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53211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盘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艺装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盘管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了便于管件(尤其针对塑料管,比如空调器的吹塑排水管,用于将空调器内冷凝水通过吹塑排水管导弓I至室外)的运输和存放,需要对管件进行盘管。现有技术中的盘管工作完全通过人工手动进行作业,作业岗位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人员操作密集,人工成本投入大。另外,在管件进行盘管之后,为防止盘管之后管件散开,增加管夹(也称固定夹)进 行盘管后管件的紧固,该过程也是通过人工手动进行作业,也存在岗位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人员操作密集,人工成本投入大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盘管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完全通过人工手动进行作业而带来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盘管装置,包括管件成型机构,具有用于夹持待盘管的管件端部的夹持凹槽,待盘管的管件的一端被限位在夹持凹槽后随着管件成型机构的转动时进行盘管。进一步地,管件成型机构包括一组或多组管件成型件,每组管件成型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碟盘和第二碟盘,第一和第二碟盘均可枢转地设置,第一和第二碟盘中至少一个碟盘上设有夹持凸块,夹持凸块上形成有夹持凹槽,第一和第二碟盘具有用于夹持待盘管的管件的第一夹持位置以及用于松开待盘管的管件的第一松开位置。进一步地,第一碟盘固定设置,第二碟盘沿其转动轴线可移动地设置。进一步地,管件成型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缸,第一驱动缸的活塞杆与第二碟盘驱动连接。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盘管装置还包括用于将待盘管的管件的一端运送至夹持凹槽内的上料机构,上料机构包括夹持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第一和第二夹持件中的至少一个夹持件沿平行于第一碟盘的转动轴线方向可移动地设置,第一和第二夹持件具有用于夹持待盘管的管件的第二夹持位置以及用于松开待盘管的管件的第二松开位置。进一步地,第一夹持件沿平行于第一碟盘的转动轴线方向不移动,第二夹持件沿平行于第一碟盘的转动轴线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上料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缸,其活塞杆沿平行于第一碟盘的转动轴线方向延伸,第二驱动缸的活塞杆的头部连接在第二夹持件上。进一步地,夹持机构沿垂直于第一碟盘的转动轴线方向可移动地设置。进一步地,上料机构还包括第三驱动缸,其活塞杆沿垂直于管件成型机构轴线方向延伸,第三驱动缸的活塞杆的头部连接在夹持机构上。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盘管装置还包括用于将待盘管的管件运送至第一和第二夹持件之间的装料机构。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盘管装置还包括管夹上料装置,管夹通过管夹上料装置排出;管夹推料机构,管夹推料机构推动从管夹上料装置排出的管夹与盘好管后的管件卡接。进一步地,管夹推料机构包括管夹导槽,从管夹上料装置排出的管夹进入管夹导槽;推料板,沿管夹导槽可移动地设置;第四驱动缸,与推料板驱动连接。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盘管装置还包括用于防止管件回弹的张紧机构,张紧机构包括支架,其第一端具有内孔;推杆,其第一端具有弧形推头,推杆的第二端穿设在支架的内孔中;弹性件,套设在推杆上,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支架的第一端端部和弧 形推头上。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盘管装置还包括盘管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副轴,与电机的输出轴驱动连接,副轴通过皮带或链条带动第一和第二碟盘转动;变速箱,连接在电机和副轴之间。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人工或者其他设备上料的方式将管件的一端放置在管件成型机构的夹持凹槽内,待盘管的管件的一端被限位在夹持凹槽后随着管件成型机构的转动而进行盘管。