被卸下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图3中的(a)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示例性图像形成装置的装卸单元中输送路径为打开状态的纵向剖视图,(b)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示例性图像形成装置的装卸单元所 具有的锁定机构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示例性图像形成装置的装卸单元被卸下状态的纵向首1J视图。图5中的(a)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示例性图像形成装置的装卸单元被卸下状态的纵向剖视图,(b)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示例性图像形成装置的输送路径为打开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图6中的(a)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示例性图像形成装置的装卸单元被卸下状态的纵向剖视图,(b)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示例性图像形成装置的输送路径为打开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图7中的(a)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示例性图像形成装置的装卸单元被卸下状态的纵向剖视图,(b)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示例性图像形成装置的输送路径为打开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图8中的(a)是示出第六实施方式的示例性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纵向剖视图,(b)是示出第六实施方式的示例性图像形成装置的装卸单元被卸下、供给盘为打开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应注意,在以下说明中,为了简洁地说明装置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使用附图中所示的上、下、左、右、前、后各方向来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如图I所示,图像形成装置I包括容纳片状记录介质的供给部3 ;能对从供给部3供给的记录介质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5 ;以及排出由图像形成部5形成了图像的记录介质的排出部7。此外,该图像形成装置I还包括能沿第一输送路径IlA输送记录介质的第一输送机构11 ;以及能沿第二输送路径12A输送记录介质的第二输送机构12。第一输送路径IlA是从供给部3经图像形成部5至排出部7的路径。第二输送路径12A是在第一输送路径IlA的图像形成部5下游侧的分岔位置IlB从第一输送路径IlA分岔、在第一输送路径IlA的图像形成部5上游侧的汇合位置IlC与第一输送路径IlA汇合的路径。第一输送机构11的一部分由专用于第一输送机构11的可动机构和固定机构构成,并且另一部分由与图像形成部5共用的可动机构和固定机构构成。具体而言,供给机构13设在靠近图像形成装置I的前方并且在供给部3上方的位置,该供给机构13构成第一输送机构11的一部分。该供给机构13包括驱动棍组(例如,拾取辊13A);以及在与驱动辊之间夹持记录介质、并且随驱动辊和/或记录介质旋转的从动辊组等。此外,供给机构13还包括沿预定输送方向引导由 驱动辊组和从动辊组输送的记录介质的引导部等。此外,还设有将动力从图中未示出的动力源(例如,马达等)传递到供给机构13所具有的驱动辊的动力传递机构(例如,齿轮机构或凸轮机构等)等。借助这样的供给机构13,将记录介质每次一张地沿第一输送路径IlA从供给部3输送到图像形成部5。图像形成部5可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包括扫描器单元14、处理盒15、带单元17以及定影器18等。在该图像形成部5中,处理盒15、带单元17以及定影器18等构成第一输送机构11的一部分。扫描器单元14是通过对处理盒15所具有的感光体照射激光来在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的装置。处理盒15包括四组可分别以不同颜色(黄、品红、青、黑)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机构,这四组图像形成机构被构成为排列成一列。各图像形成机构分别包括感光体;用于使形成在该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构件等。带单元17具有被循环驱动的输送带,该输送带位于与处理盒15所具有的感光体相接触的位置。从供给机构13供给的记录介质被引入处理盒15与带单元17之间,在被夹持在处理盒15与带单元17之间的状态下,由被循环驱动的输送带沿第一输送路径IlA输送。此时,被扫描器单元14写在处理盒15的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像被处理盒15的显影机构显影为调色剂图像。然后,该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在处理盒15与带单元17之间输送的记录介质上,该记录介质被输送到定影器18。定影器18是将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夹持在一对辊之间以加热和加压,从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的装置。已通过定影器18的记录介质沿第一输送路径IlA被输送到排出机构19。排出机构19也构成第一输送机构11的一部分。该排出机构19包括驱动棍组(例如,排出辊19B);在与驱动辊之间夹持记录介质、并且随驱动辊和/或记录介质旋转的从动辊组等。此外,排出机构19还包括沿预定输送方向引导由驱动辊组和从动辊组输送的记录介质的引导部等。当只在记录介质的单面打印时,由排出机构19输送的记录介质沿第一输送路径IlA输送并被排出到排出部7。此外,即使当在记录介质的两面打印时,由排出机构19输送的记录介质也沿第一输送路径IIA输送,直至记录介质沿输送方向的后端到达分岔位置11B。