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体排出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后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50058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薄片体排出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后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薄片体排出装置、具有该薄片体排出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后处理装置。薄片体排出装置具有排出辊对(20),第一辊(21)和第二辊(22)相互压力接触,利用该压力接触部(N)排出薄片体。在第一辊(21)上形成有凸部(41),凸部(41)向辊径向突出,用于按压伴随第一辊(21)的转动而排出的薄片体的后端部。凸部(41)设置于凸缘部(45),该凸缘部(45)在薄片体宽度方向上与第一辊(21)的圆筒部(42)的周向端部(43a)隔开规定距离。凸缘部(45)的转动中心到凸部(41)的尖端部(41c)的距离在圆筒部(42)的半径以下。
【专利说明】薄片体排出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后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及其复合机等所使用的薄片体排出装置、具有该薄片体排出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后处理装置,特别涉及具有排出辊对的薄片体排出装置、具有该薄片体排出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后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图像形成装置设置有排出辊对,所述排出辊对用于把在图像形成部形成了图像的薄片体排出。从排出辊对的上游侧输送来的薄片体被排出辊对输送到排出盘上。在把薄片体从排出辊对输送到排出盘上时,有时产生薄片体的后端部容易残留在排出辊对下侧的辊上的问题。为了解决所述问题,在排出辊对下侧的辊上设置凸部,利用该凸部把薄片体的后端部向排出盘侧推出。
[0003]例如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薄片体排出装置中,排出辊对由隔着夹缝部状态的下侧辊和上侧辊构成。在下侧辊上设置有形成夹缝部的辊主体部,在该辊主体部的两端部,沿周向设置有按压应排出的薄片体的后端部的多个凸部。各凸部从辊主体部的外周面向半径方向突出。由此,在由排出辊对排出的薄片体的后端部有可能残留在下侧辊上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凸部把薄片体的后端部蹬出,防止薄片体的后端残留。
[0004]此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薄片体排出装置中,排出辊对由隔着夹缝部状态的下侧辊和上侧辊构成。在下侧辊的两端部设置有直径比下侧辊大的凸缘。在凸缘的周面上设置有多个凸部,在下侧辊向正向转动而排出薄片体的情况下,凸部的蹬出侧端部卡住薄片体的后端部,赋予蹬出力。在为了使薄片体转回而使下侧辊反向转动的情况下,凸部的反送侧端部形成平缓的倾斜部,在下侧辊反转时不会在薄片体上残留蹬出痕迹。
[0005]此外,在专利文献3记载的薄片体排出装置中,排出辊对由隔着夹缝部状态的下侧辊和上侧辊构成。在下侧辊的外周部上设置有凸部。利用下侧辊的转动,凸部起到把薄片体的后端部向排出盘侧推出的作用。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213452号(
[0034]?
[0036]段,图2)
[0007]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昭62-230557号(权利要求书,图1、图2)
[0008]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1-79514号(
[0017]?
