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纸隔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9614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插纸隔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纸隔机,特别是在食品、饮料、玻璃、酒类、陶瓷、水果、医药和电子产品箱子装产品中插入纸隔的插纸隔机。
背景技术
在给食品、饮料、玻璃、酒类、陶瓷、水果、医药和电子产品箱子装产品装箱时,为了防止运输过程相互碰撞而发生损坏,通常需要在箱子内插入纸隔,传统的方法是通过人工插入,这种方法不能实现流水线生产,生产效率低。后来,人们为了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出现了采用专用的设备来插纸隔,如在专利号为201020700634.5申请日为2010.12.28授权公告日为2011.07.27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纸隔自动插入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横向导轨,横向导轨上设有滑板,滑板上安装有滑块安装座,滑块安装座上滑动的设有竖直运动的滑块,滑块的下端安装有机械手;机架的一侧设有纸隔输送平台,纸隔输送平台的输出端设有向下倾斜的导向平台:所述的输送平台包括输送机架,输送机架的上表面为纸隔承载平台,输送机架上设有两条以上相互平行的与纸隔输送方向相同的输送链条,输送链条的顶端高于承载平台。输送机架的两侧设有第一挡板。导向平台的两侧设有第二挡板。所述的机械手包括连接板、第一气缸、驱动板、连杆、固定吸盘臂、活动吸盘臂及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板连接在滑块的下端;所述连接杆设在连接板上,连接杆的下端固定有旋转臂;活动吸盘臂设在旋转臂上;所述连杆的一端与连接板相枢接,另一端与活动吸盘臂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吸盘臂上设有吸盘,所述活动吸盘臂上设有吸盘。上述纸隔自动插入机的工作过程是:首先,固定吸盘臂上的吸盘和活动吸盘臂上的吸盘从导向平台上吸到纸隔,此时,纸隔为折叠状态 ,然后,第一驱动机构带动机械手运动,同时,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推动驱动板直线运动,驱动板直线运动时,通过连杆带动连接杆旋转,连接杆带动旋转臂绕连接杆的轴心旋转,旋转臂在旋转过程中,带动活动吸盘臂旋转90°,并在固定吸盘臂上的吸盘作用下将纸隔打开,最后,机械手下降,将打开的纸隔放入到箱子内。因此,此结构的机械手能顺利的将纸隔从导向平台上吸住,并能自动的打开纸隔,这种插入机虽然能实现自动插纸隔,但是,根据机械手的动作放置在堆积台上的纸隔需要竖直堆放,在插入纸隔过程中,且生产效率不高;只能通过机械手的运动来吸到纸隔,而机械手的运动较复杂,因此,不方便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的插纸隔机,该插纸隔机能自动向输送带上面不断的输送模切纸板,而且不管插纸隔板在输送平台上倾斜多大的角度都能被插纸机构顺利地吸到并插成纸隔,整个过程连续、稳定。为实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插纸隔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用于输送底纸隔板的送底纸机构、将插纸隔板插入底纸上的插纸机构以及将插好的成型纸隔送出的纸隔输出机构,其中,[0006]所述送底纸机构包括若干个相同的第一进纸机构和一个第一送纸机构,所述第一进纸机构包括第一机座、第一平台、第一吸纸机构,所述第一机座上安装有第一格栅和第一进纸轮,所述第一平台位于第一机座的一侧,第一吸纸机构位于第一机座另一侧,所述第一送纸机构包括第一机座下方的第一传动滚筒、由第一传动滚筒带动第一输送带和齿形带、齿形带上的具有一定间隔的若干横向导轨、位于第一输送带上方的横向导轨之上的底纸导向板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用于控制插纸频率的感应开关,所述底纸导向板垂直于第一输送带上方的横向导轨并与第一输送带输送方向相同;所述插纸机构包括第二送纸机构和第二进纸机构,所述第二送纸机构包括第二传动滚筒、第二输送带、插纸导向板,所述第二进纸机构包第二机座、第二平台、第二吸纸机构,所述第二机座上安装有第二格栅和第二进纸轮,所述第二平台位于第二机座的一侧,第二吸纸机构位于第二机座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机座下方设有一对插纸辊。作为进一步改进,插纸机构为两组以上。这样的结构可同时插装完成两件以上的纸隔。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平台与第一格栅之间可调角度,使第一平台与第一格栅之间呈锐角。这种结构可以使底纸隔板在无需外力的作用下通过自重连续移动至第一机座并被吸纸机构吸住,进而通过第一进纸轮连续将底纸隔板送入第一送纸机构。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平台与第一机座之间、第二平台与第二机座之间设有间隙调节板。这种结构可以根据产品厚度要求,调整间隙大小,适应不同规格的产品要求。作为进一步改进,第一、第二格栅表面低于第一、第二进纸轮。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第二进纸轮由第一、第二传动轴和第一、第二传动轴上的第一、第二 O型进纸轮构成。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底纸导向板上设有方孔,连接杆穿过方孔,底纸导向板可在连接杆上左右移动。