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空心主体的变距式传送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79485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用于空心主体的变距式传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变距式传送装置(10),其包括:围绕转动轴线(O)转动的驱动盘(12);至少两个传送部件(18),分别地由导向部件(20)负持,导向部件围绕所述转动轴线(O)转动,每个传送部件被所述驱动盘(12)带动转动;固定的凸轮(30),所述固定的凸轮包括凸轮道(42);连杆(44),连杆的一端部围绕枢转轴线(A)相对于导向部件(20)枢转安装,连杆的另一端部负持控制滚轮(46),所述控制滚轮与凸轮道(42)进行配合;连杆(46),所述连杆的一端部围绕所述枢转轴线(A)相对于导向部件(20)枢转安装,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部负持驱动滚轮(50),所述驱动滚轮在驱动盘(12)中形成的孔口(52)中被接纳和被导向,连杆(44)和连杆(46)围绕所述枢转轴线(A)一体转动。
【专利说明】用于空心主体的变距式传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空心主体的一种变距式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已知这类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特别但非惟一地在从热塑性材料(如PET)制成的预型件制造容器的容器制造设备中进行使用。
[0003]容器,如瓶子,的制造设备通常包括:预型件的热调节炉;机器,如吹制机,用于从已进行热调节的预型件来成形容器;和优选地至少一填充机,用于继而在所制造容器中实施产品的封装。
[0004]在包括吹制机的这类设备中,传送装置特别是在上游实施,以首先从热调节炉的出口将预型件传送到吹制位,继而在下游将容器从吹制机的出口传送到填充机。
[0005]空心主体,特别是预型件或容器,的这些传送装置有利地被使用以在传送时实施在接连的两个空心主体之间的角间距或距离的变化,从而一般性地对于这种特定功能称之为“变距”。
[0006]吹制机的吹制位以确定的间距规则地成角形分布在循环输送装置的圆周上,每个吹制位按惯例包括一模具和相关联的吹制或拉伸-吹制部件,每个吹制或拉伸-吹制部件能够将预先在热调节炉中进行热调节的至少一预型件转变为所期望的最终容器。
[0007]以相同的方式,填充机的填充位以确定的间距规则地成角形分布在循环输送装置的圆周上,每个填充位包括至少填充部件,如喷嘴,所述填充部件能够给来自在生产设备中位于上游的吹制机的每个容器填充给定的产品。
[0008]吹制机或填充机的技术特征特别是根据待生产容器和待封装在容器中的产品类型进行确定。
[0009]一般性地通过对应于在接连的两个作业位之间间隔的确定间距来构成前述转动机器的特征。
[0010]在两作业位之间的“间距”可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特别是通过连接两接连作业位的圆弧的值或甚至通过与这类圆弧相关联的中心角,甚至通过作业位的数目进行表达。
[0011]提请注意的是,半径为R的圆的周长等于2 π R,以使得分开两作业位的圆弧的长度通过以下公式获得:2 Ji Ra/360 ;在其中,角度a对应前述的中心角。
[0012]例如,填充位以等于36°的角度a在圆的周长上规则分布的填充机具有的作业位的数目为十个,这类填充机从而被称之为“36PI ”类型的,而相同半径的被称之为“45PI ”类型的吹制机相反地仅仅具有以45°的角度a分布的八个吹制位。
[0013]因此,在吹制机的上游,至少一变距式传送装置以间距变化进行预型件的传送,从在热调节炉出口的接连的两预型件之间存在的缩小间隔过渡到预型件被送予的吹制机的确定间距。
[0014]在吹制机的下游,至少一变距式传送装置也在填充机具有的间距不同于吹制机的间距时进行实施。
[0015]在这类容器制造设备中,转动的传送装置(还被称之为变距式传送轮)因此在必要时进行实施,以在传送具有处于最终形状的颈部的空心主体的同时实施间距变化。
