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输送装置以及具有该薄片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81245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薄片输送装置以及具有该薄片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薄片输送装置以及具有该薄片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薄片输送装置具有供给盘、排出盘、供给导向件、传送肋。供给盘用于放置薄片。由传送装置将所述供给盘上的薄片传送给图像读取部,图像读取后的所述薄片由排出盘接收。供给导向件能在与所述薄片的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限制所述供给盘上的所述薄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传送肋能与所述供给导向件联动移动,将要排出的所述薄片引导到排出盘上。
【专利说明】薄片输送装置以及具有该薄片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复印机和打印机等薄片(Sheet)输送装置以及具有该薄片 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现有技术中有如下一种薄片(原稿)输送装置,S卩,该薄片输送装置通过传送装 置将放置在供给盘上的原稿传送给图像读取部,接着将在图像读取部中读取后的原稿排出 到位于供给盘的下方的排出盘上。
[0003] 例如,在现有技术中有如下一种自动原稿输送装置,S卩,该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具 有:原稿导向件,其对应放置在原稿放置台上的原稿宽度而滑动,限制原稿的宽度方向上的 端部;3个传感器,其用于检测原稿导向件的滑动位置。该自动原稿输送装置通过各传感器 从原稿导向件的位置检测原稿放置台上的原稿的尺寸。从原稿放置台被传送、读取后的原 稿被排出到原稿放置台的下方。
[0004] 另外,在现有技术中还有如下一种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即,该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具 有供纸盘、出纸盘,其中,供纸盘具有左右一对的供纸侧导向板,该左右一对的供纸侧导向 板在原稿宽度方向上相对配置且能够滑动;出纸盘设置在供纸盘的下方,具有左右一对的 出纸侧导向板,该左右一对的出纸侧导向板与各供纸侧导向板一体化,且与各供纸侧导向 板联动滑动。该自动原稿输送装置通过传送部将供纸盘上的原稿引导至图像读取部。读取 处理后的原稿被排出到出纸盘上。
[0005] 上述前者和后者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依次输送多张原稿,进行读取处理。被排出 后的多张原稿以层叠的状态放置于出纸盘上。像这样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通常为了防止因 后面排出的原稿与出纸盘上已排出的原稿相触碰而发生的卡纸或错页等,朝着出纸盘向斜 上方传送要排出的原稿。
[0006] 但是,由于向斜上方被排出的原稿与供纸盘的下表面相触碰而不能被放置于出纸 盘上的适当位置,因而可能会在出纸口附近发生卡纸或错页。一般来讲,在像上述这样的自 动原稿输送装置中,在原稿的排出口附近(例如,供纸盘的下表面等)固定设置有使纸张的 排出方向变为下方的多个传送肋。原稿在该多个传送肋的作用下被放置于出纸盘上的适当 位置。另外,由于被排出的原稿的表面和传送肋的接触面积减小,因而使原稿顺利地被排 出。
[0007] 但是,传送肋需要配置在对应于原稿尺寸的适当的位置上。在像上述这样的自动 原稿输送装置中,为了使传送肋对应各种尺寸的原稿,需要在原稿的宽度方向上并列设置 多个传送肋。因此,像上述这样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存在如下问题:当所对应的原稿尺寸增 加时,传送肋的设置数量也随之增加。另外,还存在如下情况:当其他尺寸的原稿卡在对应 某种原稿尺寸的传送肋的侧表面上时,会妨碍其他原稿的排出(产生排出障碍)。


【发明内容】

[0008]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片输送装置以及具有该薄片输 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该薄片输送装置能够抑制传送肋的增加,并且能够使薄片顺利地 排出。
