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瓿输液制品行进瓶体自动倒瓶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7141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安瓿输液制品行进瓶体自动倒瓶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瓿输液制品行进瓶体自动倒瓶装置,包括位于传送带输入端上方的两个无动力头,位于传送带输出端前方的两个驱动头,以及带动两个驱动头旋转的电机;无动力头和驱动头都连接在固定架上,两个无动力头左右对称设置,两个驱动头上下对称设置;右无动力头与上驱动头之间通过圆皮带连接,左无动力头与下驱动头之间也通过圆皮带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安瓿输液制品行进瓶体自动倒瓶装置,保证了瓶体可以连续通过夹持线,并保证了倒瓶方向的一致性和瓶体运行方向的稳定,顺利进入下一工位。由于圆皮带为外加动力系统。圆皮带的速度可以调节,以配合后端设备的运行速度,保证整体运行的一致性。
【专利说明】安瓿输液制品行进瓶体自动倒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药液包装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安瓿输液制品行进瓶体在生产线上由立瓶运行变为倒瓶运行的自动倒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安瓿瓶体在由一个特定工位进入下一工位之前,需要将传送带上的瓶体由立瓶状态改为水平放置状态。因此,需要一种倒瓶装置将瓶体水平放置并保持瓶体方向的稳定。
[0003]图1是现有技术的安瓿输液制品自动倒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倒瓶装置4水平设置在夹持线2 —侧,倒瓶装置4的前端为无动力推板3,无动力推板3位于传送带I的上方,当安瓿瓶体5通过时,上端碰到无动力推板3后倒向另一侧。由于无动力倒瓶装置的安瓿瓶体靠重力自由倒向一边,安瓿瓶体的下落时间与传送带的运行速度及安瓿瓶体与倒瓶装置的相切位置有关,容易造成安瓿瓶体之间叠加或瓶体转向而使瓶体在传送带上堵塞。
[0004]因此,该倒瓶装置需要保证每个瓶体之间有IOOmm间距,传送带运行速度必须保持在一定的速度之内,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如果瓶体无间距通过无动力倒瓶装置,将会造成瓶体之间的叠加。传送带运行速度过快将会造成瓶体转向过度,造成瓶体在传送带上拥堵。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安瓿输液制品行进瓶体自动倒瓶装置。
[0006]本实用新型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本实用新型的安瓿输液制品行进瓶体自动倒瓶装置,包括位于传送带输入端上方的两个无动力头,位于传送带输出端前方的两个驱动头,以及带动两个驱动头旋转的电机;无动力头和驱动头都连接在固定架上,两个无动力头左右对称设置,两个驱动头上下对称设置;右无动力头与上驱动头之间通过圆皮带连接,左无动力头与下驱动头之间也通过圆皮带连接。
[0008]所述的固定架包括四根立柱和由立柱支撑的顶部,顶部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前端横梁和后端横梁,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左纵梁和右纵梁,平行于前端横梁和后端横梁又设置有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内侧。
[0009]两个无动力头固定连接在前端横梁上;无动力头包括上端与前端横梁连接的固定柱,连接在固定柱下端的轴承和套接在轴承外部的定位滑套。
[0010]所述的右纵梁的外侧向下设置有第一固定板,内侧向下设置有第二固定板,电机安装在第一固定板上,电机输出轴位于第一固定板的内侧;两个驱动头安装在第二固定板的内侧,分别由设置在第二固定板外侧的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驱动,两个主动轮的下方设置有一个从动轮,电机输出轴、第一主动轮、第二主动轮和从动轮通过一根齿形带连接。
[0011]所述的驱动头包括与第二固定板连接的轴瓦架和与主动轮连接的主动轴,主动轴的主动轴头部与圆皮带连接。
[0012]所述的圆皮带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都位于圆皮带的下方;第一限位块通过吊杆连接在第一横梁上,第二限位块通过吊杆连接在第二横梁上。
[0013]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4]本实用新型的安瓿输液制品行进瓶体自动倒瓶装置,通过圆皮带将安瓿瓶体由立瓶改为水平放置,圆皮带独立于传送带运行,电机输出的动力靠驱动头传递给圆皮带,圆皮带夹持瓶体由立瓶变为水平放置,进入下一工位。这样,保证了瓶体可以连续通过夹持线,并保证了倒瓶方向的一致性和瓶体运行方向的稳定,顺利进入下一工位。由于圆皮带为外加动力系统。圆皮带的速度可以调节,以配合后端设备的运行速度,保证整体运行的一致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现有技术的安瓿输液制品自动倒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瓿输液制品行进瓶体自动倒瓶装置的左视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安瓿输液制品行进瓶体自动倒瓶装置的右视图;
[0018]图4是本 实用新型的安瓿输液制品行进瓶体自动倒瓶装置的主视图;
[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顶部的俯视图;
[0020]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无动力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中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0023]1:传送带2:夹持线
[0024]3:无动力推板4:倒瓶装置
[0025]5:安瓿瓶体6:传送带输入端
[0026]7:传送带输出端8:固定架
[0027]9:顶部10:第一限位块
[0028]11:第二限位块12:上驱动头
[0029]13:下驱动头14:电机输出轴
[0030]15:齿形带16:圆皮带
[0031]17:第一固定板18:第二固定板
[0032]19:第一主动轮20:第二主动轮
[0033]21:从动轮22:电机
[0034]23:右无动力头24:左无动力头
[0035]25:固定柱26:轴承
[0036]27:定位滑套28:轴瓦架
[0037]29:主动轴30:主动轴头部[0038]91:右纵梁92:前端横梁
[0039]93:第一横梁94:左纵梁