[0016]不过,从现有技术已知的用于容器制造设备中的这类应用的变距式传送装置并不完全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0017]本发明的目的从而在于提供变距式传送装置的一种新颖设计。
[0018]为此,本发明提出用于空心主体的一种变距式传送装置,所述装置至少包括:
[0019]-驱动盘,其围绕中心转动轴线能转动活动地安装,
[0020]-成角形的接连的至少两个传送部件,每个传送部件由导向部件负持,导向部件围绕中心转动轴线能转动活动地安装,每个传送部件被驱动盘带动转动,
[0021]-凸轮,其相对于中心转动轴线是固定的,和包括凸轮道,所述凸轮道形成呈闭环的路径,
[0022]对于每个传送部件,所述变距式传送装置包括至少:
[0023]-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部围绕枢转轴线相对于导向部件枢转安装,所述枢转轴线平行于中心转动轴线,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负持控制滚轮,所述控制滚轮与固定的凸轮的凸轮道进行配合,
[0024]-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一端部围绕第一连杆的所述枢转轴线相对于导向部件枢转安装,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负持驱动滚轮,所述驱动滚轮在驱动盘中形成的孔口中被接纳和被导向,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围绕所述枢转轴线一体转动,借助于此,在接连的两个传送部件通过驱动盘被连续带动转动时,在接连的两个传送部件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
[0025]有利地,在容器制造设备中,变距式传送装置使不具有相同运行间距的机器或单元如吹制机和填充机相关联,不过变距式传送装置的应用并不限定于这种单一应用。
[0026]因此,还可在机器具有或不具有相同运行间距时保证整体的运行灵活性,特别地期望仅仅使用一部分吹制位,而不使用全部填充位。
[0027]根据本发明的其它特征:
[0028]-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别地安装在联接杆的两个相对端部,联接杆形成公共的所述枢转轴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沿中心转动轴线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岔开,和通过所述联接杆连接在一起,联接杆相对于导向部件能转动地自由安装和与导向部件一起转动;
[0029]-传送部件的导向部件通过一对导向臂形成,所述一对导向臂沿中心转动轴线轴向地岔开;
[0030]-所述变距式传送装置的每个传送部件连续地执行在上游的空心主体的第一加载区域与在下游的空心主体的第二卸载区域之间的所述呈闭环的路径,所述两个传送部件相继地,一方面以初始间距来到所述第一加载区域中,以占据确定的加载位置,和另一方面以最终间距来到所述第二卸载区域中,以占据确定的卸载位置;
[0031]-空心主体是预型件或容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2]通过阅读接下来的参照附图用于理解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得到展不,附图中:
[0033]-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变距式传送装置的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0034]-图2是根据图1的装置的俯视透视图,图上,装置的元件如罩盖被取消,以使得控制间距变化的固定凸轮是可视的;
[0035]-图3是示出根据图1的装置和示出负持有与固定凸轮的凸轮道进行配合的控制滚轮的第一连杆的仰视透视图;
[0036]-图4是图2和图3所示的装置的俯视图;
