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袋包装坯件及由其所制得的双袋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58635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袋包装坯件及由其所制得的双袋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包装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同时盛放带壳类坚果和果壳的双袋包装。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盛装带壳、皮食物的包装袋,大多为单腔只能盛放食物的包装袋,取食后剥出的壳皮需要另外容器如另配个垃圾桶或垃圾袋等来装,食用起来需要撑两个袋子且还需要注视防止扔到地上,或取食后将壳皮直接握在手上,非常的不方便,还会加重白色污染,所以瓜子等坚果虽是营养丰富又美味的小食但很难推广到很多场所,如影院、公园散步等。且经常出现有些人为图方便直接将壳皮扔在地上的的现象,影响环境的卫生、美观,并加重清洁负担。 现有一些一个包装上设有两个容腔的包装袋,一个容腔盛装食物,另一个容腔可用于盛放剥离出来的壳皮,解决盛放壳皮的问题。如申请号为“200920213777. 0”的“双层环保瓜子袋”,它由瓜子袋、隔离层组成;隔离层设置在瓜子袋的内侧,把瓜子袋分为两层,一层放瓜子,另一层放瓜子壳。但该瓜子袋容腔小,且隔离层简单的设置的,袋口齐平、袋体侧面无扩展空间,致使瓜子袋各层易全部贴合,不仅取食或放壳皮时不易拔开袋口区别两个层,在不用眼观测时还易忘记前后层或放错而将壳皮混放入瓜子层,实际使用起来并不方便,实用性差,且造型简陋,没有被公众接受并广泛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且具有广泛用途的双袋包装坯件及由其所制得的双袋包装袋。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双袋包装坯件,包括主袋片和与所述主袋片侧边折叠连接的侧袋片,所述侧袋片上设置有折叠线,所述主袋片和所述侧袋片折叠封底并封口或敞口形成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袋片为通过所述侧袋片相间连接的三片;其中一片向上延伸形成止手部。现有的一些双袋包装都是先制一个袋体后,再在袋体上附上另外的坯件来制得,生产上一般需要两套设备或者一套设备交替生产再组合两个坯件来制得,势必出坯后的废料浪费会更多,对于包装袋这种低成本的产品,这样的生产方式大大的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和材料成本。本发明由主袋片、侧袋片等一体连接的部件直接折叠(将三个主袋片重叠再将坯件两侧贴合到折叠好后相应的位置上)制得一个完整的双袋包装袋,大大的降低了材料成本和生产工序,加工方便。当用手触碰到叠合后三片齐高的主袋片时,手还需要摸索剥分出两个袋腔,在不用目视的状况下分别两个袋腔更加的麻烦。本发明的设计在当制成双袋包装袋后,其中一片主袋片上部设置止手部,主袋片叠合后由于止手部高于其他两片主袋片,手先触到的是止手部,当止手部位于折叠在中间的主袋片上时,手一触到止手部,便能区分前后两个容腔,手再向前或向后挨着止手部的前面或后面即能到达两个不同的容腔。当制成双袋包装袋后,加入侧袋片的设计,不仅能起到扩大容量的作用,同时还能给包装袋撑开后有一个支撑的作用,使包装袋能容纳更多的食物和果壳,同时在食用时能保持敞口状态,取食和扔壳皮更加方便,也使包装袋更加有立体感和手感,更加美观而不会给人粗陋的感觉。且在包装袋上印刷图案时有更多的空间进行布局,设计也会更加的美观。作为优选,所述主袋片包括依次相间连接的前片、后片和隔层片;所述止手部由后片向上延伸形成。人们在取食后扔壳皮时,都会有想尽快扔掉再取食物的感觉。本设计制成双袋包装袋后,使用时,当止手部位于后面的主袋片上方时,无需目测,手直接根据使用后对高度感观上的惯性抵到止手部前面,无需再区分前腔还是后腔,手直接下移或无需下移便可装壳皮扔入后面的容腔;由于食用时,袋口因侧袋片的设计一直可处于完整的敞口状态,扔完壳皮后,手可方便略向前移,便能到前面的容腔取食。