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片材运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顺序读取运送中的原稿片材图像的通过读取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在运送中的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又,在上述图像读取装置或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片材运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这种图像读取装置中,ー边从原稿载置部ー张张连续送出原稿片材,一边顺序读取上述原稿片材图像,实行连续读取动作场合,为了缩短读取时间,希望尽可能缩短片材间距离。又,在图像形成装置中,ー边从记录片材载置部ー张张连续送出记录片材,一边顺序在上述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实行连续打印动作场合,为了缩短打印时间,也希望尽可能缩短片材间距离。 但是,由载置部送出的片材刚从分离手段脱出后的时间难以把握,成为缩短片材间距离的障害。为了防止在多张叠合状态下运送片材,分离手段一张张分离从载置部送出的片材。对于该分离手段,若以多张片材的前端部互相重合的状态进入,则分离手段将最上面的片材的前端部朝着供给方向运送,使得下位片材的前端部向着载置部返回。由此,从分离手段仅仅排出最上面的片材。为了使得片材间距离尽可能短,希望片材后端刚脱离分离手段后,开始送出下一片材。更详细地说,在分离手段中,例如专利文献I记载的原稿自动运送装置那样,一般,供给带(或供给辊)用于将片材朝着运送方向运送,逆向辊用于使得下位片材返回载置部,所述供给带和逆向辊相接形成分离夹持部,在该分离夹持部将片材分离为ー张。并且,希望片材后端刚从该分离夹持部脱出后,开始送出下一片材。但是,在分离夹持部出口的正上方,供给带(或供给辊)的曲面朝供给方向突出。又,在出口的正下方,逆向辊的曲面朝供给方向突出。因此,关于检测片材后端的后端检测传感器,不能配设在分离夹持部的出口,不得不配设在从出口离开某种程度的位置。于是,不得不将检测到脱离分离夹持部后前进某种程度的片材后端的时间,设为下一片材送出开始的触发时间,这成为隔开某种程度大的片材间距离的原因。以往,作为这种隔开某种程度大的片材间距离的对策,实行以下方法即,在从载置部到图像读取装置或图像形成装置前的区间,与图像读取装置或图像形成装置的片材运送速度相比,以高速运送片材。由此,使得送出时隔开大的片材间距离在开始图像读取或图像形成前能有某种程度縮小。但是,近年,随着技术进歩,图像读取装置或图像形成装置的高速化得到不断进展,即使在图像读取装置或图像形成装置也能高速移动片材,因此,如上所述,缩短片材间距离很困难。于是,本发明人正在开发以下那样的新的片材运送装置。即,在该片材运送装置中,在片材运送路径的所定位置设有用于检测片材前端的前端检测传感器。该设置位置位于所定尺寸的片材后端刚脱离分离夹持部后检测该片材前端的位置。又,在与以往的片材运送装置相同位置,配置检测片材后端的后端检测传感器。对于最初运送的片材,使用上述后端检测传感器,以及配置在运送路径上的读取位置上游侧的能检测片材的检测传感器,检测是否所定尺寸。具体地说,根据上述检测传感器检测片材前端后直到上述后端检测传感器没有检测到片材的时间,能计算片材长度。检测为所定尺寸场合,将由前端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片材前端作为触发时间,开始送出下一片材。与此相反,检测为片材尺寸不是所定尺寸场合,与以往相同,将由上述后端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片材后端作为触发时间,开始送出下一片材。在上述构成中,能比以往缩短所定尺寸的片材的片材间距离,能比以往缩短所定尺寸的片材的连续运送时间。该开发中的片材运送装置使用反射型或透射型的光电传感器作为上述后端检测传感器,通过光电传感器使得光照射到片材面,检测有无片材,检测片材后端通过所定处。将后端检测传感器设为光电传感器场合,由于以下理由,存在不能早期检测得知到达后端检测传感器的片材的后端,运送所定尺寸以外的片材时,不能使得纸间充分短的课题。将后端检测传感器设为光电传感器场合,不能早期检测到片材后端的理由如下 即,即使后端检测传感器从片材检测状态切换为非检测状态,不马上判定检测到片材后端,即使从片材检测状态切换为非检测状态经过所定时间,也不切换为检测状态场合,后端检测传感器检测后端。这是由于在片材上形成穿孔场合,后端检测传感器暂时从片材检测状态切换为非检测状态。因此,当从片材检测状态切换为非检测状态时,若检测到片材后端脱离后端检测传感器,则当运送形成穿孔的片材时,会发生误检测。为了不发生这种误检测,当从片材检测状态切换为非检测状态,即使经过所定时间,后端检测传感器也没有从非检测状态切换为检测状态场合,判定为后端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后端。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5-3248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比以往缩短基准长度的片材的片材间距离、且也能缩短基准尺寸以外的片材的片材间距离的片材运送装置、使用其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技术方案(I) 一种片材运送装置,包括载置部,以多张重叠的片材叠合状态载置片材;送出手段,从上述载置部送出上述载置部的片材叠合的上位片材;分离手段,由上述送出手段从上述载置部送出多张片材场合,使得仅仅最上位的片材与其它片材分离送出;后端检测手段,检测由上述分离手段分离的片材后端;运送部,将由上述分离手段分离的片材向着运送目的地运送;控制手段,根据所定时刻到来,使得由上述送出手段实行的片材送出动作开始;以及第一前端检测手段,沿着片材运送方向,在后端检测手段的下游侧的所定位置,检测片材前端;其中,上述后端检测手段检测在上述运送部运送中的片材的运送方向长度;
构成上述控制手段,使得上述片材长度为所定基准长度吋,采用由上述第一前端检测手段检测到前端的时刻作为上述所定时刻,另ー方面,上述片材长度为所定基准长度以外吋,采用由上述后端检测手段检测到后端的时刻作为上述所定时刻;上述后端检测手段包括与上述片材随动的随动回转部件,以及检测上述随动回转部件的回转的回转检测手段。(2)在上述技术方案(I)所述的片材运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后端检测手段位于从分离位置(Ab)离开第一运送路径长度(LI)的位置,所定基准长度为特定的片材长度(SLl)以下,特定的片材长度减去第一运送路径长度(SLl - LI)以上。(3)在上述技术方案(I)所述的片材运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构成上述控制手段,上述片材长度为基准长度以下吋,采用由上述第一前端检测手段检测到前端的时刻,由上述后端检测手段检测到后端的时刻之中早的一方,实施处理。(4)在上述技术方案(2)所述的片材运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进ー步包括第二前端检测手段,沿着片材运送方向,设在上述第一前端检测手段的上游,且位于上述后端检测手段的下游,离开第二运送路径长度(L2);其中,作为上述送出手段,使用进行准备动作的装置,用于在上述片材送出动作之前,使得上述片材送出动作成为可能;构成上述控制手段,当由后端检测手段检测到的片材的运送方向长度的检测结果为等于或小于特定的片材长度(SLl),且等于或大于上述第二运送路径长度(L2)吋,根据上述第二前端检测手段的检测到前端的时间,开始上述准备动作,上述以外场合,根据上述后端检测手段检测到后端的时刻,开始上述准备动作。(5)在上述技术方案(4)所述的片材运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送出手段,设有与上述载置部的片材叠合的最上位片材相接回转的回转部件;上述准备动作为使得上述回转部件与上述最上位的片材相接的动作。(6)在上述技术方案⑷或(5)所述的片材运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控制手段,根据上述后端检测时刻开始上述准备动作场合,准备动作刚结束,就由上述送出手段开始片材送出动作。(7)在上述技术方案(4)-(6)中任一个所述的片材运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控制手段,上述片材长度等于或小于特定的片材长度时,采用由上述第ニ前端检测手段检测到前端的时刻,由上述后端检测手段检测到后端的时刻之中早的一方,实施处理。(8)在上述技术方案(1)-(7)中任一个所述的片材运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设有模式设定手段,当在上述载置部载置片材运送方向长度不同的片材吋,设定为片材尺寸混载模式;构成上述控制手段,当设定为片材尺寸混载模式吋,不由后端检测手段检测长度,根据由上述后端检测手段检测到后端的时刻,使得上述送出手段开始片材送出动作。