[0037]-图5到图12是与图4相似的视图,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装置的空心主体的两个传送部件,和示出通过固定凸轮的凸轮道确定的间距变化,连续地示出所述两个传送部件沿着呈闭环的路径的相对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8]按照惯例,在接下来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非限定性地将使用术语“上游”和“下游”来表示传送部件围绕中心转动轴线线的总体逆时针循环方向,定向“轴向的”和“径向的”相对于装置的所述中心转动轴线线,术语“下部的”和“上部的”参照根据在附图上所示的坐标系(L,V,T)的竖直方向。
[0039]在图1上示出用于空心主体的传送装置10的一实施例,所述装置10是“变距”类型的,即能够使在相继的两个传送部件之间的角间距或距离变化。
[0040]在本说明书中,术语“空心主体”指分别地以热塑性材料制的和具有处于最终形状的颈部的预型件或容器,例如用于容器和非限定性地:瓶子、罐或甚至小瓶。
[0041]用于空心主体的变距式传送装置10包括由至少一驱动盘12形成的驱动部件。
[0042]驱动盘12围绕传送装置10的中心转动轴线线O能转动活动地安装。
[0043]装置10包括轴体14,轴体沿中心转动轴线线O轴向地延伸,即沿坐标系(L, V, T)的竖直方向。
[0044]优选地,驱动盘12以两部分实施,特别是用以方便驱动盘的安装和拆卸,和根据应用进行更换。
[0045]传送装置10包括机架16,所述机架支撑不同的部件。有利地,驱动部件(未显示),如电动机,直接地或通过传动皮带(未显示)带动驱动盘12以确定的转速围绕轴体14转动。
[0046]传送装置10包括至少两个成角形接连的传送部件18,每个传送部件由导向部件20负持,导向部件围绕中心转动轴线O能转动活动地安装,每个传送部件被驱动盘12带动转动。
[0047]优选地,传送部件18的导向部件20由至少一对导向臂形成。导向臂20在一端部围绕轴体14能转动活动地安装,和在另一端部与相关联的传送部件18相固连。
[0048]导向臂20沿中心转动轴线O —个相对于另一个轴向地岔开。
[0049]在图1到图3上所示的实施例中,传送装置10包括总共六个传送空心主体的传送部件18,它们围绕轴体14呈圆周形地进行分布。
[0050]显然,装置10的传送部件18的数目“η”能够根据特别是应用而变化,数目“η”可以是偶数或奇数。
[0051]这六个传送部件18中的仅一个完全地在图1到图3上被示出和将在下文进行描述,根据实施例的所述传送部件18用于实施由容器(未显示)如瓶子形成的空心主体的传送。
[0052]对于每个传送部件18,用于与容器进行配合的部分在此包括三个元件,即托盘22和一对导向件24。
[0053]托盘22包括凹口 25,凹口整体上呈圆形和相对于中心转动轴线O向外径向地打开。
[0054]在传送位置,所述托盘22定位在容器所包括的径向凸缘下方,位于容器颈部(或细颈)和容器主体的接合处,以使得凸缘支靠在托盘22的水平上表面上,容器由所述托盘22进行支撑。
[0055]两个导向件24,分别为上导向件和下导向件,沿中心转动轴线O轴向地岔开,每个与容器主体的一部分进行配合。
[0056]为了方便,传送部件18被示出以用于装置10所包括的六个作业位的单一作业位。
[0057]作为变型,空心主体由预型件构成,传送部件18从而例如仅仅由托盘22形成。
[0058]传送部件18的互补部件,如呈圆弧形的导向轨道(未显示),在传送路径的一部分上与装置10的外部相面对地进行布置。
[0059]已知地,这类部件用于将容器保持就位,因为在装置10被带动转动以进行传送时容器经历离心力的作用。
[0060]作为变型,传送部件18由空心主体的夹持部件形成,如包括两钳口的夹钳,在打开和/或闭合方面被控制或不被控制。
[0061]优选地,由托盘22和导向件24形成的传送部件18被安装在同一支承元件26上,所述支承元件例如通过螺旋部件28的旋拧在形成导向部件的导向臂20的自由端部上固定嵌接。
[0062]支承元件26是导轨,传送部件18沿竖直方向能滑动活动地安装在导轨上,优选地,如在此,通过活动的支承构件安装。
[0063]借助于这类支承元件26,与容器进行配合的传送部件18,即托盘22和导向件对24,能够在更换待传送的容器时快速地进行拆卸和更换。
[0064]有利地,传送部件18相对于支承元件26的导轨滑动,借助于此,对于每个应用还可调节轴向位置,特别是根据容器的容量来进行调节。
[0065]传送装置10包括凸轮30,凸轮相对于中心转动轴线O是固定的。
[0066]传送装置10为此包括闭锁部件32,所述闭锁部件在图1上被示出,其用于能相对于装置10的其它转动部件转动地锁定所述凸轮30。
[0067]优选地和如图1所示,凸轮30通过罩壳34进行保护,罩壳的一部分在图2到图4上被去除,以特别是使所述凸轮30是可视的。
