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液下装车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77285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气动液下装车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装载台与铁路、公路槽车之间传输流体的专用设备,适合用于油品、化学品等流体的输送,特别是一种气动液下装车臂。
背景技术
传统的流体输送设备一般由钢管和几个旋转接头串联而成,采用手动方式操作,需要操作人员手抓装车臂的操作手柄,登上槽车顶部,完成装车前的各项操作,装车完成后,操作人员还必须再执行装车臂的复位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操作人员要至少两次蹬车,而且在槽车上操作,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是纯粹的人工手动操作,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装车过程中,随着槽车内介质源源不断的增加,在介质重力的作用下,槽车口 在缓慢的降低,再加上装车过程中,槽车内存在着一定的压力,装车臂的密封帽就有可能脱离槽车口,所以,该种装车臂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密闭装车,如果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密闭装车,除非一个操作工在装车时时刻压着密封帽,但是,这就需要一台装车臂一个操作工,其用工数量将成倍的增加;再则,该种装车臂,也比较难以实现液下装车,如果要达到液下装车,装车臂的长度将增加,装车臂将很笨重,虽然现在有所改进,但还是没有实现完全的液下装车,实现不了液下装车,在装油品和一些化学品时,就产生较大的静电,不符合安全规范。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降低劳动强度的气动液下装车臂。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气动液下装车臂,它包括支撑立柱、液相管和伸缩垂管,液相管包括内臂和外臂,内臂和外臂之间通过旋转接头连接在一起,其特点是所述的旋转接头为气动旋转接头,气动旋转接头与气动马达驱动的蜗轮蜗杆副相接;所述的伸缩垂管通过三通接头与外臂相连,三通接头上连接有垂管牵引装置,所述的伸缩垂管包括与三通接头相连固定管,固定管外壁上设有由若干节套装在一起的套管组成的抽拉式结构,首节套管的底端设有托板,托板上设有分流口,末节套管与固定管密封连接,在末节套管内设有与托板相连的牵引绳,牵引绳上端与垂管牵引装置相连。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的垂管牵引装置包括牵引箱体,牵引箱体两端设有气动行程开关,牵引箱体内设有牵引绳绞轮,牵引绳绞轮与气马达驱动的蜗轮蜗杆副相连,牵引绳绞轮内设有与气动行程开关配合的芯轴。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它还设有气相管,气相管与液相管内臂之间设有设有回流管;在伸缩垂管上套装有油气回收管,油气回收管通过金属软管与气相管相连,油气回收管的下端设有密封帽,油气回收管内设有气缸驱动的密封帽升降管。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的液相管的内臂和/或外臂上设有伴热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密封帽上安装有液位探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改传统的装车臂的结构形式,将外臂的水平旋转后再上仰、下俯与槽车对位,改为通过气动旋转接头使外臂实现水平旋转对位,气动旋转接头是通过气动马达驱动的,因此操作工无需蹬车,即可完成装车臂与槽车的对位,降低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使用伸缩垂管,可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液下装车,其结构合理,实现了用工数量少、劳动强度低、操作安全可靠、液下密闭装车,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应。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伸缩垂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垂管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实施例1,参照图I和图2,一种气动液下装车臂,它包括支撑立柱I、液相管和伸缩垂管8,液相管包括内臂3和外臂5,内臂3和外臂5之间通过旋转接头4连接在一起,所述的旋转接头4为气动旋转接头4,气动旋转接头4与气动马达驱动的蜗轮蜗杆副相接;所述的伸缩垂管8通过三通接头7与外臂5相连,三通接头7上连接有垂管牵引装置6,所述的伸缩垂管8包括与三通接头7相连固定管13,固定管13外壁上设有由若干节套装在一起的套管14组成的抽拉式结构,首节套管14的底端设有托板16,托板16上设有分流口,末节套管14与固定管13密封连接,在末节套管14内设有与托板16相连的牵引绳15,牵引绳15为钢丝牵引绳,牵引绳15上端与垂管牵引装置6相连,垂管牵引装置6主要作用是装车时,将伸缩垂管8伸到槽罐车底部,装车完毕,将伸缩垂管8收到原位。