[0019]段,图2)
[0009]然而,在上述的专利文献I?3记载的薄片体排出装置中,凸部构成为从形成夹缝部的下侧辊的外周面向半径方向突出。由于凸部从辊的外周突出,所以在薄片体通过排出辊对的夹缝部时,存在因凸部造成薄片体损伤的问题,以及薄片体上形成的图像产生条纹而残留有凸部的痕迹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1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如下薄片体排出装置、具有该薄片体排出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后处理装置,不会损伤薄片体、不会损伤薄片体上的图像,能可靠地把薄片体从排出辊对推出。
[0011]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第I发明的薄片体排出装置具有排出辊对,第一辊和第二辊相互压力接触,并利用压力接触部排出薄片体,其中,所述第一辊具有圆筒部和圆板形的凸缘部,所述圆筒部与所述第二辊压力接触,所述凸缘部与所述圆筒部的转动轴同轴形成,并在薄片体宽度方向上与所述圆筒部的周向端部隔开间隔,在所述凸缘部上形成有凸部,所述凸部从所述凸缘部的外周面向径向突出,伴随所述第一辊的转动抵接于排出的薄片体的后端部,所述凸缘部的转动中心到所述凸部的尖端部沿径向的距离在所述圆筒部的半径以下。
[0012]此外,第2发明在上述的薄片体排出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辊配置在所述第二辊的下侧。
[0013]此外,第3发明在上述的薄片体排出装置的基础上,第一辊具有轴部,所述轴部把所述圆筒部和所述凸缘部连接成具有规定的间隔。
[0014]此外,第4发明在上述的薄片体排出装置的基础上,所述凸部具有与所述凸缘部的外周面大体垂直的薄片体推出面。
[0015]此外,第5发明在上述的薄片体排出装置的基础上,在所述凸缘部的周向形成有多个所述凸部。
[0016]此外,第6发明在上述的薄片体排出装置的基础上,相对于薄片体宽度方向的中央部隔开相同的距离设置两个所述第一辊。
[0017]此外,第7发明在上述的薄片体排出装置的基础上,所述凸缘部相对于所述圆筒部的在薄片体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配置在外侧。
[0018]此外,第8发明在上述的薄片体排出装置的基础上,所述凸部由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构成,所述第一凸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辊的转动方向在下游侧具有所述薄片体推出面,所述第二凸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辊的转动方向在上游侧具有所述薄片体推出面。
[0019]此外,第9发明在上述的薄片体排出装置的基础上,所述凸部在所述凸缘部的周向上与所述薄片体推出面相对侧具有倾斜面。
[0020]此外,第10发明在上述的薄片体排出装置的基础上,相对于薄片体宽度方向的中央部隔开相同的距离设置两个所述第一辊,所述凸缘部相对于所述圆筒部的在薄片体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配置在外侧,一方的所述凸缘部上形成的所述第一凸部的所述薄片体推出面的相位,与另一方的所述凸缘部上形成的所述第二凸部的所述推出面的相位在所述凸缘部的周向上一致。
[0021]此外,第11发明在上述的薄片体排出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配置成分别与所述凸缘部的外周面相对。
[0022]此外,第12发明在上述的薄片体排出装置的基础上,所述凸部和所述圆筒部一体形成。
[0023]此外,第13发明是具有上述结构的薄片体排出装置的后处理装置。
[0024]此外,第14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以及把形成了图像的薄片体从排出辊对排出的薄片体排出装置,其中,所述排出辊对具有相互压力接触并利用压力接触部排出薄片体的第一辊和第二辊,所述第一辊具有圆筒部和圆板形的凸缘部,所述圆筒部与所述第二辊压力接触,所述凸缘部与所述圆筒部的转动轴同轴形成,并在薄片体宽度方向上与所述圆筒部的周向端部隔开间隔,在所述凸缘部上形成有凸部,所述凸部从所述凸缘部的外周面向径向突出,伴随所述第一辊的转动抵接于排出的薄片体的后端部,所述凸缘部的转动中心到所述凸部的尖端部沿径向的距离在所述圆筒部的半径以下。
[0025]按照第I发明,第一辊和第二辊相互转动并利用排出辊对的压力接触部送出薄片体。在把薄片体从排出辊对送出时,薄片体在与第一辊的圆筒部的周向端部隔开间隔的位置上发生卷曲。由于薄片体的卷曲部分的后端部抵接于凸部,所以伴随第一辊的转动,能可靠地把薄片体推出。而且,由于凸缘部的转动中心到凸部的尖端部沿径向的距离在圆筒部的半径以下,所以当利用压力接触部将薄片体在压力接触的状态下送出时,薄片体没有从凸部承受按压力等负荷。因此,不会损伤薄片体,并且可以不损伤薄片体上的图像而把薄片体从排出辊对推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简要表示具有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薄片体排出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0027]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薄片体排出装置的立体图。
