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设备及其转运架、含有该便携设备的便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71096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设备及其转运架、含有该便携设备的便携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便携设备及其转运架、含有该便携设备的便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设备及其转运架、含有该便携设备的便携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便携设备在使用时放置在地面上或固定在其他设备上,使用完后需要转运到其他地方。然而,在转运便携设备时,由于便携设备的体积较大,操作人员单靠双手搬运很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方便转运便携设备的便携设备转运架。一种便携设备转运架,包括固定座及设置于固定座上的把手,所述固定座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向部及第一配合部。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导向部及第二配合部。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包括底板及从所述底板的一端垂直延伸的承载板,所述把手固定于所述承载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配合部为两个,且间隔设于所述底板靠近所述把手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导向部为两个,间隔设于所述两个第一配合部之间;或所述第二导向部为两个,且间隔设于所述承载板与所述底板相对的侧面上,所述第二配合部为一个,设于所述两个第二导向部之间。进一步地,所述两个第一导向部为平行于所述承载板延伸且相向弯折的两个L形臂;或所述第一配合部为楔形的凹坑。进一步地,所述把手为U形,且朝向所述底板所在的一侧弯折。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板与所述底板相对的侧面形成有位于所述把手两端之间的凹槽,所述第二导向部为设于所述凹槽的两相对侧壁上的导向凸肋;或所述第二配合部为设于所述凹槽底部的楔形的突台。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导向部相对的一侧的边缘设有与所述承载板垂直的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上设有突沿。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与所述承载板相对的一侧的边缘设有与所述承载板平行且与所述第一折边相连的第二折边。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与上述便携设备转运架配合使用的便携设备。一种便携设备,其设有滑动部及卡合部。进一步地,所述卡合部及滑动部均为两个,对应设于所述设备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两个滑动部为背向弯折的两个L形臂,或所述两个卡合部均为弹扣。进一步地,所述便携设备远离所述卡合部的一侧面的底端开设有与所述突沿相卡持的卡槽。进一步地,所述卡合部为一个,所述滑动部为两个,均对应设于所述便携设备的一侧面上。进一步地,所述滑动部为导槽,或所述卡合部为弹臂。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含有上述便携设备及其转运架的便携系统。一种便携系统,包括上述便携设备转运架;上述第一便携设备,所述第一便携设备的卡合部及滑动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配合部及导向部相配合而将所述第一便携设备固定于所述便携设备转运架的一侧;及上述第二便携设备,设于所述便携设备转运架的另一侧,所述第二便携设备的卡 合部及滑动部分别与所述第二配合部及第二导向部相配合而将第二便携设备固定于所述便携设备转运架的另一侧。上述便携设备转运架可通过第一配合部及第一导向部将便携设备可拆卸地固定于其一侧,以方便地转运便携设备。

图I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便携设备转运架提拎第一便携设备及第二便携设备的状态图;图2为图I所示的便携设备转运架提拎设备及第二便携设备的另一视角的状态图;图3为图I所示设备的立体图;图4为图I所示第二便携设备的立体图;图5为图I所示便携设备转运架的立体图;图6为图I所示便携设备转运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7为图I所示的便携设备转运架提拎设备时的局部剖视图;图8为图7中VIII部的放大图;图9为图I所示的便携设备转运架提拎第二便携设备时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主要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I及图2,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便携系统(图未标)包括便携设备转运架100、第一便携设备200及第二便携设备300,便携设备转运架100用于提拎第一便携设备200及第二便携设备30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便携设备300为第一便携设备200的扩展模块。请参阅图3及图4,第一便携设备200设有第一卡合部201及第一滑动部203。第二便携设备300设有第二滑动部301及第二卡合部303。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便携设备转运架100的一侧设有第一配合部130及第一导向部140,另一侧设有第二导向部150及第二配合部160。第一便携设备200的第一滑动部203沿第一导向部140可滑动,直至第一卡合部201与第一配合部130相卡合。第二便携设备300的第二滑动部301沿第二导向部150可滑动,直至第二卡合部303与第二配合 部160相卡合。