(9)在上述技术方案(1)-(8)中任一个所述的片材运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设有异常检测手段,采用由上述第一前端检测手段检测到前端的时刻,使得上述送出手段开始片材送出动作场合,从上述第一前端检测手段检测到前端的时刻到上述后端检测手段检测到后端的片材运送量等于或大于所定值场合,判断为运送异常;构成上述控制手段,上述异常检测手段检测到运送异常场合,停止运送片材。(10)在上述技术方案(9)所述的片材运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根据用于运送上述片材的驱动源的驱动量,把握上述片材的运送量。(11)在上述技术方案(9)或(10)所述的片材运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设有模式设定手段,当在上述载置部载置片材运送方向长度不同的片材时,设定为片材尺寸混载模式;设有通知手段,当上述异常检测手段检测到运送异常场合,向用户通知,确认是 否设定为上述片材尺寸混载模式。(12)在上述技术方案(9)-(11)中任一个所述的片材运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设有通知手段,当上述异常检测手段检测到运送异常场合,向用户通知,在检测片材运送方向长度的手段发生故障的信息。(13) 一种片材运送装置,包括载置部,以多张重叠的片材叠合状态载置片材;送出手段,从上述载置部送出上述载置部的片材叠合的上位片材;分离手段,由上述送出手段从上述载置部送出多张片材场合,使得仅仅最上位的片材与其它片材分离送出;后端检测手段,检测由上述分离手段分离的片材后端;运送部,将由上述分离手段分离的片材向着运送目的地运送;控制手段,根据所定时刻到来,使得由上述送出手段实行的片材送出动作开始;第一前端检测手段,沿着片材运送方向,在后端检测手段的下游侧的所定位置,检测片材前端;以及长度检测手段,检测在上述运送部运送中的片材的运送方向长度;其中,构成上述控制手段,使得上述片材长度为所定基准长度时,采用由上述第一前端检测手段检测到前端的时刻作为上述所定时刻,另一方面,上述片材长度为所定基准长度以外时,采用由上述后端检测手段检测到后端的时刻作为上述所定时刻;上述后端检测手段包括与上述片材随动的随动回转部件,以及检测上述随动回转部件的回转的回转检测手段。(14) 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原稿运送手段,运送作为片材的原稿片材;以及读取手段,顺序读取由上述原稿运送手段运送的原稿片材的图像;其特征在于使用上述技术方案(1)-(13)中任一个记载的片材运送装置,作为上述原稿运送手段。(15)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记录片材运送手段,运送作为片材的记录片材;以及图像形成手段,在由上述记录片材运送手段运送的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
使用上述技术方案(1)-(13)中任一个记载的片材运送装置,作为上述记录片材运送手段。(16)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读取手段;以及图像形成手段,根据由上述图像读取手段读取的原稿图像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设有上述技术方案(14)中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作为上述图像读取手段。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按照本发明,与开发中的片材运送装置相同,对于基准长度的片材,在前端检测手段检测到前端的时刻,开始下一片材运送,因此,能比以往缩短基准长度的片材间距 离。按照本发明,若片材后端脱离后端检测手段,则停止随动回转部件的回转。因此,通过用回转检测手段检测随动回转部件的回转状态,能检测片材后端。又,即使片材的冲孔通过后端检测手段吋,随动回转部件与片材随动回转。因此,在随动回转部件从回转状态切换为停止状态时刻,即使检测后端,也不会误检测片材后端。因此,与将后端检测手段设为光电传感器场合相比,不会产生误检測,能早期检测到片材后端。这样,通过用随动回转部件以及检测随动回转部件回转的回转检测手段构成后端检测手段,与将后端检测手段设为光电传感器场合相比,能立刻检测片材后端。因此,在由后端检测手段检测到后端的时刻运送下一片材,与开发中的片材运送装置相比,能缩短基准长度以外的片材间距离。
图I是表示实施形态涉及的复印机的概略构成图。图2是放大表示该复印机的图像形成部的一部分的局部构成图。图3是表示该图像形成部的由四个处理单元构成的串列部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表示该复印机的扫描器及ADF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该ADF的主要部分构成以及扫描器上部的放大构成图。图6是表不该ADF的电气电路的一部分的方框图。图7是表不图像读取部的电气电路一部分的方框图。图8是ADF的原稿载置部、分离运送部、定位部、直到翻转部的中途的概略说明图。图9是后端检测手段周边的平面图。图10是后端检测手段的截面图。图11是在异步棍对(a pair of pull out rollers)不进行歪斜补正场合的时间图。图12是在异步辊对进行歪斜补正场合的时间图。图13是控制直到第二张的供纸开始时间的流程图。图14是控制第三张及以后的供纸开始时间的流程图。图15说明特定尺寸的原稿前端到达第二前端检测手段时的运送状态。
图16说明特定尺寸的原稿前端到达第一前端检测手段时的运送状态。图17说明原稿的运送方向长度比上述基准长度短、从后端检测手段到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的运送路径长度以上的原稿后端脱离后端检测手段时的运送状态。图18说明从后端检测手段到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的运送路径长度不足的原稿后端脱离后端检测手段时的运送状态。图19说明比特定尺寸长的原稿到达第一前端检测手段时的运送状态。图20是异常检测处理的控制流程。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说明将本发明适用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复印机(以下简记为“复印机500”) 的实施形态。实施形态涉及的复印机不过是适用本发明的形态之一例,本发明的适用范围并不局限于复印机。在以下实施形态中,虽然对构成要素,种类,组合,位置,形状,数量,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先说明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复印机500的构成。图I是表示复印机500的概略构成图。该复印机包括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1,片材供给装置40,以及图像读取单元50。作为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读取单元50包括固定在图像形成部I的扫描器150,以及支承在其上的作为片材供给装置的原稿自动运送装置(以下简记为“ADF”)51。片材供给装置40包括多段配设在纸库41内的二个片材供给盒42,从片材供给盒42送出记录片材的记录片材送出辊43,分离所送出的记录片材供给到片材供给通道44的记录片材分离辊45等。又,在作为图像形成部I的运送通道的本体侧片材供给通道37,还设有多个运送辊47等,运送作为片材状部件的记录片材。并且,将片材供给盒42内的记录片材供给到图像形成部I内的本体侧片材供给通道37内。作为图像形成手段的图像形成部I包括光写入装置2,形成黑色(K)、黄色(Y)、品红色(M)、青色(C)的调色剂像的四个处理单元3K、3Y、3M、3C,转印单元24,纸运送单元28,定位辊对33,定影装置34,转向装置36,本体侧片材供给通道37等。并且,驱动配设在光写入装置2内的没有图示的激光二极管或LED等的光源,向着鼓状的四个感光体4K、4Y、4M、4C照射激光L。通过该照射,在感光体4K、4Y、4M、4C表面形成静电潜像,该潜像通过所定的显影处理成为调色剂像。图2是放大表示图像形成部I的内部构成的一部分的局部构成图。图3是表示由四个处理单元3K、3Y、3M、3C构成的串列部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四个处理单元3K、3Y、3M、3C分别使用不同的调色剂色,其它大致构成相同,因此,在图3中,在各符号中省略K、Y、M、C 文字。处理单元3K、3Y、3M、3C分别将感光体以及配设在其周围的各种装置支承在通用的支承体,作为一个单元,相对图像形成部I本体能装卸。一个处理单元3在感光体4周围包括充电装置5、显影装置6、鼓清洁装置15、消电灯22等。在复印机500中,构成为将四个处理单元3K、3Y、3M、3C相对后述的中间转印带25,沿着其环状移动方向排列,对向配设,即所谓串列型构成。
