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集装箱,具备将合成树脂制成的中空板材组装成有底四边形箱状而构成的箱主体(20)。在箱主体(20)的底壁(21)固定着具有长方形的突出部(33)的多个卡合部件(31、32)。卡合部件(31、32)以使突出部(33)从底壁(21)的下表面突出的方式固定,并且以在突出部(33)之间形成有沿着底壁(21)的侧边缘纵横的格子状凹条的方式配置。
【专利说明】集装箱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能叠置的集装箱。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将四边形箱状的合成树脂制成集装箱叠置成使朝向一致的棒字形堆积的集装箱的叠置结构、和叠置成使朝向不同的井字形堆积的集装箱的叠置结构。所谓棒字形堆积是如下方法:相对于配置于下层的集装箱的长边和短边,使配置于其上层的集装箱的长边和短边与其分别对应,并且垂直地将多个集装箱堆起来。另一方面,所谓井字形堆积是如下方法:在相邻的2层集装箱之间维持使平面配置的相位旋转90度或者180度的状态,并且将集装箱叠置成多层。
[0003]在专利文献I的集装箱的底壁下表面形成有沿着底壁的侧边缘纵横延伸的格子状凹条。由此,无论将集装箱叠置成棒字形堆积的情况还是叠置成井字形堆积的情况,都是下侧的集装箱的上边缘部与上侧的集装箱的底壁的凹条卡合,能限制集装箱之间的位置偏移。
[0004]另外,近年来,从轻量化等的观点出发,也利用由塑料瓦楞板等合成树脂制成的中空板材构成的集装箱(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2的集装箱通过将在四边形的底板的四边分别设置侧板而切出为平面为十字形的塑料瓦楞板折弯成箱状,并且在其开口边缘装配加强框架而形成。
[0005]专利文献1:特开2008 - 24348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特开平9 — 165040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I的集装箱如下成型:准备具有对应的腔形状的成型模具,通过在该成型模具内注射熔融树脂后使其固化,由此一体成型集装箱。因此,在制造尺寸不同的集装箱的情况下,需要按各尺寸准备成型模具。准备按各尺寸不同的成型模具在成本、存储空间等的观点方面不优选。
[0008]另一方面,由塑料瓦楞板形成的专利文献2的集装箱有难以赋予复杂的立体形状的问题。即,塑料瓦楞板的内部是中空形状,所以当连续地设置折弯部分时,难以维持能保持该形状的强度。因此,在专利文献2的集装箱的情况下,难以通过使底壁变形来设置如专利文献I的集装箱那样的凹条,从而能稳定地叠置成棒字形堆积和井字形堆积。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现有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集装箱:能稳定地叠置成棒字形堆积和井字形堆积,并且不需要各尺寸的成型模具。
[0010]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集装箱具备将合成树脂制成的中空板材组装成有底四边形箱状而构成的箱主体,在所述箱主体的底壁固定着具有长方形的突出部的多个卡合部件,各个所述卡合部件的所述突出部从所述底壁的下表面突出,以在所述突出部之间形成沿着所述底壁的侧边缘纵横延伸的格子状凹条的方式配置。
[0011]在上述构成中,由塑料瓦楞板等中空板材形成有底四边形箱状的箱主体。因此,仅仅改变从中空板材切出的大小就能形成尺寸不同的箱主体,不必如现有的集装箱那样按各尺寸准备成型模具。
[0012]另外,在上述构成中,在箱主体的底壁以规定的排列配置卡合部件,卡合部件相对于箱主体独立地成型,具有突出部,由此相对于底壁的下表面形成沿着底壁的侧边缘纵横延伸的格子状凹条。由此,在利用中空板材形成箱主体的情况下,也能简单地在箱主体的底壁下表面设置格子状凹条,可得到能稳定地叠置成棒字形堆积和井字形堆积的集装箱。并且,在需要尺寸不同的集装箱的情况下,也仅仅根据箱主体的尺寸变更卡合部件的装配数量即可,在尺寸不同的集装箱之间能共用卡合部件。
[0013]在上述集装箱中,优选所述卡合部件具备:向下方鼓出的所述突出部;以及平面部,其从所述突出部的边缘部在水平方向延伸。在卡合部件上设有平面部,由此能使卡合部件相对于箱主体的装配状态稳定。
[0014]在上述集装箱中,优选在所述底壁的下表面重叠有加强板,所述卡合部件配置于所述底壁与所述加强板之间,并且在所述加强板中设有使所述卡合部件的所述突出部插通的贯通孔。
[0015]在上述集装箱中,优选在所述底壁的上表面重叠有加强板,所述卡合部件配置于所述底壁与所述加强板之间,并且在所述底壁中设有使所述卡合部件的所述突出部插通的贯通孔。
