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前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79704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检查前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进行将附着在棒部件的前端部的检查材料向另外的容器转换的前处理的检查前处理装置。检查前处理装置具备夹紧装置和第1、2移动装置、位置检测装置、位置校正装置、控制装置,所述夹紧装置和第1、2移动装置将被收容在第1容器的棉签的前端部向与第1容器不同的第2容器内通过第2容器的开口收容,所述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前端部的位置,所述位置校正装置校正前端部的位置,所述控制装置根据位置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第1、2位置校正装置,以便使前端部被收容在第2容器内。
【专利说明】检查前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例如涉及将检查材料向其它的容器移动的前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在相对于口腔内的粘膜等进行生物化学分析等检查的情况下,首先,用棉签采集该粘膜。接着,将附着了粘膜的棉签放入容器进行保管。在进行上述生物化学分析等检查前,进行将附着在棉签上的粘膜向收容了盐水的容器内转移的前处理。在被实施了该前处理的容器,也就是收容了含有粘膜的盐水的容器被搬运到进行各检查的装置后,进行各检查。
[0003]由于棉签是长的棒形状,所以,存在折曲的情况。由于棉签折曲,粘膜所附着的前端部的位置因棉签而不同。为此,为将粘膜所附着的前端部插入收容了盐水的容器内,有必要通过目视确认棉签的前端部的位置,通过手工作业将前端部插入容器内。为此,作业效率不好。
[0004]另一方面,提出了自动地进行各种血液检查等前处理的检查前处理装置(例如,参见专利文献I)。通过使用装置自动地进行,作业效率好。
[0005]在先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 - 52872号公报
[0008]要求有效地进行将附着在像棉签那样长的棒部件的前端部的检查材料向另外的容器转换的前处理。
[0009]本发明以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进行将附着在棒部件的前端部的检查材料向另外的容器转换的前处理的检查前处理装置为目的。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检查前处理装置具备移动构件、位置检测构件、位置校正构件、控制构件,所述移动构件向与前述第I容器不同的第2容器内通过前述第2容器的开口收容被收容在第I容器的棒部件的前端部,所述位置检测构件检测前述前端部的位置,所述位置校正构件校正前述前端部的位置,所述控制构件根据前述位置检测构件的检测结果,控制前述位置校正构件,以便使前述前端部被收容在前述第2容器内。
[0011]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前述位置检测构件检测相对于前述开口,在沿前述前端部的向前述第2容器的前述开口的插入方向被设定在后边的检测位置上的与前述插入方向垂直的平面内的前述前端部的位置,
[0012]前述控制构件根据由前述检测构件产生的检测结果,校正前述前端部的在前述平面内的位置,以便在前述插入方向看时,前述前端部位于前述第2容器的开口的内侧,且在校正了位置后,控制前述位置校正构件,以便在前述插入方向移动前述前端部。
[0013]发明效果[0014]根据本发明,能够有效地进行将附着在部件的前端部的检查材料向另外的容器转换的前处理。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表示装入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查前处理装置的检查系统(system)的一部分的概略图。
[0016]图2是沿图1的F2 — F2线来表示的该检查系统的剖视图。
[0017]图3是表示从下方看该检查前处理装置的夹紧(chuck)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8]图4是表示该检查前处理装置的夹紧装置将附着在盖部件的棉签上的粘膜向第I容器转换的动作的概略图。
[0019]图5是表示该棉签的前端部与该第I容器的开口的内侧在上下方向重叠的状态的俯视图。
[0020]图6是表示该前端部被收容在该第I容器内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1]图7是表示在该棉签弯曲的状态下的检查前处理装置的动作的概略图。
[0022]图8是表示在该棉签弯曲的状态下,与图5同样地表示该前端部由该位置检测装置移动直至该位置被检测的状态的俯视图。
[0023]图9是放大表示该检查前处理装置的位置校正装置的正视图。