作为感光体4,使用鼓状物,在铝等原材料管上涂布具有感光性的有机感光材料,形成感光层。但是,也可以使用环状带构成。显影装置6使用含有没有图示的磁性载体和非磁性调色剂的双组分显影剂,使得潜像显影。包括搅拌部7以及显影部11,所述搅拌部7 —边搅拌收纳在内部的双组分显影剂,一边运送,供给到显影套12上,所述显影部11使得载置在显影套12上的双组分显影剂中的调色剂转移到感光体4上。搅拌部7设在比显影部11低的位置,包括互相平行配设的二根运送螺旋8,设在上述螺旋间的分隔板,设在显影壳体9的底面的调色剂浓度传感器10等。显影部11包括通过显影壳体9的开口与感光体4对向的显影套12,在其内部设为不能回转的磁辊13,使得前端接近显影套12的刮板14等。显影套12成为非磁性的可回转的筒状。磁辊13具有多个磁极,从与刮板14的对向位置向着显影套12的回转方向顺序排列。上述磁极分别对于显影套12上的双组分显影剂在回转方向的所定位置作用磁力。由此,从搅拌部7送来的双组分显影剂吸引到显影套12表面上载置,在显影套12表 面上形成沿着磁力线的磁刷。磁刷伴随显影套12回转,当通过与刮板14的对向位置时,被限制为合适的层厚后,运送到与感光体4对向的显影区域。接着,因施加在显影套12上的显影偏压和感光体4的静电潜像的电位差,使得调色剂转移到静电潜像上,使其显影。进而,形成磁刷,载置在显影套12上,通过显影区域的双组分显影剂伴随显影套12回转,再次回到显影部11内,受到形成在磁辊13的磁极间的相斥磁场的影响,脱离显影套12表面后,回到搅拌部7内。在搅拌部7内,根据由调色剂浓度传感器10的检测结果,向双组分显影剂补给适量的调色剂。作为显影装置6,也可以采用不包含磁性载体的单组分显影剂,代替使用双组分显影剂。作为鼓清洁装置15,使用由弹性体构成的清洁刮板16压接感光体4的方式,但是,也可以使用其它方式。以提高清洁性为目的,在本例中,采用接触导电性的毛刷17的外周面与感光体4接触,使得毛刷17朝着图示箭头方向回转自如的方式。该毛刷17 —边从没有图示的固形润滑剂刮取润滑剂使其成为微粉末,一边也兼有涂布在感光体4表面的作用。金属制的电场辊18对毛刷17施加偏压,使得电场辊18朝着图示箭头方向回转自如,将刮板19的前端推压到其上。电场辊18 —边相对毛刷17以逆向接触回转,一边施加偏压,附着在毛刷17的调色剂转移到电场辊18上。接着,由刮板19从电场辊18刮取后,落下到回收螺旋20上。回收螺旋20将回收的调色剂朝着鼓清洁装置15的与纸面正交方向的端部运送,交付到外部的再利用装置21。再利用装置21将接受的回收的调色剂送向显影装置6再利用。消电灯22通过照射光对感光体4表面进行消电。被消电的感光体4的表面通过充电装置均一带电后,由光写入装置2进行光写入处理。在复印机500中,作为充电装置,使用一边使得充电辊与感光体4相接一边回转的装置,施加充电偏压,但是,也可以使用相对感光体4非接触进行充电处理的栅控电晕器充电等。在图2中,在四个处理单元3K、3Y、3M、3C的感光体4K、4Y、4M、4C上,通过上述说明的处理形成K、Y、M、C调色剂像。在四个处理单元3K、3Y、3M、3C下方,配设转印单元24。转印单元24使得由多个辊架设的中间转印带25 —边与感光体4K、4Y、4M、4C相接ー边朝着图示顺时钟方向环状移动。由此,形成感光体4K、4Y、4M、4C和中间转印带25相接的K、Y、M、C用的一次转印夹持部。在K、Y、M、C用一次转印夹持部附近,通过配设在带环内侧的一次转印辊26K、26Y、26M、26C将中间转印带25向着感光体4K、4Y、4M、4C推压。通过没有图示的电源,分别对上述一次转印辊26K、26Y、26M、26C施加一次转印偏压。由此,在K、Y、M、C用一次转印夹持部形成使得感光体4K、4Y、4M、4C上的调色剂像向着中间转印带25静电移动的一次转印电场。伴随图示顺时钟方向的环状移动,中间转印带25的表面顺序通过K、Y、M、C用的一次转印夹持部,在各一次转印夹持部调色剂像顺序叠合进行一次转印。通过该叠合的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25的表面形成四色叠合调色剂像(以下,简记为“四色调色剂像”)。在转印单元24的下方,在驱动辊30和二次转印辊31之间,设有架设环状的纸运送带29作环状移动的纸运送单元28。并且,在二次转印辊31和转印单元24的下部架设辊27之间,夹入中间转印带25以及纸运送带29。由此,形成中间转印带25的表面和纸运送带29的表面相接的二次转印夹持部。通过没有图示的电源,对二次转印辊31施加二次转印偏压。另ー方面,转印单元24的下部架设辊27接地。由此,在二次转印夹持部 形成二次转印电场。在该二次转印夹持部的图示右侧,配设定位辊对33。又,在定位辊对33的定位夹持部的入口附近,配设没有图示的定位辊传感器。从片材供给装置40向着定位辊对33运送来的记录片材P的前端由没有图示的定位辊传感器检测得知,在检测得知的所定时间后,暂时停止记录片材P的运送,使得前端与定位辊对33的定位夹持部碰接。其結果,记录片材P的姿势得到修正,取得与图像形成同歩。若记录片材P的前端与定位夹持部碰接,则定位辊对33在使得与中间转印带25上的四色调色剂像同步的时间再开始驱动辊回转,运送记录片材P,将记录片材P送向ニ次转印夹持部。在二次转印夹持部内,由于二次转印电场及夹持部压カ的影响,中间转印带25上的四色调色剂像一下子二次转印在记录片材P上,与记录片材P的白色相配合成为彩色图像。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的记录片材P离开中间转印带25,ー边保持在纸运送带29的表面,一边伴随环状移动向定影装置运送。在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的中间转印带25的表面附着没有在二次转印夹持部转印到记录片材P的转印残留调色剂。该转印残留调色剂由带清洁部件与中间转印带25相接的带清洁装置32刮取除去。运送到定影装置34的记录片材P受到定影装置34内的加压及加热,使得彩色图像定影后,从定影装置34送向排纸辊对35后,排出到机外的排纸盘501上。在图I中,在纸运送単元28和定影装置34下方,配设作为记录片材翻转装置的转向装置36。由此,进行两面打印场合,结束单面图像定影处理的记录片材P的运送路径通过切换爪切换到转向装置36侧,在那里翻转,再次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并且,在另一面上施以图像的二次转印处理和定影处理后,排出到机外的排纸盘501上。相对图像形成部I的定位辊对33,除了从片材供给装置40送出的记录片材被送入,还在图像形成部I的侧壁设有可开闭的手工送纸盘38,也可以从该手工送纸盘38将记录片材送入。扫描器150固定在图像形成部I上,ADF51固定在扫描器150上,由所述扫描器150以及ADF51构成图像读取单元50,该图像读取单元50包括固定读取部及移动读取部152。第二稿台玻璃155固定在扫描器150的壳体上壁,使其接触原稿MS,移动读取部152配设在第二稿台玻璃155的正下方,能使得由光源及反射镜等构成的光学系统沿图示左右方向移动。并且,在使得光学系统从图示左侧向右侧移动过程中,使得从光源发出的光在载置于第二稿台玻璃155上的没有图示的原稿MS的下面反射后,经由多个反射镜,在固定在扫描器150的图像读取传感器153受光。另一方面,图像读取单元50作为固定读取部,包括配设在扫描器150内部的第一固定读取部151,以及配设在ADF51内的后述的第二固定读取部95。第一固定读取部151包括光源,反射镜,CCD等图像读取传感器等,第一稿台玻璃154固定在扫描器150的壳体上壁,使其接触原稿MS,第一固定读取部151配设在第一稿台玻璃154的正下方。并且,当由ADF运送的原稿MS通过第一稿台玻璃154上时,一边使得从光源发出的光在原稿MS的第一面顺序反射,一边经由多个反射镜在图像读取传感器153受光。由此,不会使得由光源及反射镜等构成的光学系统移动,对原稿MS的第一面进行扫描。又,第二固定读取 部95对通过第一固定读取部151后的原稿MS的第二面进行扫描。配设在扫描器150上的ADF51将用于载置读取前的原稿MS的原稿载置台53、用于运送作为片材的原稿MS的原稿运送部54、用于码放读取后的原稿MS的原稿码放台55等保持在本体盖52上。如图4所示,铰链159固定在扫描器150,通过铰链159朝上下方向可摆动地支承着。并且,通过其摆动,作开闭门那样的动作,在打开状态下使得扫描器150的上面的第一稿台玻璃154及第二稿台玻璃155露出。当多张原稿的单侧装订的书等单侧装订原稿场合,不能将原稿一张张分离,因此,不能通过ADF51运送。于是,单侧装订原稿场合,如图4所示打开ADF51后,将打开到希望读取的页的单侧装订原稿朝下,载置在第二稿台玻璃155后,闭上ADF51。接着,通过扫描器150的图2所示移动读取部152,读取该页图像。另一方面,当互相独立的多张原稿MS单纯地叠合场合,能一边将该原稿MS由ADF51 一张张自动运送,一边使得扫描器150内的第一固定读取部151及ADF51内的第二固定读取部95顺序读取。这种场合,将多张原稿设置到原稿载置台53上后,按压操作部108的复印开始按钮158。于是,ADF51从最上上面顺序将载置在原稿载置台53上的原稿MS送向原稿运送部54内,一边使其翻转一边向着原稿码放台55运送。在该运送过程中,在刚使得原稿MS翻转后,通过扫描器150的第一固定读取部151的正上方。这时,由扫描器150的第一固定读取部151读取原稿MS的第一面的图像。下面,说明ADF51。图5是表示作为片材运送装置的ADF51的主要部分构成以及扫描器150上部的放大构成图。ADF51包括原稿载置部A,分离运送部B,定位部C,转向部D,第一读取运送部E,第二读取运送部F,排纸部G,码放部H等。