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气排出自立袋及密封有内容物的自立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79196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蒸气排出自立袋及密封有内容物的自立袋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更可靠地剥离密封部的构造的蒸气排出自立袋、及使用该袋子而形成的密封有内容物的自立袋。蒸气排出自立袋具有第1通蒸部(42)。第1通蒸部的顶端部分的内缘(42B)和最大膨胀中心(OA)之间的距离(L1)比第1上方侧面部的内缘(41C)和最大膨胀中心(OA)之间的距离(L7)、及第1中间侧面部(43)的内缘(43A)和最大膨胀中心(OA)之间的距离(L3)的任何一个都短,最大膨胀中心(OA)是最大膨胀预定部分的中心。
【专利说明】蒸气排出自立袋及密封有内容物的自立袋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具有袋主体部和底部角撑板的蒸气排出自立袋及密封有内容物的自立袋。

【背景技术】
[0002]专利文献I的袋子具有:密封部,其形成内部空间;V字形密封部,其被形成在密封部的一部分上;以及三角形未密封面,其被形成在V字形密封部的谷部上。在内部空间的压力上升时,通过剥离V字形密封部的顶点的密封而在该袋子上形成开口部。并且,袋子内部空间的蒸气通过该开口部排出到外部。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4-100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5]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6]专利文献I公开了:为了将内部空间中的蒸气适当地排出,需要采用随着内部压力的上升而适当地剥离V字形密封部的顶点的密封的构成。具体地讲,在专利文献I的第9页中公开了这样的一点:“即、即使袋内充满蒸气而使内压提高,但是如果V字形密封部过于靠近端部密封部(4)的话,力不是施加于V字形密封部上,而是分散于端部密封部(4)的整个长度上,即使巨大的压力施加于V字形密封部,V字形密封部也不会开口,而是突然爆炸性地破裂,所以会有内容物飞溅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将V字形密封部的顶点(A)设置在从端部密封(4)离开1mm以上的下部位置(hi)上”。
[0007]另一方面,本申请发明人在具有随着内部空间的压力的上升而剥离的密封部的袋子上,从更可靠地剥离该密封部的角度对上述袋子的构造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证实密封部的构造有改善的余地。
[0008]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具有更可靠地剥离密封部的构造的蒸气排出自立袋、及使用该袋子而形成的密封有内容物的自立袋。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I)上述手段的一个方式包含“一种蒸气排出自立袋,其具有袋主体部和底部角撑板,其中,所述蒸气排出自立袋具有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所述袋主体部具有:侧面密封部,其为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且被实施了密封加工;以及密封预定部,其为所述高度方向上的上端部、且没有被实施密封加工,所述底部角撑板具有角撑板密封部,该角撑板密封部是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及所述高度方向上的下端部、且被实施了密封加工,所述侧面密封部具有上方侧面部、通蒸部、以及中间侧面部,所述侧面密封部从所述袋主体部的上缘起以所述上方侧面部、所述通蒸部、以及所述中间侧面部的顺序连续形成,所述通蒸部具有凹陷部分,该凹陷部分在所述袋主体部的宽端方向上向袋主体部的内部凹陷,所述通蒸部的凹陷部分的内缘和最大膨胀中心之间的距离比所述上方侧面部的内缘和所述最大膨胀中心之间的距离、及所述中间侧面部的内缘和所述最大膨胀中心之间的距离的任何一个都短,所述最大膨胀中心是所述袋主体部的最大膨胀预定部分的中心”。
[0011]本申请发明人通过将通蒸部的凹陷部分的内缘和最大膨胀预定部分中心(最大膨胀中心)之间的距离设定为比上方侧面部的内缘和最大膨胀中心之间的距离、及中间侧面部的内缘和最大膨胀中心之间的距离都短,从而与这些关系不成立的情况相比,通过实验证实了随着内部空间的压力上升可靠地剥离通蒸部的频度变高。另外,该实验使用通过在密封预定部分实施密封加工而密闭内部空间的蒸气排出自立袋来实施。