[0068]凸轮30的能转动的闭锁部件32被布置在传送装置10的边侧。
[0069]凸轮30的能转动的闭锁部件32包括:支柱36,所述支柱在其下端部配有基座38,用于支柱相对于装置10固定在地面上;以及,锁定臂40,所述锁定臂从支柱36的上端部径向地延伸。
[0070]锁定臂40具有呈“Y”形的形状和使凸轮30固定不动,所述锁定臂40通过螺钉与凸轮30相固连,所述螺钉穿过形成在图1上所示的罩盖的罩壳34的一部分。
[0071]凸轮30包括凸轮道42,所述凸轮道形成呈闭环的路径,所述呈闭环的路径在传送装置10运行时被连续地经过。
[0072]如图4所示,凸轮道42在转动轴O上定中心和是非圆形的将选择性地引起在相继的两个传送部件18之间的间距变化。
[0073]传送装置10包括第一连杆44,第一连杆的一端部围绕枢转轴线A相对于导向部件20枢转安装,所述枢转轴线平行于中心转动轴线O。
[0074]如在图3上可以看见的,第一连杆44的另一端部负持控制滚轮46,所述控制滚轮与固定凸轮30的凸轮道42进行配合。
[0075]传送装置10包括第二连杆48,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部围绕第一连杆44的所述枢转轴线A相对于导向部件20枢转安装。
[0076]第二连杆48的另一端部负持驱动滚轮50,所述驱动滚轮在形成于驱动盘12中的孔口 52中被接纳和被导向。
[0077]孔口 52在此是长形的,以相对于经过中心转动轴线O的半径给定的倾度整体上径向地延伸。
[0078]孔口 52尤其包括两个边部54,两个边部是直线形的和相互平行,作为变型,边部54是曲形的。
[0079]驱动滚轮50与边部54之一进行配合,边部54之一或另一通过驱动盘12在转动方面的驱动方向进行确定。
[0080]对于每个传送部件18,驱动盘12包括一孔口 52。
[0081]对于每个传送部件18,传送装置10包括如前文所描述的至少一第一连杆44和一第二连杆48。
[0082]第一连杆44和第二连杆48围绕所述枢转轴线A —体转动,即它们之间一起移动和因此围绕枢转轴线A同步地枢转。
[0083]优选地,第一连杆44和第二连杆48分别地安装至形成所述公共枢转轴线A的联接杆56的两个相对端部。
[0084]第一连杆44和第二连杆48沿中心转动轴线O —个相对于另一个轴向地岔开。
[0085]将第一连杆44和第二连杆48连接在一起的联接杆56相对于形成导向部件的导向臂20能转动地自由安装,以使得联接杆56与第一连杆44和第二连杆48形成单元子组件,所述单元子组件能够独立于传送部件的所述导向臂20围绕枢转轴线A枢转。
[0086]联接杆56带间隙地穿过所述导向臂20的端部,联接杆与轴体14相对,以使得联接杆56与导向臂对20 —起移动。
[0087]联接杆56和每个传送部件18的导向臂20从而围绕中心转动轴线O能转动地一起进行移动。
[0088]在驱动盘12通过轴体14被带动围绕中心转动轴线O转动时,每个驱动滚轮50从而经过孔口 52由驱动盘12同时地被带动转动。
[0089]每个驱动滚轮50与孔口 52的至少一边部54进行配合,所述边部54将驱动盘12的驱动作用力传递到由第二连杆48负持的滚轮50。
[0090]第一连杆44在此通过联接杆56与第二连杆48 —起转动,第一连杆44从而还同时地围绕中心转动轴线O被带动一起转动。
[0091]优选地,传送装置10包括形成用于联接杆56的轴承的附加部件58,所述部件58被布置在联接杆56的每个端部和与负持传送部件18的导轨26相固连。
[0092]由所述第一连杆44负持的控制滚轮46从而沿图4上所示的呈闭环的路径在凸轮30的凸轮道42中移动,凸轮道42控制在每个传送部件18之间的间距或角间距的变化,特别是相对于围绕中心转动轴线O沿驱动盘12的转动方向的前一传送部件18。
[0093]控制传送部件18的控制滚轮46在凸轮道42中进行移动,自由地追赶或远离前一控制滚轮,这是因为第一连杆44围绕枢转轴线A枢转,从而使得第二连杆48发生移动,挨靠孔口 52的直线形边部54进行滚动。
[0094]由通过联接杆56连接的第一连杆44和第二连杆48形成的组件从而围绕枢转轴线A摆动,驱动滚轮50在孔口 52中移动允许控制滚轮46随循凸轮道42。
[0095]在图1到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传送部件18的第一连杆44和第二连杆48优选地包含在经过枢转轴线A的同一竖直平面中,以使得连杆44和48轴向地叠置,第二连杆48垂直于第一连杆44。
