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管道传输容器及智能管道物传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04696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气动管道传输容器及智能管道物传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气动管道传输容器及智能管道物传系统,气动管道传输容器,包括组装在一起配合使用的样盒座和样盒盖,样盒座和样盒盖均包括开口端和封闭端且呈均呈中空筒状结构;在样盒座封闭端的外缘上设置有第一环状凸起;位于样盒盖开口端外缘设置有包绕一周且沿轴向延伸的第二环状凸起,样盒盖封闭端的周向外缘上设置有第三环状凸起;第二环状凸起与管道内壁间隙为3—4毫米;第一环状凸起和第三环状凸起与管道内壁的间隙为6-7毫米。一种智能管道物传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传输管道以及位于传输管道两端的第一收发单元和第二收发单元,其特征是在传输管道中运行的是如前所述的气动管道传输容器。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管道物传系统,适用于任何口径的管道内容器传输,尤 其涉及一种气动管道传输容器。 气动管道传输容器及智能管道物传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煤炭、原矿料及其它需化验的样品大多采用人工制样及送达的方式,人工送 样受天气及人为的因素影响极大,效率低、劳动强度高、效果差,无法及时将采集的样品送 至分析化验室。针对上述情况相继出现了各式送样系统,如缆车式物传系统,但它在机械构 造和电器驱动控制方面,存在许多不足。由于缆车输送为露天式,极易受天气因素影响,此 种设备受空间限制,设备极易损坏而系统不能稳定运行。因此上述缆车式物传系统未能获 得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气动管道传输容器并将其应 用于智能化、封闭式智能管道物传系统。它具有封闭化、全天候运行、适用于各种口径管道 输送的优点,全过程采用智能化控制,两端收发装置各设有触摸屏、控制按钮、二维码扫描 器、门禁器等。
[0004]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气动管道传输容器,它包括组装在一 起配合使用的样盒座和样盒盖,样盒座和样盒盖均包括开口端和封闭端且呈均呈中空筒状 结构;在样盒座封闭端的外缘上设置有第一环状凸起;位于样盒盖开口端外缘设置有包绕 一周且沿轴向延伸的第二环状凸起,样盒盖封闭端的周向外缘上设置有第三环状凸起;第 二环状凸起与管道内壁间隙为3- 4毫米;第一环状凸起和第三环状凸起与管道内壁的间 隙为6_7晕米。
[0005] 本方案的具体特点还有,样盒座的开口端外缘设置有外螺纹,位于样盒盖开口端 的内缘设置有与样盒座配合的内螺纹。
[0006] 在样盒盖和样盒座的外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橡胶缓冲垫和第二橡胶缓冲垫,第 一挂钩和第二挂钩,在样盒盖内端面设置有减震垫;
[0007] 在样盒盖内设置有凹槽,在凹槽中放置密封圈。
[0008] 第二环状凸起的宽度为40毫米,第一环状凸起和第三环状凸起的宽度为15毫米。
[0009]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管道物传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传输管道以及位于传输 管道两端的第一收发单元和第二收发单元,其特征是在传输管道中运行的是如上所述的气 动管道传输容器。
[0010] 本方案的具体的特点还有,在传输管道上还设置有流向转换器,流向控制器,在每 个流向控制器后侧设置有一处进排气口,在流向转换器后侧设置有进排气口。
[0011] 智能管道物传系统还包括风机,智控柜,控制电缆或光缆,智能控制系统。
[0012] 两端的收发装置通过传输管道连接在一起,传输管道之间采用对位法兰、对焊、套 管的连接方式,每隔一定距离安装管道支架。需要化验的样品放置在特制的气动管道传输 容器内,气动管道传输容器放置在收发柜内,智控柜通过电缆、光缆控制智能管道物传系统 中的收发装置、流向转换器、进排气口、风机的运行而起到将气动管道传输容器通过传输管 道利用空气送达对方及从对方收发样品的目的。