本实用新型由于通过管件成型机构完成管件的盘管作业,代替了完全通过人工手动作业形式,从而降低了劳动强度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盘管装置的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I的盘管装置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的B处放大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I的盘管装置的纵剖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I的盘管装置的管夹推料机构的俯视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I的盘管装置的上料机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的俯视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I的盘管装置的上料机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的俯视示意图;以及图8示出了管件的结构、管夹的结构以及管件与管夹装配完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如图I至4所示,本实施例的盘管装置包括管件成型机构10,具有用于夹持待盘管的管件I端部的夹持凹槽10a,待盘管的管件I的一端被限位在夹持凹槽IOa后随着管件成型机构10的转动时进行盘管。[003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人工或者其他设备上料的方式将待盘管的管件I的一端放置在管件成型机构的夹持凹槽内,待盘管的管件I的一端被限位在夹持凹槽IOa后随着管件成型机构10的转动时进行盘管。由于通过管件成型机构完成管件的盘管作业,代替了完全通过人工手动作业形式,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问题。优选地,管件成型机构10包括一组或多组管件成型件,每组管件成型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碟盘Ila和第二碟盘11b,第一碟盘Ila和第二碟盘Ilb均可枢转地设置,第一碟盘Ila和第二碟盘Ilb中至少一个碟盘上设有夹持凸块,夹持凸块上形成有夹持凹槽10a,第一碟盘Ila和第二碟盘Ilb具有用于夹持待盘管的管件I的第一夹持位置以及用于松开待盘管的管件I的第一松开位置。当待盘管的管件I的一端进入夹持凹槽IOa后,第一碟盘Ila和第二碟盘Ilb相互靠近彼此的移动至用于夹持待盘管的管件I的第一夹持位置此时将待盘管的管件I的一端被限位在夹持凹槽10a。盘管完成后,第一碟盘Ila和第二碟盘Ilb相互远离彼此的移动至用于松开管件I的第一松开位置此时可将盘好的管件I取下来。优选地,第一碟盘Ila和第二碟盘Ilb均具有夹持凸块,夹持凸块呈圆盘状,与第·一碟盘Ila和第二碟盘Ilb同心设置,如图4所示,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夹持凹槽IOa的延伸方向不通过第一碟盘Ila或第二碟盘Ilb的圆心。作为可行的实施方式,夹持凹槽IOa也可以通过第一碟盘Ila或第二碟盘Ilb的圆心设置。如图I至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管件成型机构10包括四组管件成型件,每组管件成型件中的第一碟盘Ila固定设置,第二碟盘Ilb沿其转动轴线可移动地设置。管件成型机构10还包括第一驱动缸12,第一驱动缸12的活塞杆与第二碟盘Ilb驱动连接。如图I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共有三个第一驱动缸12,位于两侧的第一驱动缸12分别用于驱动一个第二碟盘11b,位于中间的第一驱动缸12驱动两个第二碟盘11b,这样实现了第一碟盘Ila和第二碟盘Ilb在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优选地,盘管装置还包括用于将待盘管的管件I的一端运送至夹持凹槽IOa内的上料机构40,上料机构40包括夹持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件41a和第二夹持件41b,第一和第二夹持件41a、41b中的至少一个夹持件沿平行于第一碟盘Ila的转动轴线方向可移动地设置,第一和第二夹持件41a、41b具有用于夹持待盘管的管件I的第二夹持位置以及用于松开待盘管的管件I的第二松开位置。下面结合图6至图7介绍上料机构的工作过程,图6示出了盘管装置的上料机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的俯视示意图,图7示出了盘管装置的上料机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的俯视示意图,通过人工手动或者其他设备上料的方式将待盘管的管件I放置在上料机构40的夹持机构的两个夹持件41之间,两个夹持件41相互靠近彼此的移动至用于夹持待盘管的管件I的第二夹持位置此时将待盘管的管件I夹紧,再将待盘管的管件I运送至夹持凹槽IOa内,当待盘管的管件I的一端被限位后,两个夹持件41相互远离彼此的移动至用于松开管件I的第二松开位置,并移动回到初始位置进行下一轮作业。上料机构40优选包括检测系统,用于检测管件I是否到达两个夹持件41之间以便对夹持件41做出控制。