实施形态涉及的ADF51的原稿运送部54是构成从分离运送部B的下游侧的后端检测手段Ml的检测位置到读取入口辊对90的运送原稿MS的路径的部分。原稿载置部A包括载置多张原稿MS使得第一面成为上方的原稿载置台53等。分离运送部B从所载置的原稿MS —张张分离原稿MS供给。定位部C暂时与供给的原稿MS碰接,调整原稿MS后送出。转向部D具有弯曲成C字状的弯曲运送部,在该弯曲运送部内一边使得原稿折返一边使其上下翻转,使得原稿MS的第一面向着下方。第一读取运送部E—边在第一稿台玻璃154上运送原稿MS, —边使得配设在扫描器150内部的第一固定读取部151从第一稿台玻璃154的下方读取原稿MS的第一面。第二读取运送部F通过配置在第二固定读取部95的下方的第二读取辊96 —边运送原稿MS —边使得第二固定读取部95读取原稿MS的第二面。又,排纸部G将已读取两面图像的原稿MS向着码放部H排出。又,码放部H在原稿码放台55上码放原稿MS。图6是表示ADF51的电气电路的一部分的方框图。ADF51的控制器100由作为运算手段的CPU、作为数据存储手段的RAM、以及ROM等构成,能进行各种运算处理以及实行控制程序。各电机101-105、113-115、各种传感器部、固定图像读取部300 (第一固定读取部151或第二固定读取部95)等与该控制器100连接。图7是表示固定图像读取部300的电气电路一部分的方框图。固定图像读取部300包括光源部200、传感器芯片201、图像处理部204、帧存储器205、输出控制电路206等。 在图5中,可动原稿台53b支承原稿前端部,能根据多张原稿MS的厚度朝着图示箭头Ya、Yb方向摆动,所述固定原稿台53a支承原稿后端侧,所述可动原稿台53b和固定原稿台53a构成原稿载置台53,进行图像读取的原稿MS以第一面朝上载置状态设置在该原稿载置台53上。这时,在原稿载置台53上,相对其宽度方向(与原稿MS的运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两端,分别与没有图示的侧导向件碰接,进行宽度方向的定位。这样设置在原稿载置台53的原稿MS推压配设在可动原稿台53b上方、可摆动的作为杆部件的定位触头62。于是,伴随该动作,原稿设置传感器63检测到原稿MS的设置,将检测信号向控制器100送信。并且,该检测信号从控制器100通过接ロ电路(以下,简记为“I/F107”),向图像读取単元50的本体控制部111送信。又,在固定原稿台53a配置检测原稿MS运送方向长度的反射型光电传感器或由即使ー张原稿也能检测的驱动器型的传感器构成的多个长度检测传感器S4、57、58。根据上述长度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断原稿MS的运送方向的大致长度。在可动原稿台53b的上方,配置拾取辊80。通过驱动底板升降电机105,由驱动的凸轮机构使得可动原稿台53b朝着图示箭头Ya、Yb方向摆动。若定位触头62及原稿设置传感器63检测到原稿MS设置在原稿载置台53,则控制器100使得底板升降电机105正转,使得可动原稿台53b上升,使得ー叠原稿MS的最上面与拾取辊80接触。作为送出手段的拾取辊80通过拾取升降电机101,驱动凸轮机构,成为能朝着图示箭头Yc、Yd方向移动。又,可动原稿台53b上升,可动原稿台53b上的原稿MS的上面推压拾取辊80,朝着图示箭头Yc方向上升。原稿上面水平检测传感器59检测到该动作,检测直到原稿上面水平的上限的上升。由此,拾取升降电机101停止,且底板升降电机105停止。作为原稿上面水平检测传感器59,使用以下检测部件拾取架可移动地保持拾取辊80,通过检测拾取架的被检测部件,间接检测原稿上面水平直到上限的上升。也可以直接检测原稿上面水平,代替上述构成。通过操作部108按压复印开始按钮158,从本体控制部111通过I/F107向ADF51的控制器100发送原稿供纸信号。由此,驱动供纸电机102,驱动拾取辊80回转,将原稿载置台53上的几张(理想状态为一张)原稿MS从原稿载置部A送出。拾取辊80的回转方向为将最上位的原稿MS向供纸口 48运送的方向。由拾取辊80送出的原稿MS进入作为分离手段的分离运送部B,送入与供纸带84的相接位置。该供纸带84由驱动辊82和从动辊83架设,伴随供纸电机102的正转,驱动棍82回转,朝着图示顺时钟方向环状移动。通过供纸电机102的正转,驱动逆向辊85朝着图示顺时钟方向回转,该逆向辊85与该供纸带84的下部架设面相接。在该相接部中,供纸带84的表面朝着供纸方向移动。与此相反,逆向辊85的表面欲朝着与供纸方向逆方向移动,但是,在逆向辊85的驱动传递部设有没有图示的转矩限制器,若朝着供纸方向的力比转矩限制器的转矩大,则逆向辊85回转,表面朝着供纸方向移动。逆向辊85以所定压力与供纸带84相接,形成分离夹持部,与供纸带84直接相接时,或原稿MS仅仅一张夹入分离夹持部时,被供纸带84或原稿MS带动回转。但是,设定为当在相接部夹入多张原稿MS时,带动回转的力比转矩限制器的转矩低,因此,驱动朝着与带动回转方向相反的图示逆时钟方向回转。由此,对于最上位的下面原稿MS,由逆向棍85赋与与供纸方向相反方向的移动力,从几张原稿仅 仅分离最上位的原稿MS。由此,防止重叠输送。通过供纸带84及逆向辊85的作用分离为一张的原稿MS进入定位部C。接着,通过供纸带84进一步被运送,由碰接传感器72检测前端,进一步前进,与停止的异步棍对86碰接。此后,从碰接传感器72检测到前端,驱动供纸电机102所定时间后停止。由此,原稿MS从由碰接传感器72检测到前端的检测位置仅仅送出所定量的距离,结果,在原稿MS与异步辊对86具有所定量挠曲压接状态下,停止由供纸带84运送原稿MS。并且,当由碰接传感器72检测到原稿MS前端时,通过使得拾取升降电机101回转,使得拾取辊80从原稿MS上面退避,仅仅供纸带84的运送力运送原稿MS。由此,原稿MS前端进入由异步辊对86的上下辊形成的夹持部,进行前端对齐(歪斜补正)。异步辊对86如上所述具有歪斜补正功能,且在分离后,将得到歪斜补正的原稿MS运送到中间棍对66,通过异步电机(pull out motor) 113驱动二棍中一方。由异步辊对86送出的原稿MS通过原稿宽度传感器73的正下方。原稿宽度传感器73为多个传感器,将由反射型光电传感器等构成的纸检测传感器沿着原稿宽度方向(与纸面正交方向)排列多个,根据哪个纸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原稿MS,检测原稿MS的宽度方向尺寸。又,原稿MS的运送方向长度根据以下方法检测根据从由碰接传感器72检测到原稿MS前端到不能由碰接传感器72检测到原稿MS (原稿MS后端通过)的时间,从电机脉冲数检测。通过异步辊对86以及中间辊对66驱动运送的原稿MS进入由中间辊对66及读取入口辊对90运送的转向部D。中间辊对66构成为从作为异步辊对86的驱动源的异步电机113以及作为读取入口辊对90的驱动源的读取入口电机114的两方电机传递驱动。并且,设有回转速度决定机构,两个电机之中,由回转速度快侧的电机驱动决定回转速度。在图像读取单元50中,当通过异步棍对86以及中间棍对66回转运送原稿MS从定位部C到转向部D时,将在定位部C的运送速度设定为比在第一读取运送部E的运送速度高,缩短将原稿MS送入第一读取运送部E的处理时间。这时,中间辊对66将异步电机113作为驱动源回转。若由读取入口传感器67检测到原稿MS前端,则在原稿MS前端进入由读取入口辊对90的上下辊形成的夹持部前,为了使得原稿MS的运送速度与在第一读取运送部E的运送速度相同,开始异步电机113減速。与此同吋,驱动读取入口电机114及读取电机103正转。通过驱动读取入口电机114正转,驱动读取入口辊对90朝着运送方向回转,通过驱动读取电机103正转,分别驱动读取出ロ辊对92以及第二读取出ロ辊对93朝着运送方向回转。若由定位传感器65检测到从转向部D向着第一读取运送部E的原稿MS前端,则控制器100化费所定时间使得各电机减速,使得原稿MS的运送速度经所定运送距离减速。并且,控制器100控制在第一固定读取部151的第一读取位置400前使得原稿MS暂时停止,同吋,通过I/F107向本体控制部111发送定位停止信号。接着,若控制器100从本体控制部111接收到读取开始信号,则控制驱动读取入口电机114以及读取电机103,在定位停止的原稿MS的原稿前端到达第一读取位置400前,使得原稿MS的运送速度上升到所定的运送速度。由此,原稿MS—边增快运送速度,一边向着第一读取位置400运送。并 且,根据读取入口电机114的脉冲计数计算原稿MS的前端到达第一读取位置400的时间,在该时间,从控制器100向本体控制部111发送表不原稿MS的第一面的副扫描方向有效图像区域的门信号。该送信在原稿MS的后端通过第一读取位置400前持续进行,由第一固定读取部151读取原稿MS的第一面。通过第一读取运送部E的原稿MS在通过读取出ロ辊对92后,其前端由排纸传感器61检测到,进而,此后,通过第二读取运送部F,向排纸部G运送。当仅仅读取原稿MS单面(第一面)场合,不需要由第二固定读取部95读取原稿MS的第二面。于是,若由排纸传感器61检测到原稿前端,则排纸电机104开始正转,驱动排纸辊对94的图示上侧的排纸辊朝着图示逆时钟方向回转。又,根据由排纸传感器61检测到原稿MS前端后的排纸电机104的脉冲计数,计算原稿MS后端脱离排纸辊对94的夹持部的时间。并且,根据该运算結果,在原稿MS后端将要脱离排纸辊对94的夹持部前的时间,使得排纸电机104的驱动速度減速,控制使得以原稿MS不从原稿码放台55跳出那样的速度排纸。另ー方面,当读取原稿MS两面(第一面及第ニ面)场合,由排纸传感器61检测到原稿MS前端后,到达第二固定读取部95的时间根据读取电机103的脉冲计数运算。并且,在该时间,从控制器100向本体控制部111发送表示原稿MS的第二面的副扫描方向有效图像区域的门信号。该送信在原稿MS的后端通过第二固定读取部95的第二读取位置前持续进行,由第二固定读取部95读取原稿MS的第二面。作为读取手段的第二固定读取部95由密接型图像传感器(CIS)构成,以防止因附着在原稿MS的糊状异物附着到读取面引起读取纵向条纹为目的,在读取面施以涂布处理。又,在夹着原稿MS通过的运送通道与第二固定读取部95对向的位置,配设从非读取面侧(第一面侧)支承原稿MS的作为原稿支承手段的第二读取辊96。该第二读取辊96抑制在第二固定读取部95的第二读取位置的原稿MS的浮起,且起着作为用于取得第二固定读取部95的明暗数据的基准白部的功能。下面,说明本实施形态的特征点。
