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83969阅读:73来源:国知局
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装盒,包括一端开口的底盒以及盖于开口处的盖盒,底盒包括围绕形成该底盒周侧面的端板以及形成底盒底面的底板,端板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三端板和第四端板,底板包括分别连接于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三端板和第四端板底端侧边的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和第四底板,第一底板的末端形成有插板,第三底板的末端配合所述插板形成有开口槽,插板通过开口槽并压在第三底板的上表面上,开口槽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凸伸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第二底板面向第三底板的一侧凸伸有第一卡持部,第四底板面向所述第三底板的一侧凸伸有第二卡持部。本发明的包装盒易于组装成型,易于折叠,便于运输,且盒体不易变形。
【专利说明】包装盒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包装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包装盒。
【背景技术】
[0002]在许多商品贩售的场合,为了避免商品的移动、运输而使商品受到损害,进而增进商品的美观性等种种因素考虑下,大部分的商品均会以一定的包装盒加以包装。
[0003]现有的大多包装盒都是四壁为板状,上下底为折边,纸板按照要求的形状折叠后,用金属材料装订或脱水粘合,商品装盒后用干胶封口。这种方法费时、费力、工序繁多,且用到金属材料装订或脱水粘合以及干胶等材料。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盒,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包装盒,包括一端开口的底盒以及盖于所述开口处的盖盒,所述底盒包括围绕形成该底盒周侧面的端板以及形成所述底盒底面的底板,所述端板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三端板和第四端板,所述底板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三端板和第四端板底端侧边的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和第四底板,所述第一底板的末端形成有插板,所述第三底板的末端配合所述插板形成有开口槽,所述插板通过所述开口槽并压在所述第三底板的上表面上,所述开口槽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凸伸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底板面向第三底板的一侧凸伸有第一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压于所述第一底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凸起部压于所述第一卡持部的上表面,所述第四底板面向所述第三底板的一侧凸伸有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二卡持部压于所述第一底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凸起部压于所述第二卡持部的上表面。
[0006]优选的,在上述的包装盒中,所述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三端板和第四端板的顶端边缘分别形成有可折弯的第一延伸板、第二延伸板、第三延伸板和第四延伸板。
[0007]优选的,在上述的包装盒中,所述第一延伸板、第二延伸板、第三延伸板和第四延伸板呈梯形设置。
[0008]优选的,在上述的包装盒中,所述第一端板背向所述第二端板的一侧延伸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四端板连接。
[0009]优选的,在上述的包装盒中,所述盖盒包括盖板以及围绕形成该盖盒周侧面的侧板,所述侧板包括分别形成于所述盖板四个侧边且可折弯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对称设置。
[0010]优选的,在上述的包装盒中,所述第一侧板包括可折弯连接于所述盖板边缘的第一外侧板以及可折弯连接于所述第一外侧板边缘的第一内侧板,所述第一内侧板折弯后贴合于所述第一外侧板的内表面。
[0011]优选的,在上述的包装盒中,所述第二侧板包括可折弯连接于所述盖板一侧边的第二外侧板、可折弯连接于所述第二外侧板边缘的第二内侧板、以及可折弯连接于所述第二内侧板边缘的第三内侧板,所述第二内侧板折弯后贴合于所述第二外侧板的内表面,所述第三内侧板折弯后贴合于所述盖板的内表面。
[0012]优选的,在上述的包装盒中,所述第二内侧板相对的两端还分别凸伸有可折弯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折弯后夹持于所述第一外侧板和第一内侧板之间。
[0013]优选的,在上述的包装盒中,所述底盒的内部还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形成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包装盒易于组装成型,易于折叠,便于运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底盒展开后的平面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盖盒展开后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8]参图1所示和图2所示,包装盒包括一端开口的底盒10以及盖于开口处的盖盒20。
