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袋的袋底缓冲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50294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袋的袋底缓冲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气袋的袋底缓冲结构,是关于一种设于气袋的袋底而造成气柱呈折角型态并产生曲面延伸缓冲空间的缓冲结构,气袋具有一第一袋体面、一第二袋体面、以及一连接第一袋体面与第二袋体面底部的袋体底面,第一袋体面、第二袋体面与袋体底面之间具有一容置空间,第一袋体面与第二袋体面顶部之间具有一连通容置空间的袋口,袋体底面上间隔设有复数气柱,气柱分别经由第一袋体面与第二袋体面往袋口方向延伸,袋体底面双侧内壁经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固接部相贴合,使袋体底面的气柱往袋口反方向弯曲突出形成一夹角,使袋体底面的气柱呈折角型态而构成一曲面延伸缓冲空间。
【专利说明】一种气袋的袋底缓冲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提供一种气袋的袋底缓冲结构,特别针对一种表面具有复数气柱的气袋,尤其涉及设于气袋的袋底而造成气柱呈折角型态并产生曲面延伸缓冲空间的缓冲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表面具有缓冲气柱的包装用气袋已广泛使用在易碎物品的包装上,于被包装物品遭受碰撞或外力冲击时,能够藉由气柱提供缓冲作用,以避免物品破损。
[0003]且知,传统缓冲气袋I内部具有一可容置物品9的容置空间13(如图6所示),且气袋I顶部具有一连通容置空间13的袋口 11,该气袋I的两侧面与袋底12 —般都利用热封线间隔形成多个第二气柱61、第三气柱62、第一气柱63,第二气柱61、第三气柱62、第一气柱63主要都是沿着袋口 11与袋底12的轴向延伸排列,且所述第二气柱61、第三气柱62、第一气柱63能够随着气袋I包裹于物品9四周,致使所述第二气柱61、第三气柱62、第一气柱63于气袋I遭受碰撞或外力冲击时,可对气袋I内被包装物品9提供吸震、缓冲作用,以避免物品9于运送途中破裂或损坏。
[0004]然而,当物品9摆放于气袋I的容置空间13内部后,由于物品9重量的关系,该物品9底部与容置空间13底部内壁之间只剩下微小的间隙,或者物品9底部直接贴触于容置空间13底部内壁;惟其缺点在于,当气袋I的袋底12碰撞地面时,由于物品9底部与容置空间13底部内壁不具有足够的缓冲空间,因此气袋I的袋底12碰撞地面的撞击力容易直接传递至物品9底部,导致物品毁损。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设于气袋的袋底而造成气柱呈折角型态并产生曲面延伸缓冲空间的缓冲结构,以克服上述先前技术中,当物品摆放于气袋内部后,由于物品重量的关系,导致物品与袋底之间只剩下微小的间隙,或者物品直接贴触于袋底,造成气袋的袋底碰撞地面的撞击力容易直接传递至物品底部,而导致物品毁损的问题。
[0006]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气袋的袋底缓冲结构,设于该气袋的袋底,该气袋具有一第一袋体面、一第二袋体面、以及一连接所述第一袋体面与第二袋体面底部的袋体底面,所述第一袋体面与第二袋体面两侧相连接,所述第一袋体面、第二袋体面与袋体底面之间具有一容置空间,且所述第一袋体面与第二袋体面顶部之间具有一连通该容置空间的袋口,并于袋体底面上间隔设有复数第一气柱,所述第一气柱分别经由所述第一袋体面与第二袋体面往该袋口方向延伸;
[0007]该袋体底面的两侧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经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固接部相互贴合,而使该袋体底面的第一气柱往该袋口的反方向弯曲突出形成一夹角,使该袋体底面的第一气柱呈折角型态而构成一曲面延伸缓冲空间。
[0008]藉由上述,在不用额外增加材料的前提下,采用结构变化的方式,利用所述固接部贴合袋体底面的两侧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而使袋体底面的第一气柱随着袋体底面两侧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往袋口的反方向弯曲突出呈折角型态,且所述呈折角型态的第一气柱于气袋的袋底构成所述曲面延伸缓冲空间,致使曲面延伸缓冲空间呈往袋底方向缩径的三角形。
[0009]如此,当物品自袋口摆入容置空间内部后,该物品外壁包裹于所述第一袋体面与第二袋体面之间,由于该曲面延伸缓冲空间往袋底方向缩径,因此能够阻碍物品底部完全置入该曲面延伸缓冲空间,令曲面延伸缓冲空间间隔于所述物品底部与容置空间底部内壁之间;当气袋的袋底碰撞地面时,所述袋底碰撞地面的撞击力可接受该袋体底面的气柱与曲面延伸缓冲空间双重吸收,而防止物品受到气袋袋底碰撞地面的撞击力影响而毁损。