图8是ADF51的原稿载置部A、分离运送部B、定位部C、直到转向部D的中途的概略说明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形态的ADF51包括检测原稿MS前端的作为第一前端检测手段的第一前端检测传感器Snl。又,在第一前端检测传感器Snl的原稿运送方向上游侧,设有检测原稿MS前端的作为第二前端检测手段的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作为第一前端检测传感器Snl,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可以使用反射型光电传感器或透射型光电传感器。第一前端检测传感器Snl配置在从分离夹持部沿着运送路径的下游位置,更具体地说,在特定尺寸的原稿的运送方向长度(在本实施形态中,信纸横向尺寸216_)上加上必要充分的余量α的值。例如,有时下一原稿的前端从分离夹持部朝下游突出,上述余量考虑该突出量,以及第一前端检测传感器Snl的配置误差,以及后述的长度检测手段的检测误差等决定。该第一前端检测传感器Snl的配置位置为以下位置当第一前端检测 传感器Snl检测到原稿前端时,能看作具有上述特定片材尺寸(在上述例中,信纸横向尺寸216mm)的长度的原稿后端确实脱离分离部(供纸带84,逆向辊85)的位置。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配置在从作为送出手段的拾取辊80沿着运送路径的下游位置,更具体地说,在特定尺寸的原稿的运送方向长度(在本实施形态中,信纸横向尺寸216mm)上加上必要充分的余量α的值。上述余量考虑例如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的配置误差,以及后述的长度检测手段的检测误差等决定。该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的配置位置为以下位置当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检测到原稿前端时,能看作具有上述特定片材尺寸(在上述例中,信纸横向尺寸216mm)的长度的原稿后端确实脱离拾取辊80的位置。上述特定尺寸的原稿系用户使用频度高、因而用户要求生产性高的原稿尺寸,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特定尺寸设定为信纸横向的运送方向长度216_。但本发明的特定尺寸并不限定于该信纸横向尺寸。在本实施例中,所定值(特定尺寸的长度)用SLl表示。又,在分离夹持部Ab附近,配置后端检测手段M1,其是后端检测手段,也可以作为长度检测手段。图9是后端检测手段Ml周边的平面图,图10是后端检测手段Ml的截面图。如图所示,在后端检测手段Ml中,驱动辊82的驱动轴82a用于驱动供纸带84回转,传感器臂140回转自如地安装在所述驱动轴82a上,检测辊轴142回转自如地支承在所述传感器臂140上,检测辊141,编码盘143,以及光电传感器144与检测辊轴142嵌合,作为随动回转部件。编码盘143与检测辊轴142嵌合,使得与检测辊141同步动作。光电传感器144使用透射型光电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支架148,安装在供纸部杆145,由传感器盖146遮覆。检测辊141通过传感器臂140回转自如地支承在驱动轴上,用自重与原稿MS相接。也可以用弹簧等将后端检测手段Ml朝原稿侧赋能,使得检测辊141与原稿相接。由此,通过检测辊轴142回转自如地支承在传感器臂140的检测辊141和编码盘143与原稿MS的运送方向动作一致回转。编码盘143的圆周上隔开所定间隔形成没有图示的透过孔,若该透过孔来到与光电传感器144对向的位置,则光电传感器144的受光部检测到来自发光部的光,向控制器100输出接通信号。另ー方面,当编码盘143的没有图示的透过孔没有在与光电传感器144对向的位置吋,编码盘143遮覆来自光电传感器144的发光部的光。因此,这时,光不入射到光电传感器144的受光部,因此,向控制器100输出断开信号。其結果,当检测辊141与运送中的原稿MS随动回转时,控制器100从光电传感器144接收到定期间隔的接通ー断开信号(以下,称为“脉冲信号”)。另ー方面,当检测辊141停止吋,控制器100从光电传感器144接收到接通或断开的连续信号(以下,称为“仅仅连续信号”)。这样,控制器100通过监视来自光电传感器144的信号,能检测所述检测辊141回转还是停止。即,由编码盘143、光电传感器144、控制器100构成检测作为随动回转部件的检测辊141的回转。下面,參照图11及图12说明后端检测手段Ml检测原稿后端。图11是在异步辊对86不进行歪斜补正场合的时间图,图12是在异步辊对86进行歪斜补正场合的时间图。如图11所示,在异步辊对86不进行歪斜补正场合,若原稿MS的前端到达检测辊 141,则检测辊141与原稿MS随动回转。若检测辊141开始回转,则来自光电传感器144的输出从连续信号切換为脉冲信号。接着,若原稿MS后端脱离检测辊141,则检测辊141回转停止,光电传感器144的输出从脉冲信号切換为连续信号。因此,通过监视来自光电传感器144的输出从脉冲信号切換为连续信号,能检测原稿MS后端。又,在本实施形态中,通过该后端检测手段M1,检测原稿MS的运送方向长度。具体地说,通过监视从连续信号切換为脉冲信号,检测原稿MS前端。若检测到原稿MS前端,则计数来自光电传感器144的脉冲数nl (将“接通-断开信号”设为ー个脉冲),直到检测到原稿MS后端。并且,使用检测到的脉冲数nl,检测辊141的直径r,检测辊141回转一周的脉冲数n(编码盘143的透过孔的数),计算原稿MS的运送方向长度[nlXUr/n)]mm。这样,通过后端检测手段Ml检测原稿MS的运送方向长度。另ー方面,在异步辊对86进行歪斜补正场合,停止的异步辊对86与原稿MS前端碰接,使得原稿MS挠曲,原稿MS运送暂时停止。因此,如图12所示,检测辊141的回转也暂时停止。因此,需要判断检测辊141的停止是由于在后端检测手段Ml没有运送原稿而引起的停止,还是因歪斜补正而引起的停止。在本实施形态中,通过用软件检测供纸电机102的驱动的接通/断开,判断检测辊141的停止是由于在后端检测手段Ml没有运送原稿而引起的停止,还是因歪斜补正而引起的停止。具体地说,当供纸电机102的驱动为接通,从连续信号切換为脉冲信号吋,检测为原稿MS前端到达后端检测手段Ml上。在供纸电机102的驱动从接通切换为断开的时刻,光电传感器144的输出从脉冲信号切换为连续信号吋,判断为检测辊141的停止是由于歪斜补正而引起的暂时停止。当供纸电机102的驱动为断开,光电传感器144的输出从连续信号切換为脉冲信号时,判断为歪斜补正后的检测辊141的回转,当供纸电机102的驱动为断开,光电传感器144的输出从脉冲信号切換为连续信号时,判断为原稿后端从后端检测手段Ml上脱离而引起的检测辊141的停止。在本实施形态中,根据供纸电机102的驱动为接通/断开,判断检测辊141的停止是由于在后端检测手段Ml没有运送原稿而引起的停止,还是因歪斜补正而引起的停止,但是,也可以使用驱动异步棍对86的异步电机113的驱动接通/断开。例如,异步电机113的驱动断开,供纸电机102的驱动断开时的检测辊141的停止可以判断为歪斜补正时的检测辊141的停止,异步电机113的驱动接通,供纸电机102的驱动断开时,检测到检测辊141的停止时,可以检测为原稿MS的后端从后端检测手段Ml脱离。又,供纸电机102接通,检测到检测辊141回转时,可以检测为原稿前端到达后端检测手段M1,供纸电机102断开,检测到检测辊141回转时,可以检测为歪斜补正后的再运送。这样,因歪斜补正,原稿暂时停止场合,可以通过使用歪斜补正前来自光电传感器144的脉冲数nl,歪斜补正后来自光电传感器144的脉冲数n2,检测辊141的直径r[mm],检测辊141回转一周的脉冲数n,计算片材长度[(nl + n2) X n (r/n)]mm。在本实施形态中,根据检测辊141的直径r[mm],检测辊141回转一周的脉冲数η,计数的脉冲数nl,(nl + n2),计算片材长度,但是,检测辊141的直径r [mm]以及检测辊141回转一周的脉冲数η是规定值,因此,也可以仅仅根据计数的脉冲数nl,(nl +n2),确定片材长度。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通过检测光电传感器144的脉冲信号切换为连续信号,检测原稿MS后端,因此,能在原稿MS后端刚脱离后端检测手段Ml后检测原稿MS后端。即,当检测辊141与原稿MS随动回转时,控制器100在所定时间接收来自光电传感器144的脉冲信号。因此,若在所定时间没有接收到脉冲信号,则能判断原稿MS后端脱离后端检测手段Ml。S卩,原稿MS后端脱离后端检测手段M1,在原稿MS移动一脉冲份的时刻,能检测原稿MS后端。