[0016]在这些情况下,能提高集装箱的底壁的强度。另外,在底壁与加强板之间配置有卡合部件,由此能抑制卡合部件从箱主体脱离。
[0017]在上述集装箱中,优选所述箱主体具备--第I板材,其由相互相对的第I侧壁和在所述第I侧壁之间连接的第I底壁构成;以及第2板材,其由相互相对的第2侧壁和在所述第2侧壁之间连接的第2底壁构成,所述箱主体通过在所述第I板材的所述第I底壁上重叠所述第2板材的第2底壁而形成为有底四边形箱状,所述卡合部件配置于所述第I底壁与所述第2底壁之间,并且在所述第I底壁中设有使所述卡合部件的所述突出部插通的贯通孔。在该情况下,箱主体的底壁成为第I板材的第I底壁和第2板材的第2底壁的双层结构,因此能提高集装箱的底壁的强度。另外,与由一片板材形成箱主体的情况比较,能容易形成尺寸大的箱主体。
[0018]根据本发明的集装箱,能稳定地叠置成棒字形堆积和井字形堆积。另外,不使用按各尺寸不同的成型模具就能制造。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第I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立体图。
[0020]图2是第I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底视图。
[0021]图3(a)是沿图2的3 — 3线的局部剖视图,图3 (b)是第I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局部侧视图。
[0022]图4是第I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分解立体图。
[0023]图5示出变更例,是沿图2的5 — 5线的局部剖视图。
[0024]图6是第2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分解立体图。
[0025]图7是第3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分解立体图。
[0026]图8是第3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底视图。
[0027]图9是第2卡合部件的立体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C:凹条、10:集装箱、20:箱主体、20A:板材、21:底壁、22:侧壁、30:卡合部件、31:第I卡合部件、32:第2卡合部件、33:突出部、34:平面部、40:加强板、41:贯通孔、50:第I板材、51:第I底壁、51a:贯通孔、52:短侧壁(第I侧壁)、60:第2板材、61:第2底壁、62:长侧壁(第2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30](第I实施方式)
[0031]以下按照图1?图4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第I实施方式的集装箱10。
[0032]如图1和图4所示,集装箱10具备在上方开口的有底箱状的箱主体20。箱主体20通过将板材20A折弯成箱状而形成。板材20A具备长方形的底壁21和分别连接到该底壁21的4个侧边缘的长方形侧壁22,且在展开时从平面看呈十字状。作为板材20A,使用从合成树脂制成的中空板材、例如在一对表面层之间层叠具有曲柄状、圆锥状等的凹凸的中间层而构成的塑料瓦楞板、或者发泡片切出上述形状的板材。在板材20A中的底壁21的四角部分和各侧壁22的下侧两侧部形成有切口 23。
[0033]在箱主体20的相邻的各侧壁22之间装配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柱框架24。柱框架24是在其两侧边缘具有槽的截面为L字状的棒状部件。在设于该柱框架24的两侧边缘的槽内插入侧壁22的侧边缘,由此柱框架24相对于侧壁22固定,并且相邻的侧壁22彼此通过柱框架24连结。
[0034]在箱主体20的开口边缘的角部分(各侧壁22的上边缘两侧部)装配有角框架25。角框架25由在其下表面具有槽的截面为U字状的L字型部件构成。在设于该角框架25的下表面的槽内插入柱框架24的上端和侧壁22的上边缘,由此角框架25相对于柱框架24和侧壁22固定。
[0035]在箱主体20的开口边缘的侧边缘(各侧壁22的上边缘)装配有沿着开口边缘延伸的上边缘框架26。上边缘框架26由在其下表面具有槽的截面为U字状的棒状部件构成。在设于上边缘框架26的下表面的槽内插入侧壁22的上边缘,由此上边缘框架26相对于侧壁22固定。角框架25的两端部也与侧壁22的上边缘一起插入到上边缘框架26的槽内,由此角框架25和上边缘框架26连结。