[0012]在上述发明的蒸气排出自立袋中,由于凹陷部分的内缘和最大膨胀中心之间的距离比上方侧面部的内缘和最大膨胀中心之间的距离、及中间侧面部的内缘和最大膨胀中心之间的距离都短,所以能够更可靠地剥离通蒸部。另外,本申请发明人将可靠地剥离通蒸部的频度变高的理由推测为如下。
[0013]在蒸气排出自立袋中,随着内部空间的压力上升,袋主体部从最大膨胀中心呈辐射状膨胀。这时,袋主体部形成与半球状类似的立体形状。袋主体部的膨胀量在最大膨胀中心上变得最大,并随着朝向围绕内部空间的各个密封部其膨胀量逐渐变小。这暗示因内部空间的压力上升而作用于袋主体部上的力、即作用于使彼此对置而形成内部空间的薄片分开的方向上的力越靠近最大膨胀中心的部分就越大。
[0014]综上所述,在本申请发明的蒸气排出自立袋、即凹陷部分的内缘和最大膨胀中心之间的距离比上方侧面部的内缘及中间侧面部的内缘和最大膨胀中心之间距离都短的袋子中,可以认为得到了可靠地剥离通蒸部的频度高这样的结果。
[0015](2)上述手段的一个方式包含“所述蒸气排出自立袋,其中,所述凹陷部分具有第I凹陷部分及第2凹陷部分,所述第I凹陷部分具有:上方部分,其与所述上方侧面部连续;下方部分,其与所述中间侧面部连续;以及底部,其与所述上方部分和所述下方部分连续,所述第2凹陷部分被形成在所述第I凹陷部分的底部上,并具有比所述第I凹陷部分的面积小的面积”。
[0016](3)上述手段的一个方式包含“所述蒸气排出自立袋,其中,所述第2凹陷部分具有底部,该底部是所述凹陷部分的与所述袋主体部对置的顶端部,所述第2凹陷部分的底部的外缘包含沿所述蒸气排出自立袋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直线形状”。
[0017](4)上述手段的一个方式包含“所述蒸气排出自立袋,其中,上方外缘与所述上方侧面部的外缘连续形成,并包含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内部、且向所述高度方向的下方倾斜的直线形状,所述上方外缘是所述上方部分的外缘,下方外缘与所述中间侧面部的外缘连续形成,并包含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内部、且向所述高度方向的上方倾斜的直线形状,所述下方外缘是所述下方部分的外缘,所述第2凹陷部分进一步具有第I外缘和第2外缘,所述第I外缘与所述上方外缘及所述第2凹陷部分的底部的外缘连续形成,并包含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直线形状,所述第2外缘与所述下方外缘及所述第2凹陷部分的底部的外缘连续形成,并包含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直线形状”。
[0018](5)上述手段的一个方式包含“所述蒸气排出自立袋,其中,所述第2凹陷部分的宽度小于所述第I凹陷部分的宽度”。
[0019](6)上述手段的一个方式包含“所述蒸气排出自立袋,其中,所述通蒸部具有底部,该底部是所述凹陷部分的与所述袋主体部对置的顶端部,所述底部的外缘包含沿所述蒸气排出自立袋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直线形状”。
[0020](7)上述手段的一个方式包含“蒸气排出自立袋,其中,所述袋主体部在所述高度方向上、且在所述密封预定部和所述通蒸部之间具有切断预定部分,所述切断预定部分以通过所述上方侧面部的方式形成,所述上方侧面部的可把持部的宽度大于中间部的宽度,所述可把持部是在所述高度方向上比所述切断预定部分靠向上方的部分,所述中间部是在所述高度方向上比所述切断预定部分靠向下方的部分”。
[0021](8)上述手段的一个方式包含“一种密封有内容物的自立袋,其具有:在所述密封预定部实施了密封加工的上述的手段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蒸气排出自立袋;和装入于所述蒸气排出自立袋中的内容物”。
[0022]发明效果
[0023]该蒸气排出自立袋及该密封有内容物的袋子实现密封部更可靠地剥离。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第I实施方式的袋子的主视图。
[0025]图2是在图1的袋子中装入有内容物的内容物密封袋子的图。
[0026]图3是关于图2的密封有内容物的袋子的图,内部空间和外部呈连通状态时的密封有内容物的袋子的立体图。
[0027]图4是关于图2的密封有内容物的袋子的制造工序的图。
[0028]图4(a)是表示开口部被打开的状态的袋子的主视图。
[0029]图4(b)是表示填充机的喷嘴插入到开口部中的状态的袋子的主视图。
[0030]图4(c)是表示内容物被收容于内部空间中的状态的袋子的主视图。
[0031]图5是关于图2的密封有内容物的袋子的制造工序的图。
[0032]图5(a)是对开口部实施密封加工之前的袋子的主视图。
[0033]图5(b)是正在对开口部实施密封加工时的袋子的主视图。