[0096]作为变型,传送部件18的第一连杆44和第二连杆48围绕枢转轴线A —个相对于另一个成角形地岔开。
[0097]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传送装置10的部件,在接连的两个传送部件18通过驱动盘12被连续带动转动时,在接连的两个传送部件18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
[0098]现在将参照图5到12更为详细地描述传送装置10的运行。
[0099]在图5上和后续附图上以俯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传送装置10,如在图4上,没有形成罩盖的罩壳34的上部分。
[0100]为了方便理解,图5有意地包括仅仅两个传送部件(与图1到图3的六个传送部件相比照)和为了更好地加以区分,第一传送部件被标记为118,而第二传送部件被标记为218。
[0101]还是为了方便理解,传送部件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在此围绕枢转轴线A —个相对于另一个成角形地岔开,和因此并不如图1到图3的实施例中彼此竖直地叠置。
[0102]通过与前文所描述的传送部件18相比较,相同的数字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不过对于第一传送部件118的元件增加100,和对于第二传送部件218的元件增加200。
[0103]作为示例,第一传送部件118的导向臂从而被标记为120,而第二传送部件218的导向臂从而被标记为220。
[0104]传送装置10围绕中心转动轴线O转动,这里是沿逆时针方向,以使得第一传送部件118位于第二传送部件218之前。
[0105]在实施例中,传送装置10被布置在容器制造设备的吹制机和填充机之间,以使得通过传送部件载送的空心主体是从预先进行热调节的预型件在吹制机中进行成形的容器。
[0106]因此,传送装置10的每个传送部件118、218连续地执行在上游的空心主体——在示例中是来自吹制机的容器——的第一加载区域Zi与下游的空心主体一在此朝向填充机一一的第二卸载区域Z2之间的呈闭环的路径。
[0107]两个传送部件118、218相继地,一方面以初始间距P来到所述第一加载区域Zl中,以占据确定的加载位置,和另一方面以最终间距P’来到所述第二卸载区域Z2中,以占据确定的卸载位置。
[0108]有利地,初始间距P从而对应吹制机的第一间距P1,而最终间距P’对应填充机的第二间距P2。
[0109]在图5上,第一传送部件118占据加载位置,在加载位置中,如通过箭头示意性地示出,来自吹制机的容器60被送入传送部件118中。
[0110]容器60直接地来自吹制机的模具,或作为变型,至少一中间轮插置在位于吹制机出口的模具和传送装置10之间。
[0111]第二传送部件218是空的和不包括容器60。
[0112]在第一传送部件118和第二传送部件218之间的间距对应给定的角间距,即在导向臂120和导向臂220之间的等于大约60。的中心角“ α ”。
[0113]在驱动盘12的作用下,驱动滚轮150、250被带动围绕中心转动轴线O转动,孔口 152、252的边部154、254分别地促动驱动滚轮,两个传送部件118、218每个的控制滚轮146,246也在固定凸轮30的凸轮道42中移动。
[0114]通过在图5和图6之间进行比较,可以观察到,初始角间距减小,第二传送部件218靠近位于之前的第一部件118,在第一传送部件118的导向臂120和第二传送部件218的导向臂220之间的中心角“ α ”从而达到等于大约45°的值。
[0115]如通过图6所示,第二传送部件218从而即将继而达到所述加载位置,与图5上的第一加载部件118所占据的位置相同,和即将接纳来自吹制机的下一模具的容器60。
[0116]在图7上,完成容器60在第二传送部件218上的加载,和继续进行驱动盘12围绕中心转动轴线O的转动,以执行所加载容器60向填充机的传送。
[0117]在图7上,在第一传送部件118的导向臂120和第二传送部件218的导向臂220之间的中心角“ α ”的值被增大以达到等于大约70°的值。
[0118]在图8上,继续将容器60向第二卸载区域Ζ2传送,在第二卸载区域中每个容器60相继地向填充机卸载。
[0119]在图8上,中心角“α ”的角度值开始减小,以达到等于大约65°的值,以使得第二传送部件218从而靠近第一传送部件118。