[0024]图10是放大表示该检查前处理装置的位置校正装置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使用图1?10,说明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查前处理装置。图1是表示装入检查前处理装置40的检查系统10的一部分的概略图。检查系统10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检查人的口腔内的粘膜。
[0026]如图1所示,检查系统10具备多个检查装置、第I运送路20、向各检查装置运送作为检查材料的一例的粘膜的第2运送路30、检查前处理装置40。图1表示在检查系统10中,检查前处理装置40的附近。在图1中,第I运送路20表示被配置在检查前处理装置40的附近的部分,其它的部分被省略。
[0027]第2运送路30表示检查前处理装置40的附近的部分和作为多个检查装置的一部分的检查装置5的附近的部分,其它的部分省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查系统10作为一例具备多个检查装置,但仅图示出检查装置5。各检查装置相对于作为检查材料的粘膜实施各种各样的不同的检查。
[0028]首先,从第2运送路30开始说明。第2运送路30将收容检查材料的第2保持器(holder)36运送到各检查装置。图2是沿图1所示的F2 — F2线来表示的检查系统10的剖视图。图2表示从正面看检查前处理装置40的状态和第1、2运送路20、30被切断的状态。
[0029]如图2所示,第2运送路30具备一对导轨(guide rail) 32、33、第2运送皮带(belt)34、第2运送皮带驱动部35、多个第2保持器36。如图1、2所示,一对导轨32、33相互相向地配置。导轨32、33为在上下方向Z延伸的纵壁状。导轨32、33为向各检查装置运送后述的第2保持器36,而延伸成将各检查装置之间连结。[0030]第2运送皮带34被设置在导轨32、33之间,可沿导轨32、33移动。具体地说,第2运送皮带34在导轨32、33之间被配置成上面在相对于上下方向Z垂直的方向扩开。第2运送皮带驱动部35例如具备多个棍(roller)等,具有输送第2运送皮带34的功能。
[0031]第2保持器36为上端开口的筒形状。第2保持器36在内侧可装拆地收容第2容器31。第2保持器36在与导轨32、33连结的状态下,越上第2运送皮带34上。为此,若沿导轨32、33输送第2运送皮带34,则第2保持器36与第2运送皮带34 —起沿导轨32、33被输送。图1中,用箭头表示第2运送皮带34和第2保持器36的输送方向A。
[0032]具体地说明第2保持器36相对于导轨32、33的连结构造。如图2所示,在导轨32、33中相互面对面的侧壁部形成朝向外侧凹陷的凹部32a、33a。凹部32a、33a在导轨32、33延伸的方向连续地形成。凹部32a、33a的上端部作为防脱部发挥功能。
[0033]在第2保持器36的周壁部形成向周方向外侧突出的卡合部37。在第2保持器36被载置在第2运送皮带34上的状态下,卡合部37被收容在两导轨32、33的凹部32a、33a内。
[0034]若欲从导轨32、33之间向上方移动第2保持器36并拆下,则由于作为防脱部发挥功能的凹部32a、33a的上端部与卡合部37卡合,而防止第2保持器36从导轨32、33之间被拆下。通过这种情况,第2保持器36与导轨32、33连结。第2保持器36相互离开规定距离地被配置。
[0035]第2容器31为上端开口的筒形状。第2容器31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收容盐水。另外,第2容器31由检查前处理装置40从后述的第I容器21向内部转移作为检查材料的一例的粘膜。收容由检查前处理装置40供给了粘膜后的第2容器31的第2保持器36由第2运送路30向检查装置搬运。
[0036]第I运送路20将收容了粘膜的第I容器21运送到检查前处理装置40。如图2所示,第I运送路20具备一对导轨22、23、第I运送皮带24、第I运送皮带驱动部25、多个第I保持器26。如图1、2所不,一对导轨22、23相互相向地被配置。导轨22、23是在上下方向Z延伸的纵壁状。
[0037]第I运送皮带24被设置在导轨22、23之间,可沿导轨22、23移动。具体地说,第I运送皮带24在导轨22、23之间被配置成上面在相对于上下方向Z垂直的方向扩开。第I运送皮带驱动部25例如具备多个辊等,具有输送第I运送皮带24的功能。
[0038]第I保持器26为上端开口的筒形状。第I保持器26在内侧可装拆地收容第I容器21。第I保持器26在与导轨22、23连结的状态下被载置在第I运送皮带24上。为此,若第I运送皮带24沿导轨22、23被输送,则第I保持器26与第I运送皮带24 —起沿导轨22、23被输送。图1中,用箭头表示第I运送皮带24和第I保持器26的输送方向B。
[0039]多个第I保持器26在相互离开规定距离的状态下,不旋转地与导轨22、23连结。这里提及的旋转是第I保持器26的绕中心线P的旋转。
[0040]具体地说明第I保持器26相对于导轨22、23的连结构造。如图2所示,在导轨22、23中相互面对面的侧壁部形成朝向外侧凹陷的凹部22a、23a。凹部22a、23a在导轨22、23延伸的方向连续地形成。凹部22a、23a的上端部作为防脱部发挥功能。