[0009]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输送装置具有供给盘、排出盘、供给导向件、 传送肋。供给盘用于放置薄片。由传送装置将所述供给盘上的薄片传送给图像读取部,图 像读取后的所述薄片由排出盘接收。供给导向件能在与所述薄片的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 移动,限制所述供给盘上的所述薄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传送肋能与所述供给导向件联 动移动,将要排出的所述薄片引导到排出盘上。
[0010]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上述薄片输送装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0012]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 的剖视图。
[0013]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原稿输送装置的立体图。
[0014]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原稿输送装置的侧剖视图。
[0015]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供给盘的下侧立体图。
[0016]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原稿传送导向件的右侧视图。
[0017] 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原稿传送导向件的仰视图。
[0018] 图8是表示增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原稿传送导向件的引导宽度后 的状态的剖视图。
[0019] 图9是表示缩短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原稿传送导向件的引导宽度后 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具有作为薄片输送装置的原 稿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为方便说明,按照各图中的箭头所示 来规定各方向。
[0021] 首先,参照图1和图2说明图像形成装置。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观立 体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0022] 图像形成装置1构成为,在箱体状的装置主体2的内部收装有打印机部3和作为 图像读取部的扫描仪部4等。在装置主体2的上部设置有原稿输送装置5,该原稿输送装置 5自动将原稿P1 -张张地传送到扫描仪部4的图像读取位置H。
[0023] 打印机部3例如根据由个人电脑(未图示)或扫描仪部4发送过来的图像数据来进 行单色的图像形成处理。打印机部3具有:纸张收装部6,其收装纸张 P2 ;图像形成部8,其 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由纸张收装部6提供给传送通路7的纸张 P2 ;定影装置9,其将转印后 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 P2上;纸张排出部10,其作为定影后的纸张 P2的排出处。另外, 作为薄片的原稿P1和纸张 P2并不局限于纸质材料,还可以采用树脂薄膜或0ΗΡ等记录材 料。
[0024] 图像形成部8具有:调色剂盒11,其收装补给用调色剂(显影剂(黑色));感光鼓 12,其承载调色剂图像;充电器13,其使感光鼓12的表面达到规定的电压;曝光器14,其向 感光鼓12的表面射出光束,从而在该感光鼓12的表面形成规定的静电潜像;显影器15,其 通过调色剂使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转印辊16,其将感光鼓12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 到纸张 P2上;清洁装置17,其去除残留在转印后的感光鼓12的表面上的调色剂。
[0025] 扫描仪部4具有:接触玻璃20和稿台玻璃21,其固定在装置主体2的上部;光学 扫描单元22,其以能读取各玻璃20、21上的原稿P1的方式设置;反射单元23,其反射来自 光学扫描单兀22的光;(XD25,由反射单兀23反射的光经聚光透镜24被射入其中。另外, 聚光透镜24和(XD25以固定的状态配置。