[0034]图5(c)是对开口部实施密封加工后的袋子的主视图。
[0035]图6是第2实施方式的袋子的主视图。
[0036]图7是关于图6的袋子的图,通蒸部的放大图。
[0037]图8是内部空间和外部呈连通状态时的图7的通蒸部的放大图。
[0038]图9是表示开口被封闭的状态的图7的通蒸部的放大图。
[0039]符号说明
[0040]I…密封有内容物的袋子、2…密封有内容物的袋子、10...蒸气排出袋、11...第I顶点、12...第2顶点、13...第3顶点、14...第4顶点、15...第I侧方缘、16…第2侧方缘、17…上缘、18...下缘、19...内部空间、20...袋主体部、21...第I袋部分、22...第2袋部分、23...第I侧方部、24...第2侧方部、25...上方部、26...密封预定部、27...开口部、28...切断预定部、28A…槽口、28B…导向线、30...侧面密封部、40…第I侧面密封部、41...第I上方侧面部、41A…第I可把持部、41B…第I中间部、410"内缘、42…第I通蒸部、42A…左凹陷部分、42B…内缘、42C…第I开口、43...第I中间侧面部、43A…内缘、50...第2侧面密封部、51...第2上方侧面部、51A…第2可把持部、51B…第2中间部、510"内缘、52…第2通蒸部、52A…右凹陷部分、52B…内缘、52C…第2开口、52A…内缘、52B…第2开口、53…第2中间侧面部、53A…内缘、60…底部角撑板、61...角撑板侧方部、62…角撑板下方部、63…角撑板密封部、70...最大膨胀预定部分、80...内容物、100…填充机、110…夹头、120…喷嘴、200…蒸气排出袋、310…通蒸部、400…凹陷部分、410…第I凹陷部分、411…上方部分、411A...上方外缘、412…下方部分、412A...下方外缘、413…底部、420…第2凹陷部分、421…底部、421A...第I外缘、421B...第2外缘、421C...底部外缘、430…开口、500…密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41](第I实施方式)
[0042]参照图1,对蒸气排出袋10的构成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图5示出的圆点表示侧面密封部30及角撑板密封部63,该侧面密封部30及角撑板密封部63是在蒸气排出袋10上的实施了密封加工的部分。
[0043]蒸气排出袋10具有宽度方向HX及高度方向HY。
[0044]宽度方向HX表示在正视蒸气排出袋10时规定外侧及内侧的方向。宽度方向HX与高度方向HY垂直。宽度方向HX具有内方向HXl及外方向HX2。
[0045]内方向HXl表示在宽度方向HX上从外侧向内侧的方向、即从第I侧方缘15或第2侧方缘16向内部空间19的方向。
[0046]外方向HX2表示在宽度方向HX上从内侧向外侧的方向、即从内部空间19向第I侧方缘15或第2侧方缘16的方向。
[0047]高度方向HY表示在正视蒸气排出袋10时规定上侧及下侧的方向。高度方向HY与宽度方向HX垂直。高度方向HY具有上方向HYl及下方向HY2。
[0048]上方向HYl表示在高度方向HY上从下侧向上侧的方向、即从下缘18向上缘17的方向。
[0049]下方向HY2表示在高度方向HY上从上侧向下侧的方向、即从上缘17向下缘18的方向。
[0050]蒸气排出袋10具有作为自立袋的形状。蒸气排出袋10的除形成有开口部27的部分之外的整个缘被密封加工。
[0051]蒸气排出袋10具有袋主体部20及底部角撑板60。
[0052]蒸气排出袋10由层积片形成。层积片具有最外层、中间层、以及最内层。最外层为蒸气排出袋10上的最外侧的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构成。最内层为蒸气排出袋10上的最内侧的层,由非拉伸聚丙烯层构成。中间层由印刷层、第I粘结层、拉伸尼龙层、以及第2粘结层构成。印刷层被形成在最外层的内侧。第I粘结层被形成在印刷层的内侧。拉伸尼龙层被形成在第I粘结层的内侧。第2粘结层被形成在拉伸尼龙层的内侧。最内层被形成在第2粘结层的内侧。印刷层在其外表面上印有图案及商品说明等。
[0053]蒸气排出袋10具有第I顶点11、第2顶点12、第3顶点13、第4顶点14、第I侧方缘15、第2侧方缘16、上缘17、下缘18、以及内部空间19。
[0054]第I侧方缘15形成蒸气排出袋10上的从第I顶点11到第3顶点13的缘。第2侧方缘16形成蒸气排出袋10上的从第2顶点12到第4顶点14的缘。上缘117形成蒸气排出袋10上的从第I顶点11到第2顶点12的缘。下缘118形成蒸气排出袋10上的从第3顶点13到第4顶点14的缘。
[0055]第I侧方缘15及上缘17在第I顶点11彼此连续。第I侧方缘15及下缘18在第3顶点13彼此连续。第2侧方缘16及上缘17在第2顶点12彼此连续。第2侧方缘16及下缘18在第4顶点14彼此连续。