[0041]在第I保持器26的周壁部形成向周方向外侧突出的卡合部27。在第I保持器26被载置在第I运送皮带24上的状态下,卡合部27被收容在两导轨22、23的凹部22a、23a内。再有,若欲从导轨22、23之间向上方移动第I保持器26并拆下,则作为防脱部发挥功能的凹部22a、23a与卡合部27卡合。通过这种情况,防止第I保持器26从导轨22、23拆下。
[0042]第I容器21具备上端开口的筒形状的容器主体28和盖部件29。在容器主体28的开口的缘部形成阳螺纹部。在盖部件29形成与该阳螺纹部旋合的阴螺纹部。通过将盖部件29旋合在容器主体28而将容器主体28的开口堵塞。
[0043]棉签6被固定在盖部件29。棉签6相对于盖部件29关出。在盖部件29旋合于容器主体28的状态下,棉签6被收容在容器主体28的内部。棉签6是在一方向长的形状。为此,容器主体28为在盖部件29与容器主体28完全旋合的状态下将棉签6收容在内侧,而是在一方向长的形状。在棉签6的前端部7附着作为检查材料的一例的粘膜。
[0044]在第I运送路20设置有选择地固定容器主体28的固定机构。通过由固定机构固定容器主体28,容器主体28将其位置和姿势相对于第I运送路20固定。另外,即使在容器主体28被固定机构固定了的状态下,盖部件29也未被固定。为此,能够使盖部件29相对于被固定了的容器主体28旋转。
[0045]第I保持器26以棉签6延伸的方向与上下方向Z平行的姿势保持第I容器21。多个第I保持器26离开规定距离与导轨22、23连结。
[0046]检查前处理装置40具有将收容在第I容器21内的粘膜向第2容器31内转移的功能。对这点具体地进行说明。粘膜在检查系统10外由棉签6采集。为此,有必要使收容了在外部采集的粘膜的第I容器21成为适合各检查装置的检查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适合各检查装置的状态是粘膜与盐水一起被收容在容器内的状态。为此,检查前处理装置40作为前处理,将附着在第I容器21的棉签6上的粘膜向第2容器31内转换。
[0047]如图1、2所示,检查前处理装置40具备第I移动装置50、第2移动装置60、可装拆地安装在第I容器21的盖部件29上的夹紧装置70、位置检测装置80、位置校正装置110、控制装置90。
[0048]第I移动装置50在相互交叉的第1、2方向X、Y移动夹紧装置70。如图1所示,第I方向X是从第I运送路20朝向第2运送路30的方向以及从第2运送路30朝向第I运送路20的方向。第2方向Y是与第I方向X垂直,且与上下方向Z垂直的方向。上下方向Z作为一例,是重力所作用的方向和相对于重力作用的方向为相反朝向的方向。
[0049]第I移动装置50具备从第2运送路30沿第I方向X延伸到第I运送路20的第I基部51、第I滚珠丝杆装置52、第I驱动马达(motor) 53。第I滚珠丝杆装置52具备第I丝杆部54和第I螺母(nut)部55。
[0050]第I丝杆部54可旋转地被支撑在第I基部51,并且,沿第I方向X延伸。第I螺母部55经后述的第2移动装置60被固定在后述的夹紧装置70,且与第I丝杆部54旋合。第I驱动马达53使第I丝杆部54绕第I丝杆部54的轴心旋转。通过第I丝杆部54旋转,第I螺母部55在第I丝杆部54上移动。由于这种情况,被固定在第I螺母部55的夹紧装置70可从第2运送路30侧向第I运送路20移动,且可从第I运送路20侧向第2运送路30侧移动。
[0051]另外,第I移动装置50具备一对第2基部56、一对第2滚珠丝杆装置57、一对第2驱动马达58。一方的第2基部56夹着第I运送路20被配置在相对于第2运送路30相反的一侧。另一方的第2基部56夹着第2运送路30被配置在相对于第I运送路20相反的一侧。两第2基部56在第2方向Y延伸。
[0052]—方的第2滚珠丝杆装置57被设置在一方的第2基部56。另一方的第2滚珠丝杆装置57被设置在另一方的第2基部56。两第2滚珠丝杆装置57相互相同。
[0053]第2滚珠丝杆装置57具备第2丝杆部57a和第2螺母部57b。第2丝杆部57a可旋转地被设置在第2基部56,沿第2基部56延伸,也就是在第2方向Y延伸。第2螺母部57b可旋转地旋合在第2丝杆部57a。另外,两第2螺母部57b被固定在第I基部51。
[0054]一方的第2驱动马达58使一方的第2丝杆部57a旋转,另一方的第2驱动马达58使另一方的第2丝杆部57a旋转。两第2驱动马达58通过后述的控制装置90的控制进行相互相同的动作。通过第2驱动马达58进行驱动,第2螺母部57b在第2丝杆部57a上移动。
[0055]由于这种情况,被固定在第2螺母部57b上的第I基部51在第2方向Y移动。另夕卜,因为像上述那样,两第2驱动马达58进行相互相同的动作,所以,第I基部51维持着与第I方向X平行地延伸的姿势,在第2方向Y移动。这样,夹紧装置70可通过第I移动装置50在第1、2方向X、Y移动。
[0056]第2移动装置60在上下方向Z移动夹紧装置70。也就是说,第2移动装置60在相对于第1、2方向X、Y正交的方向移动夹紧装置70。如图2所示,第2移动装置60具备第3基部61、第3滚珠丝杆装置62、第3驱动马达63。
[0057]第2移动装置60经后述的位置校正装置110被固定在第I移动装置50。具体地说,第3基部61经后述的位置校正装置110被固定在第I移动装置50的第I螺母部55,与第I螺母部55—起移动。第3基部61在上下方向Z延伸。另外,在图2中,为容易理解夹紧装置70,表示第3基部61的上端部,其它的部分省略。