[0026] 光学扫描单兀22具有:光源26,其向原稿P1照射光;反射部27,其将由原稿1反 射的光射向反射单元23。由光源26照射的光被原稿1反射后射入CCD25中。从而使原稿 1上的图像数据被转换为电信号。
[0027] 光学扫描单元22在被固定在图像读取位置Η上的状态下,能读取通过原稿输送装 置5输送的经过接触玻璃20的原稿Ρ1 (的图像)。另外,光学扫描单元22由图像读取位置 Η向图2的纸面的右方进行扫描,也能够读取放置在稿台玻璃21上的原稿Ρ1(的图像)。此 时,反射单兀23与光学扫描单兀22向同一方向移动,以使从原稿Ρ1到聚光透镜24的光路 长度一直保持一定。此时,反射单兀23的移动量为光学扫描单兀22的移动量的1/2。
[0028] 各玻璃20、21上的原稿Ρ1的图像经光学扫描单元22 (扫描仪部4)读取后,其图 像数据由光信号被转换成电信号。由光信号被转换成电信号后的图像数据由扫描仪部4向 打印机部3输出。接着,由打印机部3执行图像形成处理。
[0029] 接下来,简单地说明由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的图像形成处理。当图像数据由扫描 仪部4等输入时,曝光器14对被充电器13带电的感光鼓12的表面进行对应于图像数据的 曝光,从而在该感光鼓12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被显影器15显影为调色剂图 像。通过对转印辊16施加转印偏压,使该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由纸张收装部6经传送通路 7被传送过来的纸张 Ρ2上。调色剂图像被定影装置9定影在纸张 Ρ2上。定影有调色剂图 像的纸张 Ρ2被传送排出到纸张排出部10。残留在转印后的感光鼓12的表面上的调色剂被 清洁装置17去除。
[0030] 接下来,参照图2?图9详细地说明原稿输送装置5。图3是原稿输送装置5的立 体图。图4是原稿输送装置5的侧剖视图。图5是供给盘的下侧剖视图。图6是原稿传送 导向件的右侧视图。图7是原稿传送导向件的仰视图。图8是增大原稿传送导向件的引导 宽度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缩短原稿传送导向件的引导宽度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将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后方向称为原稿Ρ1的"宽度方向",将图像形 成装置1的左右方向称为原稿Ρ1的"传送方向"或者"排出方向"。
[0031] 原稿输送装置5为所谓的ADF(Auto Document Feeder)。原稿输送装置5米用能 以扫描仪部4的上部背面侧的一边为中心而转动的方式被安装。通过将原稿输送装置5的 正面侧向上方抬起的方式使该原稿输送装置5转动,以使接触玻璃20和稿台玻璃21的上 表面露出。
[0032] 如图2?图4所示,原稿输送装置5具有:大致箱体状的盖框架30 ;供纸盘31,其 上放置原稿P1 ;传送装置32,其将供纸盘31上的原稿P1传送给扫描仪部4 ;排出盘33,其 接收由传送装置32排出的图像读取后的原稿PI。
[0033] 盖框架30由树脂材料构成。盖框架30的右侧面朝传送方向的下游一侧向上倾斜 形成。在盖框架30的右侧面形成有侧面开口 30a。在盖框架30的下表面形成有与接触玻 璃20相对的下表面开口 30b (参照图4)。
[0034] 如图3?图4所示,供给盘31具有:托盘状的原稿摆放台34,其向盖框架30的右 方延伸设置;一对原稿传送导向件35,其能在原稿摆放台34的宽度的方向(与原稿P1的传 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联动连接机构36,其使一对原稿传送导向件35相联动移动。另 夕卜,在本实施方式中,原稿摆放台34、各原稿传送导向件35、联动连接机构36等由树脂材料 形成。
[0035] 原稿摆放台34朝盖框架30稍微向下方倾斜设置。原稿摆放台34形成为,在俯视 看时其近身侧右侧向后方被切割掉大部分(参照图1)。在原稿摆放台34上放置有多张原 稿P1。各原稿P1由右方向左方被传送。另外,原稿摆放台34的左端部由侧面开口 30a插 入到盖框架30内。向原稿摆放台34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外表面突出的一对转动支轴34a (参照图5)轴支承在盖框架30的两个内壁上。从而使原稿摆放台34以各转动支轴34a为 中心向上方转动。