此外,当在记录介质的两面打印时,当由排出机构19输送的记录介质沿输送方向的后端到达分岔位置IlB时,记录介质接着被引入第二输送路径12A。具体而言,在排出机构19中,可动引导件19A设置为靠近分岔位置11B,当记录介质沿输送方向的后端到达分岔位置IlB时,可动引导件19A由图I中实线所示的位置移位到虚线所示的位置。然后,被沿正向旋转驱动直至记录介质沿输送方向的后端到达分岔位置IlB的排出机构19的驱动辊(例如,排出辊19B)被沿反方向旋转驱动。由此,记录介质以这样的方式被引入第二输送路径12A ;在第一输送路径IlA内记录介质沿输送方向的后端变成在第二输送路径12A内沿输送方向的前端。从第二输送路径12A内输送方向上游侧开始,第二输送机构12依次由分岔部21、中间部22和汇合部23这三部分构成。分岔部21是在图像形成装置I的后部从第一输送路径IlA分岔、大体向下延伸的部分。中间部22是在图像形成装置I的下部从分岔部21 的下端附近大体与供给部3平行地向前延伸的部分。汇合部23是在图像形成装置I的前部从中间部22的前端附近大体向上延伸、从而与第一输送路径IlA汇合的部分。这些分岔部21、中间部22和汇合部23每个均设有驱动辊组;在与驱动辊之间夹持记录介质、并且随驱动辊和/或记录介质旋转的从动辊组等。此外,分岔部21、中间部22和汇合部23每个还均包括沿预定输送方向引导由驱动辊组和从动辊组输送的记录介质的引导部等。借助包括分岔部21、中间部22和汇合部23的第二输送机构12,记录介质沿第二输送路径12A从分岔位置IlB输送到汇合位置11C。然后,到达了汇合位置IlC的记录介质接着被从汇合位置IlC引入到第一输送路径11A。引入到第一输送路径IlA的记录介质与之前沿第一输送路径IIA输送时相比正反面被翻转,由此,图像形成部5可在与之前形成有图像的面相反的面上形成图像。应注意,用这种方式在两面形成了图像的记录介质由排出机构19沿第一输送路径IlA输送从而排出到排出部7。此外,在该图像形成装置I中,构成第二输送机构12的一部分的中间部22被构成为能与供给部3 —起被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I的主体并能从该主体卸下。更具体地,供给部3和中间部22被组合在能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I的主体并能从该主体卸下的装卸单元25中。因此,当如图2(a)所示打开图像形成装置I前面的前面板IA且如图2(b)所示拉出装卸单元25时,可将供给部3和中间部22 二者取出到装置外。也就是说,在构成第二输送机构12的分岔部21、中间部22和汇合部23中,分岔部21和汇合部23原样留在图像形成装置I的主体侧,中间部22能从图像形成装置I的主体卸下。此外,容纳在供给部3中的记录介质放置在供给部3所具有的支撑构件27的上表面侧。如图3(a)所示,该支撑构件27被构造为后端侧能以前端侧为转动中心沿上下移动的方向转动。当支撑构件27向上转动时,设在中间部22的两对辊对31、32中各辊对的其中一个辊31A、32A(从动辊31A、32A)与支撑构件27 —起旋转,与辊31B、32B(驱动辊31B、32B)分离。此外,在该装卸单元25中,当支撑构件27向下旋转从而返回图I所示的初始位置时,如图3 (b)所示,形成在供给部3的侧壁部分3A的弹性锁定片33 (相当于本发明的锁定机构的一个例子)扣在支撑构件27的上表面上。因此,如果不进行故意解除弹性锁定片33的锁定的操作,支撑构件27不从初始位置向上旋转。(效果)根据如上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1,构成第二输送机构12的一部分的中间部22能从图像形成装置I的主体卸下。因此,当在中间部22发生记录介质被卡住(卡纸)时,可通过卸下装卸单元25来将卡住的记录介质与装卸单元25 —起取出。所以,能够在图像形成装置I主体的外部容易地进行除去卡住的记录介质的操作。特别地,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I中,当记录介质在中间部22输送时夹持记录介质 的辊对31中一对辊31A和31B两者都被从图像形成装置I的主体卸下,且辊对32中一对辊32A和32B两者也都被从图像形成装置I的主体卸下。因此,即使记录介质被卡在辊对31和32的一对中,也能在图像形成装置I主体的外部容易地进行除去该记录介质的操作。此外,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I中,第二输送机构12的一部分设在支撑构件27的紧下方,因此,无需相对于支撑构件27另外设置划定第二输送路径12A在中间部22中的顶部的构件,单个支撑构件27就能将第二输送路径12A在中间部22中的顶部划定出来。因此,与当从图像形成装置I的主体卸下供给部3时划定第二输送路径12A在中间部22中的顶部的构件仍留在图像形成装置I主体侧的结构不同,沿上下方向叠放的部件的数目得以减少,从而能相应地降低图像形成装置I在高度方向的尺寸。此外,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打开支撑构件27能在中间部22中使第二输送机构12露出,因此,当记录介质卡在该可露出的部分中时,能够在图像形成装置I主体的外部容易地进行除去卡住的记录介质的操作。而且,伴随着打开支撑构件27,在成对的辊中,其中一个辊31A、32A与另一个辊31B、32B分离,因此,当记录介质卡在该辊对31、32所在的部分时,仅通过打开支撑构件27就能除去卡住的记录介质,而无需进行分开辊对31、32的额外操作。此外,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关闭支撑构件27时,能用弹性锁定片33锁定支撑构件27。因此,在辊对31、32中,成对的辊(辊31A、31B或辊32A、32B)能相互压接并保持这样的状态,所以,当输送记录介质时,能使记录介质被辊对31、32适当夹持地输送。第二实施方式下面说明第二实施方式。应注意,将重点详细说明从第二实施方式起的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表不从功能的角度看与第一实施方式等同的结构,并省略对其的具体说明。如图4所示,在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示例性图像形成装置52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的中间部22相对应的部分由第一中间部22A和第二中间部22B构成。在该第一中间部22A和第二中间部22B中,第二中间部22B组合在装卸单元25中,能与供给部3 —起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52的主体和从图像形成装置52的主体卸下。另一方面,第一中间部22A固定在图像形成装置52主体侧,即使从图像形成装置52的主体卸下装卸单元25,第一中间部22A仍留在图像形成装置52主体侧。