[0058]第3滚珠丝杆装置62具备第3丝杠部64和第3螺母部65。第3丝杠部64可旋转地被支撑在第3基部61,在上下方向Z延伸。另外,在图2中,第3丝杠部64表示上端部,其它的部分省略。
[0059]第3螺母部65旋合于第3丝杠部64。第3驱动马达63使第3丝杠部64绕第3丝杠部64的轴心旋转。通过第3驱动马达63进行驱动,第3螺母部65在第3丝杠部64上移动。如上所述,夹紧装置70被固定在第3螺母部65。由于这种情况,夹紧装置70沿上下方向Z移动。这样,夹紧装置70可通过第1、2移动装置50、60在上下方向Z以及第1、2方向Χ、Υ移动。
[006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使夹紧装置70在第1、2方向X、Y和上下方向Z移动的构件的一例,使用第1、2移动装置50、60。作为其它的例,也可以是夹紧装置70可通过机械手(robot arm)在上下方向Z和第1、2方向X、Y移动。
[0061]夹紧装置70具备被固定在第3螺母部65的固定部71、将第I容器21的盖部件29可装拆地夹紧的夹紧部72、作为使夹紧部72绕上下方向Z旋转的旋转装置的一例的第4驱动马达77、作为传递机构的一例的传递皮带78、旋转部76、变换机构79。
[0062]图3是表示从下方看夹紧部72的状态的立体图。在图3中,表示由夹紧部72把持第I容器21的盖部件29的状态。如图2、3所示,夹紧部72具备第I夹持部74和第2夹持部75。[0063]夹紧部72以由第1、2夹持部74、75夹入的状态把持盖部件29。该状态是第I夹持部74进入第2夹持部75侧的状态,且是第2夹持部75进入第I夹持部74侧的状态。第I夹持部74具备在上下方向Z离开地被配置的多个第I板部74a。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第I板部74a设置4个,且相互固定。第I板部74a的平面形状为四角形。
[0064]在第I板部74a形成第I收容槽74b。第I收容槽74b在第2夹持部75侧开口,且在厚度方向贯通第I板部74a。第I收容槽74b是随着远离第2夹持部75而缩小的形状,平面形状为大致三角形状。
[0065]第2夹持部75具备多个第2板部75a。第2板部75a的平面形状为四角形。各第2板部75a被配置在相邻的第I板部74a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第2板部75a设置4个。
[0066]在第2板部75a形成第2收容槽75b。第2收容槽75b是相对于第I板部74a的第I收容槽74b为相反朝向的形状,朝向第I夹持部74开口。第2收容槽75b在厚度方向贯通第2板部75a。第1、2板部74a、75a在上下方向Z交替地被配置,据此,第1、2收容槽74b,75b在上下方向Z连通。
[0067]第I容器21的盖部件29被收容在第1、2板部74a、75a的第1、2收容槽74b、75b内。通过第1、2夹持部74、75向相互靠近的方向位移,也就是通过向图3所示的位置移动,盖部件29被夹持在第1、2收容槽74b、75b的缘部74c、75c之间。
[0068]第1、2收容槽74b、75b的缘部74c、75c交替地形成有小的凹凸。另外,在盖部件29的周面部沿周方向交替地形成凹凸。因为通过在第1、2板部74a、75a的第1、2收容槽74b,75b的缘部74c、75c之间夹持盖部件29,这些凹凸相互啮合,所以,盖部件29被牢固地固定在第1、2夹持部74、75之间。后面将具体说明使第1、2夹持部74、75进退的构造。
[0069]如图2所示,第4驱动马达77的输出轴77a经传递皮带78与旋转部76连结。具体地说,传递皮带78盘绕在输出轴77a和旋转部76。第4驱动马达77的输出轴77a的旋转经传递皮带78向旋转部76传递。旋转部76可旋转地与固定部71连结。
[0070]变换机构79与旋转部76和夹紧部72连结。变换机构79将旋转部76的旋转变换为第1、2夹持部74、75的开闭动作或者夹紧部72的旋转动作。变换机构79在旋转部76处于初期位置的状态下,定位在第1、2夹持部74、75打开的位置。打开的位置是图3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是第2夹持部75最远离第I夹持部74的位置,并且,是第I夹持部74最远离第2夹持部75的位置。
[0071]若旋转部76从初期位置进行规定的旋转,也就是若输出轴77a的旋转由传递皮带78传递,进行规定的旋转,则变换机构79不使夹紧部72旋转,而向将第1、2夹持部74、75关闭的位置移动。关闭的位置是第I夹持部74最靠近第2夹持部75侧的位置,并且,是第2夹持部75最靠近第I夹持部74侧的位置。盖部件29在第1、2夹持部74、75向关闭的位置移动时,被夹持固定在第1、2收容槽74b、75b的缘部74c、75c之间。
[0072]另外,若在第1、2夹持部74、75朝向关闭的位置移动后,第1、2夹持部74、75的移动停止,则变换机构79将旋转部76的旋转变换为使夹紧部72整体绕上下方向Z的旋转。当在第1、2夹持部74、75朝向关闭的位置移动时,第1、2夹持部74、75的移动停止的情况下,存在在第1、2夹持部74、75之间都没有夹持,第1、2夹持部74、75移动到关闭的位置的状态和在第1、2收容槽74b、75b之间收容并夹持盖部件29等的情况。此时的旋转方向是将旋合并固定在第I容器21的容器主体28上的盖部件29拆下的旋转方向。