[0036] 在原稿摆放台34上贯穿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前后一对的切口 34b。一对 切口 34b在原稿摆放台34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盖框架30的附近)并列设置在宽度方向 上。另外,在原稿摆放台34的下表面,于前后左右方向突出设置有多个用于确保刚性的加 强肋34c。
[0037] 另外,在各切口 34b上设置有能够滑动的各原稿传送导向件35,后面会对其进行 详细说明。该一对原稿传送导向件35通过联动连接机构36相联动移动。
[0038] 如图4所示,传送装置32具有多个辊子等,该多个辊子沿形成于盖框架30的内部 的原稿传送通路40配置且能够转动。具体来讲,传送装置32具有:捡拾辊41,其设置在侧 面开口 30a的附近;供给辊42,其设置在捡拾辊41的下游一侧;传送辊43,其设置在供给辊 42的斜下方;从动辊44,其与传送辊43相抵接且能从动转动;一对排出辊45,其设置在于 侧面开口 30a的下方开口的排出口 30c的附近。
[0039] 原稿传送通路40折回后形成U字状,使侧面开口 30a和排出口 30c相连通(参照 图4中的虚线箭头)。
[0040] 捡拾辊41通过连接齿轮41a与供给辊42相连接。捡拾辊41以供给辊42的转动 轴线为中心上下转动。捡拾辊41由上方的待机位置向下方的供纸位置转动。从而一张张 地传送供给盘31上的原稿P1。
[0041] 在供给辊42的下侧设置有被螺旋弹簧46施力的夹持部件47。由捡拾辊41传送 过来的原稿P1穿过供给辊42和夹持部件47之间被传送到原稿传送通路40的下游一侧。
[0042] 由供给辊42传送过来的原稿P1穿过传送辊43和从动辊44之间,被传送到设置 在传送辊43的下方的接触玻璃20上。
[0043] 在接触玻璃20的上侧设置有推压部件49,该推压部件49被螺旋弹簧48施力,由 下面开口 30b向下方突出。推压部件49对接触玻璃20上的原稿P1施加推压力。因而使 要传送的原稿P1在被推压部件49轻轻推向接触玻璃20的同时,还被传送到原稿传送通路 40的下游一侧。另外,当原稿P1穿过接触玻璃20和推压部件49之间时,该原稿P1上的图 像信息被光学扫描单元22读取。
[0044] 图像信息被读取后的原稿P1在一对排出辊45的转动作用下由排出口 30c被排出 到排出盘33上。
[0045] 排出盘33由树脂材料构成。排出盘33向盖框架30的排出口 30c的右方延伸设 置。排出盘33在供给盘31的下方形成托盘状,以接收被排出的原稿P1。排出盘33的接收 原稿P1的表面与供给盘31的原稿摆放台34大致平行。另外,在排出盘33的排出方向的 下游一侧,于宽度方向中央设置有朝下游向上方倾斜的突设部33a。
[0046] 另外,原稿传送通路40的下游端部朝排出盘33向上方倾斜(参照图4)。因而使原 稿P1由排出口 33c向斜上方被传送到排出盘33上。从而能够防止后面被排出的原稿P1 与已排出的层叠放置在排出盘33上的原稿P1相触碰。
[0047] 接下来,参照图3?图9详细地说明供给盘31的各原稿传送导向件35和联动连 接机构36。
[0048] 各原稿传送导向件35具有:供给导向件50,其限制放置在原稿摆放台34上的原 稿P1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排出导向件51,其限制已排出的原稿P1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2个传送肋52,其将已排出的原稿P1引导到排出盘33上。另外,前后一对的原稿传送导向 件35在原稿P1的宽度方向上相对配置,由于两者具有大致相同(左右对称)的结构,因而, 下面主要对前侧的原稿传送导向件35进行说明。
[0049] 如图6和图7所示,供给导向件50具有:供给侧支承板53,其与原稿摆放台34的 上表面平行设置;供给侧游标54,其由供给侧支承板53的前端向上方延伸设置。
[0050] 供给侧支承板53俯视看时大致形成为矩形的板状。供给侧游标54侧视看时大致 形成为梯形的板状(参照图3和图4)。在供给侧游标54的下游一侧的上端设置有向宽度方 向内侧延伸的原稿按压部55。
[0051] 原稿按压部55的上游一侧(右侧)朝下游向下方倾斜。原稿按压部55的下游一侧 (左侧)与供给侧支承板53大致平行(参照图3和图4)。即,原稿按压部55侧视看时向下 方突出弯曲且成一体。
[0052] 如图5?图7所示,排出导向件51具有:排出侧支承板56,其与原稿摆放台34的 下表面平行设置;排出侧游标57,其由排出侧支承板56的前端向下方延伸设置。
[0053] 排出侧支承板56俯视看时大致形成为矩形的板状。排出侧游标57侧视看时大致 形成为矩形的板状。排出侧游标57通过使排出口 30c (排出方向上游)一侧向宽度方向外 侧弯曲形成。即,由一对排出导向件51形成的前后方向上的引导宽度在排出口 30c-侧变 大,在排出方向下游一侧变小。