[0056]袋主体部20具有第I袋部分21、第2袋部分22、第I侧方部23、第2侧方部24、上方部25、切断预定部分28、以及侧面密封部30。
[0057]第I袋部分21通过切断预定部分28而与第2袋部分22连续形成。第I袋部分21与底部角撑板60连续形成。边界线XB表示第I袋部分21和底部角撑板60的边界。
[0058]第2袋部分22具有密封预定部26及开口部27。
[0059]密封预定部26以包含上缘17的方式形成。密封预定部26在通过开口部27将内容物装入内部空间中后,沿密封预定线26A被密封。
[0060]第I侧方部23是第I侧方缘15中的与袋主体部20对应的部分。
[0061]第2侧方部24是第2侧方缘15中的与袋主体部20对应的部分。
[0062]上方部25以包含上缘17的方式形成。
[0063]预定切断部分28具有槽口 28A及导向线28B。槽口 28A被形成在第I袋部分21和第2袋部分22的边界上。槽口 28A作为沿导向线28A将第2袋部分22从第I袋部分21分开时的起点发挥作用。导向线28B具有将形成在第I侧方缘15及第2侧方缘16上的槽口 28A连接的直线形状。导向线28B由激光器对构成袋主体部20的膜进行半切加工而形成。
[0064]侧面密封部30具有第I侧面密封部40及第2侧面密封部50。侧面密封部30由热熔接形成。
[0065]第I侧面密封部40对第I侧方部23进行密封。第I侧方密封部40具有第I上方侧面部41、第I通蒸部42及第I中间侧面部43。
[0066]第I上方侧面部41对第I顶点11的周边进行密封。第I上方侧面部41具有第I可把持部41A及第I中间部41B。
[0067]第I可把持部41A位于比切断预定部分28更靠近上方向HYl的位置上。第I可把持部41A的宽度、即密封宽度大于第I中间部41B的宽度、即密封宽度。第I中间部41B位于比切断预定部28更靠近下方向HY2的位置上。第I中间部41B与第I通蒸部42连续形成。
[0068]第I通蒸部42具有将在内部空间19中产生的蒸气从内部空间19排出到外部的功能。第I通蒸部42与第I中间侧面部43连续形成。第I通蒸部42具有与其他密封部相同的密封强度。第I通蒸部42具有左凹陷部分42A。左凹陷部分42A具有向袋主体部40的内方向HXl凹陷的形状。
[0069]第I中间侧面部43被形成在第I通蒸部42和边界线XB的之间。
[0070]第2侧面密封部50对第2侧方部24进行密封。第2侧面密封部50具有第2上方侧面部51、第2通蒸部52、以及第2中间侧面部53。
[0071]第2上方侧面部51对第2顶点12的周边进行密封。第2上方侧面部51具有第2可把持部51A及第2中间部51B。
[0072]第2可把持部51A位于比切断预定部分28更靠近上方向HYl的位置上。第2可把持部51A的宽度、即密封宽度大于第2中间部51B的宽度、即密封宽度。第2中间部51B位于比切断预定部分28更靠近下方向HY2的位置上。第2中间部51B与第2通蒸部52连续形成。
[0073]第2通蒸部52具有将在内部空间19中产生的蒸气从内部空间19排出到外部的功能。第2通蒸部52与第2中间侧面部53连续形成。第2通蒸部52具有与其他的密封部相同的密封强度。第2通蒸部52具有右凹陷部分52A。右凹陷部分52A具有向袋主体部20的内方向HXl凹陷的形状。
[0074]第2中间侧面部52被形成在第2通蒸部52和边界线XB之间。
[0075]底部角撑板60支承袋主体部20。底部角撑板60具有角撑板侧方部61、角撑板下方部62、及角撑板密封部63。
[0076]角撑板侧方部61以包含第I侧方缘15及第2侧方缘16中的、从边界线XB起以下的下方向HY的部分的方式形成。角撑板下方部62以包含下缘18的方式形成。
[0077]角撑板63对角撑板侧方部61及角撑板下方部62进行密封。角撑板密封部63由热熔接形成。
[0078]在此,对蒸气排出袋10做如下定义。
[0079]将密封预定线26A的中点当作上方中点YA1。
[0080]将从上方中点YAl向下方向HY2降下的垂线和角撑板密封部63的交点当作下方中点YA2。
[0081]将在图1中连接上方中点YAl和下方中点YA2的线段当作第I中心线YA。
[0082]将第I中心线YA的中点当作最大膨胀中心0A。最大膨胀中心OA位于最大膨胀预定部分70的中心位置上。最大膨胀预定部分70表示在内部空间19的压力上升时,袋主体部20及底部角撑板60的膨胀量最大的部分。
[0083]将通过最大膨胀中心0A、且与密封预定部26A平行的直线当作第2中心线XA。
[0084]将第2中心线XA和第I中间侧面部43的内缘43A的交点当作第I内缘中点XAl。
[0085]将第2中心线XA和第2中间侧面部53的内缘53A的交点当作第2内缘中点XA2。
[0086]将最大膨胀中心OA和左凹陷部分42A的顶端部分的内缘42B之间的距离当作第I距离LI。
[0087]将最大膨胀中心OA和右凹陷部分52A的顶端部分的内缘52B之间的距离当作第2距离L2。
[0088]将最大膨胀中心OA和第I内缘中点XAl之间的距离当作第3距离L3。
[0089]将最大膨胀中心OA和第2内缘中点XA2之间的距离当作第4距离L4。
[0090]将最大膨胀中心OA和上方中点YAl之间的距离当作第5距离L5。