[0010]据此,本发明采用的固接部不用增加材料的结构变化,用以改变气袋袋底的第一气柱的延伸方向,使袋体底面的两侧对称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作夹角,而于袋底弯曲形成可间隔于所述物品与容置空间底部之间的曲面延伸缓冲空间,藉由曲面延伸缓冲空间延伸一空间厚的缓冲距离,以达到上述于气袋的袋底造成第一气柱呈折角型态并产生曲面延伸缓冲空间的目的。
[0011]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所述第一袋体面与袋体底面的气柱之间设有一第一热封节点,且第一热封节点旁侧具有一连通所述第一袋体面与袋体底面的气柱的第一气路,所述第二袋体面与袋体底面的气柱之间设有一第二热封节点,且第二热封节点旁侧具有一连通所述第二袋体面与袋体底面的气柱的第二气路。
[0012]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固接部设于该袋体底面的气柱上,或者该固接部设于该袋体底面的相邻所述第一气柱之间。
[0013]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种气袋的袋底缓冲结构,设于该气袋的袋底,该气袋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且气袋顶部具有一连通该容置空间的袋口,并于该袋底上间隔设有复数气柱,所述气柱分别沿着该气袋两侧面往该袋口方向延伸;
[0014]该容置空间的两侧的第一侧内壁和第二侧内壁位于该袋底的位置经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固接部相互贴合,而使该袋底的第一气柱往该袋口的反方向弯曲突出形成一夹角,使该袋底的第一气柱呈折角型态而构成一曲面延伸缓冲空间。
[0015]据此,可达到上述于气袋的袋底造成第一气柱呈折角型态并产生曲面延伸缓冲空间的目的。
[0016]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固接部设于该袋底的气柱上,或者该固接部设于该袋底的相邻所述第一气柱之间。
[0017]除此之外,本发明更加包含:
[0018]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固接部呈点状或线状型态。
[0019]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固接部是以热熔方式形成于该气袋的袋底。
[0020]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气袋侧边设有一自该袋口延伸至该袋底的内缩热压侧接线,且气袋侧边经由该侧接线间隔形成一位于该气袋一面侧边的外翻式第一侧气柱,以及一位于该气袋另一面侧边的外翻式第二侧气柱,所述第一侧气柱与第二侧气柱并列结合而形成一朝向该气袋旁侧的侧缓冲面。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前视立体图;[0022]图2是图1的侧视立体图;
[0023]图3是图1的A-A断面图;
[0024]图4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前视立体图;
[0025]图5是图4的B-B断面图;
[0026]图6是传统气袋的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结构和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8]请参阅图1所示,揭示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前视立体图,图2揭示出图1的侧视立体图,图3揭示出图1的A-A断面图,配合图1至图3说明本发明气袋的袋底缓冲结构,设于气袋I的袋底12,该气袋I具有一第一袋体面3、一第二袋体面4、以及一连接所述第一袋体面3底部与第二袋体面4底部的袋体底面5,所述第一袋体面3与第二袋体面4两侧相连接,所述第一袋体面3、第二袋体面4与袋体底面5之间具有一容置空间13,且所述第一袋体面3与第二袋体面4顶部之间具有一连通容置空间13的袋口 11。
[0029]所述第一袋体面3与第二袋体面4构成气袋I的两个侧面,且袋体底面5构成气袋I的袋底12。
[0030]该袋体底面5上间隔设有复数第一气柱63,所述第一气柱63分别经由所述第一袋体面3与第二袋体面4往袋口 11方向延伸,而延伸形成复数位于第一袋体面3上的第二气柱61、以及复数字于第二袋体面4上的第三气柱62。
[0031]所述第一袋体面3、第二袋体面4与袋体底面5上分别热压形成复数热封线,且所述热封线间隔形成所述第二气柱61、第三气柱62、第一气柱63。
[0032]所述第一袋体面3与袋体底面5的第二气柱61、第一气柱63之间设有一第一热封节点71,且第一热封节点71旁侧具有一连通所述第一袋体面3与袋体底面5 —端的第二气柱61、第一气柱63的第一气路81,所述第二袋体面4与袋体底面5另一端的第三气柱62、第一气柱63之间设有一第二热封节点72,且第二热封节点72旁侧具有一连通所述第二袋体面4与袋体底面5的第三气柱62、第一气柱63的第二气路82。