此外,在设在第一中间部22A和第二中间部22B的辊31A、31B、32A和32B中,辊31A、31B和32B设在图像形成装置52主体侧(第一中间部22A侧),辊32A设在装卸单元25侧(第二中间部22B侧)。根据如上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52,构成第二输送机构12的一部分的第二中间部22B也能从图像形成装置52的主体卸下。因此,当在第二中间部22B发生记录介质被卡住(卡纸)时,可通过卸下装卸单元25来将卡住的记录介质与装卸单元25—起取出。所以,能够在图像形成装置52主体的外部容易地进行除去卡住的记录介质的操作。此外,对于该图像形成装置52,仅通过卸下装卸单元25就能使一对辊32A和32B分离。因此,在记录介质卡在一对辊32A和32B之间的情况下,通过卸下装卸单元25就能容易地除去记录介质,而无需分开一对辊32A和32B的额外操作。
第三实施方式下面说明第三实施方式。如图5(a)和(b)所示,在作为第三实施方式的示例性图像形成装置53中,与第二实施方式一样,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示的中间部22相对应的部分由第一中间部22A和第二中间部22B构成。在该第一中间部22A和第二中间部22B中,第二中间部22B组合在装卸单元25中,能与供给部3 —起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53的主体和从图像形成装置53的主体卸下。另一方面,第一中间部22A固定在图像形成装置53主体侧,即使从图像形成装置53的主体卸下装卸单元25,第一中间部22A仍留在图像形成装置53主体侧。此外,在设于第一中间部22A和第二中间部22B的辊31A、31B、32A和32B中,辊3IA和3IB设在图像形成装置53主体侧(第一中间部22A侧),辊32A和32B设在装卸单元25侧(第二中间部22B侧)。也就是说,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区别之处在于辊32B设在装卸单元25侧(第二中间部22B侧)。而且,不同于第二实施方式,第二中间部22B设有可动部28。当打开该可动部28时(见图5(b)),一对辊32A、32B能彼此分离。根据如上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53,构成第二输送机构12的一部分的第二中间部22B能从图像形成装置53的主体卸下。因此,当在第二中间部22B发生记录介质被卡住(卡纸)时,可通过卸下装卸单元25来将卡住的记录介质与装卸单元25—起取出。所以,能够在图像形成装置53主体的外部容易地进行除去卡住的记录介质的操作。此外,对于该图像形成装置53,仅通过打开可动部28即可使一对辊32A、32B分离。因此,在记录介质卡在一对辊32A、32B之间的情况下,通过卸下装卸单元25和打开可动部28,能通过在图像形成装置53主体的外部进行的操作来容易地除去记录介质。第四实施方式下面说明第四实施方式。如图6(a)和(b)所示,在作为第四实施方式的示例性图像形成装置54中,与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一样,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示的中间部22相对应的部分由第一中间部22A和第二中间部22B构成。在该第一中间部22k和第二中间部22B中,第二中间部22B组合在装卸单元25中,能与供给部3 —起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54的主体和从图像形成装置54的主体卸下。另一方面,第一中间部22A固定在图像形成装置54主体侧,即使从图像形成装置54的主体卸下装卸单元25,第一中间部22A仍留在图像形成装置54主体侧。此外,在设于第一中间部22A和第二中间部22B的辊31A、31B、32A和32B中,辊3IB和32B设在图像形成装置54主体侧(第一中间部22A侧),辊31A和32A设在装卸单元25侧(第二中间部22B侧)。应注意,与第三实施方式一样,第二中间部22B中设有可动部28。根据如上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54,构成第二输送机构12的一部分的第二中间部22B也能从图像形成装置54的主体卸下。因此,当在第二中间部22B发生记录介质被卡住(卡纸)时,可通过卸下装卸单元25来将卡住的记录介质与装卸单元25—起取出。所以,能够在图像形成装置54主体的外部容易地进行除去卡住的记录介质的操作。此外,对于该图像形成装置54,仅通过卸下装卸单元25即可使两对辊对(辊对31A、31B以及辊对32A、32B)均彼此分离。因此,在记录介质卡在各辊对间的情况下,通过卸下装卸单元25,能容易地除去记录介质,而无需分别分开各辊对的额外操作。 第五实施方式下面说明第五实施方式。如图7(a)和(b)所示,在作为第五实施方式的示例性图像形成装置55中,与第二至第四实施方式一样,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示的中间部22相对应的部分由第一中间部22A和第二中间部22B构成。然而,辊31A、31B、32A和32B均设在装卸单元25侧(第二中间部22B侧)。而且,第二中间部22B设有可动部28。根据如上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55,构成第二输送机构12的一部分的第二中间部22B也能从图像形成装置55的主体卸下。因此,当在第二中间部22B发生记录介质被卡住(卡纸)时,可通过卸下装卸单元25来将卡住的记录介质与装卸单元25—起取出。所以,能够在图像形成装置55主体的外部容易地进行除去卡住的记录介质的操作。此外,对于该图像形成装置55,仅通过打开可动部28即可使两对辊对(辊对31A、31B以及辊对32A、32B)均彼此分离。因此,在记录介质卡在两对辊对之间的情况下,通过卸下装卸单元25和打开可动部28,能借助在图像形成装置55主体的外部进行的操作容易地除去记录介质。第六实施方式下面说明第六实施方式。如图8(a)和(b)所示,在作为第六实施方式的示例性图像形成装置56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示的中间部22相对应的部分由第一中间部22k和第二中间部22B构成,然而,与第一至第五实施方式不同,第一中间部22A和第二中间部22B设在供给部3的上方。也就是说,第二输送路径12A和供给部3的位置关系与第一至第五实施方式相反。