每一脉冲的原稿移动量很少,因此,能在原稿MS后端刚脱离后端检测手段Ml后检测原稿MS后端。又,即使在原稿MS上形成冲孔,检测辊141与原稿MS的没有形成冲孔处相接,与原稿MS随动回转,因此,即使在原稿MS上形成冲孔,检测辊141也不会停止。因此,如上所述,若在所定时间没有接收到脉冲信号,则即使控制检测原稿MS后端,也不会产生误检测。因此,没有必要控制为了防止因冲孔引起误检测,从在所定时刻没有接收到脉冲信号时刻,等待几秒钟,在该期间若没有接收到脉冲信号,检测后端。因此,不会因冲孔引起误检测,能在原稿MS后端刚脱离后端检测手段Ml后检测原稿MS后立而。又,较好的是,检测辊141配置在分离夹持部位置的下游侧,但尽可能位于上游。将检测辊141配置在分离夹持部Ab上游场合,在后端检测手段Ml检测原稿后端的阶段,原稿MS后端没有通过分离夹持部Ab。因此,若后端检测手段Ml检测到原稿MS后端,则开始控制时刻检测以及控制驱动量测定,在时刻及驱动量成为所定值的时间,控制运送下一原稿,因此,控制烦杂。将检测辊141配置在分离夹持部Ab位置场合也同样,若后端检测手段Ml检测到原稿MS后端,则开始控制时刻检测以及控制驱动量测定,在时刻及驱动量成为所定值的时间,需要控制运送下一原稿。有时下一原稿与运送中的原稿一起被运送,下一原稿前端从分离夹持部Ab稍稍突出。因此,若在后端检测手段Ml检测原稿后端的阶段(原稿后端刚大体脱离分离夹持部后)开始运送下一原稿,发生前原稿后端和下一原稿前端叠合运送的所谓重叠运送。因此,为了防止这种重叠运送,将检测辊141配置在分离夹持部Ab位置场合也同样,若后端检测手段Ml检测到原稿MS后端,则需要开始控制时刻检测以及控制驱动量测定,在时刻及驱动量成为所定值的时间,控制运送下一原稿。另一方面,通过将检测辊141配置在分离夹持部位置的下游侧,即使在后端检测手段Ml检测到原稿MS后端的时刻开始运送下一原稿,也不会发生上述那样的重叠运送。因此,如上所述,后端检测手段Ml检测到原稿MS后端后,没有必要进入控制时刻检测以及控制驱动量測定,能以简单控制运送下一原稿。又,在本实施形态中,用后端检测手段Ml检测原稿的运送方向长度,但是,也可以使用第一前端检测传感器Snl,或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碰接传感器72等其它检测手段检测原稿的运送方向长度。又,也可以另外设置,将专用检测原稿运送方向长度的传感器配置在原稿运送路径上。在图11中,符号Tl表示第一张原稿开始供纸动作,符号T2表示原稿前端到达检测辊,符号T3表示供纸带开始随动 ,符号T4表示原稿后端通过检测辊,符号T5表示第二张原稿开始供纸动作。在图12中,符号Tl表示第一张原稿开始供纸动作,符号T2表示原稿前端到达检测辊,符号T3’表示原稿前端与异步辊碰接,符号T3”表示原稿碰接后开始再运送,符号T4表示原稿后端通过检测辊,符号T5表示第二张原稿开始供纸动作。下面,说明本实施形态的原稿供纸控制。图13及图14是控制供纸开始时间的流程图。如图所示,首先,等待从本体控制部111通过I/F107要求的供纸开始命令(SI)。若接到命令(SI的“是”),则为了送出第一张原稿,开始降低拾取辊80 (S2),结束拾取辊80的下降处理(S3的“是”)后,开始第一张原稿的供纸动作(S4)。有下一原稿场合(S5的“是”),在后端检测手段Ml开始測定原稿运送方向长度,且用后端检测手段Ml检测原稿后端(S6)。若在后端检测手段Ml检测到第一张原稿后端(S6的“是”),作为用于送出第二张原稿的准备动作,开始下降拾取辊80 (S8),结束拾取辊80的下降(S8的“是”)后,继续开始第二张原稿的供纸动作(送出动作)(S9)。到此为止,控制ー叠原稿中的第一张和第二张供给,作为结论,第二张原稿的供纸动作开始时间不依存于第一张原稿尺寸,通常,在后端检测手段Ml检测到第一张原稿的后端的时刻实行。又,若第一张原稿的后端脱离后端检测手段M1,则如上所述,根据脉冲数计算原稿运送方向长度,确定原稿运送方向长度(SlO)。这样,若原稿运送方向长度确定,则确认所确定的原稿运送方向长度是否为所定值(特定尺寸的原稿运送长度216mm)以下。所确定的原稿运送方向长度超过所定值场合(Sll的“否”),将第一前端检测传感器Snl,第ニ前端检测传感器Sn2的前端检测设定为无效(S13)。另ー方面,所确定的原稿运送方向长度为所定值(特定尺寸的原稿运送长度216mm)以下场合(Sll的“是”),将第一前端检测传感器Snl,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的前端检测设定为有效(S12)。接着,若有下一原稿(S14的“是”),则移到步骤S15的处理,若没有下一原稿(S14的“否”),则结束处理。这样,在本实施形态中,根据第一张原稿的片材长度信息,决定第三张原稿以后(包括第三张原稿)的供纸开始时间。即,使用该所确定的尺寸信息的决定供纸开始时间按以下方法实行将ー叠原稿的连续读取设为ー个单位,在其开始时仅仅进行一次(仅仅第一张原稿),在ー叠原稿的连续供纸中,固定这时的结果使用。但是,也可以按照各原稿运送所取得的确定尺寸信息,决定供纸开始时间。即,也可以根据第N张的确定尺寸信息,决定(N+ 2)张的拾取辊的下降/供纸动作的开始时间。图14是控制第三张以后的供纸开始时间的流程图。
如图14所示,作为控制手段的控制器100监视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以及后端检测手段M1,当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比后端检测手段Ml先检测到原稿前端场合,在S12确认前端检测传感器的前端检测是否设定为有效。前端检测传感器的前端检测设定为有效场合(S15的“是”),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在检测到前端的时间,设为供纸准备动作,开始拾取辊80下降(S17)。又,开始并行处理后述的异常检测处理(S23)。另一方面,与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相比,后端检测手段Ml先检测到原稿后端场合,在S13前端检测传感器的前端检测设定为无效场合,后端检测手段Ml检测到原稿后端场合(S15的“否”,S16的“是”),在后端检测手段Ml检测到原稿后端时刻,设为供纸准备动作,开始拾取辊80下降(S17)。拾取辊80下降开始时间根据后端检测手段Ml检测到原稿后端场合,后端检测手段Ml已经检测到后端状态(S19的“是”),因此,拾取辊80下降一结束(S20的“是”),就开始原稿供纸动作(S21)。另一方面,拾取辊80下降开始时间根据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检测到原稿前 端场合,后端检测手段Ml尚没有检测到原稿后端,因此,控制器100监视第一前端检测传感器Snl和后端检测手段Ml。并且,与后端检测手段Ml检测到原稿后端相比,第一前端检测传感器Snl先检测到原稿前端,且前端检测设定为有效场合(S18的“是”),开始后述的异常检测处理(S24),且在第一前端检测传感器Snl的前端检测的时刻开始下一原稿的供纸动作(S21)。另一方面,与第一前端检测传感器Snl检测到原稿前端相比,后端检测手段Ml检测到原稿后端场合(S18的“否”,S19的“是”),在后端检测手段Ml检测到原稿后端时亥IJ,开始下一原稿的供纸动作(S21)。在本实施形态中,对于一叠原稿的第三张以后的原稿(包括第三张原稿),通过实行如图14所示那样的原稿供纸控制,能缩短特定尺寸原稿的纸之间的间隔供纸。又,即使对于运送方向长度比特定尺寸(信纸横向尺寸216mm)短的原稿,也能不扩展纸之间的间隔地运送原稿。再有,对于运送方向长度比特定尺寸长的原稿,能不会产生重叠运送地运送原稿。以下,参照附图进行具体说明。首先,参照图15及图16说明确定尺寸为特定尺寸(信纸横向尺寸)场合运送。当确定尺寸为特定尺寸时,成为<所定值(216_),因此,第一前端检测传感器Snl、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的前端检测设定为有效。如图15所示,若运送特定尺寸原稿,则在原稿后端脱离后端检测手段Ml前,原稿前端到达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因此,特定尺寸场合,在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检测到原稿前端时刻,拾取辊80开始下降。这时,如图所示,原稿后端位于脱离与拾取辊80的对向位置的位置。因此,即使在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的前端检测时刻,拾取辊80开始下降,拾取辊80也不会与前原稿相接。因此,运送特定尺寸原稿时,在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检测到原稿前端时刻,拾取辊80开始下降,与在后端检测手段Ml检测到原稿后端时刻拾取辊开始下降场合相比,能挤紧纸之间间隔进行运送。又,确定尺寸为特定尺寸时,如图16所示,原稿后端脱离后端检测手段Ml前,原稿前端到达第一前端检测传感器Snl。因此,特定尺寸时,在第一前端检测传感器Snl检测到原稿前端时刻,开始供纸动作。当原稿前端到达第一前端检测传感器Snl时,原稿后端位于分离夹持部Ab的稍稍下游侧。从分离夹持部Ab,原稿后端处于如下位置即使下一原稿前端从分离夹持部Ab突出,前原稿的后端不与下一原稿前端叠合。