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88473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件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件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在倾斜的搬运轨道的侧面安装有可摆动的导向爪的搬运装置。该导向爪的上游侧成为扇形的宽幅部,且在该宽幅部安装有锤。由于具备该构成,从而在将工件载置于导向爪的下游侧部分的状态下,宽幅部突出到搬运面上,因宽幅部而阻止工件与位于上游侧的其它工件的接触。当搬出载置于导向爪的下游侧部分的工件时,因锤的重量而宽幅部降低,上述宽幅部的突出消失,另一方面,导向爪的下游侧部分突出到搬运面上。而且,位于上游侧的其它工件通过宽幅部上,在按压导向爪的下游侧部分的同时,向下游侧移动。当该其它工件移动至导向爪的下游侧部分且载置于导向爪的下游侧部分时,宽幅部再次突出到搬运面上,因此,阻止该其它工件和位于其上游侧的再其它工件的接触。之后,通过反复该动作,能够在避免工件彼此的接触的同时,将工件逐个向下游侧搬运。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26117号公报要将工件顺畅且以稳定的姿势向下游侧搬运,由辊式输送机等搬送路支承工件下面整体至为重要。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构成中,工件的下面的局部与导向爪接触,存在不能由搬运路支承工件的下面整体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技术课题而创立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工件彼此的接触同时能够将工件顺畅且以稳定的姿势向下游侧搬运的工件搬运装置。根据本发明的某方式,提供一种工件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具备:载置所述工件的搬运路;在所述搬运路的上方沿所述工件的搬运方向排列设置的多个摆动体,所述摆动体分别具有上游侧臂和下游侧臂,所述上游侧臂以相对于所述搬运路平行且相对于搬运方向成直角地延伸的转动轴为中心转动并向上游侧延伸,所述下游侧臂也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转动并向下游侧延伸且比所述上游侧臂重,在所述工件与所述上游侧臂及所述下游侧臂均不接触的状态下,所述上游侧臂与所述搬运路之间的间隙比所述工件的高度大,在所述工件配置于所述下游侧臂的下侧且所述工件和所述下游侧臂接触的状态下,所述上游侧臂与所述搬运路之间的间隙比所述工件的高度小根据上述方式,能够避免工件彼此的接触,并且将工件逐个向下游侧输送。工件其下面整体与输送机接触,能够将工件顺畅且以稳定的姿势向下游搬运。


图1是从上观察工件搬运装置的图2是从横向观察工件搬运装置的图;图3A是用于说明工件搬运装置的动作的图;图3B是用于说明工件搬运装置的动作的图;图3C是用于说明工件搬运装置的动作的图;图3D是用于说明工件搬运装置的动作的图;图3E是用于说明工件搬运装置的动作的图。符号说明2 工件3输送机(搬运路)4摆动体42上游侧臂43下游侧臂61轴部(转动轴)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及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工件搬运装置I的整体构成。搬运装置I将工件2 (例如齿轮)向下游侧即图中右侧搬运,由载置工件2的输送机3、在输送机3的上方与工件2的搬运方向排列设置的多个摆动体4、设于多个摆动体4的上方且限制摆动体4的转动量的板状的转动止动件5 (为便于说明,在图1中由虚线表示。)、摆动自如地支承摆动体4的摆动体支承部6、配置于输送机3的最下游侧的工件止动件7构成。输送机3由多个辊31和卷绕于多个辊31上的片状的带32构成。多个辊31的至少一个是与电动机连接的驱动辊。驱动辊由电动机进行驱动时,带32向下游侧移动,由此,将载置于带32上的工件2向下游侧搬运。摆动体4在工件2的搬运方向等间隔地配置。摆动体4具备筒状体41、从筒状体41向上游侧斜下方向延伸的上游侧臂42、从筒状体41向下游侧斜下方向延伸的下游侧臂43。筒状体41外嵌于从摆动体支承部6相对于输送机3平行且相对于搬运方向成直角地延伸的轴部61,由此,摆动体4可以以轴部61及筒状体41为中心自由地摆动。上游侧臂42为大致T字形状的臂。上游侧臂42具备与筒状体41连接的臂基部42a、从臂基部42a的端部大致直角地向下侧延伸的工件抵接部42b、从同端部向工件抵接部42b的相反方向延伸的止动件抵接部42c。下游侧臂43为直线形状的臂。下游侧臂43具备臂基部43a和安装于臂基部43a的锤部43b。下游侧臂43由于具备锤部43b,从而比上游侧臂42重。在上游侧臂42及下游侧臂43均不与工件2接触的状态下,通过上游侧臂42和下游侧臂43的重量平衡,摆动体4围绕图中顺时针转动,上游侧臂42的止动件抵接部42c与转动止动件5接触而停止(图2左侧的摆动体4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在工件抵接部42b和输送机3之间形成比工件2的高度大的间隙hl,工件2可以通过上游侧臂42的下侧。与之相对,下游侧臂43与输送机3之间的间隙h2比工件2的高度小。因此,工件2通过上游侧臂42的下侧移动至下游侧臂43的下侧时,工件2与下游侧臂43接触。