[0028]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薄片体排出装置的排出辊对的立体图。
[0029]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薄片体排出装置的排出辊对的侧视图。
[0030]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薄片体排出装置的排出辊对的俯视图。
[0031]图6是表不实施方式的排出棍对的第一棍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I图像形成装置
[0034]11送纸通道
[0035]16翻转输送通道
[0036]17排出部
[0037]20排出辊对
[0038]21 第一辊
[0039]22 第二辊
[0040]41 凸部
[0041]41M凸部(第一凸部)
[0042]41N凸部(第二凸部)
[0043]41a 基部
[0044]41b第一推出面
[0045]41c尖端部
[0046]41d倾斜面
[0047]41e第二推出面
[0048]42圆筒部
[0049]43a>43b 周向端部
[0050]44 轴部
[0051]45凸缘部
[0052]N压力接触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53]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此外,发明的用途和在此表示的词汇等也不限于此。
[0054]图1是表示体内排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在图像形成装置I的下部设置有盒式的供纸部10。供纸部10具有上下两层供纸盒10a、10b,在供纸盒10a、10b中层叠收容有作为印刷前的薄片体的纸。收容在供纸盒10a、10b中的纸利用搓辊1d(1e)从选择的供纸盒1a(1b) —张张送出,送出的纸被送向送纸通道11。
[0055]在图像形成装置I的右侧配置有手动盘10c。手动盘1c可以放置与供纸盒10a、1b不同尺寸的纸。放置在手动盘1c上的纸被送向送纸通道11。
[0056]送纸通道11在供纸部10的左侧向装置主体2的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从供纸部10送出的纸被送到送纸通道11上方的对准辊对12。对准辊对12与向纸转印调色剂像的时机同步,把纸向图像形成部3送出。
[0057]在图像形成装置I的上部配置有原稿读取装置6,在原稿读取装置6的上侧以能开闭的方式设置原稿按压件24,并且在原稿按压件24上附设有原稿输送装置27。在对原稿进行复印的情况下,放置在原稿输送装置27上的原稿被一张张分离,并送向原稿读取部,利用原稿读取装置6读取原稿的图像数据。读取后的原稿向原稿输送装置27的原稿排出部排出。
[0058]在图像形成装置I的大体中央部配置有图像形成部3。图像形成部3具有作为像载体的感光体5,并且在感光体5的周围沿其转动方向(图中的箭头A方向)依次具有带电部4、曝光单元7、显影部8、转印辊19和清洁部18。从调色剂容器9向显影部8提供调色齐U。清洁部18具有刮板、刷或研磨辊等清洁部件,利用清洁部件剥离并回收残留在感光体5表面上的调色剂。
[0059]如果利用带电部4使感光体5的表面以规定极性和电位均匀带电,则曝光单元7根据由原稿读取装置6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在感光体5上形成原稿图像的静电潜影。
[0060]显影部8把带电的调色剂提供到感光体5的表面,使感光体5上的静电潜影显影,形成调色剂像。利用转印辊19把感光体5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纸上。转印了调色剂像的纸被送向配置在送纸通道11上方的定影部13。在纸上转印了调色剂像后,用清洁部18清洁并回收残留在感光体5表面上的调色剂,此外,用未图示的去除电荷装置去除感光体5表面上的电荷。
[0061]定影部13具有加热辊131和加压辊132,利用加热辊131和加压辊132对转印了调色剂像的纸进行加压、加热,使纸上的调色剂像熔融定影。定影了调色剂像后的纸在送纸通道11中被送向右上方,利用排出辊对20向排出部17排出。
[0062]翻转输送通道16从定影部13和排出辊对20之间的送纸通道11分路设置。在把调色剂像定影在纸的一个面上之后,根据需要在纸的另一个面上也形成调色剂像时,使用翻转输送通道16,翻转输送通道16从定影部13的上方覆盖定影部13的周围,进而在送纸通道11和装置主体2的侧面2a之间向下方延伸设置,并与对准辊对12附近的送纸通道11汇合。
[0063]在进行双面印刷的情况下,把一个面上定影了调色剂像的纸向排出部17排出的中途,在纸的后端部通过送纸通道11和翻转输送通道16的分路部的时机,使排出辊对20反转。由此使纸转回,在纸的印刷面正反翻转的状态下送向翻转输送通道16,再次从翻转输送通道16送向送纸通道11的对准辊对12。此后,如果在图像形成部3中在纸的另一个面上也转印了调色剂像,则利用定影部13对纸进行定影处理,并用排出辊对20向排出部17排出。