[0073]另外,若旋转部76向与上述相反的方向旋转,则旋转部76的旋转通过变换机构79向夹紧部72在向将盖部件29与第I容器21的容器主体28旋合的方向旋转后,将第1、2夹持部74、75打开的位置移动。
[0074]位置检测装置80被配置在第I运送路20上。位置检测装置80检测被固定在盖部件29上的棉签6的前端部7的位置。
[0075]位置检测装置80具体地说具备检测沿着第I方向X的棉签6的前端部7的位置的第I方向位置检测部81和检测沿着第2方向Y的前端部7的位置的第2方向位置检测部82。第I方向位置检测部81是在第I方向X延伸的形状。第2方向位置检测部82是在第2方向Y延伸的形状。
[0076]另外,第I方向位置检测部81和第2方向位置检测部82在上下方向Z具有规定的长度。后面将具体说明第I方向位置检测部81和第2方向位置检测部82的沿着上下方向Z的长度。
[0077]位置校正装置110通过使第2移动装置60歪斜,校正棉签6的前端部7的位置。如图2所示,位置校正装置110与第I螺母部55连结,且与第2移动装置60连结。为此,第2移动装置60经位置校正装置110与第I移动装置50连结。
[0078]图9是放大表示位置校正装置110的正视图。如图9所示,位置校正装置110具备被固定在第I螺母部55上的框体111和被固定在框体111上的歪斜机构120。框体111作为一例,是朝向下方开口的凹部形状。
[0079]歪斜机构120具备被固定在框体111的底壁部112的托架(bracket) 121、固定第2移动装置60的固定部122、被设置在固定部122且向外侧延伸的第1、2臂部123、124、使固定部122相对于框体111歪斜的第4滚珠丝杆装置125、可在上下方向Z移动地支撑第I臂部123的第I支撑机构126、可在上下方向Z移动地支撑第2臂部124的第2支撑机构127。
[0080]托架121例如是朝向上方开口的凹形状,具备从上端向周围扩开的法兰(flange)部121a。法兰部121a被固定在框体111的底壁部112。为此,托架121从底壁部112朝向下方突出。
[0081]固定部122相对于托架121能够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地被支撑。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经由橡胶(rubber)形成的可弹性变形的筒状部件121b被支撑在托架121。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122作为一例由螺栓129固定在托架121。
[0082]筒状部件121b被固定在成为托架121的下端部的底壁部121c。螺栓129贯通筒状部件121b内。螺栓129中将筒状部件121b贯通的前端部旋合有螺母128。因为通过将螺母128旋合在螺栓129的前端部,螺栓(bolt)129不会脱落,所以,固定部122经托架121被支撑在框体111。第2移动装置60的第3基部61被固定在固定部122。
[0083]第I臂部123从固定部122向与第I方向X平行的一方向突出,与第I方向X平行地延伸。第2臂部124从固定部122向与第I方向X平行的另一方向突出,与第I方向X平行地延伸。
[0084]第I支撑机构126被设置在框体111的侧壁部114,可在上下方向Z移动地将第I臂部123的前端部支撑在侧壁部114。侧壁部114是与第I臂部123的前端部相向的壁部。第I支撑机构126具备与第I臂部123的前端部转动自由地连结的第I前端支撑部130和可在上下方向Z移动地支撑第I前端支撑部130的第I轨道(rail) 131。第I轨道131被固定在侧壁部114。
[0085]第2支撑机构127被设置在框体111的侧壁部113,可在上下方向Z移动地将第2臂部124的前端部支撑在侧壁部113。侧壁部113是与第2臂部124的前端部相向的壁部。第2支撑机构127具备与第2臂部124的前端部转动自由地连结的第2前端支撑部132和可在上下方向Z移动地支撑第2前端支撑部132的第2轨道133。第2轨道133被固定在侧壁部113。
[0086]第4滚珠丝杆装置125与第I前端支撑部130连结,使第I前端支撑部130可在上下方向Z移动。
[0087]这里,说明位置校正装置110的动作。若第I臂部123的前端通过第4滚珠丝杆装置125向下方移动,则如图9中双点划线所示,第I臂部123相对于实线所示的初期位置成为斜向。因为通过将固定部122经可弹性变形的筒状部件121b固定在框体111,筒状部件121b伴随着双点划线所示的第I臂部123的姿势的变化而变形,所以,固定部122的姿势也成为斜向。
[0088]通过使固定部122的姿势成为斜向,被固定在固定部122上的第2臂部124也成为斜向。另外,第1、2臂部123、124以将固定部122夹在之间的状态延伸成直线状地相连。为此,第2臂部124成为斜向,前端部相对于实线所示的初期位置向上方移动。
[0089]另外,因为第1、2臂部123、124的前端部与第1、2支撑机构126、127的第1、2前端支撑部132、133转动自由地连结,所以,即使第1、2臂部123、124的姿势成为斜向,第1、2臂部123、124也与该姿势的变化相吻合地相对于第1、2前端支撑部132、133旋转,因此,不存在在第1、2臂部123、124和第1、2支撑机构126、127之间产生扭曲等的情况。