[0091]将最大膨胀中心OA和下方中点YA2之间的距离当作第6距离L6。
[0092]将最大膨胀中心OA和第I上方侧面部41的内缘41C之间的距离当作第7距离L7。
[0093]将最大膨胀中心OA和第2上方侧面部51的内缘51C之间的距离当作第8距离L8。
[0094]第I距离L1-L8分别具有如下的关系。
[0095]第I距离LI和第2距离L2相同(LI = L2)。第I距离LI及第2距离L2分别比第3距离L3及第4距离L4的任何一个都短(L1〈L3、L4 ;L2〈L3、L4)。第I距离LI及第2距离L2分别比第7距离L7及第8距离L8的任何一个都短(L1〈L7、L8 ;L2〈L7、L8)。
[0096]第3距离L3和第4距离L4相同(L3 = L4)。第3距离L3及第4距离L4分别比第7距离L7及第8距离L8的任何一个都短(L3〈L7、L8 ;L4〈L7、L8)。
[0097]第5距尚L5与第6距尚L6相同(L5 = L6)。
[0098]第7距离L7与第8距离L8相同(L7 = L8)。
[0099]参照图2对密封有内容物的袋子I的构造进行说明。
[0100]密封有内容物的袋子I具有蒸气排出袋10及内容物80。在蒸气排出袋10中,在内容物80被收容于内部空间19中的状态下开口部27的密封预定部26被密封。内容物80为液体调味料。
[0101 ] 参照图3对第9距离L9进行说明。
[0102]将从上方中点YAl向下方向HY2降下的垂线和底部角撑板60的交点当作下方中点 YA3。
[0103]将连接上方中点YAl和下方中点YA3的线段当作第3中心线YC。
[0104]将中点OB和下方中点YA2之间的距离当作第9距离L9。
[0105]第9距离L9比图1示出的第I距离LI及第2距离L2的任何一个都长(L9>L1、L2)。
[0106]另外,中点OB和左凹陷部分42A的顶端部分的内缘42B之间的距离比中点OB和第I内缘中点XAl之间的距离短。中点OB和左凹陷部分42A的顶端部分的内缘42B之间的距离比中点OB和第I上方侧面部41的内缘41C之间的距离短。
[0107]中点OB和右凹陷部分52A的顶端部分的内缘52B之间的距离比中点OB和第2内缘中点XA2之间的距离短。中点OB和右凹陷部分52A的顶端部分的内缘52B之间的距离比中点OB和第2上方侧面部51的内缘51C之间的距离短。
[0108]对密封有内容物的袋子I的作用进行说明。
[0109]通过用微波炉加热密封有内容物的袋子1,从而在内部空间19中产生蒸气。因此,内部空间19的压力上升。随着内部空间19的压力上升,袋主体部20及底部角撑板60从最大膨胀中心OA呈辐射状膨胀。这时,袋主体部20形成类似半球状的立体形状。袋主体部20及底部角撑板60的膨胀量在最大膨胀中心OA上变得最大,并随着朝向围绕内部空间19的各个密封部逐渐变小。
[0110]认为因内部空间19的压力上升而作用于袋主体部20及底部角撑板60上的力、SP作用于使以彼此对置的方式形成内部空间19的薄片分开的方向上的力越靠近最大膨胀中心OA的部分越大。
[0111]因此,第I侧面部40中的第I通蒸部42最先被剥离。这时,在密封有内容物的袋子I上形成第I开口部42C。另一方面,第2侧面密封部50中的第2通蒸部最先被剥离。这时,在密封有内容物的袋子I上形成第2开口 52C。在内部空间19中产生的蒸气通过第I开口 42C及第2开口 52C排出到外部。因此,内部空间19的内压的上升变得平稳,最终内部空间19的内压的上升会停止。
[0112]在密封有内容物的袋子I的加热结束后,使用者把持第I可把持部41A及第2可把持部51A而从微波炉取出密封有内容物的袋子I。
[0113]使用者以槽口 28A为起点,沿导向线28B将第2袋部分22从第I袋部分21分开,从而将内容物80从内部空间19取出。
[0114]参照图4及图5,对密封有内容物的袋子I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
[0115]密封有内容物的袋子I的制造工序包括第I工序、第2工序(图4(a))、第3工序(图4(b))、第4工序(图4(c))、第5工序(图5(a))、第6工序(图5 (b))、以及第7工序(图 5(c))。
[0116]在第I工序中,制造蒸气排出袋10。
[0117]在第2工序中,蒸气排出袋10的第I可把持部41A及第2可把持部51A分别被填充机100的夹头110夹住。
[0118]蒸气排出袋10以图4(a)示出的状态被输送到内容物80的填充生产线。在预定的填充生产线位置,开口部27被吸盘(图示省略)打开。
[0119]在第3工序中,如图4(b)所示,喷嘴120被插入到开口部27中。喷嘴120向内部空间19填充内容物80。
[0120]在第4工序中,如图4(c)所示,通过向内部空间19填充预定量的内容物80,来完成填充。在完成向内部空间19填充内容物80后,喷嘴120从开口部27拔出。
[0121]在第5工序中,如图5(a)所示,蒸气排出袋10以蒸气排出袋10的第I可把持部41A及第2可把持部51A分别被填充机100的夹头110夹住的状态被输送到密封加工生产线。