[0033]藉由所述第一热封节点71与第二热封节点72的设计,而使所述第一袋体面3、第二袋体面4与袋体底面5弯曲呈π字型。
[0034]依据上述实施环境,该袋体底面5两侧的第一内壁51、第二内壁52经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固接部2相互贴合,而使袋底12的袋体底面5的第一气柱63往袋口 11的反方向弯曲突出形成一夹角α,使袋体底面5的第一气柱63呈折角型态而构成一连通容置空间13的曲面延伸缓冲空间14。
[0035]其中,该固接部2可设于袋体底面5的第一气柱63上,或者固接部2也可以设于袋体底面5的所述第一气柱63之间。
[0036]在更加具体的实施上,本发明也包含:
[0037]在实施上,所述固接部2可设于气袋I两侧端的袋体底面5上,且固接部2可呈线状型态,或者固接部2亦可呈点状型态(参阅图4所示)。
[0038]在实施上,该固接部2是以热熔方式形成于气袋I的袋底12的袋体底面5上。[0039]在实施上,该气袋I侧边设有一自袋口 11延伸至袋底12的内缩热压侧接线15,该侧接线15是以热熔方式形成于气袋I侧边,且气袋I侧边经由该侧接线15间隔形成一位于气袋I 一面侧边的外翻式第一侧气柱64,以及一位于气袋I另一面侧边的外翻式第二侧气柱65,所述第一侧气柱64与第二侧气柱65并列结合而形成一朝向气袋I旁侧的侧缓冲面16。
[0040]在实施上,该第一侧气柱64位于第一袋体面3侧边,且第二侧气柱65位于第二袋体面4侧边。
[0041]藉由上述结构组成,可供据以实施本发明,利用所述固接部2贴合袋体底面5的两侧的第一内壁51、第二内壁52,而使袋体底面5的第一气柱63随着袋体底面5两侧的第一内壁51、第二内壁52往袋口 11的反方向弯曲突出呈折角型态,且所述呈折角型态的第一气柱63于气袋I的袋底12构成所述曲面延伸缓冲空间14,致使曲面延伸缓冲空间14呈往袋底12方向缩径的三角形。
[0042]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固接部2的设计可在不用额外增加材料的前提下,采用所述固接部2贴合袋体底面5的两侧的第一内壁51、第二内壁52,而使袋体底面5的第一气柱63与容置空间13底部内壁产生结构型态的变化。
[0043]如此,当待容置的物品9自气袋I袋口 11摆入容置空间13内部后,该物品9外壁包裹于所述第一袋体面3与第二袋体面4内壁之间,由于该曲面延伸缓冲空间14往袋底12方向缩径,因此能够阻碍物品9底部完全置入曲面延伸缓冲空间14,令曲面延伸缓冲空间14间隔于所述物品9底部与容置空间13底部内壁之间。
[0044]当气袋I的袋底12碰撞地面时,所述袋底12碰撞地面的撞击力可接受袋体底面5的第一气柱63与曲面延伸缓冲空间14双重吸收,而防止物品9底部受到气袋I的袋底12碰撞地面的撞击力影响而毁损。
[0045]据此,本发明采用的固接部2不用增加材料的结构变化,用以改变气袋I袋底12的气柱63的延伸方向,使袋体底面5的两侧对称的第一内壁51、第二内壁52作夹角,而于袋底12弯曲形成可间隔于所述物品9底部与容置空间13底部之间的曲面延伸缓冲空间14,藉由曲面延伸缓冲空间14延伸一空间厚的缓冲距离,以克服上述先前技术中,当物品摆放于气袋内部后,由于物品重量的关系,导致物品与袋底之间只剩下微小的间隙,或者物品直接贴触于袋底,造成气袋的袋底12碰撞地面的撞击力容易直接传递至物品底部,而导致物品毁损的问题,进而达到上述于气袋I的袋底12造成第一气柱63呈折角型态并产生曲面延伸缓冲空间14的目的。
[0046]请参阅图4所示,揭示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前视立体图,图5揭示出图4的B-B断面图,配合图4及图5说明本发明气袋的袋底缓冲结构,设于气袋I的袋底12,该气袋I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13,且气袋I顶部具有一连通容置空间13的袋口 11,并于袋底12上间隔设有复数第一气柱63,所述第一气柱63分别沿着气袋I两侧面往袋口 11方向延伸,而于气袋I两侧面分别延伸形成复数第二气柱61、第三气柱62。
[0047]该容置空间13的两侧的第一侧内壁131、第二侧内壁132位于袋底12的位置经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固接部2相互贴合,而使袋底12的第一气柱63往袋口 11的反方向弯曲突出形成一夹角α,使袋底12的第一气柱63呈折角型态而构成一曲面延伸缓冲空间14。
[0048]该固接部2可设于袋底12的第一气柱63上,或者该固接部2亦可设于袋底12的所述第一气柱63之间,且省略上述第一热封节点71、第二热封节点72与第一气路81、第二气路82,其余构件组成与实施方式系等同于上述第一种实施例。
[0049]据此,可达到上述于气袋I的袋底12造成第一气柱63呈折角型态并产生曲面延伸缓冲空间14的目的,以防止物品9底部受到气袋I袋底12碰撞地面的撞击力影响而毁损。