[0120]在图9上,在第一传送部件118和第二传送部件218之间的角间距被减小,以达到等于大约35°的值,传送部件118、218从而并肩,彼此尽可能靠近。
[0121]如在图9上和通过箭头所示,第一传送部件118的容器60从而向填充机进行传送。
[0122]例如使用部件,如夹钳,来实施容器在第一区域Zl中的加载操作和在第二区域Ζ2中的卸载操作。
[0123]优选地,这类夹钳包括两个钳口,所述钳口在夹钳的打开位置和封闭位置之间活动安装,夹钳的打开和/或封闭有利地被选择性地进行控制,并设置钳口向至少之一打开/封闭位置自动回复的部件。
[0124]有利地,夹钳的钳口在空心主体、预型件或容器的颈部上进行定位,竖直于径向凸缘的上部,径向凸缘用于抵靠传送部件的托盘22的水平上表面。
[0125]在第一传送部件118和第二传送部件218之间的间距(或角间距)变化时和如在图7到图9上特别地示出,每个驱动滚轮150、250也在对应的孔口 152、252中被移动。
[0126]因此,第一传送部件118的驱动滚轮150挨着所述滚轮150与之进行配合的孔口152的边部154滚动,和径向地远离中心转动轴线0,而第二传送部件218的驱动滚轮250挨着所述滚轮250与之进行配合的孔口 252的边部254滚动,和相反地径向地靠近中心转动轴线O。
[0127]如在图10上所示,空的第一传送部件118继续其呈闭环的路径,而第二部件218依次到达容器60在此也将向填充机进行传送的第二卸载区域Z2中。
[0128]在图10上,正在形成的在第二传送部件218和空的第一传送部件118之间的角间距对应中心角“ α ”,所述中心角开始重新增大以达到等于大约50°的一值。
[0129]在图11上,第二传送部件218也是空的,第二传送部件所包括的容器60被向填充机传送,两个传送部件118、218从而继续进行它们在第一加载区域Zl方向上的呈闭环的路径,以重新承载一容器60,第一传送部件118沿传送装置10围绕中心转动轴线O的逆时针转动方向位于第二部件218之前。
[0130]在图11和图12上,在分别是空的第一传送部件118和第二传送部件218之间的角间距基本上是相等的和对应等于大约80°的中心角“ α ”。
[0131]每个驱动滚轮150、250在驱动盘12的对应孔口 152、252中的移动允许第一传送部件118和第二传送部件218的每个导向臂120、220根据所经过的凸轮道42的段部相互分开或相互靠近。
[0132]实际上,凸轮30被构形,以在传送装置10沿所述呈闭环的路径围绕中心转动轴线O被带动时,通过凸轮道42来选择性地保证所述至少两传送部件118、218的间距(或角间距)的变化。
[0133]有利地,凸轮30选择性地保证传送部件118、218的间距变化,以使得,在传送部件118,218经过凸轮30的称为去程段的段部时,传送部件118、218的间距从初始间距P的值变化到最终间距P’,所述去程段从第一区域Zl中的加载位置延伸到第二区域Ζ2中的卸载位置。
[0134]通过相同的方式和反之亦然,凸轮30选择性地保证传送部件118、218的间距变化,以使得在传送部件118、218经历凸轮30的称为回程段的段部时,传送部件118、218的间距从最终间距P’变化到初始间距P,所述回程段从第二区域Ζ2中的卸载位置延伸到第一区域Zl中的加载位置。
[0135]因此,最终间距P’的值小于初始间距P的值,凸轮30有利地包括至少凸轮的第一段部Tl和凸轮的第二段部Τ2。
[0136]凸轮30的第一段部Tl沿围绕中心转动轴线O的转动方向从卸载位置延伸到加载位置。
[0137]凸轮的第一段部Tl能够放缓经过第一段部的传送部件118、218,以增大在第二传送部件218和第一传送部件118之间的间距,第一传送部件沿传送装置10的逆时针转动方向,直接地位于第二传送部件之前,所述第一和第二部件118、218相接续。
[0138]借助于凸轮30,每个传送部件18相继地以初始间距P来到卸载位置中,所述初始间距相对于之前的传送部件来确定,所述初始间距至少等于吹制机的第一间距Pl。
[0139]凸轮30的第二段部Τ2沿围绕中心转动轴线O的转动方向从加载位置延伸到卸载位置。
[0140]凸轮的第二段部T2能够加速经过第二段部的传送部件218,以减小在该第二传送部件218和第一传送部件118之间的角间距或间距,第一传送部件沿传送装置10的逆时针方向,直接地位于第二传送部件之前。
[0141]借助于此,每个传送部件18相继地以最终间距P’来到卸载位置中,所述最终间距相对于位于之前的传送部件18确定,所述最终间距等于填充机的所述第二间距P2。
[0142]有利地,凸轮30安装在传送装置10的上部分,是容易地可达的,以进行拆卸,以使得在初始间距P和最终间距P’之间的间距变化可通过更改特别是所述凸轮30容易地进行修改。