[0090]图10用双点划线表示固定部122在与图9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成为斜向的状态。在图10的状态下,通过第I臂部123的前端部因第4滚珠丝杆装置125而相对于实线所不的初期位置向上方移动,第1、2臂部123、124相对于图9所不的方向在相反方向成为斜向。由于这种情况,固定部122相对于图9所不的方向在相反方向成为斜向。
[0091]通过由第4滚珠丝杆装置125在上下方向调整第I臂部123的前端的位置,能够调整固定部122的姿势。如图9、10所示,通过使固定部122的姿势相对于图9、10中实线所示的初期位置成为斜向,且调整其倾斜的程度,能够调整棉签6的前端部7的位置。
[0092]控制装置90控制第1、2运送路20、30的动作、第1、2移动装置50、60的动作、夹紧装置70的动作、位置校正装置110的动作。
[0093]接着,说明检查前处理装置40的动作。如图1所示,控制装置90控制第2运送路30的第2运送皮带驱动部35,将第2保持器36定位在第I位置Pl。具体地说,控制第2运送皮带驱动部35,若某一个第2保持器36移动到第I位置Pl,则停止第2运送皮带34的运送。由于这种情况,某一个第2保持器36被定位在第I位置P1。
[0094]这里提及的某一个第2保持器36是不向被固定在该第2保持器36上的第2容器31内供给作为检查材料的一例的粘膜的第2保持器。第I位置Pl是可由检查前处理装置40移动粘膜的范围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是与第I基部51在上下方向Z重叠的位置。控制装置90在第I保持器26向第2位置P2移动时,驱动上述的固定机构,将第I容器26固定成不旋转。
[0095]另外,控制装置90控制第I运送路20的第I运送皮带驱动部25,将第I保持器26定位在第2位置P2。在图4中,位置校正装置110被省略。具体地说,控制第I运送皮带驱动部25,若某一个第I保持器26移动到第2位置P2,则停止第I运送皮带24的运送。由于这种情况,某一个第I保持器26被定位在第2位置P2。
[0096]某一个第I保持器26是不将固定在该第I保持器26上的第I容器21内的检查材料向第2容器31转移的第I保持器。第2位置P2是可由夹紧部72将盖部件29夹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是与第I基部51在上下方向Z重叠的位置。
[0097]图4是表示夹紧装置70将附着在盖部件29的棉签6上的粘膜向第2容器31转换的动作的概略图。控制装置90控制第I移动装置50,将夹紧装置70向初期位置移动,并成为初期状态。初期位置如图2所示,是相对于处于第2位置P2的第I容器21的盖部件29在上下方向Z相向的位置,并且,是相对于盖部件29在上下方向Z离开的位置。初期位置的信息被预先存储在控制装置90。初期状态是第1、2夹持部74、75处于打开的位置的状态。
[0098]接着,控制装置90如图4所示,控制第2移动装置60,使夹紧装置70下降到下方的把持位置P3。另外,在图4中,第2移动装置60被省略。把持位置P3是盖部件29被收容在第1、2夹持部74、75的第1、2收容槽74b、75b之间的位置。把持位置P3的信息被预先存储在控制装置90。
[0099]若夹紧部72下降到把持位置P3,则控制装置90驱动第4驱动马达77,由第1、2夹持部74、75夹持盖部件29,将盖部件29固定在夹紧部72。控制装置90通过在将盖部件29固定在夹紧部72后进一步驱动第4驱动马达77,使固定了盖部件29的夹紧部72旋转。
[0100]通过夹紧部72旋转,盖部件29相对于容器主体28旋转。在控制装置90存储为了相对于容器主体28将盖部件29拆下所必要的盖部件29的旋转次数的信息。控制装置90控制第4驱动马达77和第2移动装置60,将盖部件29从容器主体28拆下。
[0101]盖部件29被旋合并固定在容器主体28。为此,若盖部件29相对于容器主体28旋转,则盖部件29相对于容器主体28向上方移动。为此,控制装置90存储与盖部件29的相对于容器主体28的旋转相伴的盖部件29相对于容器主体28向上方向的移动量的信息。控制装置90根据该信息,一面使盖部件29旋转,一面将盖部件29向上方移动。
[0102]若盖部件29从容器主体28被拆下,则控制装置90使夹紧部72向上侧移动到棉签6不与第I容器21干涉的位置,并且是不与位置检测装置80干涉的位置。棉签6不与第I容器21和位置检测装置80干涉的位置是在该位置即使使夹紧部72在第1、2方向X、Y移动,棉签6也不与第I容器21和位置检测装置80接触的位置。
[0103]若夹紧部72移动到上述不干涉的位置,则控制装置90控制第1、2移动装置50、60,将前端部7移动到检测位置P4。
[0104]这里,具体地说明棉签6的前端部7的位置。棉签6被配置在盖部件29的中心。另外,棉签6直线状地延伸,长度的信息被预先存储在控制装置90。为此,前端部7的位置的相对于夹紧部72的信息被预先存储在控制装置90。存储在控制装置90的前端部7的位置是棉签6笔直地直线状地延伸的状态的位置信息。
[0105]检测位置P4是沿着将棉签6的前端部7向第2容器31的开口 31a插入时的插入方向与开口 31a相比为后侧的位置。优选检测位置P4是相对于开口 31a沿插入方向紧挨的后边侧。位置检测装置80的第I方向位置检测部81和第2方向位置检测部82被配置成将检测位置P4包围。