[0054] 如图5、图6、图8及图9所示,供给导向件50和排出导向件51通过连接部58连 接为一体。详细来讲,连接部58的上端与供给侧支承板53的右侧(传送方向上游一侧)相 连接。连接部58的下端与排出侧支承板56的右端部(排出方向下游端)相连接。从而使供 给导向件50和排出导向件51形成一体,并隔着原稿摆放台34相互平行。
[0055] 另外,连接部58与上述切口 34b相卡合且能够滑动。详细来讲,在供给侧支承板 53的下表面与原稿摆放台34的上表面滑动接触,且排出侧支承板56的上表面与原稿摆放 台34的下表面滑动接触的状态下,连接部58与切口 34b相卡合。从而使通过连接部58形 成一体的供给导向件50和排出导向件51相联动,在被切口 34b引导的同时在宽度方向上 移动。
[0056] 如图5?图9所示,2个传送肋52由排出侦彳支承板56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设置。 详细来讲,2个传送肋52位于排出侧支承板56的后端部和排出侧游标57 -侧。各传送肋 52由排出口 30c侧端部沿排出方向向下游一侧延伸设置。另外,各传送肋52朝排出方向下 游向下方倾斜。各传送肋52侧视看时大致形成为梯形状。
[0057] 另外,如图5、图8及图9所示,在原稿摆放台34的下表面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突出 设置有在宽度方向上隔开相同间隔的5个固定肋59。各固定肋59与各传送肋52在宽度方 向上排列设置。各固定肋59中,除位于宽度方向中央的固定肋59以外的其他固定肋59与 各传送肋52大致形成相同形状。该位于中央的固定肋59稍微比其他固定肋59大,侧视看 时大致形成为三角形状。另外,各固定肋59设置在能与最小宽度的原稿P1滑动接触的位 置上。即,各固定肋59设置在被传送的最小宽度的原稿P1的内侧。
[0058] 接下来,如图4?图9所示,联动连接机构36具有:前后一对的齿条部60,其与各 排出侧支承板56形成一体,向宽度方向内侧延伸;小齿轮61,其分别与一对齿条部60相哨 合。
[0059] 如图5所示,前侧的原稿传送导向件35的齿条部60由排出侧支承板56的排出方 向下游一侧(右侧)的内侧角部向后方延伸。后侧的原稿传送导向件35的齿条部60由排出 侧支承板56的排出方向上的大致中央向前方延伸。
[0060] 各齿条部60在排出方向上具有规定间隔,不相接触。各齿条部60与原稿摆放台 34的下表面平行且形成相同的高度。各齿条部60的相对的端面上分别形成有齿部62。在 与该齿部62相对的端面上分别并列设置有4个突起部63(参照图6和图7)。各突起部63 与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加强肋34c滑动接触。
[0061] 在位于各齿条部6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的2个突起部63附近贯穿形成有弹簧 开口 64 (参照图6和图7)。形成有该弹簧开口 64的各突起部63在排出方向上能弹性移 动。
[0062] 如图4、图5、图8及图9所示,小齿轮61在各固定肋59中的位于宽度方向中央的 固定肋59的排出方向下游一侧(右侧)支承在由原稿摆放台34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齿轮 轴61a上且能够转动。小齿轮61由齿轮主体61b和凸缘部61c构成,其中,在齿轮主体61b 的周面上形成有多个齿部(未图不),凸缘部61c与齿轮主体61b的下表面形成一体。
[0063] 齿轮主体61b由排出方向上游一侧与后侧的齿条部60相哨合。齿轮主体61b由 排出方向下游一侧与前侧的齿条部60相哨合。即,齿轮主体61b以被一对齿条部60夹住 的方式设置。
[0064] 凸缘部61c的直径大于齿轮主体61b的直径。凸缘部61c与齿轮主体61b在同一 轴线上形成。各齿条部60的齿部62 -侧的下表面与凸缘部61c的上表面滑动接触。
[0065] 接下来,参照图8和图9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原稿输送装置5的作用。将从一对 原稿传送导向件35的引导宽度较大的状态减小引导宽度的情况(参照图9)作为一个例子 进行说明。
[0066] 用户将想要被扫描仪部4读取的原稿P1 (或者原稿P1层叠)放置在原稿摆放台 34上(参照图8中的双点划线)。此时,由于各供给导向件50的原稿按压部55向上游变高, 因而使用户能够容易地将原稿P1由传送方向上游一侧向传送方向下游一侧摆放。另外,由 于在原稿按压部55的下游一侧,该原稿按压部55与原稿摆放台34之间的高度一定,因而 能够限制可摆放的原稿P1的张数。从而能够防止因摆放原稿(层叠)时超出可摆放张数而 导致的传送不良。
[0067] 接下来,用户把持前后一对的供给导向件50中的一方,使其在宽度方向上移动, 以使各供给侧游标54与原稿P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相抵接。