此外,在设于第一中间部22A和第二中间部22B的辊31A、31B、32A和32B中,辊31A和32A设在图像形成装置56主体侧(第一中间部22A侧),辊31B和32B设在装卸单元25侧(第二中间部22B侧)。第二中间部22B设有可动部29。通过打开可动部29,可以将记录介质放入供给部3或从供给部3取出记录介质。根据如上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56,构成第二输送机构12的一部分的第二中间部22B也能从图像形成装置56的主体卸下。此外,对于该图像形成装置56,仅通过卸下装卸单元25即可使两对辊对(辊对31A、31B以及辊对32A、32B)均彼此分离。因此,在记录介质卡在两对辊对之间的情况下,仅通过卸下装卸单元25,即可容易地除去记录介质。其他实施方式尽管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而是能以其它各种方式来实现。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设于第二输送路径12A中的辊中,示例性示出了一对或两对辊(辊31A、31B、32A和32B)被卸至装置外部或分离,然而,卸至装置外部或分离的辊的数目可以为三对以上。此外,尽管上述实施方式示例性示出了以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但也可以采用其它记录方式(例如喷墨方式和热转印方式等 )。此外,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所具有的功能仅说明了图像形成功能,但本发明的结构也可用于具有图像形成功能之外的功能(例如图像读取功能或通信功能等)的多功能装置。附图标记说明I 图像形成装置IA 前面板3 供给部5 图像形成部7 排出部11 第一输送机构IlA 第一输送路径IlB 分岔位置IlC 汇合位置12 第二输送机构12A 第二输送路径13 供给机构13A 拾取辊14 扫描器单元15 处理盒17 带单元18 定影器19 排出机构19A 可动引导件19B 排出辊21 分岔部22 中间部23 汇合部25 装卸单元27 支撑构件31、32 辊对
33 弹性锁定片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装置主体; 供给盘,其用于容纳片状记录介质; 图像形成単元,其用于在从所述供给盘供给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排出部,其用于排出已由所述图像形成単元形成了图像的记录介质; 第一输送机构,其形成在所述供给盘与所述排出部之间延伸的、途经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第一输送路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用于沿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输送记录介质; 第二输送机构,其形成在如下分岔位置与如下汇合位置之间延伸、并且在所述分岔位置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分岔、在所述汇合位置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汇合的第二输送路径,所述分岔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上所述图像形成単元的下游,所述汇合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上所述图像形成単元的上游,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用于沿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输送记录介质,并将记录介质从所述汇合位置再次引入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以及多个辊,其用于沿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输送记录介质, 其中,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供给盘组合在能安装到所述装置主体并能从所述装置主体卸下的装卸単元中,当从所述装置主体卸下所述装卸单元时,所述多个辊中的至少ー个辊与所述装卸単元一起被从所述装置主体卸下。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给盘包括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支撑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上侧的记录介质,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所述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的紧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支撑构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支撑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支撑构件使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所述至少一部分露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图像形成操作期间,所述支撑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ー个辊包括在输送记录介质时夹持记录介质的至少ー个棍对, 其中,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包括所述至少一个辊对,以及所述辊对包括第一辊和第二辊,所述第一辊安装在所述支撑构件处,当所述支撑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辊与所述支撑构件一起移位从而与所述第二辊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定机构,当所述支撑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锁定机构进入锁定状态, 其中,所述锁定状态在保持所述辊对的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彼此压接的同时限制所述支撑构件的移位。