装车前,将液相管的入口与外部的介质管连接在一起,同时借助气动旋转接头4可以使外臂5在水平方向上实现300°的往复旋转,实现与槽车的对位,再通过垂管牵引装置6控制伸缩垂管8,使其套管14 一节节完全展开,插入槽车底部以上200mm左右,装车时,它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是真正意义上的液下装车,装车完毕,再通过垂管牵引装置6将伸缩垂管8提起,恢复到初始状态。内臂3上设有与支撑立柱I相连的斜撑架,斜撑架起到支撑及调节内外臂平衡的作用。本实用新型还设有静电接地系统,是为防止静电危险而设的接地,所以也可以称之为防静电接地。是为了消除装卸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静电,保证了本产品的使用性能及用户现场的安全性。主要是由RVV黄绿铜绞线和接线端子组成,接地电阻小于2Ω。实施例2,参照图3,实施例I所述的气动液下装车臂中,所述的垂管牵引装置6包括牵引箱体18,牵引箱体18两端设有气动行程开关17,牵引箱体18内设有牵引绳绞轮19,牵引绳绞轮19与气马达驱动的蜗轮蜗杆副相连,牵引绳绞轮19内设有与气动行程开关17配合的芯轴。牵引绳15连接在牵引绳绞轮上,由气马达驱动蜗轮蜗杆副带动牵引绳绞轮19旋转,牵引绳绞轮19驱动芯轴作往复滑动,从而控制着两端的气动行程开关17的开启与关闭。通过气动行程开关17控制牵引绳15收放,因而控制着伸缩垂管8的行程,一旦伸缩垂管8完全展开,气动行程开关17则自动关气,同样一旦伸缩垂管8完全收回,另一端的气动行程开关17也自动关气。实施例3,实施例I或2所述的气动液下装车臂中,它还设有气相管2,气相管2与液相管内臂3之间设有设有回流管;在伸缩垂管8上套装有油气回收管9,油气回收管9通过金属软管12与气相管2相连,油气回收管9的下端设有密封帽10,油气回收管9内设有 气缸驱动的密封帽升降管。当输送的介质具有挥发性时,装车前,要先通过气缸驱动密封帽升降管使密封帽10紧紧压在槽车罐口上,确保了密封帽10密封严实,这样产生的油气通过油气回收管9,经过金属软管12和气相管2输送到油气回收装置中进行回收。实施例4,实施例I或2所述的气动液下装车臂中,所述的液相管的内臂3和/或外臂5上设有伴热装置,伴热装置可以为蒸汽伴热或是电伴热带。实施例5,实施例3所述的气动液下装车臂中,所述密封帽10上安装有液位探头11,液位探头11与液位报警仪相接,可以起到防溢油的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气动液下装车臂,包括支撑立柱、液相管和伸缩垂管,液相管包括内臂和外臂,内臂和外臂之间通过旋转接头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接头为气动旋转接头,气动旋转接头与气动马达驱动的蜗轮蜗杆副相接;所述的伸缩垂管通过三通接头与外臂相连,三通接头上连接有垂管牵引装置,所述的伸缩垂管包括与三通接头相连固定管,固定管外壁上设有由若干节套装在一起的套管组成的抽拉式结构,首节套管的底端设有托板,托板上设有分流口,末节套管与固定管密封连接,在末节套管内设有与托板相连的牵引绳,牵引绳上端与垂管牵引装置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动液下装车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垂管牵引装置包括牵引箱体,牵引箱体两端设有气动行程开关,牵引箱体内设有牵引绳绞轮,牵引绳绞轮与气马达驱动的蜗轮蜗杆副相连,牵引绳绞轮内设有与气动行程开关配合的芯轴。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气动液下装车臂,其特征在于它还设有气相管,气相管与液相管内臂之间设有设有回流管;在伸缩垂管上套装有油气回收管,油气回收管通过金属软管与气相管相连,油气回收管的下端设有密封帽,油气回收管内设有气缸驱动的密封帽升降管。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气动液下装车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相管的内臂和/或外臂上设有伴热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动液下装车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帽上安装有液位探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气动液下装车臂,包括支撑立柱、液相管和伸缩垂管,液相管的内臂和外臂之间通过气动旋转接头连接在一起,气动旋转接头与气动马达驱动的蜗轮蜗杆副相接;伸缩垂管通过三通接头与外臂相连,三通接头上连接有垂管牵引装置,伸缩垂管包括与三通接头相连固定管,固定管外壁上设有由若干节套装在一起的套管组成的抽拉式结构,首节套管的底端设有托板,托板上设有分流口,在末节套管内设有与托板相连的牵引绳,牵引绳上端与垂管牵引装置相连。本实用新型通过气动旋转接头使外臂实现水平旋转对位,因此操作工无需蹬车,即可完成装车臂与槽车的对位,降低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其结构合理,用工数量少、操作安全可靠、液下密闭装车。
文档编号B67D7/42GK202594769SQ201220248619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0日
发明者刘成强, 李明生, 黄志伟, 孙学双, 孙成林 申请人:连云港佳普石化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