上述便携设备转运架100可通过第一配合部130及第一导向部140将第一便携设备200可拆卸地固定于其一侧,通过第二配合部160及第二导向部150将第二便携设备300可拆卸地固定于另一侧,从而方便地同时提拎第一便携设备200及第二便携设备300。请一并参阅图7至图9,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便携设备转运架100还包括固定座110及把手120。固定座110可用于承载便携设备,把手120可用于提拎。固定座110包括底板111及从底板111的一端垂直延伸的承载板113。把手120固定于承载板113远离底板111的一端。其中,第一配合部130为两个,且间隔设于底板111靠近把手120的侧面上。第一导向部140为两个,间隔设于两个第一配合部130之间。第二导向部150为两个,且间隔设于承载板113与底板111相对的侧面上。第二配合部160为一个,设于两个第二导向部150之间。第一卡合部201及第一滑动部203均为两个,对应设于第一便携设备200的底部。第二卡合部303为一个,第二滑动部301为两个,均对应设于第二便携设备300的一侧面上。为了更加方便地提拎第一便携设备200及第二便携设备300,把手120为U形,且朝向固定座110的底板111所在的一侧弯折。由于第一便携设备200的重量一般大于第二便携设备300的重量,故把手120朝向底板111所在的一侧弯折,以使把手120两侧的承重基本相等,以便于提怜。为使第一便携设备200稳固地卡持于便携设备转运架100的固定座110的底板111上,两个第一导向部140为平行于承载板113延伸且相向弯折的两个L形臂,两个第一滑动部203为背向弯折的两个L形臂。第一配合部130为楔形的凹坑,第一卡合部201为与凹坑相卡持的弹扣。为使第二便携设备300稳固地卡持于便携设备转运架100的固定座110的承载板113上,承载板113与底板111相对的侧面形成有位于把手120两端之间的凹槽1116,第二导向部150为设于凹槽1116两相对侧壁上的导向凸肋;第二滑动部301为导槽,导向凸肋沿导槽可滑动。第二配合部160为设于凹槽1116底部的楔形的突台,第二卡合部303为与突台相卡持的弹臂。[0047]请再次参阅图3及图5,为进一步地使第一便携设备200稳固地卡持于便携设备转运架100的固定座110的底板111上,以防止第一配合部130与第一卡合部201受力过度而折损,导致第一便携设备200从便携设备转运架100上脱落,底板111与第一导向部140相对的一侧的边缘设有与承载板113垂直的第一折边1112。第一折边1112上设有突沿1113,第一便携设备200远离第一卡合部201的一侧面的底端开设有与突沿1113相卡持的卡槽205。底板111与承载板113相对的一侧的边缘设有与承载板113平行且与第一折边1112相连的第二折边1114。请同时参阅图7至图9,当需要同时提拎第一便携设备200及第二便携设备300时,将第一便携设备200放置于便携设备转运架100的固定座110的底板111上,使第一便携设备200的第一滑动部203沿第一导向部140滑动,直至第一卡合部201与第一配合部130相卡合,从而将第一便携设备200固定于便携设备转运架100的固定座110的底板111上。将第二便携设备300抵靠便携设备转运架100的固定座110的承载板113,使第二便携 设备300的第二滑动部301沿第二导向部150滑动,直至第二卡合部303与第二配合部160 相卡合,从而将第二便携设备300固定于便携设备转运架100的固定座110的承载板113。当然,普通大众均可以理解,在只需要单独提拎第一便携设备200或者第二便携设备300的时候,则相应的只需要将第一便携设备200或者第二便携设备300安装到便携设备转运架100即可。而对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而言,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以前述具体实施方式
为基础进行简单变化获得如下变形实施方式便携设备转运架100也可以设计为仅用于提拎第一便携设备200或者第二便携设备300,也就是便携设备转运架100的一侧或者另一侧可选择性的取消掉用于安装第一便携设备200或者第二便携设备300的配合部及导向部;进一步简单变形,也可以相应的取消底板111或者承载板113,比如当该便携设备转运架100只用于承载第一便携设备200时,由于底板111可以满足承重要求,则承载板113可以做成空心框结构以便节省材料。需要拆卸第一便携设备200时,压住第一便携设备200的第一^^合部201,使第一卡合部201发生弹性形变,然后拖动第一便携设备200,使第一便携设备200的第一滑动部203沿第一导向部140滑动,直至第一便携设备200的第一卡合部201与便携设备转运架100的第一配合部130分离,从而将第一便携设备200从便携设备转运架100的固定座110的底板111上抽出。需要拆卸第二便携设备300时,用力拖动第二便携设备300,使第二便携设备300的第二卡合部303与便携设备转运架100的第二配合部160抵压而发生弹性形变,使第二便携设备300的第二滑动部301沿第二导向部150滑动,直至第二卡合部303与第二配合部160分离,从而将第二便携设备300从便携设备转运架100的固定座110的承载板113上抽出。可以理解,固定座110也可省略,此时,第一配合部130、第二配合部160、第一导向部140及第二导向部150均对应设置于把手120的端部的相对两侧。可以理解,把手120不限于U形,也可为其他结构,例如,L形、T形等,其一端固定于固定座Iio上。第一导向部140及第一滑动部203不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为其他结构,例如,第一导向部140为设于固定座110的底板111上的导轨,此时,第一滑动部203为开设于第一便携设备200的底部的滑槽,导轨可沿滑槽滑动。[0053]第一配合部130及第一卡合部201不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为其他结构,例如,第一配合部130为设于固定座110的底板111上的卡勾,此时,第一卡合部201为设于第一便携设备200的底部的弹性卡勾。第二导向部150、第二滑动部203不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为其他结构,例如,第二导向部150为设于固定座110的承载板113上的相对两侧的滑槽,此时,第二滑动部203为设于第二便携设备300的导轨,导轨可沿滑槽滑动。第二配合部160及第二卡合部303不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为其他结构,例如,第二配合部160为设于固定座110的承载板113上的卡槽,此时,第二卡合部303为与卡槽相卡持的弹性卡勾。