[0050]综上所陈,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凡其他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下而完成的等效修饰或置换,均应包含于后述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气袋的袋底缓冲结构,设于该气袋的袋底,该气袋具有一第一袋体面、一第二袋体面、以及一连接所述第一袋体面与第二袋体面底部的袋体底面,所述第一袋体面与第二袋体面两侧相连接,所述第一袋体面、第二袋体面与袋体底面之间具有一容置空间,且所述第一袋体面与第二袋体面顶部之间具有一连通该容置空间的袋口,并于袋体底面上间隔设有复数第一气柱,所述第一气柱分别经由所述第一袋体面与第二袋体面往该袋口方向延伸,其特征为: 该袋体底面的两侧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经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固接部相互贴合,而使该袋体底面的第一气柱往该袋口的反方向弯曲突出形成一夹角,使该袋体底面的第一气柱呈折角型态而构成一曲面延伸缓冲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气袋的袋底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袋体面与袋体底面的第一气柱之间设有一第一热封节点,且第一热封节点旁侧具有一连通所述第一袋体面与袋体底面的第一气柱的第一气路,所述第二袋体面与袋体底面的第一气柱之间设有一第二热封节点,且第二热封节点旁侧具有一连通所述第二袋体面与袋体底面的第一气柱的第二气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气袋的袋底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接部设于该袋体底面的第一气柱上,或者该固接部设于该袋体底面的相邻所述第一气柱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气袋的袋底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接部呈点状或线状型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气袋的袋底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接部是以热熔方式形成于该气袋的袋底。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气袋的袋底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气袋侧边设有一自该袋口延伸至该袋底的内缩热压侧接线,且气袋侧边经由该侧接线间隔形成一位于该气袋一面侧边的外翻式第一侧气柱,以及一位于该气袋另一面侧边的外翻式第二侧气柱,所述第一侧气柱与第二侧气柱并列结合而形成一朝向该气袋旁侧的侧缓冲面。
7.一种气袋的袋底缓冲结构,设于该气袋的袋底,该气袋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且气袋顶部具有一连通该容置空间的袋口,并于该袋底上间隔设有复数第一气柱,所述第一气柱分别沿着该气袋两个侧面往该袋口方向延伸,其特征为: 该容置空间的两侧的第一侧内壁和第二侧内壁位于该袋底的位置经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固接部相互贴合,而使该袋底的第一气柱往该袋口的反方向弯曲突出形成一夹角,使该袋底的第一气柱呈折角型态而构成一曲面延伸缓冲空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气袋的袋底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接部设于该袋底的第一气柱上,或者该固接部设于该袋底的相邻所述第一气柱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气袋的袋底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接部呈点状或线状型态。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气袋的袋底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接部是以热熔方式形成于该气袋的袋底。
11.如权利要求7-10任一项所述气袋的袋底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气袋侧边设有一自该袋口延伸至该袋底的内缩热压侧接线,且气袋侧边经由该侧接线间隔形成一位于该气袋一面侧边的外翻式第一侧气柱,以及一位于该气袋另一面侧边的外翻式第二侧气柱,所述第一侧气柱与第二侧气柱并列结合而形成一朝向该气袋旁侧的侧缓冲面。
【文档编号】B65D81/17GK103964069SQ201310028255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5日
【发明者】廖耀鑫 申请人:苏州亚比斯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