[0040]95:后端横梁96:第二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安瓿输液制品行进瓶体自动倒瓶装置做进一步说明。下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4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瓿输液制品行进瓶体自动倒瓶装置的左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安瓿输液制品行进瓶体自动倒瓶装置的右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安瓿输液制品行进瓶体自动倒瓶装置的主视图。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安瓿输液制品行进瓶体自动倒瓶装置,包括位于传送带输入端6上方的两个无动力头,位于传送带输出端7前方的两个驱动头,以及带动两个驱动头旋转的电机22。
[0043]无动力头和驱动头都连接在固定架上,两个无动力头左右对称设置,两个驱动头上下对称设置。右无动力头23与上驱动头12之间通过圆皮带16连接,左无动力头24与下驱动头13之间也通过圆皮带16连接。
[0044]固定架8包括四根立柱和由立柱支撑的顶部9。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顶部的俯视图。如图5所示,顶部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前端横梁92和后端横梁95,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左纵梁94和右纵梁91,平行于前端横梁92和后端横梁95又设置有第一横梁93和第二横梁96,第一横梁93和第二横梁9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左纵梁94和右纵梁91的内侧。
[0045]左无动力头24和·右无动力头23固定连接在前端横梁92上。
[0046]右纵梁91的外侧向下设置有第一固定板17,内侧向下设置有第二固定板18。电机22安装在第一固定板17上,电机输出轴14位于第一固定板17的内侧。上驱动头12安和下驱动头13安装在第二固定板18的内侧,分别由设置在第二固定板18外侧的第一主动轮19和第二主动轮20驱动,两个主动轮的下方设置有一个从动轮21,电机输出轴14、第一主动轮19、第二主动轮20和从动轮21通过一根齿形带15连接。
[0047]电机22驱动电机输出轴14带动齿形带15运动,齿形带15带动两个主动轮相向运行,两个主动轮带动两个驱动头相向运行。从动轮21起到涨紧齿形带15的作用,保证设备传动的平稳。
[0048]圆皮带16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0和第二限位块11,第一限位块10和第二限位块11都位于圆皮带16的下方,防止圆皮带松动下垂。第一限位块10通过吊杆连接在第一横梁93上,第二限位块11通过吊杆连接在第二横梁94上。
[0049]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无动力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无动力头包括上端与前端横梁92连接的固定柱25,连接在固定柱25下端的轴承26和套接在轴承26外部的定位滑套27。无动力头通过定位滑套27固定圆皮带16,保证入口处圆皮带夹持瓶体的准确性。
[0050]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驱动头包括与第二固定板18连接的轴瓦架28和与主动轮连接的主动轴29,主动轴29的主动轴头部30与圆皮带16连接。两个主动轮通过主动轴带动两个驱动头相向运行。[0051]本实用新型的安瓿输液制品行进瓶体自动倒瓶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电机驱动电机输出轴带动齿形带运动,齿形带带动两个主动轮相向运行,两个主动轮带动两个驱动头相向运行。两个驱动头带动圆皮带,圆皮带夹持瓶体由入口立瓶变为出口处倒瓶,从而实现了安瓿瓶体5在入口处为立瓶状态,经过倒瓶装置后,改为水平放置状态。由于圆皮带的限制,保证了瓶体倒瓶方向的一致性,保证了瓶体可以连续通过夹持线,顺利进入下一工位。
【权利要求】
1.一种安瓿输液制品行进瓶体自动倒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位于传送带输入端(6)上方的两个无动力头,位于传送带输出端(7)前方的两个驱动头,以及带动两个驱动头旋转的电机(22 );无动力头和驱动头都连接在固定架(8 )上,两个无动力头左右对称设置,两个驱动头上下对称设置;右无动力头(23)与上驱动头(12)之间通过圆皮带(16)连接,左无动力头(24)与下驱动头(13)之间也通过圆皮带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瓿输液制品行进瓶体自动倒瓶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架(8)包括四根立柱和由立柱支撑的顶部(9),顶部(9)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前端横梁(92)和后端横梁(95),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左纵梁(94)和右纵梁(91 ),平行于前端横梁和后端横梁又设置有第一横梁(93)和第二横梁(96),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瓿输液制品行进瓶体自动倒瓶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无动力头固定连接在前端横梁(92)上;无动力头包括上端与前端横梁连接的固定柱(25),连接在固定柱(25)下端的轴承(26)和套接在轴承(26)外部的定位滑套(2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瓿输液制品行进瓶体自动倒瓶装置,其特征在于:右纵梁(91)的外侧向下设置有第一固定板(17),内侧向下设置有第二固定板(18),电机(22)安装在第一固定板(17)上,电机输出轴(14)位于第一固定板(17)的内侧;两个驱动头安装在第二固定板(18)的内侧,分别由设置在第二固定板(18)外侧的第一主动轮(19)和第二主动轮(20)驱动,两个主动轮的下方设置有一个从动轮(21),电机输出轴、第一主动轮、第二主动轮和从动轮通过一根齿形带(1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瓿输液制品行进瓶体自动倒瓶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头包括与第二固定板(18 )连接的轴瓦架(28 )和与主动轮连接的主动轴(29 ),主动轴(29 )的主动轴头部(30)与圆皮带(15)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瓿输液制品行进瓶体自动倒瓶装置,其特征在于:圆皮带(16)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0)和第二限位块(11),第一限位块(10)和第二限位块(11)都位于圆皮带(16)的下方;第一限位块(10)通过吊杆连接在第一横梁(93)上,第二限位块(11)通过吊杆连接在第二横梁(94 )上。
【文档编号】B65G47/24GK203638682SQ201320696206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7日
【发明者】王嘉鹏, 刘义刚, 刘志扬, 岳涛利 申请人: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