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在闲聊散步或影 院内都可以轻松方便且环保地借助这种包装袋食用带壳皮的食物,从而使带壳皮的食物能在更多的场所被大众接受,如在影院内不大受欢迎的瓜子借助该包装袋也能像爆米花一样在影院等场所受欢迎,且瓜子等坚果的营养价值较高,完全可以取代爆米花这类食物。当包装袋内还有剩余的食物时还可将止手部向前翻折,盖住前后两个敞口的容腔,防止落灰或不小心倒撒。作为优选,所述侧袋片包括位于前片外侧的侧袋片一、连接前片和后片的侧袋片二以及连接后片和隔层片的侧袋片三;所述侧袋片二和所述侧袋片三向上延伸形成与所述止手部折叠连接的兜片。当制成双袋包装袋后,兜片和止手部折叠连接,有效的防止手部单片被抵后易后翻失效的现象;同时兜片和止手部形成一个限制的空间,使用时手更易兜到控制在后腔的上方,扔壳皮更加准确,还防止了随手的运动脱落飘起的小粒的壳皮屑散到包装袋外,类似于扫地时常用的簸箕两侧板,能起到很好的将垃圾兜在簸箕里的作用。当止手部单片设置于包装袋上方时,形式较单簿,整体不美观。兜片和止手部的结合后,使整个包装袋出现立体的层次感,起到既实用又美观的效果。作为优选,所述主袋片等宽;所述侧袋片一外侧和所述隔层片外侧设置有连接片;所述前片和所述隔层片顶部设置有连接用顶边。作为优选,所述止手部顶部设置有连接用顶边。该包装袋实用性强,使用范围广。作为优选,所述前片和隔层片等高;所述止手部高度为所述前片的1/4。通过多次多人进行实际人性化的使用验证,止手部设置为前片的1/4高度,在节约材料的前提下能达到很好的止手的效果,过高不仅浪费材料也会影响美观。当然,也可根据其他需要设置为其他的比例。作为优选,所述侧袋片一和所述侧袋片三的宽度之和等于所述侧袋片二的宽度;所述侧袋片二上沿上下方向设置有三条折叠线;所述侧袋片一和所述侧袋片三上沿上下方向各设置有一条折叠线。当制成双袋包装袋后,侧袋片二通过三条折叠线可轻松的将侧袋片二折叠成四段,侧袋片一和侧袋片三通过各自的折叠线折叠成两段与位于包装袋另一侧的侧袋片二对应。侧袋片采用折叠活褶的设计,使加工好的包装袋,在投用使前能压叠成片,不仅减小了占用空间,还易于运输,同时活褶撑开后还能使包装袋有较大的扩展空间。也有助于撑开两个容腔的袋口。所述侧袋片一和所述侧袋片三的宽度之和等于所述侧袋片二的宽度的设计保证包装袋两侧面对称。一般侧袋片二的前一条折叠线对应侧袋片一上的折叠线,侧袋片二上的后一条折叠线对应侧袋片一上的折叠线,侧袋片二上中间的那条折叠线将侧袋片分成分别与对应位置的侧袋片一和侧袋片三等宽的两部分。生产 过程中根据包装袋的不同用途,调整侧袋片一和侧袋片三的宽度比例,从而调节双袋包装袋的前后两容腔的容积,可作为多种类的食品包装。作为优选,所述坯件底部设置有连接边。坯件底部的连接边用于简易的封底,坯件折叠后可直接将底部连接边全部贴合成一片。作为优选,所述主袋片中至少有一片底端折叠连接有底片;所述侧袋片底端折叠连接有侧底片;所述底片和/或侧底片折叠连接有贴合片。底片折叠做为包装袋的底面,侧底片向内折叠贴到底面的上表面,能起来加固包装袋底的作用,同时还起来挡尘的作用,防止粉尘从侧缝进入。贴合片向上折叠贴到相应的主袋片内侧固底。带底的包装袋在被全部撑开时,可以平稳的直接放在平面上,无需手持,实用性更好。底片可设计为单片的整个底,单片的整个底上可设置一些折叠线,使底片由下向上向容腔内折进去,与主袋体叠合,有效的压扁包装袋,减少占用空间并易于运输。也可设计为前腔底和后腔底两个底片。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由上述双袋包装坯件所制得的双袋包装袋。坯件成型后进行折叠制包装袋时,将隔层片折叠置于前片和后片之间,再将隔层片外侧的连接片贴到成袋后侧袋片二的内侧,再将前片外侧的连接片贴到隔层片上,最后进行封底即制得双袋包装袋。该包装袋完全敞口可作为单独的包装袋销售,用于盛装散卖即食的带果壳类坚果,如用于盛装现炒的瓜子、板栗等坚果。在工厂生产中盛好食物后密封整包销售时,可将前片和隔层片的顶边进行密封连接,让隔层片与后片之间的后腔敞口,为了防止在生产或运输过程中袋内落入杂物,且止手部会易破损,可将止手部向前翻折将止手部的顶边贴合到前片外表面或顶边上,制得全密封的整包。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包装袋生产成本低,加工方便,占用体积小,运输方便不易受损;