[0122]在第6工序中,如图5(b)所示,在预定的密封加工生产线位置,密封装置500夹持密封预定部26。由此,对密封预定部26实施密封加工。
[0123]在第7工序中,在密封加工结束后,如图5(c)所示,密封装置500解除密封预定部26的夹住状态。
[0124]本实施方式的蒸气排出袋10具有以下效果。
[0125](I)第I距离LI比第7距离L7短,第I距离LI是左凹陷部分42A的顶端部分的内缘42B和最大膨胀中心OA之间的距离,第7距离L7是第I上方侧面部41的内缘41C和最大膨胀中心OA之间的距离。第I距离LI比第3距离L3短,第3距离L3是第I中间侧面部43的内缘43A和最大膨胀中心OA之间的距离。根据该构成,与这些关系不成立的情况相比,随着内部空间19的压力上升会使第I通蒸部42可靠地剥离的频度变高。
[0126](2)第2距离L2比第8距离L8短,第2距离L2是右凹陷部分52A的顶端部分的内缘52B和最大膨胀中心OA之间的距离,第8距离L8是第2上方侧面部51的内缘51C和最大膨胀中心OA之间的距离。第2距离L2比第4距离L4短,第4距离L4是第2中间侧面部53的内缘53A和最大膨胀中心OA之间的距离。根据该构成,与这些关系不成立的情况相比,随着内部空间19的压力上升会使第2通蒸部52可靠地剥离的频度变高。
[0127](3)第I侧面密封部40具有第I可把持部41A。第2侧面密封部50具有第2可把持部51A。根据该构成,在密封有内容物的袋子I的制造工序中,使袋主体部20容易被填充机100的夹头110把持。即、即使是具有第I通蒸部42及第2通蒸部52的蒸气排出袋10,不用变更现有的填充机100的构造,也能将内容物80填充到内部空间19中。
[0128](第2实施方式)
[0129]在图6等示出的第2实施方式的蒸气排出袋200与图1等示出的第I实施方式的蒸气排出袋10的不同点为如下。即、第I实施方式的蒸气排出袋10具有第I通蒸部42及第2通蒸部52。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蒸气排出袋200具有通蒸部300。在下文中,对与第I实施方式的蒸气排出袋10不同的点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在图6-图9示出的圆点表示侧面密封部30及角撑板密封部63,该侧面密封部30及角撑板密封部63是在蒸气排出袋200上实施了密封加工的部分。
[0130]参照图6对蒸气排出袋200的构成进行说明。
[0131]蒸气排出袋200具有作为自立袋的形状。蒸气排出袋200具有通蒸部300。
[0132]参照图7对通蒸部300的详细的构成进行说明。
[0133]通蒸部300具有将在内部空间19中产生的蒸气排出到外部的功能。通蒸部300具有凹陷部分400。凹陷部分400具有向内方向HXl凹陷的形状。凹陷部分400具有第I凹陷部分410、以及第2凹陷部分420。
[0134]第I凹陷部分410具有上方部分411、下方部分412、以及底部413。上方部分411与第2中间部51B连续形成。上方部分411具有上方外缘411A。
[0135]上方外缘411A与第2中间部51B的外缘连续形成。上方外缘411A向内方向HX1、且向下方向HY2倾斜。上方外缘411A具有直线形状。上方外缘411A具有第I密封宽度RA。第I密封宽度RA为上方外缘41IA和与上方外缘41IA对置的内缘52B之间的宽度。
[0136]下方部分412与第2中间侧面部53的外缘连续形成。下方部分412具有下方外缘 412A。
[0137]下方外缘412A与第2中间部53的外缘连续形成。下方外缘412A向内方向HX1、且向上方向HYl倾斜。下方外缘412A具有直线形状。下方外缘412A具有第2密封宽度RB。第2密封宽度RB为下方外缘412A和与下方外缘412A对置的内缘52B之间的宽度。
[0138]底部413与上方部分411及下方部分412连续形成。
[0139]第2凹陷部分420与第I凹陷部分410的底部413连续形成。第2凹陷部分420具有比第I凹陷部分410的面积小的面积。第2凹陷部分420具有底部421。
[0140]底部421是包含上方外缘411A及下方外缘412A的内方向HXl侧的端部的部分。底部421具有第I外缘421A、第2外缘421B、以及底部外缘421C。
[0141]第I外缘421A与上方外缘411A及底部外缘421C连续形成。第I外缘421A具有向宽度方向HX延伸的形状。第I外缘421A具有直线形状。
[0142]第2外缘421B与下方外缘412A及底部外缘421C连续形成。第2外缘421B具有沿宽度方向HX延伸的形状。第2外缘421B具有直线形状。
[0143]底部外缘421C与第I外缘421A及第2外缘421B连续形成。底部外缘421C具有沿高度方向HY延伸的形状。底部外缘421C具有直线形状。
[0144]底部外缘421C具有第3密封宽度RC。
[0145]第3密封宽度RC是底部外缘421C和与底部外缘421C对置的内缘52B之间的宽度。第3密封宽度RC比第I密封宽度RA及第2密封宽度RB的任何一个都小。
[0146]参照图8及图9对蒸气排出袋200的作用进行说明。