[0064]图2是表不薄片体排出装置的立体图。相互分开设置两个排出棍对20,排出棍对20相对于纸的宽度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均等配置,把从送纸方向上游侧输送来的纸向排出部17排出。
[0065]如图3?图5所示那样构成排出辊对20。图3是表示排出辊对20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排出辊对20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从排出方向下游侧观察排出辊对20的状态的俯视图。此外,图3和图4表示了图5中左侧的排出辊对20。
[0066]如图3所示,排出辊对20具有由树脂制的滚轮构成的第一辊21和由橡胶制的辊构成的第二辊22。此外,第一辊21也可以由橡胶形成。第一辊21被配置在第二辊22的下侦牝并与第二辊22压力接触。如果驱动第二辊22转动,则第一辊21向与第二辊22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从动转动。利用第一辊21和第二辊22的压力接触部N夹持纸,并利用第一和第二辊21、22的转动把夹持的纸送出。此外,也可以构成为驱动第一辊21转动,利用第一辊21的转动,使第二辊22从动转动。
[0067]第一辊21具有形成压力接触部N的圆筒部42、从圆筒部42向辊宽度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延伸的轴部44、形成于轴部44的凸缘部45、形成于凸缘部45外周部的多个凸部41。
[0068]圆筒部42相对于棍宽度方向(纸宽度方向)具有外侧周向端部43a和内侧周向端部43b,且圆筒部42的宽度大于第二辊22的宽度。
[0069]轴部44从圆筒部42向外侧突出,并一体形成为圆柱形,且外径比圆筒部42的外径小。
[0070]凸缘部45在轴部44的与圆筒部42侧相反一侧,与圆筒部42隔开规定的间隔一体形成为圆板形,且外径小于圆筒部42的外径。
[0071]凸部41用于向排出部17 (参照图4)方向按压伴随第一辊21的转动而排出的纸的后端部,从凸缘部45的外周面向凸缘部45的径向(辊径向)突出并一体形成有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
[0072]如图4所示,第一辊21被配置成相对于第二辊22位于下侧,并且配置在纸P的输送方向下游侧,被压力接触部N夹持的纸P利用第一和第二辊21、22分别向图4所示的箭头方向的转动,向排出部17排出。
[0073]如前所述,在第一辊21的凸缘部45上形成有四个凸部41。四个凸部41由形状不同的凸部41M(第一凸部)和凸部41N(第二凸部)构成,在凸缘部45的外周部上,相同形状的凸部彼此相对,并均等配置。此外,表示了凸部41M和凸部41N分别设置两个的例子,但也可以分别设置三个以上,或分别设置一个。
[0074]凸部41M(第一凸部)呈大致梯形,从凸缘部45的外周边缘突出,在其基部41a的周围具有第一推出面41b、尖端部41c和倾斜面41d。此外,也可以在凸缘部45的侧面形成凸部41M(第一凸部),使凸部41M从凸缘部45的外周面向凸缘部45的径向(辊径向)突出。
[0075]尖端部41c形成凸部41M的辊径向的最上边,从凸缘部45的转动中心到尖端部41c的半径(距离)在第一辊21的圆筒部42的半径以下。按照这种结构,利用压力接触部N将纸P在压力接触的状态下送出时,尖端部41c抵接于纸P,但不会施加按压力等负荷。
[0076]倾斜面41d被设置成相对于第一辊21的转动方向(图4中的顺时针方向),在尖端部41c的上游侧端部和凸缘部45的外周边缘之间平缓倾斜。
[0077]第一推出面41b抵接于纸P的后端部并把纸P向排出部17侧推出,第一推出面41b被设置在尖端部41c和凸缘部45的外周部之间,并与凸缘部45的外周面大体垂直。此夕卜,第一推出面41b在凸缘部45的周向与倾斜面41d相对,并且相对于第一辊21的转动方向(图4的顺时针方向)形成在基部41a的下游侧。当第一辊21配置在图5所示的左侧时,第一推出面41b可以利用第一辊21的转动而抵接于纸P的后端部,并把纸P向排出部17侧推出。
[0078]另一方面,凸部41N(第二凸部)呈大致梯形,从凸缘部45的外周边缘突出,在其基部41a的周围具有第二推出面41e、尖端部41c和倾斜面41d。凸部41N(第二凸部)为第二推出面41e、倾斜面41d的朝向与凸部41M(第一凸部)不同的结构。此外,也可以在凸缘部45的侧面形成凸部41N,使凸部41N从凸缘部45的外周面向凸缘部45的径向(辊径向)突出。
[0079]具体而言,尖端部41c形成凸部41N(第二凸部)的辊径向的最上边,从凸缘部45的转动中心到尖端部41c的半径在第一辊21的圆筒部42的半径以下。利用这种结构,在利用压力接触部N将纸P在压力接触的状态下送出时,虽然尖端部41c抵接于纸P,但不会施加按压力等负荷。
[0080]倾斜面41d被设置成相对于第一辊21的转动方向(图4的顺时针方向),在尖端部41c的下游侧端部和凸缘部45的外周部之间平缓倾斜。
[0081]第二推出面41e抵接于纸P的后端部并把纸P向排出部17侧推出,第二推出面41e被设置成在尖端部41c和凸缘部45的外周部之间与凸缘部45垂直。此外,第二推出面41e相对于第一辊21的转动方向(图4的顺时针方向)形成在基部41a的上游侧。当第一辊21配置在图5所示的右侧时,第二推出面41e可以利用第一辊21的转动而抵接于纸P的后端部,把纸P向排出部17侧推出。配置在图5右侧的第一辊21的第二推出面41e的相位与配置在图5左侧的第一辊21的第一推出面41b的相位在凸缘部45的周向上一致。因此,在第一辊21向图4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左侧的第一辊21的第一推压面41b和右侧的第一辊21的第二推压面41e同时抵接于纸P的后端部,各凸部41M、41N把纸P向排出部17侧推出。