[0106]也就是说,通过将检测位置P4设定为沿插入方向相对于开口 31a紧挨的后边,换言之是紧挨的前边的位置,位置检测装置80能够检测即将被插入第2容器31内之前的前端部7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 31a向上,并且,第2容器31沿上下方向Z延伸。为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入方向是从上朝向下的方向。
[0107]也就是说,是在沿插入方向看时,前端部7位于开口 31a的内侧,若使夹紧部72向下方下降,则棉签6的前端部7被插入第2容器31内的位置。另外,上述检测位置P4以棉签6不弯曲的状态为基础。
[0108]存在棉签6弯曲的情况。若棉签6弯曲,则存在在前端部7的实际的位置和被存储在控制装置90的前端部7的位置之间产生误差的情况。
[0109]位置检测装置80检测处于检测位置P4的前端部7的与插入方向垂直的平面V内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插入方向是从上朝向下的方向,所以,与插入方向垂直的平面V是由第1、2方向X、Y规定的平面。
[0110]由位置检测装置80产生的前端部7的位置的检测结果向控制装置90传输。控制装置90若判断前端部7在插入方向看时处于开口 31a的内侧内,则驱动第2移动装置60,使夹紧部72下降。图5是表示前端部7与开口 31a的内侧在上下方向Z重叠的状态的俯视图。
[0111]图6是表示前端部7被收容在第2容器31内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若前端部7被收容在第2容器31内,则控制装置90停止第2移动装置60的驱动。前端部7浸溃在第2容器31内的盐水的位置的信息被预先存储在控制装置90。另外,前端部7浸溃在第2容器31内的盐水的位置的信息以棉签6没有弯曲的状态为基础。
[0112]接着,控制装置90控制第I移动装置50,使前端部7在第1、2方向X、Y移动规定长度。
[0113]在前端部7浸溃在第2容器31内的盐水的状态下,通过使前端部7沿第1、2方向X、Y移动,能够将附着在前端部7上的粘膜掉落在第2容器31内。由于这种情况,粘膜被转换到第2容器31内。
[0114]另外,在使附着在棉签6的前端部7上的粘膜掉落在第2容器31内的情况下,作为其它的例,也可以通过由位置校正装置110使棉签6摆动,而使附着在前端部7的粘膜掉落。
[0115]此后,控制装置90在使夹紧部72向上方移动后,使夹紧部72向棉签回收箱100的上方移动。若夹紧部72向棉签回收箱100的上方移动,则控制装置90驱动第4驱动马达77,移动到将第1、2夹持部74、75打开的位置。若移动到第1、2夹持部74、75打开的位置,则夹紧部72对盖部件29的固定被解除。这样一来,盖部件29因重力而向棉签回收箱100内落下。由于这种情况,棉签6被回收。
[0116]拆下了棉签6后的夹紧部72再次返回初期位置,且返回初期状态。控制装置90驱动固定机构,将第I容器21的固定解除。接着,将位于上述处理使用了的第1、2容器21、31的下一个的第1、2容器21、31定位在第1、2位置Ρ1、Ρ2,且反复上述动作。由于这种情况,将被收容在第I容器21内的粘膜依次向第2容器31内转换。
[0117]接着,说明棉签6弯曲的情况下的检查前处理装置40的动作。图7是表示棉签6弯曲的状态下的检查前处理装置40的动作的概略图。图7是表示棉签6的前端部7移动到检测位置P4的状态。另外,棉签6的前端部7通过位置检测装置80检测其位置时的动作与使用图4说明的上述说明相同。
[0118]图8是与图5同样地表示弯曲的棉签6的前端部7移动到检测位置P4的附近的状态的俯视图。这里,对第I方向位置检测部81和第2方向位置检测部82的沿上下方向Z的长度进行说明。首先,如上所述,控制装置9在未折曲的状态下的棉签6的前端部7到达检测位置P4的附近时,停止第2移动装置60的驱动。为此,在像本说明那样棉签6折曲的情况下,存在在第2移动装置60停止时,棉签6的前端部7与检测位置P4相比为位于上方的情况。
[0119]但是,由于棉签6被收容在第I容器21的容器主体28内,所以,棉签6的弯曲的程度在被收容在容器主体28内的范围内。为此,棉签6的前端部7所处的范围也能够预先求出。
[0120]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检测位置P4,也就是棉签6未折曲的状态下的前端部7的位置被设定成成为第I方向位置检测部81和第2方向位置检测部82的上下方向Z的中心。而且,第I方向位置检测部81和第2方向位置检测部82的沿着上下方向Z的长度具有能够检测像上述那样预测的弯曲的棉签6的前端部7所处的范围的长度。
[0121]另外,成为移动到上述的检测位置P4的附近的状态是因为在第2移动装置60通过控制装置90的控制而停止的状态下,前端部7因棉签6弯曲而没有到达检测位置P4。
[0122]返回检查前处理装置40的动作的说明。在该说明中,棉签6弯曲,由此,前端部7的一部分与第2容器31的开口 31a的外侧在插入方向重叠。