优选地,第一夹持件41a沿平行于第一碟盘IIa的转动轴线方向不移动,第二夹持件41b沿平行于第一碟盘Ila的转动轴线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上料机构40还包括第二驱动缸42,其活塞杆沿平行于第一碟盘Ila的转动轴线方向延伸,第二驱动缸42的活塞杆的头部连接在弟_■夹持件41b上。优选地,夹持机构沿垂直于第一碟盘Ila的转动轴线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夹持机构的两个夹持件同步移动,从而便于将待盘管的管件I运送至夹持凹槽IOa内。如图6和图7所示,上述过程优选通过第三驱动缸43来实现,第三驱动缸43的活塞杆沿垂直于管件成型机构10轴线方向延伸,第三驱动缸43的活塞杆的头部连接在夹持机构上,第三驱动缸43的活塞杆的头部连接在夹持机构上用于带动其沿垂直于管件成型机构10轴线方向移动。如图I所示,优选地,盘管装置还包括用于将待盘管的管件I运送至第一夹持件41a和第二夹持件41b之间的装料机构50。待盘管的管件I通过人工手动或者其他设备实现装料,即将待盘管的管件I放置在装料机构50内,装料机构50将管件I送至指定位置,装料机构主要由电机系统或机械手、传动机构(如链条、皮带等)、夹具等机构组成,工作原理为管件放置至夹具(能实现夹持功能的夹具即可)内,夹具固定在传动机构上,传动机构通过电机系统或机械手实现管件完成传递动作,即将管件送至指定位置。 如图8所示,在管件进行盘管之后,为防止盘管之后管件散开,增加管夹2(也称固定夹)进行盘管后管件I的紧固。如图I和图4所示,盘管装置还包括管夹上料装置61和管夹推料机构62,管夹2通过管夹上料装置61排出,管夹上料装置61优选为振动盘,管夹推料机构62推动从管夹上料装置61排出的管夹2与盘好管后的管件I卡接。如图5所示,管夹推料机构62包括管夹导槽62a、推料板62b和第四驱动缸62c,从管夹上料装置61排出的管夹2进入管夹导槽62a,推料板62b沿管夹导槽62a可移动地设置,第四驱动缸62c与推料板62b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推料板62b推动管夹2与盘好管的管件I卡接。如图4所示,本图中虚线为盘管中的管件1,盘管装置还包括用于防止管件I回弹的张紧机构70,张紧机构70包括支架71、推杆72和弹性件73,支架71的第一端具有内孔,推杆72的第一端具有弧形推头72a,推杆72的第二端穿设在支架71的内孔中,弹性件73套设在推杆72上,弹性件73优选为张紧弹簧,弹性件73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支架的第一端端部和弧形推头72a上。当盘管时,盘过程中的管件I与弧形推头72a始终接触,随盘管件I的管直径变大,推杆72朝向支架71的内孔内部运动,由于弧形推头72a在张紧弹簧推动下朝向管件I具有推力,完成防止盘好之后的管件散开。优选地,盘管装置还包括盘管驱动机构13,其包括电机13a、副轴13b、;副轴13b和变速箱13c与电机13的输出轴驱动连接,副轴13b通过皮带或链条带动第一碟盘Ila和第二碟盘Ilb转动,变速箱13c连接在电机13a和副轴13b之间。使用上述盘管装置的盘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装料机构50将待盘管的管件I运送至上料机构内。通过上料机构40将待盘管的管件I的一端运送至夹持凹槽IOa内。使待盘管的管件I的一端伸入管件成型机构10的夹持凹槽IOa内。转动管件成型机构10,使待盘管的管件I随着管件成型机构10的转动而进行盘管。管件成型机构10转过第一预定角度;管夹上料装置61将管夹2排出,管夹推料机构62将管夹2推出并与盘好管后的管件I卡接。[0050]优选地,在上述步骤中进一步包括管夹推料机构62将第一管夹推出并与盘好管后的管件I卡接;管件成型机构10转过第二预定角度,管夹推料机构62将第二管夹推出并与盘好管后的管件I卡接;管件成型机构10转过第三预定角度,管夹推料机构62将第三管夹推出并与盘好管后的管件I卡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预定角度与第三预定角度相等,即使用三个管夹,每隔管夹之间呈120度。优选地,在待盘管的管件I随着管件成型机构10的转动而进行盘管时,通过张紧机构70与盘管中的管件I抵接以防止盘管中或者盘好管后的管件I回弹。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 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盘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件成型机构(10),具有用于夹持待盘管的管件(I)端部的夹持凹槽(10a),所述待盘管的管件(I)的一端被限位在所述夹持凹槽(IOa)后随着所述管件成型机构(10)的转动时进行盘管。