[0147]在经由与第I实施方式示出的工序相同的工序,使用蒸气排出袋200来制造密封有内容物的袋子2。
[0148]通过微波炉加热密封有内容物的袋子2,从而在内部空间19中产生蒸气。因此,内部空间19的压力上升。
[0149]与第I实施方式示出的密封有内容物的袋子I同样的原理,第2侧面密封部50中的通蒸部300最先被剥离。具体地讲,如图8所示,与第2凹陷部分420对应的部分的密封被剥离。因此,在通蒸部300形成开口 430。在内部空间19中产生的蒸气通过开口 430排出到外部。因此,内部空间19的内压的上升变得平稳,最终内部空间19的内压上升停止。
[0150]如图9所示,在内部空间19中产生的蒸气通过开口 430排出到外部后,第2凹陷部分420剥离的密封部因附着的水滴的表面张力而紧贴。因此,开口 430被堵塞。
[0151]本实施方式的蒸气排出袋200除了上述⑴-⑶的效果以外,还能得到如下效果。
[0152](4)蒸气排出袋200具有通蒸部300。通蒸部300具有第2凹陷部分420。第2凹陷部分420具有底部外缘421C。底部外缘421C具有沿高度方向HY延伸的直线形状。
[0153]因此,蒸气排出袋200在内部空间19中产生的蒸气通过开口 430排出到外部后,第2凹陷部分420剥离的密封部因水滴的表面张力而变得容易紧贴。因此,在蒸气排出袋200中,在内部空间19中产生的蒸气通过开口 430排出到外部后,开口 430容易被堵塞。因此,在蒸气排出袋200中,在用微波炉加热密封有内容物的袋子2之后,由使用者搬运该密封有内容物的袋子2时,内容物不容易通过开口 430而从内部空间19露出到外部。
[0154]另外,通过实验证实了:通蒸部300的形状在与第2凹陷部分420的顶端部分的内缘52B对置的位置上形成沿高度方向HY延伸的直线状的外缘时,使开口 430被适当地堵塞的频度变高。
[0155](其他的实施方式)
[0156]本蒸气排出自立袋及密封有内容物的袋子包含第I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以外的实施方式。在下文中示出作为蒸气排出自立袋及密封有内容物的袋子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第I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另外,在下文中的各个变形例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可以彼此组合。
[0157]第I实施方式的袋主体部20具有第I通蒸部42及第2通蒸部52。另一方面,变形例的袋主体部具有第I通蒸部42及第2通蒸部52中的任何一个。
[0158]第I实施方式的第I通蒸部42及第2通蒸部52具有与其他的密封部相同的密封强度。另一方面,变形例的第I通蒸部42及第2通蒸部52具有比其他的密封部弱的密封强度。
[0159]第I实施方式的第I距离LI及第2距离L2、和第5距离L5及第6距离L6的大小关系可以设置成任意的关系。另外,优选地,第I距离LI及第2距离L2分别比第5距离L5 及第 6 距离 L6 短(L1〈L5、L6 ;L2〈L5、L6)。
[0160]第I实施方式的第3距离L3及第4距离L4、和第5距离L5及第6距离L6的大小关系可以设置成任意的关系。另外,优选地,第3距离L3及第4距离L4分别比第5距离L5 及第 6 距离 L6 短(L3〈L5、L6 ;L4〈L5、L6)。
[0161]第2实施方式的袋主体部20在第2侧面密封部50上具有通蒸部300。另一方面,变形例的袋主体部在第I侧面密封部40上与通蒸部300对置的位置上进一步具有与通蒸部300同样的构成的通蒸部。
[0162]第2实施方式的通蒸部300具有第I凹陷部分410。第I凹陷部分410具有上方外缘411A及下方外缘412A。上方外缘411A向内方向HX1、且向下方向HY2倾斜。下方外缘412A向内方向HX1、且向上方向HYl倾斜。另一方面,变形例的上方外缘及下方外缘具有沿宽度方向HX延伸的直线形状。
[0163]第2实施方式的通蒸部300具有第I凹陷部分410及第2凹陷部分420。另一方面,变形例的通蒸部不具有第2凹陷部分420。变形例的通蒸部除了上方外缘41IA及下方外缘412A,还具有底部外缘。底部外缘与上方外缘411A及下方外缘412A连续形成。底部外缘具有沿高度方向HY延伸的直线形状。
[0164]第2实施方式的通蒸部300具有第2凹陷部分420。第2凹陷部分420具有第I外缘421A、第2外缘421B、及底部外缘421C。另一方面,变形例的第2凹陷部分省略了第I外缘421A及第2外缘421B中的至少一个。
[0165]蒸气排出袋10具有由热熔接实施了密封加工的侧面密封部30及角撑板密封部63。另一方面,变形例的蒸气排出袋10具有由脉冲密封加工、高频率密封加工、及超声波密封加工中的至少一个实施了密封加工的侧面密封部30及角撑板密封部63。
[0166]密封有内容物的袋子I将液体调味料作为内容物80收容于内部空间19中。另一方面,变形例的密封有内容物的袋子I作为内容物80收容医疗用器具或奶瓶。