[0082]如图5所示,各第一辊21被配置成在纸P的宽度方向上相互分开。在纸P被第一和第二辊21、22的各压力接触部N夹持并排出时,纸P在与各第一辊21的圆筒部42抵接的部分处是平坦的,但在从圆筒部42的周向端部43a到纸宽度方向的端部的部分成为因自重向下侧卷曲的状态。
[0083]由于凸部41M(第一凸部)、凸部41N(第二凸部)配置在沿纸宽度方向离开各圆筒部42的周向端部43a的位置上,所以即使从凸缘部45的转动中心到各凸部41M、41N的尖端部41c的半径(参照图4)在第一辊21的圆筒部42的半径以下,第一和第二推出面41b、41e也可以抵接于纸P的卷曲部分的后端部。因此,在第一辊21转动而排出纸P时,各凸部41M、41N(第一和第二推出面41b、41e)抵接于纸P的后端部,伴随各凸部41M、41N的转动,纸P不会残留于第一辊21而是能可靠地向排出部17排出。
[0084]此外,由于从凸缘部45的转动中心到各凸部41M、41N的尖端部41c的半径(参照图4)在第一辊21的圆筒部42的半径以下,所以在利用压力接触部N把纸P在压力接触的状态下送出时,纸P不会从各凸部41M、41N承受压力接触部N压力接触时的按压力等负荷。因此,不会损伤纸P,并且在双面印刷时,不损伤纸P背面的图像就可以把纸P从排出辊对20向排出部17推出。
[0085]此外,由于第一辊21的圆筒部42、轴部44、凸缘部45和凸部41由树脂一体形成,所以可以廉价地制造。
[0086]此外,由于具有周向的朝向不同的推出面41b、41e的凸部41M(第一凸部)、凸部41N(第二凸部)一体形成在凸缘部45上,所以在纸P的宽度方向对称排列的两个第一辊21可以使用共同的辊,可以实现降低成本。
[0087]图6表示第一辊21的变形例。图6是第一辊21的俯视图。在第一辊21的圆筒部42和凸缘部45之间配置有轴部44。轴部44形成为外径从圆筒部42到凸缘部45逐渐变小的圆锥形。在凸缘部45的外周边缘上形成有多个凸部41。在纸宽度方向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一辊21。采用这样的结构也可以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0088]在从排出辊对20送出纸P时,如果第一辊21的外周面平滑,则纸P容易残留在第一辊21上,有可能不能排出到排出部17,但通过设置本实施方式的凸部41,即使第一辊21的外周面平滑,也可以伴随第一辊21的转动可靠地推出纸P。
[0089]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纸宽度方向把两个排出辊对20排列的结构,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纸P的宽度小的情况下,也可以由一个排出辊对20构成,并在第一辊21的圆筒部42的纸宽度方向两侧,与圆筒部42分开地设置具有凸部41的凸缘部45。采用该结构也可以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此外,例如在排出A3尺寸等这样的宽度尺寸较大的纸P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纸宽度方向排列三个以上的排出辊对20。在这种情况下,在多个第一辊21中,至少在纸宽度方向的两外侧的两个第一辊21上设置凸部41,把纸P推出。采用该结构也可以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0090]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排出辊对20下侧的辊上设置凸部41的结构,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排出的纸P向上侧卷曲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在排出辊对20上侧的辊上设置凸部41的结构。
[0091]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第一辊21上设置两对凸部41(共计四个)的结构,但凸部41也可以为一对或三对以上,可以适当设定凸部41的数量。
[0092]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适用于把图像形成装置I中形成了图像的纸P排出的薄片体排出装置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适用于把图像形成装置I中利用原稿读取装置6读取了图像数据的原稿排出的薄片体排出装置。此外,也可以适用于能装拆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I上的修整器等后处理装置的、用于排出形成了图像的纸P的薄片体排出装置。
[0093]工业实用性