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盘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成型机构(10)包括一组或多组管件成型件,每组所述管件成型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碟盘(Ila)和第二碟盘(11b),所述第一和第二碟盘(IlaUlb)均可枢转地设置,所述第一和第二碟盘(IlaUlb)中至少一个碟盘上设有夹持凸块,所述夹持凸块上形成有所述夹持凹槽(IOa),所述第一和第二碟盘(IlaUlb)具有用于夹持所述待盘管的管件(I)的第一夹持位置以及用于松开所述待盘管的管件(I)的第一松开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碟盘(Ila)固定设置,所述第二碟盘(Ilb)沿其转动轴线可移动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成型机构(10)还包括第一驱动缸(12),所述第一驱动缸(12)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碟盘(Ilb)驱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待盘管的管件(I)的一端运送至所述夹持凹槽(IOa)内的上料机构(40),所述上料机构(40)包括夹持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件(41a)和第二夹持件(41b),所述第一和第二夹持件(41a、41b)中的至少一个夹持件沿平行于所述第一碟盘(Ila)的转动轴线方向可移动地设置,所述第一和第二夹持件(41a、41b)具有用于夹持所述待盘管的管件(I)的第二夹持位置以及用于松开所述待盘管的管件(I)的第二松开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盘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持件(41a)沿平行于所述第一碟盘(Ila)的转动轴线方向不移动,所述第二夹持件(41b)沿平行于所述第一碟盘(Ila)的转动轴线方向可移动地设置; 所述上料机构(40)还包括 第二驱动缸(42),其活塞杆沿平行于所述第一碟盘(Ila)的转动轴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驱动缸(42)的活塞杆的头部连接在所述第二夹持件(41b)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盘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沿垂直于所述第一碟盘(Ila)的转动轴线方向可移动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 第三驱动缸(43),其活塞杆沿垂直于所述管件成型机构(10)轴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三驱动缸(43)的活塞杆的头部连接在所述夹持机构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盘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待盘管的管件(I)运送至所述第一和第二夹持件(41a、41b)之间的装料机构(50)。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管夹上料装置(61),管夹(2)通过所述管夹上料装置¢1)排出; 管夹推料机构(62),所述管夹推料机构¢2)推动从所述管夹上料装置¢1)排出的所述管夹(2)与盘好管后的管件(I)卡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盘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夹推料机构(62)包括 管夹导槽^2a),从所述管夹上料装置¢1)排出的所述管夹(2)进入所述管夹导槽(62a); 推料板^2b),沿所述管夹导槽(62a)可移动地设置; 第四驱动缸^2c),与所述推料板(62b)驱动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管件(I)回弹的张紧机构(70),所述张紧机构(70)包括 支架(71),其第一端具有内孔; 推杆(72),其第一端具有弧形推头(72a),所述推杆(72)的第二端穿设在所述支架(71)的内孔中; 弹性件(73),套设在所述推杆(72)上,所述弹性件(73)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支架的第一端端部和所述弧形推头(72a)上。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盘管驱动机构(13),包括 电机(13a); 副轴(13b),与所述电机(13)的输出轴驱动连接,所述副轴(13b)通过皮带或链条带动所述第一和第二碟盘(IlaUlb)转动; 变速箱(13c),连接在所述电机(13a)和副轴(13b)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盘管装置,包括管件成型机构(10),具有用于夹持待盘管的管件(1)端部的夹持凹槽(10a),待盘管的管件(1)的一端被限位在夹持凹槽(10a)后随着管件成型机构(10)的转动时进行盘管。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完全通过人工手动进行作业而带来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文档编号B65H54/40GK202687628SQ20122040818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6日
发明者李永龙, 张辉, 钟明生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