而且,当工件2进一步向下游侧移动时,下游侧臂43跳到上方,围绕图中逆时针转动。在下游侧臂43跳起的图2中央及右侧的摆动体4的状态下,在下游侧臂43与输送机3之间形成与工件2的高度相等的间隙,工件2可以通过下游侧臂43的下侧。工件2通过下游侧臂43的下侧期间,下游侧臂43与工件2的上面滑接,通过锤部43b的重量使工件2和输送机3紧贴,使工件2的姿势稳定。另外,上游侧臂42与输送机3之间的间隙h3比工件2的高度小。由此,阻止位于上游侧的其它工件2向下游侧移动,避免工件2彼此接触。通过工件2进一步向下游移动或工件2从输送机3搬出,当下游侧臂43和工件2的接触变成不接触时,通过上游侧臂42和下游侧臂43的重量平衡,摆动体4绕图中顺时针转动,再次成为图2左侧的摆动体4的状态。图3A 图3E表示上述工件搬运装置I的一连串的动作。参照其进一步说明上述工件搬运装置I的动作。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便于说明,将多个摆动体4从下游侧依次称作第一摆动体4a、第二摆动体4b、第三摆动体4c,将配置于输送机3上的多个工件2从下游侧依次称作第一工件2a、第二工件2b、第三工件2c、第四工件2d。图3A表示在各摆动体4a 4c的下游侧臂43的下侧配置工件2a 2c,且工件2a 2c与位于这些下游侧的工件止动件7或摆动体4a、4b的上游侧臂42接触而停止的状态。当从该状态将位于最下游侧的第一工件2a从输送机3搬出时,第一摆动体4a绕顺时针转动,第二工件2b可以通过第一摆动体4a的上游侧臂42的下侧(图3B)。于是,第二工件2b通过第一摆动体4a的上游侧臂42的下侧,跳过第一摆动体4a的下游侧臂43进一步向下游移动。另外,由于第二工件2b和第二摆动体4b的下游侧臂43不接触,因此,第二摆动体4b绕顺时针转动,第三工件2c可以通过第二摆动体4b的上游侧臂42的下侧(图3C)。第二工件2b及第三工件2c之后分别与工件止动件7及第一摆动体4a的上游侧臂42接触而停止,第四工件2d通过第三摆动体4c的上游侧臂42及下游侧臂43的下侧(图3D)。之后,第四工件2d与第二摆动体4b的上游侧臂42接触而停止,成为图3E的状态,但该状态与图3A所示的状态相同。因此,每次将配置于最下游侧的工件2从输送机3搬出时,进行图3A 图3E的动作,避免工件2彼此接触,同时,将工件2逐个地搬运到下游侧。工件2其下面整体与输送机3接触,其结果可以将工件2顺畅且以稳定的姿势搬运到下游(与本发明第一方面相对应的效果)。而且,在通过下游侧臂43的下侧时,下游侧臂43与工件2滑接,使工件2与输送机3紧贴。由此,可以使工件2的姿势更稳定(与本发明第二方面相对应的效果)。此外,图中将各工件2的大小设为相同大小,但根据上述构成的件搬运装置1,可以在不限制摆动体4的上述动作的范围内搬运各种大小的工件2。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表示本发明的应用例的一部分,并不是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限定为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内容。例如,由配置于多个摆动体4的上方的板状的部件构成转动止动件5,但也可以由与上游侧臂42的臂基部42a接触的销状或块状的部件构成。或者也可以通过使下游侧臂43与输送机3接触,限制摆动体4的转动。另外,由输送机3构成工件2的搬运路,但也可以为由配置于倾斜面的辊构成且使工件2利用其重量向下游侧自行移动的构成。
权利要求
1.一种工件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载置所述工件的搬运路; 在所述搬运路的上方沿所述工件的搬运方向排列设置的多个摆动体, 所述摆动体分别具有上游侧臂和下游侧臂,所述上游侧臂以相对于所述搬运路平行且相对于搬运方向成直角地延伸的转动轴为中心转动并向上游侧延伸,所述下游侧臂也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转动并向下游侧延伸且比所述上游侧臂重, 在所述工件与所述上游侧臂及所述下游侧臂均不接触的状态下,所述上游侧臂与所述搬运路之间的间隙比所述工件的高度大,在所述工件配置于所述下游侧臂的下侧且所述工件和所述下游侧臂接触的状态下,所述上游侧臂与所述搬运路之间的间隙比所述工件的高度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工件通过所述下游侧臂的下侧期间,所述下游侧臂与所述工件滑接。
全文摘要
一种工件搬运装置,避免工件彼此的接触,同时将工件顺畅且以稳定的姿势向下游侧搬运。工件(2)的搬运装置(1)具备载置工件的输送机(3)和在输送机的上方沿工件的搬运方向排列设置的多个摆动体(4)。摆动体分别具有以相对于输送机平行且相对于搬运方向成直角地延伸的轴部(61)为中心转动并向上游侧延伸的上游侧臂(42)和以轴部(61)为中心转动并向下游侧延伸的比上游侧臂重的下游侧臂(43),在工件与上游侧臂及下游侧臂均不接触的状态下,上游侧臂与输送机之间的间隙(h1)比工件的高度大,在工件配置于下游侧臂的下侧且工件与下游侧臂接触的状态下,上游侧臂与输送机之间的间隙(h3)比工件的高度小。
文档编号B65G47/24GK103204371SQ20131000484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1日
发明者宫野敬市 申请人:加特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