[0068] 此时,由于与一方的供给导向件50形成一体的齿条部60也随之移动,因而使与该 齿条部60哨合的小齿轮61向齿条部60的移动方向转动。由于该小齿轮61的转动力被传 递给另一方的齿条部60,因而使另一方供给导向件50与一方的供给导向件50的移动同步, 移动与之相同的距离。前后一对的供给导向件50在引导宽度减小的方向上,由原稿P1的 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均匀移动。即,联动连接机构36使前后一对的供给导向件50以所谓对 称于中心的方式移动。从而使原稿P1移到宽度方向中央,该原稿P1的两端由各供给侧游 标54引导。
[0069] 另外,由于供给导向件50通过连接部58与各排出导向件51和各传送肋52形成 一体,因而使前后一对的排出导向件51和多个传送肋52也以所谓对称于中心的方式在引 导宽度减小的方向上移动。从而使一对供给导向件50和一对排出导向件51联动,使各引 导宽度同时被调整。另外,同时,各传送肋52被调整到对应于原稿P1的尺寸的位置上。
[0070] 另外,由于一对原稿传送导向件35的连接部58被各切口 34b引导,在宽度方向上 滑动,因而使各切口 34b的长度为各原稿传送导向件35的可动范围。另外,各齿条部60的 各突起部63与加强肋34c滑动接触,各齿条部60的齿部62侧下表面与凸缘部61c的上表 面滑动接触。从而引导各齿条部60在宽度方向上移动。还有,形成有弹簧开口 64的各突 起部63与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加强肋34c滑动接触,可对各齿条部60的移动施加适当的 负荷。从而适当地保持原稿传送导向件35被调整后的位置。
[0071] 接下来,被摆放在原稿摆放台34上的原稿P1被传送装置32 -张张地传送到原稿 传送通路40,接着,被光学扫描单元22读取图像信息,然后由排出口 30c排出。
[0072] 如上所述,由于原稿传送通路40朝排出方向下游向上方倾斜,因而使原稿P1由排 出口 30c向斜上方被排出到排出盘33上。被排出后的原稿P1在被前后一对的排出导向件 51引导的同时,与各传送肋52和各固定肋59相接触。从而使原稿P1的排出方向变为斜下 方。使与各传送肋52和各固定肋59滑动接触的同时被排出的原稿P1被放置在排出盘33 上的适当位置上。
[0073]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一对排出导向件51在排出口 30c-侧引导宽度变大,因而, 例如即使原稿P1在宽度方向被偏向排出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一对排出导向件51适当地引 导原稿P1。从而防止原稿排出不良情况的产生。
[0074] 另外,使一对原稿传送导向件35的引导宽度增加的情况也与上面相同。另外,用 户可以使用双手同时对两方的原稿传送导向件35进行操作。
[0075] 根据上面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在使各供给导向件50(供给侧游 标54)对应放置在供给盘31上的原稿P1的宽度移动时,各传送肋52也随之同时移动。艮P, 与供给导向件50的移动同步,各传送肋52被调整到对应于供给盘31上摆放的原稿P1的 尺寸的位置上。因此,如果是可供给的原稿的话,无论其尺寸是多少,都能够使各传送肋52 处于适当的位置。从而能够防止传送肋52的设置个数随着其相对应的原稿尺寸的增加而 增加。另外,由于各传送肋52始终被调整到与原稿尺寸相对应的最适当的位置上,因而能 够防止在对应原稿的每个尺寸来设置多个传送肋52时所产生的原稿的排出故障的发生。
[0076]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设定一对供给导向件50的 引导宽度,使得一对排出导向件51的引导宽度也同时被设定。被排出后的原稿P1以在宽 度方向上整齐的状态被放置在排出盘33上。从而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使被排除后的原稿 P1存放有序。另外,排出导向件51和各传送肋52 -起移动。因此,例如能够可靠地防止如 下固定设置传送肋52时所产生的问题发生:移动的排出导向件51与固定的传送肋52相干 涉。
[0077] 还有,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当一方(或者另一方)的供给导向 件50移动时,由联动连接机构36使另一方(或者一方)的供给导向件50同步移动。从而能 够通过一次操作对各排出导向件51和各传送肋52 (各原稿传送导向件35)的位置进行调 整。因而能够提高该调整的操作性。另外,各原稿传送导向件35由于以原稿P1的宽度方 向上的中央为基准而被平均配置,因而通过较小的移动量便能够进行上述调整。