[0019]底盒10包括围绕形成该底盒10周侧面的端板以及形成底盒10底面的底板。端板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端板111、第二端板112、第三端板113和第四端板114。底板包括分别连接于第一端板111、第二端板112、第三端板113和第四端板114底端侧边的第一底板121、第二底板122、第三底板123和第四底板124。第一底板121的末端形成有插板1211,第三底板123的末端配合插板1211形成有开口槽1231,插板1211通过开口槽1231并压在第三底板123的上表面上。开口槽1231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凸伸的第一凸起部1232和第二凸起部1233,第二底板122面向第三底板123的一侧凸伸有第一卡持部1221,第一卡持部1221压于第一底板121的上表面,第一凸起部1232压于第 ^持部1221的上表面。第四底板124面向第三底板123的一侧凸伸有第二卡持部1241,第二卡持部1241压于第一底板121的上表面,第二凸起部1233压于第二卡持部1241的上表面。 [0020]进一步地,第一端板111、第二端板112、第三端板113和第四端板114的顶端边缘分别形成有可折弯的第一延伸板131、第二延伸板132、第三延伸板133和第四延伸板134。第一延伸板131、第二延伸板132、第三延伸板133和第四延伸板134呈梯形设置。
[0021]进一步地,第一端板111背向第二端板112的一侧延伸有连接板14,连接板14与第四端板114连接。
[0022]易于想到的是,连接板14还可以设置于第四端板114背向第三端板113的一侧边缘,连接板14折弯后与第一端板111连接。
[0023]结合图2所示,盖盒20包括盖板21以及围绕形成该盖盒21周侧面的侧板,侧板包括分别形成于盖板四个侧边且可折弯的第一侧板221、第二侧板222、第三侧板223和第四侧板224,第一侧板221和第三侧板223对称设置,第二侧板222和第四侧板224对称设置。
[0024]进一步地,第一侧板221包括可折弯连接于盖板21边缘的第一外侧板2211以及可折弯连接于第一外侧板2211边缘的第一内侧板2212,第一内侧板2212折弯后贴合于第一外侧板2211的内表面。
[0025]进一步地,第二侧板222包括可折弯连接于盖板21 —侧边的第二外侧板2221、可折弯连接于第二外侧板边缘的第二内侧板2222、以及可折弯连接于第二内侧板边缘的第三内侧板2223,第二内侧板2222折弯后贴合于第二外侧板2221的内表面,第三内侧板2223折弯后贴合于盖板21的内表面。
[0026]进一步地,第二内侧板2222相对的两端还分别凸伸有可折弯的延伸部2224,延伸部2224折弯后夹持于第一外侧板2211和第一内侧板2212之间。
[0027]底盒10的内部还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形成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29]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开口的底盒以及盖于所述开口处的盖盒,所述底盒包括围绕形成该底盒周侧面的端板以及形成所述底盒底面的底板,所述端板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三端板和第四端板,所述底板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三端板和第四端板底端侧边的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和第四底板,所述第一底板的末端形成有插板,所述第三底板的末端配合所述插板形成有开口槽,所述插板通过所述开口槽并压在所述第三底板的上表面上,所述开口槽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凸伸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底板面向第三底板的一侧凸伸有第一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压于所述第一底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凸起部压于所述第一卡持部的上表面,所述第四底板面向所述第三底板的一侧凸伸有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二卡持部压于所述第一底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凸起部压于所述第二卡持部的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三端板和第四端板的顶端边缘分别形成有可折弯的第一延伸板、第二延伸板、第三延伸板和第四延伸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板、第二延伸板、第三延伸板和第四延伸板呈梯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背向所述第二端板的一侧延伸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四端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盒包括盖板以及围绕形成该盖盒周侧面的侧板,所述侧板包括分别形成于所述盖板四个侧边且可折弯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包括可折弯连接于所述盖板边缘的第一外侧板以及可折弯连接于所述第一外侧板边缘的第一内侧板,所述第一内侧板折弯后贴合于所述第一外侧板的内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包括可折弯连接于所述盖板一侧边的第二外侧板、可折弯连接于所述第二外侧板边缘的第二内侧板、以及可折弯连接于所述第二内侧板边缘的第三内侧板,所述第二内侧板折弯后贴合于所述第二外侧板的内表面,所述第三内侧板折弯后贴合于所述盖板的内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侧板相对的两端还分别凸伸有可折弯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折弯后夹持于所述第一外侧板和第一内侧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盒的内部还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形成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
【文档编号】B65D5/42GK103991614SQ201410262445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3日
【发明者】阎文台 申请人:苏州伍洲设计包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