[0036]柱框架24、角框架25以及上边缘框架26是利用注射成型、挤压成型等所成型的合成树脂制成的部件,作为加强箱主体20的加强部而装配。另外,角框架25和上边缘框架26成为叠置集装箱10时的载置部。在相对的一方侧壁22装配有把持部27。
[0037]如图2?图4所示,在箱主体20的底壁21的下表面固定着多个卡合部件30。卡合部件30沿着底壁21的各侧边缘纵横等间隔地配置(参照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着纵向3个、横向4个共计12个卡合部件30。
[0038]如图3和图4所示,卡合部件30由第I卡合部件31和第2卡合部件32构成,第I卡合部件31配置于底壁21的四角以外的部分,第2卡合部件32配置于底壁21的四角。第I卡合部件31具备:突出部33,其向下方鼓出,俯视为大致长方形;以及凸缘状的平面部34,其从突出部33的边缘部在水平方向延伸,第I卡合部件31在整体上呈四边形盘状。
[0039]第2卡合部件32与第I卡合部件31同样,是具备突出部33和平面部34的四边形盘状的部件。并且,在第2卡合部件32的平面部34的角部一体设有框架卡合部35。框架卡合部35是在上下方向延伸的L字状的部位,在其上表面形成有用于插入柱框架24的下端的槽。第I卡合部件31和第2卡合部件32是利用注射成型等成型的合成树脂制成的部件。
[0040]如图3(a)和(b)所示,第I卡合部件31和第2卡合部件32在平面部34的上表面利用热熔敷固定于箱主体20的底壁21的下表面。另外,第2卡合部件32的框架卡合部35配置于设于箱主体20的切口 23内。并且,相对于设于框架卡合部35的槽插入柱框架24的下端,由此第2卡合部件32和柱框架24相互固定。
[0041]如图2所示,相对于箱主体20的底壁21的下表面,将第I卡合部件31和第2卡合部件32以纵横排列的状态配置,由此在箱主体20的底壁21的下表面形成有相对于各突出部33相对凹陷的凹条C。并且,因为各突出部33为长方形,所以凹条C形成为沿着底壁21的各边纵横延伸的格子状。
[0042]在此,第I卡合部件31和第2卡合部件32的各突出部33之间的距离LI (凹条C的宽度)设定为比上边缘框架26的上表面的宽度的2倍稍大的值。另外,第I卡合部件31和第2卡合部件32的各突出部33与底壁21的侧边缘之间的距离L2设定为比上边缘框架26的上表面的宽度稍大的值。
[0043]如图3(a)、图3(b)和图4所示,在箱主体20的底壁21的下表面,以在与该底壁21之间夹着卡合部件30的方式进一步重叠有加强板40。加强板40是具有与箱主体20的底壁21相同的外形形状的板材,由与构成箱主体20的板材20A同样的中空板材形成。
[0044]在加强板40上设有形状与卡合部件30的各突出部33的外形形状相同的多个贯通孔41。在加强板40上,各贯通孔41与固定于箱主体20的底壁21的卡合部件30的各突出部33的配置对应地,以沿着加强板40的各边纵横排列的方式设置。并且,加强板40以使卡合部件30的各突出部33插通各贯通孔41并且使各突出部33从加强板40突出的状态重叠于箱主体20的底壁21。加强板40相对于卡合部件30的平面部34的下表面利用热熔敷固定。
[0045]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集装箱10的使用方法和作用加以记载。
[0046]本实施方式的集装箱10在箱主体20的底壁21的下表面固定着具有长方形的突出部33的多个卡合部件30。并且,各卡合部件30以在突出部33之间形成沿着底壁21的侧边缘纵横延伸的格子状凹条C的方式配置。由此,集装箱10能以棒字形堆积和井字形堆积两种堆积方式稳定地叠置。
[0047]在以使朝向一致的棒字形堆积来叠置多个集装箱10的情况下,将下侧的集装箱10的上边缘框架26配置于上侧的集装箱10的下表面中的底壁21的侧边缘与卡合部件30之间的凹处。另外,在以使朝向不同的井字形堆积来叠置多个集装箱10的情况下,将下侧的集装箱10的上边缘框架26配置于上侧的集装箱10的下表面中的凹条C。
[0048]由此,无论在以棒字形堆积来叠置的情况下还是在以井字形堆积来叠置的情况下,通过下侧的集装箱10的上边缘框架26的内侧面和上侧的集装箱10的卡合部件30接触,都可抑制上下的集装箱10的位置偏移。其结果是,棒字形堆积和井字形堆积的状态稳定。
[0049]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加以记载。
[0050](I)集装箱10具备将板材20A组装成有底四边形箱状而构成的箱主体20,板材20A由合成树脂制成的中空板材构成。在箱主体20的底壁21固定着具有长方形的突出部33的多个卡合部件30。卡合部件30使突出部33突出于底壁21的下表面而固定,并且以在突出部33之间形成沿着底壁21的侧边缘纵横延伸的格子状凹条C的方式配置。
[0051]根据上述构成,在利用中空板材形成箱主体20的情况下,也能简单地在箱主体20的底壁21的下表面设置格子状凹条C,可得到能以棒字形堆积和井字形堆积两种堆积方式稳定地叠置的集装箱。