因此,特定尺寸原稿场合,即使在第一前端检测传感器Snl检测到原稿前端时刻,开始运送下一原稿,也不会产生重叠运送,与后端检测手段Ml检测到原稿后端,开始运送原稿场合相比,能挤紧纸之间间隔进行运送。在上述说明中,说明原稿为特定尺寸(信纸横向尺寸216mm)时运送,对于运送方向长度为(216mm —从分离夹持部到后端检测手段Ml的运送路径长度LI)以上、216mm以下的原稿,在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的前端检测时刻,开始作为送出准备动作的供纸准备动作,在第一前端检测传感器Snl的前端检测时刻,开始作为送出动作的供纸动作。即,运送方向长度为(216mm —从分离夹持部到后端检测手段Ml的运送路径长度LI)以上、216mm以下的原稿,成为所定的基准长度原稿。在本发明中,“216mm以下”表示包括216mm,“(SLl — LI)以上”,表示包括(SLl - LI)。 下面,參照图17说明原稿运送方向长度为比上述基准长度短,从后端检测手段Ml到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的运送路径长度L2以上原稿(以下称为“第一尺寸”)的供纸。这种场合,也成为<所定值(216mm),因此,第一前端检测传感器Snl、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的前端检测设定为有效。在本实施例中,基准长度具有以下关系SL1 — LI彡基准长度彡SL1。其中,SLl为特定尺寸长度,LI为第一运送通道长度。该第一尺寸原稿的原稿运送方向长度为从后端检测手段Ml到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的运送路径长度L2以上,因此,与特定尺寸原稿相同,在原稿后端脱离后端检测手段Ml前,原稿前端到达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因此,确定尺寸为第一尺寸吋,也在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检测到原稿前端时刻,拾取辊80开始下降。由此,与在后端检测手段Ml检测到原稿后端时刻拾取辊开始下降场合相比,能挤紧纸之间间隔进行运送。但是,该第一尺寸原稿比上述基准长度短,因此,如图17所示,在原稿前端到达第一前端检测传感器Snl前,原稿后端脱离后端检测手段Ml。因此,第一尺寸原稿场合,在后端检测手段Ml检测到原稿后端时刻,开始下一原稿的供纸动作。这样,第一尺寸场合,在后端检测手段Ml检测到原稿后端时刻,开始下一原稿的供纸动作,与在第一前端检测传感器Snl检测到原稿前端的时刻,开始运送下一原稿相比,能挤紧纸之间间隔进行运送。下面,參照图18说明原稿运送方向长度小于从后端检测手段Ml到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的运送路径长度L2的原稿(以下称为“第二尺寸”)的供纸。这种场合,也成为<所定值(216mm),因此,第一前端检测传感器Snl、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的前端检测设定为有效。如图18所示,对于第二尺寸原稿,前端检测设定为有效,但是,第二尺寸比从后端检测手段Ml到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的运送路径长度L2短,因此,在原稿前端到达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前,原稿后端脱离后端检测手段Ml。因此,在后端检测手段Ml检测到原稿后端的时刻,拾取辊80开始下降,拾取辊80下降结束后,开始下一原稿的供纸动作。这样,第二尺寸场合,通过后端检测手段Ml的检测后端,开始供纸准备动作/供纸动作。因此,与特定尺寸原稿时相同,在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检测到原稿前端时刻,拾取辊80开始下降,与在第一前端检测传感器Snl检测到原稿前端的时刻,开始运送下一原稿相比,能挤紧纸之间间隔进行运送。参照图19说明原稿运送方向长度为超过所定值(216_)的原稿(以下称为“第三尺寸”)的供纸。这种场合,超过所定值(216_),因此,第一前端检测传感器Snl、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的前端检测设定为无效。这种场合,如图19所示,与后端检测手段Ml检测到原稿后端相比,第一前端检测传感器Snl、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先检测到原稿前端。但是,第一前端检测传感器Snl、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的前端检测设定为无效,因此,即使第一前端检测传感器Snl、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检测到原稿前端,也不会开始拾取辊80下降及下一原稿的供纸动作。如图所示,当原稿前端脱离第一前端检测传感器Snl时,原稿后端位于与拾取辊80的对向位置的运送方向上游侧。因此,这种场合与特定尺寸原稿相同,若在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检测到原稿前端的时刻,拾取辊80开始下降,则前原稿和拾取辊80相 接。其结果,拾取辊80成为运送阻力,前原稿存在产生歪斜的危险。再有,若在第一前端检测传感器Snl检测到原稿前端的时刻,开始运送原稿,则产生重叠运送。因此,第三尺寸场合,将前端检测设为无效,在后端检测手段Ml检测到原稿后端时刻,拾取辊80开始下降,拾取辊80若与一叠原稿的原稿相接,就运送下一原稿,在前原稿上不会产生歪斜,不会产生重叠运送。这样,在本实施形态中,对于第三张以后的原稿(包括第三张原稿),通过实施图14所示那样的控制,仅仅原稿运送方向长度为上述基准长度场合,在第一前端检测传感器Snl的前端检测的时刻开始供纸动作,其它原稿在后端检测手段Ml检测到后端的时刻开始供纸动作。如上所述,第一前端检测传感器Snl配置在从分离夹持部Ab离开216mm+ α的位置,因此,特定尺寸(信纸横向尺寸)的原稿在纸之间间隔α以下(下一原稿的前端从分离夹持部Ab突出场合,比纸之间间隔α狭)运送。由此,能缩短特定尺寸原稿的纸之间间隔进行运送。又,即使不是特定尺寸,只要是基准长度原稿,与在后端检测手段Ml检测到后端时刻开始供纸动作场合相比,能缩短原稿的纸之间间隔进行运送。运送方向长度比基准长度短的原稿在后端检测手段Ml检测到后端的时刻开始下一原稿的供纸动作,因此,与在第一前端检测传感器Snl检测到原稿前端的时刻,开始运送下一原稿相比,能缩短原稿的纸之间间隔进行运送。即使比基准长度长的原稿,在后端检测手段Ml检测到后端的时刻开始下一原稿的供纸动作,因此,能不会发生重叠运送地运送下一原稿。后端检测手段Ml根据检测辊141的回转状态检测后端,因此,原稿后端脱离后端检测手段Μ1,立刻能检测后端。因此,与后端检测手段Ml为光电传感器场合相比,能缩短运送基准长度以外的原稿时的纸之间间隔。原稿运送方向长度为特定尺寸(信纸横向尺寸216mm)以下,从后端检测手段Ml到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的运送路径长度L2以上场合,根据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的前端检测时刻,开始作为准备动作的拾取辊80下降,能早期结束准备下一原稿的供纸动作。由此,能早期开始下一原稿的供纸动作。原稿运送方向长度为特定尺寸(信纸横向尺寸216mm)以下,但不是从后端检测手段Ml到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的运送路径长度L2以上场合,在后端检测手段Ml检测到后端的时刻,拾取辊80开始下降。因此,原稿运送方向长度小于从后端检测手段Ml到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的运送路径长度L2场合,与在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检测到前端的时刻,拾取辊80开始下降场合相比,能早期结束准备下一原稿的供纸动作。原稿运送方向长度超过特定尺寸场合,能防止运送中的原稿与拾取辊80相接,能抑制运送中原稿产生歪斜。在本实施形态中,说明在拾取下降处理中实行使用第二前端检测传感器Sn2时的控制(S15-S17),以及在供纸开始处理中实行使用第一前端检测传感器Snl的控制(S18-S21),但是,也可以根据情況,仅仅进行某一方的控制。这种场合,省略图13所示的流程中的S15或S18,成为判断结果为“否”的固定的控制流程。在原稿载置台53,有时载置运送方向长度不同的原稿混合的ー叠原稿。例如,第ー张原稿为<所定尺寸(216mm),第三张原稿以后(包括第三张原稿)有超过所定尺寸的长度的原稿,这种场合,在该第三张原稿以后的超过所定尺寸的原稿和其后原稿之间,会发生重叠运送。其結果,担心发生原稿堵塞(JAM)或对原稿产生损伤。于是,当载置这种 运送方向长度比特定尺寸长的原稿和特定尺寸以下原稿混合的ー叠原稿场合,用户可以设定“原稿尺寸混载模式”,设定“原稿尺寸混载模式”场合,通常,将后端检测手段Ml检测到后端作为触发时刻,控制下一原稿的供纸动作开始时间。原稿尺寸的混载模式设定例如可以通过用户在操作部108的操作,进行设定/解除。如上所述,根据片材尺寸的控制归纳如下表I