[0143]本发明涉及一种变距式传送装置10,所述传送装置包括:围绕转动轴线O转动的驱动盘12 ;至少两个传送部件18,分别地由围绕所述转动轴线O转动的和通过所述驱动盘12带动转动的导向部件(20)负持;包括凸轮道42的固定凸轮30,
[0144]-连杆44,其一端部围绕枢转轴线A相对于导向部件20枢转安装,另一端部负持与凸轮道42进行配合的控制滚轮46,
[0145]-连杆46,其一端部围绕所述枢转轴线A相对于导向部件20枢转安装,另一端部负持驱动滚轮50,所述驱动滚轮在驱动盘12的孔口 52中被接纳和被导向,连杆44和连杆46围绕所述枢转轴线A的一体转动。
【权利要求】
1.用于空心主体(60)的一种变距式传送装置(10),所述变距式传送装置(10)至少包括: -驱动盘(12),其围绕中心转动轴线(O)能转动活动地安装, -成角形的接连的至少两个传送部件(18),每个传送部件由导向部件(20)负持,导向部件围绕中心转动轴线(O)能转动活动地安装,每个传送部件被驱动盘(12)带动转动, -凸轮(30),其相对于中心转动轴线(O)是固定的,和包括凸轮道(42),所述凸轮道形成呈闭环的路径, 对于每个传送部件(18),所述变距式传送装置(10)包括至少: -第一连杆(44),第一连杆的一端部围绕枢转轴线(A)相对于导向部件(20)枢转安装,所述枢转轴线平行于中心转动轴线(O),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负持控制滚轮(46),所述控制滚轮与固定的凸轮(30)的凸轮道(42)进行配合, -第二连杆(46),第二连杆的一端部围绕第一连杆(44)的所述枢转轴线(A)相对于导向部件(20)枢转安装,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负持驱动滚轮(50),所述驱动滚轮在驱动盘(12)中形成的孔口(52)中被接纳和被导向, 第一连杆(44)和第二连杆(46)围绕所述枢转轴线(A) —体转动,借助于此,在接连的两个传送部件(18)通过驱动盘(12)被连续带动转动时,在接连的两个传送部件(18)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距式传送装置(10),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杆(44)和第二连杆(46)分别地安装在联接杆(56)的两个相对端部,联接杆形成公共的所述枢转轴线(A),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沿中心转动轴线(O) —个相对于另一个岔开,和通过所述联接杆(56)连接在一起,联接杆相对于导向部件(20)能转动地自由安装和与导向部件(20) —起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距式传送装置(10),其特征在于,传送部件(18)的导向部件(20)通过一对导向臂形成,所述一对导向臂沿中心转动轴线(O)轴向地岔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距式传送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式传送装置(10)的每个传送部件(18)连续地执行在上游的空心主体¢0)的第一加载区域(Zl)与在下游的空心主体¢0)的第二卸载区域(Z2)之间的所述呈闭环的路径,所述两个传送部件(18)相继地,一方面以初始间距(P)来到所述第一加载区域(Zl)中,以占据确定的加载位置,和另一方面以最终间距(P’)来到所述第二卸载区域(Z2)中,以占据确定的卸载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变距式传送装置(10),其特征在于,空心主体是预型件。
6.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变距式传送装置(10),其特征在于,空心主体是容器(60)。
【文档编号】B65G47/84GK104395210SQ201380032405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9日
【发明者】D·范源, P·迪皮伊 申请人:西德尔合作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