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便携设备200的第一^^合部201及第一滑动部203可以与第二便携设备300的第二卡合部303及第二滑动部301结构相同或互换,此时,便携设备转运架100的第一导向部140、第一配合部130、第二导向部150及第二配合部160对应设置。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1.ー种便携设备转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架包括固定座及设置于固定座上的把手,所述固定座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向部及第一配合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便携设备转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的另ー侧设有第二导向部及第ニ配合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设备转运架,其特征在干,所述固定座包括底板及从所述底板的一端垂直延伸的承载板,所述把手固定于所述承载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设备转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为两个,且间隔设于所述底板靠近所述把手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导向部为两个,间隔设于所述两个第一配合部之间;或所述第二导向部为两个,且间隔设于所述承载板与所述底板相对的侧面上,所述第二配合部为ー个,设于所述两个第二导向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设备转运架,其特征在干,所述两个第一导向部为平行于所述承载板延伸且相向弯折的两个L形臂;或所述第一配合部为楔形的凹坑。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设备转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为U形,且朝向所述底板所在的ー侧弯折。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设备转运架,其特征在干,所述承载板与所述底板相対的侧面形成有位于所述把手两端之间的凹槽,所述第二导向部为设于所述凹槽的两相对侧壁上的导向凸肋;或所述第二配合部为设于所述凹槽底部的楔形的突台。
8.如权利要求3 7任一项所述的便携设备转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导向部相対的一侧的边缘设有与所述承载板垂直的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上设有突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设备转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所述承载板相対的一侧的边缘设有与所述承载板平行且与所述第一折边相连的第二折边。
10.一种便携设备,其特征在干,所述便携设备上设有滑动部及卡合部,所述滑动部与便携设备转运架的导向部对应,所述卡合部与便携设备转运架的配合部对应。
11.ー种便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2 9任一项所述的便携设备转运架;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第一便携设备,所述第一便携设备的卡合部及滑动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配合部及导向部相配合而将所述第一便携设备固定于所述便携设备转运架的ー侧;及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第二便携设备,设于所述便携设备转运架的另ー侧,所述第二便携设备的卡合部及滑动部分别与所述第二配合部及第ニ导向部相配合而将第二便携设备固定于所述便携设备转运架的另ー侧。
12.ー种便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便携设备,其包括第一滑动部及第ー卡合部;便携设备转运架,其包括固定座及设置于固定座上的把手,所述固定座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向部及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滑动部可沿所述第一导向部滑动直至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相卡合而将所述第一便携设备固定于所述便携设备转运架的ー侧。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系统进一歩包括第二便携设备,所述第二便携设备包括第二卡合部和第二滑动部,所述固定座的另ー侧设置有第二导向部和第二配合部,第二滑动部可沿所述第二导向部滑动直至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ニ配合部相卡合而将所述第二便携设备固定于所述便携设备转运架的另ー侧。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便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底板及从所述底板的一端垂直延伸的承载板,所述把手固定于所述承载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所述第一配合部和第一导向部设置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二配合部和第二导向部设置于所述承载板。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便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为两个,且间隔设于所述底板朝向所述把手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导向部为两个,间隔设于两个第一配合部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便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部为两个,且间隔设于所述承载板与所述底板相对的侧面上,所述第二配合部为ー个,设于两个第二导向部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便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导向部为平行于所述承载板延伸且相向弯折的两个L形臂。