权利要求
1.一种片材运送装置,包括 载置部,以多张重叠的片材叠合状态载置片材; 送出手段,从上述载置部送出上述载置部的片材叠合的上位片材; 分离手段,由上述送出手段从上述载置部送出多张片材场合,使得仅仅最上位的片材与其它片材分离送出; 后端检测手段,检测由上述分离手段分离的片材后端; 运送部,将由上述分离手段分离的片材向着运送目的地运送; 控制手段,根据所定时刻到来,使得由上述送出手段实行的片材送出动作开始;以及第一前端检测手段,沿着片材运送方向,在后端检测手段的下游侧的所定位置,检测片材iu端; 其中,上述后端检测手段检测在上述运送部运送中的片材的运送方向长度; 构成上述控制手段,使得上述片材长度为所定基准长度时,采用由上述第一前端检测手段检测到前端的时刻作为上述所定时刻,另一方面,上述片材长度为所定基准长度以外时,采用由上述后端检测手段检测到后端的时刻作为上述所定时刻; 上述后端检测手段包括与上述片材随动的随动回转部件,以及检测上述随动回转部件的回转的回转检测手段。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片材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后端检测手段位于从分离位置(Ab)离开第一运送路径长度(LI)的位置,所定基准长度为特定的片材长度(SLl)以下,特定的片材长度减去第一运送路径长度(SLl — LI)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片材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构成上述控制手段,上述片材长度为基准长度以下时,采用由上述第一前端检测手段检测到前端的时刻,由上述后端检测手段检测到后端的时刻之中早的一方,实施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第二前端检测手段,沿着片材运送方向,设在上述第一前端检测手段的上游,且位于上述后端检测手段的下游,离开第二运送路径长度(L2); 其中,作为上述送出手段,使用进行准备动作的装置,用于在上述片材送出动作之前,使得上述片材送出动作成为可能; 构成上述控制手段,当由后端检测手段检测到的片材的运送方向长度的检测结果为等于或小于特定的片材长度(SLl),且等于或大于上述第二运送路径长度(L2)时,根据上述第二前端检测手段的检测到前端的时间,开始上述准备动作,上述以外场合,根据上述后端检测手段检测到后端的时刻,开始上述准备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片材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送出手段,设有与上述载置部的片材叠合的最上位片材相接回转的回转部件; 上述准备动作为使得上述回转部件与上述最上位的片材相接的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片材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构成上述控制手段,根据上述后端检测时刻开始上述准备动作场合,准备动作刚结束,就由上述送出手段开始片材送出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片材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构成上述控制手段,上述片材长度等于或小于特定的片材长度时,采用由上述第二前端检测手段检测到前端的时刻,由上述后端检测手段检测到后端的时刻之中早的一方,实施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个所述的片材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模式设定手段,当在上述载置部载置片材运送方向长度不同的片材时,设定为片材尺寸混载模式; 构成上述控制手段,当设定为片材尺寸混载模式时,不由后端检测手段检测长度,根据由上述后端检测手段检测到后端的时刻,使得上述送出手段开始片材送出动作。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个所述的片材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异常检测手段,采用由上述第一前端检测手段检测到前端的时刻,使得上述送出手段开始片材送出动作场合,从上述第一前端检测手段检测到前端的时刻到上述后端检测手段检测到后端的片材运送量等于或大于所定值场合,判断为运送异常; 构成上述控制手段,上述异常检测手段检测到运送异常场合,停止运送片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片材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用于运送上述片材的驱动源的驱动量,把握上述片材的运送量。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片材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模式设定手段,当在上述载置部载置片材运送方向长度不同的片材时,设定为片材尺寸混载模式; 设有通知手段,当上述异常检测手段检测到运送异常场合,向用户通知,确认是否设定为上述片材尺寸混载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片材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通知手段,当上述异常检测手段检测到运送异常场合,向用户通知,在检测片材运送方向长度的手段发生故障的信息。
13.一种片材运送装置,包括 载置部,以多张重叠的片材叠合状态载置片材; 送出手段,从上述载置部送出上述载置部的片材叠合的上位片材; 分离手段,由上述送出手段从上述载置部送出多张片材场合,使得仅仅最上位的片材与其它片材分离送出; 后端检测手段,检测由上述分离手段分离的片材后端; 运送部,将由上述分离手段分离的片材向着运送目的地运送; 控制手段,根据所定时刻到来,使得由上述送出手段实行的片材送出动作开始;第一前端检测手段,沿着片材运送方向,在后端检测手段的下游侧的所定位置,检测片材前端;以及 长度检测手段,检测在上述运送部运送中的片材的运送方向长度; 其中,构成上述控制手段,使得上述片材长度为所定基准长度时,采用由上述第一前端检测手段检测到前端的时刻作为上述所定时刻,另一方面,上述片材长度为所定基准长度以外时,采用由上述后端检测手段检测到后端的时刻作为上述所定时刻; 上述后端检测手段包括与上述片材随动的随动回转部件,以及检测上述随动回转部件的回转的回转检测手段。
14.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 原稿运送手段,运送作为片材的原稿片材;以及 读取手段,顺序读取由上述原稿运送手段运送的原稿片材的图像;其特征在于 使用权利要求1-13中任一个记载的片材运送装置,作为上述原稿运送手段。
1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记录片材运送手段,运送作为片材的记录片材;以及 图像形成手段,在由上述记录片材运送手段运送的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 使用权利要求1-13中任一个记载的片材运送装置,作为上述记录片材运送手段。
1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读取手段;以及图像形成手段,根据由上述图像读取手段读取的原稿图像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 设有权利要求14中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作为上述图像读取手段。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片材运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由检测辊(141)等的随动回转部件以及检测随动回转部件回转的回转检测手段构成后端检测手段(M1),检测片材后端,所述检测辊与片材随动,所述回转检测手段由编码盘143、光电传感器144、控制器100等构成。由此,与将后端检测手段(M1)设为光电传感器场合相比,能快速检测原稿后端脱离后端检测手段。其结果,能抑制运送基准长度以外原稿时纸之间的距离。提供能比以往缩短基准长度的片材的片材间距离、且也能缩短基准尺寸以外的片材的片材间距离的片材运送装置、使用其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文档编号B65H5/00GK102815560SQ201210166889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8日
发明者铃木义人, 飞永秀树, 兼谷厚史, 北冈真也, 木村宪雄, 神林护, 铃木道贵, 森田健一郎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