[0078] 另外,可以省略联动连接机构36,使前后一对的原稿传送导向件35分别独立移 动。在这种情况下,既能够调整引导宽度,以夹持住摆放在原稿摆放台34 (供给盘)的宽度 方向上的任意位置上的原稿P1,还能够调整传送肋的位置。
[0079] 另外,可以省略联动连接机构36,固定任意一方的原稿传送导向件35,仅使另一 方的原稿传送导向件35滑动。
[0080] 另外,可以省略各排出导向件51的排出侧游标57。
[008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供给侧游标54的引导宽度与一对排出侧游标57的排 出方向下游一侧的引导宽度相同。即,各供给侧游标54和各排出侧游标57在宽度方向上 处于同一位置,但是,也可以将各排出侧游标57设置在比各供给侧游标54靠近前后方向外 侦k从而使被排出后的原稿P1被适当地引导至一对排出侧游标57之间(引导宽度内)。在 这种情况下,由于原稿P1在宽度方向(前后方向)上稍微移动,因而优选将各传送肋52设置 在不卡住原稿P1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位置上。
[〇〇82] 另外,由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优选实施 方式,因而存在本实施方式中附加各种优选限定的情况,但是,只要没有特别限定本发明的 记载,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便不被这些方式限定。还有,可以将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构 成要素置换成适当的、现有的构成要素等,而且,可以进行包括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 构成要素和其他现有的构成要素的组合在内的各种变形,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记载 并不是对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
【发明内容】
的限定。
【权利要求】
1. 一种薄片输送装置,具有供给盘、排出盘、供给导向件、传送肋, 所述供给盘用于放置薄片, 由传送装置将所述供给盘上的薄片传送给图像读取部,图像读取后的所述薄片由所述 排出盘接收, 所述供给导向件能在与所述薄片的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限制所述供给盘上的 所述薄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所述传送肋能与所述供给导向件联动移动,将要排出的所述薄片引导到排出盘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排出导向件, 所述排出导向件与所述供给导向件的移动联动,且能与所述传送肋一起移动,限制被 排出后的所述薄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给导向件和所述传送肋分别配置有一对,并且在所述薄片的宽度方向上相对, 所述薄片输送装置还具有联动连接机构, 所述联动连接机构设置在一方的所述供给导向件和另一方的所述供给导向件之间,并 且设置在一方的所述传送肋和另一方的所述传送肋之间,所述联动连接机构使所述一对的 供给导向件和传送肋相联动,由所述薄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均匀移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固定肋, 所述固定肋与所述传送肋排列设置在所述薄片的宽度方向上,并且所述固定肋设置在 能与最小宽度的所述薄片滑动接触的位置上。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导向件分别配置有一对,并在所述薄片的宽度方向上相对, 由所述一对的排出导向件形成的引导宽度在被排出的所述薄片的排出口侧变大,在排 出方向下游一侧变小。
6. -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薄片传送装置。
【文档编号】B65H11/00GK104097966SQ201410112515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5日
【发明者】海沼嵩 申请人: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