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ー个辊包括至少ー个辊对, 其中,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包括所述至少ー个辊对,所述辊对包括 被旋转驱动从而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辊,以及 在与所述输送棍一起夹持记录介质的同时与记录介质一起旋转的夹持親。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辊包括至少ー个辊对, 其中,所述辊对包括 被旋转驱动从而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辊;以及 在与所述输送棍一起夹持记录介质的同时与记录介质一起旋转的夹持親, 其中,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所述至少一部分设有所述辊对中的ー个辊,所述辊对中的另ー个辊即使当从所述装置主体卸下所述装卸単元时仍留在装置主体侧。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装卸単元中组合有供给机构。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装置主体; 供给盘,其用于容纳记录介质; 图像形成単元,其用于在从所述供给盘供给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排出部,其用于排出已由所述图像形成単元形成了图像的记录介质; 第一输送机构,其形成在所述供给盘与所述排出部之间延伸的、途经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第一输送路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用于沿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输送记录介质; 第二输送机构,其形成在如下分岔位置与如下汇合位置之间延伸、并且在所述分岔位置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分岔、在所述汇合位置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汇合的第二输送路径,所述分岔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上所述图像形成単元的下游,所述汇合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上所述图像形成単元的上游,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用于沿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输送记录介质,并将记录介质从所述汇合位置再次引入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以及多个辊,其用于沿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输送记录介质, 其中,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设在所述供给盘正上方的中间部, 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所述中间部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供给盘组合在能安装到所述装置主体井能从所述装置主体卸下的装卸単元中,当从所述装置主体卸下所述装卸単元吋,所述多个辊中的至少第一辊与所述装卸単元一起被从所述装置主体卸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包括第一中间部和第二中间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部包括所述中间部的上部,所述第二中间部包括所述中间部的下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位于所述第二中间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装置主体卸下所述装卸单元时,所述第一辊与所述多个辊中的相应辊分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应辊位于所述第一中间部,即使当从所述装置主体卸下所述装卸单元时,所述相应辊仍留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间部包括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可动部,其中,所述可动部在图像形成操作期间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用于取放容纳在所述供给盘中的记录介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位于所述可动部。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装置主体、供给盘、图像形成单元、排出部、以及第一输送机构,该第一输送机构形成在供给盘与排出部之间延伸的、途经图像形成单元的第一输送路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第二输送机构,其形成在如下分岔位置与如下汇合位置之间延伸的第二输送路径,分岔位置位于第一输送路径上图像形成单元的下游,汇合位置位于第一输送路径上图像形成单元的上游。第二输送机构用于沿第二输送路径输送记录介质,并将记录介质从汇合位置再次引入第一输送路径。第二输送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和供给盘可组合在能安装到装置主体并能从装置主体卸下的装卸单元中。
文档编号B65H85/00GK102681379SQ201210020549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1日
发明者户松义也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