[0052]另外,仅仅改变从中空板材切出板材20A的大小,就能形成尺寸不同的箱主体20,不必如以往的集装箱那样按各尺寸准备成型模具。并且,在需要尺寸不同的集装箱10的情况下,仅仅根据箱主体20的尺寸变更卡合部件30的装配数量即可,能在尺寸不同的集装箱10之间共用卡合部件30。因此,对于卡合部件30,也不必按各集装箱10的尺寸准备成型模具。
[0053](2)在箱主体20的底壁21上重置着加强板40。因此,能提闻底壁21的强度。
[0054](3)在加强板40中设有使卡合部件30的突出部33插通的贯通孔41。并且,加强板40以使卡合部件30的突出部33从贯通孔41突出的方式重叠于箱主体20的底壁21的下表面。
[0055]根据该构成,在相对于箱主体20装配卡合部件30时,在设为以贯通孔41作为定位部在加强板40上配置了各卡合部件30的状态后,将卡合部件30和加强板40重叠于箱主体20的底壁21,由此能在形成有凹条C的特定的配置中容易地对各卡合部件30定位。另外,在底壁21与加强板40之间配置有卡合部件30,由此能抑制卡合部件30从箱主体20脱离。
[0056](第2实施方式)
[0057]接着,对第2实施方式的集装箱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关于箱主体20的底壁21和加强板40的构成与第I实施方式不同。以下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0058]如图6所示,在箱主体20的底壁21设有沿着底壁21的各边纵横排列的多个贯通孔21a。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纵向3个、横向4个共计12个贯通孔21a。各贯通孔21a形成为与卡合部件30的各突出部33的外形形状相同的形状。
[0059]在底壁21的上表面,以使突出部33通过贯通孔21a突出于底壁22的下表面的方式纵横地配置有卡合部件30。具体地,以使第2卡合部件32的突出部33插通到位于底壁21的四角的贯通孔21a的方式配置有第2卡合部件32,并且以使第I卡合部件31的突出部33插通到位于底壁21的四角以外的其它的贯通孔21a的方式配置有第I卡合部件31。并且,第I卡合部件31和第2卡合部件32通过平面部34的下表面热熔敷到底壁21的上表面而固定于底壁21。
[0060]在底壁21的上表面,以中间夹着卡合部件30的平面部34的方式重叠有加强板
40。在该加强板40的四角形成有切口 42,切口 42用于避免与第2卡合部件32的框架卡合部35干扰。另外,与第I实施方式不同,在本实施方式的加强板40中没有设置贯通孔41。加强板40通过热熔敷到卡合部件30的平面部34的上表面而通过卡合部件30固定于箱主体20的底壁21的上表面。
[0061]在第2实施方式的集装箱中也能得到与第I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0062](第3实施方式)
[0063]接着,按照图7?图9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集装箱。
[0064]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第I板材50和第2板材60组合,由此形成在上方开口的有底箱状的箱主体20。
[0065]第I板材50是将在长方形的第I底壁51的短侧边缘连接着一对短侧壁52 (第I侧壁)的长条状的板材沿着第I底壁51的短侧边缘折弯而形成的U字状的部件。在第I板材50的第I底壁51设有沿着第I底壁51的侧边缘纵横排列的多个贯通孔51a。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纵向3个、横向4个共计12个贯通孔51a。各贯通孔51a形成为与卡合部件30的各突出部33的外形形状相同的形状。另外,在第I底壁51的四角部分和短侧壁52的下侧两侧部形成有切口 53,切口 53用于避免与第2卡合部件32的框架卡合部35干扰。
[0066]第2板材60是将在长方形的第2底壁61的长侧边缘连接着一对长侧壁62 (第2侧壁)的长条状的板材沿着第2底壁61的长侧边缘折弯而形成的U字状的部件。在第2板材60中的第2底壁61的四角部分和长侧壁62的下侧两侧部形成有切口 63,切口 63用于避免与第2卡合部件32的框架卡合部35干扰。并且,以中间夹着卡合部件30,在第I板材50的第I底壁51上重叠第2板材60的第2底壁61的方式使第I板材50和第2板材60重合,由此形成箱主体20。
[0067]详细地说,在第I板材50的第I底壁51的上表面以使突出部33通过贯通孔51a从第I底壁51的下表面突出的方式纵横配置有卡合部件30。相对于第I底壁51,第2卡合部件32以使突出部33从上方插通位于底壁21的四角的贯通孔51a的方式配置,并且第I卡合部件31以使突出部33从上方插通位于底壁21的四角以外的其它贯通孔51a的方式配置。第I卡合部件31和第2卡合部件32通过平面部34的下表面卡定于第I底壁51的上表面而被定位。