2、本包装袋可同时存放食物和果皮;
3、本包装袋使用时无需目视便能简单便捷的操作,极大地满足了人类吃零食时闲逸嫌麻烦的心理,使用非常方便,具有广泛用途,并易于推广;
4、本包装袋容积大,结构简单,立体感,层次感强,造型美观;
5、本包装袋可有效地防止壳皮屑散落,在存放食物时盖上止手部还可防止食物落灰,同时防止食物倾倒散撒。6、本包装袋可作为纯粹的包装袋进行生产销售,如用于盛放街头现炒的瓜子板栗等,也可作为食品厂内密封、包装食品用。


图I是包装袋坯件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包装袋坯件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包装袋坯件结构示意图三;
图4是包装袋坯件结构示意图四;
图5是包装袋坯件结构示意图五; 图6是包装袋结构示意 图中I 一前片,11 一侧袋片一,12 —侧袋片二,13 —侧袋片三,2 —后片,3 —隔层片,4 一止手部,41 一5 片,5 —连接片,6 —连接边,8 —底片,9 一贴合片,10 一侧底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附图I所示一种双袋包装坯件,包括主袋片和与主袋片侧边折叠连接的侧袋片,所述侧袋片上设置有折叠线,所述主袋片和所述侧袋片折叠封底并封口或敞口形成包装袋,所述主袋片为通过侧袋片相间连接的三片;其中一个主袋片向上延伸形成止手部4。所述三个主袋片包括依次相间连接的前片I、后片2和隔层片3 ;所述止手部4由后片2向上延伸形成。所述侧袋片包括位于前片I外侧的侧袋片一 11、连接前片I和后片2的侧袋片二12以及连接后片2和隔层片3的侧袋片三13。所述主袋片等宽;所述侧袋片一 11外侧和所述隔层片3外侧设置有连接片5 ;所述前片I和隔层片3等高;所述止手部4高度为所述前片I的1/4。所述侧袋片一 11和所述侧袋片三13的宽度之和等于所述侧袋片二 12的宽度;所述侧袋片二 12上沿上下方向设置有三条折叠线;三条折叠线将侧袋片二 12等分为四段;所述侧袋片一 11和所述侧袋三13上沿上下方向各设置有一条折叠线,侧袋片一11和侧袋片三13上的折叠线位于各自侧袋片的中心线上。所述坯件底部设置有连接边6。将上述坯件制成包装袋时,将隔层片3折叠置于前片I和后片2之间,再将隔层片3外侧的连接片6贴到成袋后侧袋片二 12的内侧,再将前片I外侧的连接片6贴到隔层片3上,最后在连接边6处进行封底即制得上部又腔敞口的双袋包装袋。实施例二
如附图2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侧袋片二 12和所述侧袋片三13向上延伸形成与所述止手部4折叠连接的兜片41。兜片41加固止手部的同时,使该包装袋集壳皮效果更好,使用更加方便,使包装袋造型也更加美观。实施例三
如附图3和6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三个主袋片底端折叠连接有底片8 ;其中前片I的底片8宽度是另两个底片8宽度的两倍,隔层片3和前片I的底片8上还连接有贴合片9。侧袋片底端折叠连接有侧底片10。加工时,隔层片3和后片2的底片8对折,隔层片3上的贴合片9贴到后片2的底片8上;如片I的底片8向后折,底片8上的贴合片9向上折叠贴到隔层片3上。实施例四
如附图4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前片I和所述隔层片3顶部设置有连接用顶边。折叠贴合封底后的包装袋,前片I和隔层片3可进行封合,形成一个封闭容腔和一个敞口容腔。实施例五· 如附图5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止手部4顶部设置有连接用顶边。可将止手部4向前折叠贴合到前片I,形成一个全密闭的包装袋。该包装袋一体成型生产成本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
权利要求