这种结构可以调节底纸导向板的位置,以适应不同纸隔的需求。也可以根据产品的要求增减导向板 的数量。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一对插纸辊的间隙与格栅表面成直线。这种结构可以保证插纸隔板准确进入插纸辊,提高精确度和效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送底纸机构设置了底纸底纸导向板和与底纸隔板规格吻合的横向导轨,因此,放置在输送带上的底纸隔板能被不断的向插纸方向输送,可以便于插纸连续的工作,以提高生产效率;由于在插纸机构上安装了插纸隔板导向板,因此,在输送插纸隔板过程中,不管纸隔板在输送平台上倾斜多大的角度都能被吸纸机构吸到,保证插纸隔板能准确、可靠地、连续地进行插纸动作。这样的结构保证了插纸的高效与稳定。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插纸隔机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插纸隔机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见
图1和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的插纸隔机,包括机架1,机架I上设有用于输送底纸的送底纸机构100、将纸隔板插入底纸上的插纸机构200以及将插好的成型纸隔送出的纸隔输出机构300,其中送底纸机构100由若干个相同的第一进纸机构和一个第一送纸机构组成,各第一进纸机构包括第一机座101、第一平台102、第一吸纸机构103、第一机座101上安装有第一格栅104和第一进纸轮105,第一平台102位于第一机座101的一侧,第一吸纸机构103位于第一机座101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吸纸机构包括吸风机,吸风机的第一风管1031通向第一机座101背部。所述第一进纸轮105由第一传动轴1051和第一传动轴上的第一 O型进纸轮1052组成,第一传动轴1051与第一机座101采用轴承链接,第一传动轴外径包覆第一 O型进纸轮1052,并用第一格栅104封盖。第一格栅表面低于第一进纸轮。所述第一平台与第一隔栅之间可调角度,使第一平台与第一隔栅之间呈锐角。所述第一送纸机构包括第一传动滚筒106、第一输送带107、齿形带108、横向导轨109及底纸导向板110。机架I两端设有第一传动滚筒106,第一传动滚筒106通过第一驱动机构120驱动旋转,并带动其上的第一输送带107循环传动。第一传动滚筒106两边设有两条相互平行的齿形带108,中间设有第一输送带107,齿形带108的表面均匀分布有对称的挡块(未示出),相对的左右挡块用空心方钢链接成横向导轨109,横向导轨109安装在齿形带108上,在第一传动滚筒106的带动下,横向导轨109围绕第一输送带107循环运动。相邻的横向导轨109有一定的间隔,该间隔取决于产品的规格,如底纸隔板的长度为500mm,则横向导轨109的间距就调整到500mm。为了使底纸隔板准确地对准插纸机构,在第一输送带107上方的横向导轨109之上设有底纸导向板110,即底纸导向板110下端高于横向导轨109。机架I上设有用于控制插纸频率的感应开关111。所述底纸导向板110垂直于第一输送带107上方的横向导轨109,并与输送带输送方向相同。该底纸导向板不仅对底纸隔板的运动具有导向作用,而且能防止底纸隔板掉离输送带上的承载平台。所述第一传动滚筒106可以采用轴承和轴承座与机架I链接。底纸导向板110还可以设有方孔,连接杆穿过方孔,设置方孔的作用是,可以调节底纸导向板110的位置,以适应不同规格底纸隔板的需求。见
图1和图2,所述插纸机构200包括第二送纸机构和第二进纸机构,所述第二送纸机构包括第二传动滚筒206、第二输送带207、插纸导向板210。第二传动滚筒206与第二机座201轴承链接,插纸导向板210安装在输送机架209上。所述第二进纸机构包括第二机座201、第二平台202、第二吸纸机构203,第二机座201上安装有第二格栅204和第二进纸轮205,第二平台202位于第二机座201的一侧,第二吸纸机构位于第二机座201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吸纸机构包括吸风机,吸风机的风管2031通向第二机座201背部。第二机座201下方设有一对插纸辊208。所述第二进纸轮205由第二传动轴2051和传动轴上的第二 O型进纸轮2052,第二传动轴2051与第二机座201采用轴承链接,第二传动轴2051外径包覆第二 O型进纸轮2052,并用第二格栅204封盖。本实用新型的传送或转动的部件均有驱动机构驱动,见
图1和图2,第一传动滚筒106由安装在机架I上的第一驱动机构120驱动,第一传动轴1051由安装在第一机座101上的第二驱动机构130驱动,第二传动轴2051由安装在第二机座201上的第三驱动机构230驱动,插纸辊208由安装在第二机座201上的第四驱动机构240驱动,第二送纸机构上的传动滚筒206由输送机架209上的 第五驱动机构250驱动。[0026]所述将插好的成型纸隔送出的纸隔输出机构就是第一输送带107的后半部分,即插纸机构完成插纸后,成型的纸隔直接由第一输送带107送出。所述各的驱动机构可以选择伺服电机、同步电机、刹车电机。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马达、主动同步带轮、被动同步带轮及同步带,驱动马达的输出轴与主动同步带轮相连接,同步带轮设在主动同步带轮和被动同步带轮上。这种传动机构结构简单,传动精度高。