[0094]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及其复合机等所使用的薄片体排出装置、具有该薄片体排出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后处理装置,特别是可以应用于具有排出辊对的薄片体排出装置、具有该薄片体排出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后处理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薄片体排出装置,具有排出辊对,第一辊和第二辊相互压力接触,并利用压力接触部排出薄片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辊具有圆筒部和圆板形的凸缘部,所述圆筒部与所述第二辊压力接触,所述凸缘部与所述圆筒部的转动轴同轴形成,并在薄片体宽度方向上与所述圆筒部的周向端部隔开间隔,在所述凸缘部上形成有凸部,所述凸部从所述凸缘部的外周面向径向突出,伴随所述第一辊的转动抵接于排出的薄片体的后端部, 所述凸缘部的转动中心到所述凸部的尖端部沿径向的距离在所述圆筒部的半径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配置在所述第二辊的下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具有轴部,所述轴部把所述圆筒部和所述凸缘部连接成具有规定的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具有与所述凸缘部的外周面大体垂直的薄片体推出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缘部的周向形成有多个所述凸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于薄片体宽度方向的中央部隔开相同的距离设置两个所述第一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部相对于所述圆筒部的在薄片体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配置在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片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由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构成,所述第一凸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辊的转动方向在下游侧具有所述薄片体推出面,所述第二凸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辊的转动方向在上游侧具有所述薄片体推出面。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片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在所述凸缘部的周向上与所述薄片体推出面相对侧具有倾斜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薄片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薄片体宽度方向的中央部隔开相同的距离设置两个所述第一辊, 所述凸缘部相对于所述圆筒部的在薄片体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配置在外侧, 一方的所述凸缘部上形成的所述第一凸部的所述薄片体推出面的相位,与另一方的所述凸缘部上形成的所述第二凸部的所述推出面的相位在所述凸缘部的周向上一致。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薄片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配置成分别与所述凸缘部的外周面相对。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和所述圆筒部一体形成。
13.一种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体排出装置。
1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以及把形成了图像的薄片体从排出辊对排出的薄片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辊对具有相互压力接触并利用压力接触部排出薄片体的第一辊和第二辊, 所述第一辊具有圆筒部和圆板形的凸缘部,所述圆筒部与所述第二辊压力接触,所述凸缘部与所述圆筒部的转动轴同轴形成,并在薄片体宽度方向上与所述圆筒部的周向端部隔开间隔,在所述凸缘部上形成有凸部,所述凸部从所述凸缘部的外周面向径向突出,伴随所述第一辊的转动抵接于排出的薄片体的后端部,所述凸缘部的转 动中心到所述凸部的尖端部沿径向的距离在所述圆筒部的半径以下。
【文档编号】B65H29/22GK104080720SQ201280066994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9日
【发明者】上原雅和 申请人: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