1.一种双袋包装坯件,包括主袋片和与所述主袋片侧边折叠连接的侧袋片,所述侧袋片上设置有折叠线,所述主袋片和所述侧袋片折叠封底并封口或敞口形成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袋片为通过所述侧袋片相间连接的三片;其中一片向上延伸形成止手部(4)。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双袋包装坯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袋片包括依次相间连接的前片(I)、后片(2)和隔层片(3);所述止手部(4)由后片(2)向上延伸形成。
3.根据权要求2所述一种双袋包装坯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袋片包括位于前片(I)夕卜侧的侧袋片一(11)、连接前片(I)和后片(2)的侧袋片二(12)以及连接后片(2)和隔层片(3)的侧袋片三(13);所述侧袋片二(12)和所述侧袋片三(13)向上延伸形成与所述止手部(4)折叠连接的兜片(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双袋包装坯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袋片等宽;所述侧袋片-(11)外侧和所述隔层片(3)外侧设置有连接片(5);所述前片(I)和所述隔层片(3)顶部设置有连接用顶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双袋包装坯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手部(4)顶部设置有连接用顶边。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所述一种双袋包装坯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片(I)和隔层片(3)等高;所述止手部(4)高度为所述前片(I)的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双袋包装坯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袋片一(11)和所述侧袋片三(13)的宽度之和等于所述侧袋片二(12)的宽度;所述侧袋片二(12)上沿上下方向设置有三条折叠线;所述侧袋片一(11)和所述侧袋片三(13)上沿长度方向各设置有一条折叠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双袋包装坯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坯件底部设置有连接边(6)。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双袋包装坯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袋片中至少有一片底端折叠连接有底片(8);所述侧袋片底端折叠连接有侧底片(10);所述底片(8)和/或侧底片(10)折叠连接有贴合片(9)。
10.一种由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双袋包装坯件所制得的双袋包装袋。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包装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同时盛放带壳类坚果和果壳的双袋包装。包括主袋片和与主袋片侧边折叠连接的侧袋片,所述侧袋片上设置有折叠线,所述主袋片和所述侧袋片折叠封底并封口或敞口形成包装袋,所述主袋片为通过侧袋片相间连接的三片;其中一个主袋片向上延伸形成止手部。所述三个主袋片包括依次相间连接的前片、后片和隔层片;所述止手部由后片向上延伸形成。该双袋包装袋利用止手部的设计有效的解决了两袋腔不易剥分的问题,使用起来无需目视都非常方便。同时该包装袋生产成本低,加工方便,占用体积小,运输方便不易受损;具有广泛用途,并易于推广。
文档编号B65D30/22GK102673867SQ20121016976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9日
发明者徐卫峰 申请人:徐卫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