[0068]并且,以第2板材60的第2底壁61夹着卡合部件30的平面部34位于第I板材50的第I底壁51的上表面的方式使第I板材50和第2板材60重合,由此形成箱主体20。在箱主体20中,第I板材50和第2板材60通过局部地设置利用超声波熔敷使第I底壁51的上表面和第2底壁61的下表面接合的接合部Dl、D2而一体化。并且,卡合部件30被夹持在由接合部Dl、D2接合的第I底壁51与第2底壁61之间,由此固定于箱主体20。
[0069]如图8所示,接合部Dl是第I底壁51中的形成凹条C的部位,设于在第I底壁51与第2底壁61之间不存在第I卡合部件31的平面部34、且第I底壁51的上表面和第2底壁61的下表面直接相对的部位。接合部D2设于第2卡合部件32和第I底壁51 (以及第2底壁61)的侧边缘之间的部位。
[0070]如图9所示,在第2卡合部件32的平面部34中且位于与框架卡合部35相邻的位置的部位,设有朝向突出部33向内方凹陷的凹部34a。另外,如图7和图8所示,在第I板材50的第I底壁51中,在与第2卡合部件32的平面部34的凹部34a对应的部位,设有向贯通孔51a的内方鼓出的鼓出部51b。并且,通过第2卡合部件32的平面部34的凹部34a,在第I底壁51的鼓出部51b和第2底壁61的下表面相对的部位设有接合部D2。
[0071]在设为第3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情况下,也能得到与第I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I)?(3)。另外,也能得到以下效果。
[0072](4)用于箱主体20的中空板材从通过挤压成型、将长条状的片材层叠而制造的制造上的理由出发,大多情况成型为长条状。在使用这样的长条状的中空板材制造集装箱的情况下,与第I实施方式比较,增大集装箱的尺寸、特别是增大高度尺寸较容易。
[0073]在从长条状的中空板材切出形成图4所示的第I实施方式的箱主体20的十字状的板材20A时,使底壁21和一对中的一方侧壁22 (短侧壁)排列的第I方向与中空板材的宽度方向一致,并且使底壁21和一对中的另一方侧壁22 (长侧壁)排列的第2方向与中空板材的长度方向一致。并且,在使第I方向的长度与中空板材的宽度方向长度一致的情况下,能切出最大尺寸的板材20A。因此,不能超过中空板材的宽度方向长度来设定板材20A的第I方向的长度。其结果是,一方侧壁22 (短侧壁)的大小、即箱主体20的高度的最大值根据中空板材的宽度方向长度而被限制。
[0074]对此,图7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的箱主体20由长条状的第I板材50和长条状的第2板材60形成,长条状的第I板材50由第I底壁51和一对短侧壁52构成,长条状的第2板材60由第2底壁61和一对长侧壁62构成。S卩,将具备短侧壁52的部件(第I板材50)和具备长侧壁62的部件(第2板材60)设为不同部件。因此,在从中空板材切出第I板材50和第2板材60时,第I板材50和第2板材60均能在使各底壁和各侧壁排列的方向与中空板材的长度方向一致的状态下分别切出。由此,哪个侧壁都不被中空板材的宽度方向长度限制,能设定其大小、即各侧壁的高度。
[0075]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也能按如下方式变更并具体化。另外,也能使下面的变更例相互组合,如该组合的构成那样变更上述实施方式。
[007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相同尺寸的集装箱10叠置成棒字形堆积或者井字形堆积的情况加以记载,但是在叠置纵横尺寸不同的集装箱10的情况下,同样也能稳定地叠置。例如,在以在排列于平面上的多个小集装箱(省略图示)上横跨的方式叠置大集装箱(省略图示)的情况、在大集装箱上叠置小集装箱的情况下,也是下侧的集装箱10的上边缘框架26的内侧面和上侧的集装箱10的卡合部件30接触,能抑制上下的集装箱10的位置偏移。
[0077]箱主体20只要是将中空板材组装成有底四边形箱状而构成即可,其具体的构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省略柱框架24、角框架25以及上边缘框架26。在该情况下,例如,只要在形成箱主体20的板材20A的侧壁22设置叠加部分,将叠加部分粘接于相邻的侧壁22即可。另外,箱主体20也可以是将分别切出为底壁21和侧壁22的形状的5片板材组合而设为有底四边形箱状的结构。
[0078]在上述第I实施方式中,关于固定于箱主体20的底壁21的卡合部件30中配置于底壁21的四角的卡合部件30,使用具有框架卡合部35的第2卡合部件32,但是也可以使卡合部件30全部由第I卡合部件31构成。关于第2和第3实施方式也同样。