[0123]在该状态下,若夹紧部72下降,则前端部7没有被收容在第2容器31的内侧。为此,控制装置90控制位置校正装置110,具体地说是控制第4滚珠丝杆装置125,移动夹紧部72的位置,以使前端部7在插入方向看时位于第2容器31的开口 31a的内侧。
[0124]具体地说,控制装置90根据由位置检测装置80检测的前端部7的平面V内的位置,控制第4滚珠丝杆装置125,以使前端部7在插入方向位于第2容器31的开口 31a的内侧。
[0125]图8中,用双点划线表示夹紧部72的位置移动,在插入方向看时前端部7位于第2容器31的开口 31a的内侧的状态。同样,图7中,用双点划线表示夹紧部72的位置移动,在插入方向看时,前端部7位于第2容器31的开口 31a的内侧的状态。
[0126]若通过控制第4滚珠丝杆装置125,使前端部7在插入方向看时向开口 31a内移动,则控制装置90控制第2移动装置60,使夹紧部72下降,将前端部7收容在第2容器31内。此后的动作与使用图5的说明相同。
[0127]另外,棉签6即使弯曲,若被插入第2容器31内,则因与第2容器31的内面接触而延伸。前端部7浸溃在第2容器31内的盐水的位置是考虑了即使在弯曲的棉签像上述那样延伸时,前端部7也能够浸溃在盐水的位置。
[0128]棉签6的没有弯曲,而是笔直地延伸的状态下的从夹紧部72到前端部7为止的长度比棉签6的弯曲的状态下的相对于夹紧部72到前端部7为止的长度长。为此,被存储在控制装置90的前端部7浸溃在盐水的位置考虑弯曲的棉签6因与第2容器31的内面接触而延伸时的前端部7能够浸溃在盐水而决定,据此,没有弯曲,而是笔直地延伸的状态下的棉签6的如端部7也能够浸溃在盐水。
[0129]这样,检查前处理装置40检测即将被收容在第2容器31之前的棉签6的前端部7的位置,且为了进入第2容器31的开口 31a内,而校正棉签6的位置。具体地说,校正成在插入方向看时,前端部7位于开口 31a的内侧。为此,因为即使棉签6弯曲,棉签6的前端部7也被自动地收容在第2容器31内,所以,能够有效地将粘膜从第I容器21向第2容器31转移。
[0130]在本实施方式中,棉签是本发明提及的棒材的一例。夹紧装置70和第1、2移动装置50、60构成本发明提及的移动构件的一例。位置检测装置80是本发明提及的位置检测构件的一例。控制装置90是本发明提及的位置检测构件的一例。
[0131]另外,在插入方向看时前端部位于开口的内侧是使前端部7整体在开口的内侧,是即使在插入方向移动,也不存在前端部与开口的缘接触等妨碍其插入的状态。
[013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容器21具备容器主体28和盖部件29,盖部件29与容器主体28旋合。为此,在将盖部件29从容器主体28拆下时,有必要使盖部件29相对于容器王体28旋转。
[0133]作为第I容器的其它例,例如,也可以是盖部件不是相对于容器主体旋合,而是通过刺入而被相互一体地固定的构造。在这种情况下,夹紧装置没有必要具有使盖部件旋转的功能。
[0134]该发明并非原样地被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发明,在实施阶段,可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将构成要素变形,使之具体化。另外,通过将上述实施方式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适宜地组合,能够形成各种发明。例如,也可以从上述实施方式公开的所有构成要素中删除若干构成要素。
[0135]符号说明
[0136]6:棉签(棒部件);7:前端部;21:第I容器;31:第2容器;50:第I移动装置(移动构件);60:第2移动装置(移动构件);70:夹紧装置(移动构件);80:位置检测装置(位置检测构件);90:控制装置(控制构件);110:位置校正装置(位置校正构件);P4:检测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检查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移动构件、位置检测构件、位置校正构件、控制构件, 所述移动构件向与前述第I容器不同的第2容器内通过前述第2容器的开口收容被收容在第I容器的棒部件的前端部, 所述位置检测构件检测前述前端部的位置, 所述位置校正构件校正前述前端部的位置, 所述控制构件根据前述位置检测构件的检测结果,控制前述位置校正构件,以便使前述前端部被收容在前述第2容器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位置检测构件检测相对于前述开口,在沿前述前端部的向前述第2容器的前述开口的插入方向被设定在后边的检测位置上的与前述插入方向垂直的平面内的前述前端部的位置, 前述控制构件根据由前述检测构件产生的检测结果,校正前述前端部的在前述平面内的位置,以便在前述插入方向看时,前述前端部位于前述第2容器的开口的内侧,且在校正了位置后,控制前述位置校正构件,以便在前述插入方向移动前述前端部。
【文档编号】B65B57/14GK103910098SQ201410004423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4日
【发明者】伊藤照明 申请人:蓝伊精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