18.如权利要求15或17所述的便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为楔形的凹坑。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便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为U形,且朝向所述底板所在的ー侧弯折。
20.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便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与所述底板相対的侧面形成有位于所述把手两端之间的凹槽,所述第二导向部为设于所述凹槽的两相对侧壁上的导向凸肋。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便携系统,其特征在干,所述第二配合部为设于所述凹槽底部的楔形的突台。
22.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便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导向部相対的一侧的边缘设有与所述承载板垂直的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上设有突沿。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便携系统,其特征在干,所述底板与所述承载板相対的ー侧的边缘设有与所述承载板平行且与所述第一折边相连的第二折边。
24.ー种便携设备转运架,用于转运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设备转运架包括固定座及设置于固定座上的把手,所述固定座一侧设有导向部及配合部,所述导向部用于供便携设备的滑动部沿其滑动,直至所述便携设备的卡合部与所述配合部相卡合而将所述便携设备固定于所述便携设备转运架的ー侧。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便携设备转运架,其特征在干,所述固定座包括底板及从所述底板的一端垂直延伸的承载板,所述把手固定于所述承载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所述配合部和导向部设置于所述底板或者所述承载板。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便携设备转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包括第一导向部及第ニ导向部,所述配合部包括第一配合部及第ニ配合部,第一导向部和第一配合部设置于所述底板并位于固定座的ー侧,所述第二导向部和第二配合部设置于承载板并位于固定座的另ー侧。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便携设备转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为两个,且间隔设于所述底板朝向所述把手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导向部为两个,间隔设于两个第一配合部之间。
28.如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便携设备转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部为两个,且间隔设于所述承载板与所述底板相对的侧面上,所述第二配合部为ー个,设于两个第二导向部之间。
29.ー种便携设备,可通过便携设备转运架转运,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设备上设有滑动部及卡合部,所述滑动部可沿便携设备转运架的导向部滑动直至所述卡合部与便携设备转运架的配合部相卡合而将所述便携设备固定于所述便携设备转运架的ー侧。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及滑动部均为两个,对应设于所述设备的底部。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滑动部为背向弯折的两个L形臂,或所述两个卡合部均为弹扣。
32.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设备远离所述卡合部的一侧面的底端开设有与所述突沿相卡持的卡槽。
33.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为ー个,所述滑动部为两个,均对应设于所述便携设备的ー侧面上。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为导槽,或所述卡合部为弹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设备转运架,一种便携设备转运架,包括固定座及设置于固定座上的把手,所述固定座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向部及第一配合部。上述便携设备转运架可通过第一配合部及第一导向部将便携设备可拆卸地固定于其一侧,以方便地转运便携设备。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与上述便携设备转运架配套使用的便携设备及含有该便携设备的便携系统。
文档编号B65G7/12GK202542087SQ201220120348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9日
发明者周文辉, 邓荣海 申请人: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