图1和图2所示的是单头插纸隔机,即并排的几个底纸隔板通过送纸机构运送,通过开关定位,在要求的位置,通过插纸机构将插纸隔板逐一插在底纸隔板上,插装完成一个成型的纸隔,并通过输送带输出。作为改进,可以设计多头插纸隔机,即同时有两组以上的插纸机构,这样,可以同时插装完成两个以上的纸隔,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插纸隔机的工作原理及过程为:首先,将模切的底纸隔板竖直地放置到第一平台102上,再将模切的插纸隔板竖直地放置到第二平台202上,其次,启动第一吸纸机构103和第二吸纸机构203中的吸风机,第四驱动机构240带动插纸辊208转动,第五驱动机构250带动第二送纸机构中的第二传动滚筒206运行,再运行第一驱动机构120带动第一传动滚筒106,第一传动滚筒106带动齿形带108和第一输送带107同时运行,随后,齿形带108带动横向导轨109运动,相邻横向导轨109之间的间距刚好为底纸隔板的长度。当一个横向导轨感应开关111动作,同时,第二驱动机构130带动第一传动轴1051上的O型进纸轮1052旋转,因第一吸纸机构103的吸附,底纸隔板被吸附在第一进纸机构的第一进纸轮105上,使底纸隔板垂直掉入底纸导向板Iio中,同时夹在输送带上两横向导轨109之间,接着,横向导轨109便带着底纸隔板向前运动。紧接着,另一个横向导轨感应开关111动作,同时,第三驱动机构230带动第二传动轴2051上的O型进纸轮2052旋转,因第二吸纸机构的吸附,插纸隔板被吸附在第二进纸机构的第二进纸轮上,使插纸隔板垂直掉入第四驱动机构240,接着,第四驱动机构240带动插纸辊208插纸,由于第五驱动机构250带动第二送纸机构构的第二传动滚筒206运动,通过第二输送带20·7的摩擦力带动纸隔板运动,在插纸导向板的导向下,实现连续输送的过程。本实用新型采用伺服驱动送纸插纸,吸附前缘送纸结构,PLC控制,人机界面。该机操作方便,因此,生产的效率非常高。
权利要求1.一种插纸隔机,其特征是: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用于输送底纸隔板的送底纸机构、将插纸隔板插入底纸上的插纸机构以及将插好的成型纸隔送出的纸隔输出机构,其中, 所述送底纸机构包括若干个相同的第一进纸机构和一个第一送纸机构,所述第一进纸机构包括第一机座、第一平台、第一吸纸机构,所述第一机座上安装有第一格栅和第一进纸轮,所述第一平台位于第一机座的一侧,第一吸纸机构位于第一机座另一侧,所述第一送纸机构包括第一机座下方的第一传动滚筒、由第一传动滚筒带动第一输送带和齿形带、齿形带上的具有一定间隔的若干横向导轨、位于第一输送带上方的横向导轨之上的底纸导向板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用于控制插纸频率的感应开关,所述底纸导向板垂直于第一输送带上方的横向导轨并与第一输送带输送方向相同; 所述插纸机构包括第二送纸机构和第二进纸机构,所述第二送纸机构包括第二传动滚筒、第二输送带、插纸导向板,所述第二进纸机构包第二机座、第二平台、第二吸纸机构,所述第二机座上安装有第二格栅和第二进纸轮,所述第二平台位于第二机座的一侧,第二吸纸机构位于第二机座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机座下方设有一对插纸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纸隔机,其特征在于:插纸机构为两组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纸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与第一格栅之间可调角度,使第一平台与第一格栅之间呈锐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纸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与第一机座之间、第二平台与第二机座之间设有间隙调节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纸隔机,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格栅表面低于第一、第二进纸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纸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进纸轮由第一、第二传动轴和第一、第二传动轴上的第一、第二 O型进纸轮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纸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纸导向板上设有方孔,连接杆穿过方孔,底纸导向板可在连接杆上左右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纸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插纸辊的间隙与格栅表面成直线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纸隔机,包括机架,机架上有送底纸机构、插纸机构以及纸隔输出机构,所述送底纸机构包括若干个相同的第一进纸机构和一个第一送纸机构,所述第一送纸机构包括传动滚筒、输送带和齿形带、横向导轨、底纸导向板以及感应开关;所述插纸机构包括第二送纸机构和第二进纸机构,所述第二送纸机构包括传动滚筒、输送带、插纸导向板,所述第二机座下方设有一对插纸辊。所述进纸机构包括机座、平台、吸纸机构,所述机座上安装有格栅和进纸轮。该插纸隔机能自动向输送带上面不断的输送模切纸板,而且不管插纸隔板在输送平台上倾斜多大的角度都能被插纸机构顺利地吸到并插成纸隔,整个过程连续、稳定,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
文档编号B65B61/20GK203127241SQ201320148239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8日
发明者陈尊江 申请人:陈尊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