[0079]卡合部件30的突出部33只要俯视中的外形形状为大致长方形,则其具体的构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设置实心状的突出部33,而且也可以设置仅由大致长方形的框部构成的突出部33,或者设置仅由框部和在框部内延伸的肋构成的突出部33。此外,伴随突出部33的构成的变更,在突出部33的上部形成有与箱主体20的底壁21接触的部分的情况下,也可以设为省略平面部34而用突出部33粘接卡合部件30和底壁21的构成。
[0080]也可以使多个卡合部件30连结来构成具有多个突出部33的卡合部件30。例如,也可以形成具有一列量的突出部33的卡合部件30,在横向上排列该卡合部件30。
[0081]第I和第2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加强板40。
[0082]在上述第I实施方式中,在箱主体20的底壁21的下表面固定有卡合部件30,但是也可以在底壁21的上表面固定卡合部件30。另外,固定于底壁21的上表面的卡合部件30和固定于底壁21的下表面的卡合部件30也可以混合存在。
[0083]例如,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采用将配置于底壁21的四角的第2卡合部件32固定于底壁21的上表面的构成。具体地,在底壁21的四角附近设有形状与第2卡合部件32的突出部33的外形形状相同的贯通孔21a。并且,以仅使突出部33通过贯通孔21a在外部露出的方式在底壁21的上表面配置第2卡合部件32,将平面部34的下表面固定于底壁21的上表面。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在叠置集装箱10时,能利用箱主体20的底壁21支撑通过柱框架24传递到第2卡合部件32的载荷。因此,集装箱10的强度提高。此外,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省略加强板40。
[0084]第I和第2实施方式中的卡合部件30在箱主体20的底壁21和加强板40上的的固定方法、第3实施方式中的第I板材50的第I底壁51与第2板材60的第2底壁61之间的固定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利用粘接剂固定,并且还可以使用小螺钉、铆钉等固定部件固定。另外,在第I和第2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通过用超声波熔敷将底壁21和加强板40接合而固定各部件的构成,并且在第3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通过使第I底壁51、卡合部件30的平面部34、第2底壁61相互热熔敷而固定各部件的构成。
【权利要求】
1.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 具备将合成树脂制成的中空板材组装成有底四边形箱状而构成的箱主体, 在所述箱主体的底壁固定着具有长方形的突出部的多个卡合部件, 各个所述卡合部件的所述突出部从所述底壁的下表面突出,以在所述突出部之间形成沿着所述底壁的侧边缘纵横延伸的格子状凹条的方式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件具备:向下方鼓出的所述突出部;以及平面部,其从所述突出部的上部外周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壁的下表面重叠有加强板, 所述卡合部件配置于所述底壁与所述加强板之间,并且在所述加强板中设有使所述卡合部件的所述突出部插通的贯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壁的上表面重叠有加强板, 所述卡合部件配置于所述底壁与所述加强板之间,并且在所述底壁中设有使所述卡合部件的所述突出部插通的贯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主体具备: 第I板材,其由相互相对的第I侧壁和在所述第I侧壁之间连接的第I底壁构成;以及 第2板材,其由相互相对的第2侧壁和在所述第2侧壁之间连接的第2底壁构成, 所述箱主体通过在所述第I板材的所述第I底壁上重叠所述第2板材的第2底壁而形成为有底四边形箱状, 所述卡合部件配置于所述第I底壁与所述第2底壁之间,并且在所述第I底壁中设有使所述卡合部件的所述突出部插通的贯通孔。
【文档编号】B65D6/04GK104321256SQ201380026275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2日
【发明者】盐谷阳一, 稻山勇作 申请人:株式会社国盛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