【权利要求】
1.一种蒸气排出自立袋,其具有袋主体部和底部角撑板,其中, 所述蒸气排出自立袋具有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 所述袋主体部具有:侧面密封部,其为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且被实施了密封加工;以及密封预定部,其为所述高度方向上的上端部、且没有被实施密封加工, 所述底部角撑板具有角撑板密封部,该角撑板密封部是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及所述高度方向上的下端部、且被实施了密封加工, 所述侧面密封部具有上方侧面部、通蒸部、以及中间侧面部,所述侧面密封部从所述袋主体部的上缘起以所述上方侧面部、所述通蒸部、及所述中间侧面部的顺序连续形成, 所述通蒸部具有凹陷部分,该凹陷部分在所述袋主体部的宽度方向上向袋主体部的内部凹陷, 所述通蒸部的所述凹陷部分的内缘和最大膨胀中心之间的距离比所述上方侧面部的内缘和所述最大膨胀中心之间的距离、及所述中间侧面部的内缘和所述最大膨胀中心之间的距离的任何一个都短,所述最大膨胀中心是所述袋主体部的最大膨胀预定部分的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气排出自立袋,其中, 所述凹陷部分具有第I凹陷部分及第2凹陷部分, 所述第I凹陷部分具有:上方部分,其与所述上方侧面部连续;下方部分,其与所述中间侧面部连续;以及底部,其与所述上方部分及所述下方部分连续, 所述第2凹陷部分被形成在所述第I凹陷部分的底部上,并具有比所述第I凹陷部分的面积小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气排出自立袋,其中, 所述第2凹陷部分具有底部,该底部是所述凹陷部分的与所述袋主体部对置的顶端部, 所述第2凹陷部分的底部的外缘包含沿所述蒸气排出自立袋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直线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气排出自立袋,其中, 上方外缘与所述上方侧面部的外缘连续形成,并包含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内部、且向所述高度方向的下方倾斜的直线形状,所述上方外缘是所述上方部分的外缘, 下方外缘与所述中间侧面部的外缘连续形成,并包含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内部、且向所述高度方向的上方倾斜的直线形状,所述下方外缘是所述下方部分的外缘, 所述第2凹陷部分进一步具有第I外缘及第2外缘, 所述第I外缘与所述上方外缘及所述第2凹陷部分的底部的外缘连续形成,并包含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直线形状, 所述第2外缘与所述下方外缘及所述第2凹陷部分的底部的外缘连续形成,并包含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直线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蒸气排出自立袋,其中, 所述第2凹陷部分的宽度小于所述第I凹陷部分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气排出自立袋,其中, 所述通蒸部具有底部,该底部是所述凹陷部分的与所述袋主体部对置的顶端部, 所述底部的外缘包含沿所述蒸气排出自立袋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直线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蒸气排出自立袋,其中, 所述袋主体部在所述高度方向上、且在所述密封预定部和所述通蒸部之间具有切断预定部分, 所述切断预定部分以通过所述上方侧面部的方式形成, 所述上方侧面部的可把持部的宽度大于中间部的宽度,所述可把持部是在所述高度方向上比所述切断预定部分靠向上方的部分,所述中间部是比所述切断预定部分靠向下方的部分。
8.—种密封有内容物的自立袋,其具有: 在所述密封预定部实施了密封加工的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蒸气排出自立袋;和装入于所述蒸气排出自立袋中的内容物。
【文档编号】B65D81/34GK104144859SQ201380012355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7日
【发明者】近藤秀哉, 河合广文 申请人: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