[0013]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第一环状凸起和第三环状凸起 在传输管道中运行过程中支撑气动管道传输容器运行的作用,有效减少摩擦阻力,防止气 动管道传输容器在传输管道中来回碰撞管壁;第二环状凸起在气动管道传输容器的中间设 置主要起到密封作用,防止因大量气体从气动管道传输容器外壁与传输管道内壁间漏气而 系统不能运行。此种两端支撑中间密封型式的气动管道传输容器相比传统的两端支撑式 试样容器可有效减小容器的长度尺寸L,进而减小传输管道中弯管的曲率半径,方便管道施 工。另采用此种结构型式的气动管道传输容器可大大提高容器的耐磨周期,如既有的两端 支撑式试样容器外径D1减少2_左右就不能在管道中运行,而此种类型的气动管道传输容 器若第一环状凸起外径摩损严重,第二环状凸起和第三环状凸起还可起到密封的作用,从 而延缓试样容器的运行周期。采用此种类型的气动管道传输容器,由于第二环状凸起的外 径D2磨损后可以比传输管道的内径小5 - 6mm,而采用传统两端支撑式容器其密封环外径 比传输管道的内径小2mm,两者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气动管道传输容器可大幅延长使用寿 命。现有的两端支承密封式容器其外形长度为容器外径的2. 5-3倍,本方案的气动管道传 输容器其外形长度L可与容器外径相同。举例:如容器外径为200_,两端支承密封式容 器其外形长度为600mm,传输管道弯管曲率半径约为16米,现场施工非常困难或无法施工。 另传输容器长度增加,容器本体重量也增加许多,相应增加了作为动力源的风机功率,造成 动力资料的严重浪费。另外容器尺寸过大,不便用收发操作及增大收发器及收发装置的外 形尺寸。本实用新型传输容器所需传输管道弯管曲率半径为3米,两者相比,采用本实用新 型试样容器的传输管道可大幅降低传输管道及弯管的施工难度,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0014] 所述程控阀可为电动阀、气动阀、液控阀或以上型式组合阀。需要化验的样品放置 在特制的气动管道传输容器内,气动管道传输容器放置在收发柜内,智控柜通过电缆、光缆 控制智能管道物传系统中的收发装置、流向转换器、进排气口、风机的运行而起到将气动管 道传输容器通过传输管道利用空气送达对方及从对方收发样品的目的。由于全过程采用智 能化控制,两端收发装置各设有触摸屏、控制按钮、二维码扫描器、门禁器等,通过工控机组 态软件可实时监控智能管道物传系统的运行状态,记录操作运行人员的工作情况并可方便 查询。智能管道物传系统可封闭化、全天候运行,通过特制的端支中密式试样容器,有效减 少管道的曲率半径,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口径管道的样品容器式输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图1是智能管道物传系统工艺流 程图;图2是试样容器剖面图;图3是试样容器外形图;图中:1_风机;2-出气口;3-流向 转换器;4-手动调节阀;5-控制电缆或光缆;6-流向控制器;7-流向控制器;8-手动调节 阀;9-收发器;10-第一收发单元;11-连接管;12-流向控制器;13-程控阀;14-第一进 排气口; 15-分流器;16-传输管道;17-气动管道传输容器;18-分流器;19-流向控制器; 20-第二进排气口;21-第三进排气口;22-流向控制器;23-手动调节阀;24-第二收发单 元;25-收发器;26-流向控制器;27-控制电缆或光缆;28-智控柜;29-控制电缆或光缆; 30-第四进排气口;31-进气口;32-第一橡胶缓冲垫;33-第一挂钩;34-样盒座;35-防 松螺栓;36-螺纹;37-密封圈;38-样盒盖;39-减震垫;40-第三环状凸起;41-试样室; 42-第二环状凸起;43-第一环状凸起;44-第二橡胶缓冲垫;45-第二挂钩;46-防松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一种气动管道传输容器,它包括组装在一起配合使用的 样盒座34和样盒盖38,样盒座34和样盒盖38均包括开口端和封闭端且呈均呈中空筒状 结构;在样盒座封闭端的外缘上设置有第一环状凸起43 ;位于样盒盖开口端外缘设置有包 绕一周且沿轴向延伸的第二环状凸起42,样盒盖封闭端的周向外缘上设置有第三环状凸起 40 ;第二环状凸起42与管道内壁间隙为3-4毫米;第一环状凸起43和第三环状凸起40与 管道内壁的间隙为6-7毫米。样盒座的开口端外缘设置有外螺纹,位于样盒盖开口端的内 缘设置有与样盒座配合的内螺纹。
[0017] 在样盒盖38和样盒座34的外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橡胶缓冲垫32和第二橡胶 缓冲垫44,第一橡胶缓冲垫32与样盒座34采用防松螺栓35连接紧固在一起,第二橡胶缓 冲垫 44与样盒盖38之间通过防松螺栓46连接紧固在一起,第一挂钩33穿过第一橡胶缓 冲垫32中孔与样盒座34连接紧固在一起,第二挂钩45穿过第二橡胶缓冲垫44中孔与样 盒盖38连接紧固在一起。在样盒盖38内端面设置有减震垫39 ;减震垫39制作成与样盒 盖38内壁相同的尺寸放置在样盒盖38底部,起到定位样品及减震的作用。
[0018] 在样盒盖38内设置有凹槽,在凹槽中放置密封圈37,样盒座34与样盒盖38通过 螺纹36连接紧固时压缩密封圈37,密封圈37起到密封及对样盒座34施加预紧力防止样盒 座34与样盒盖38的松动。
[0019] 第二环状凸起42的宽度为40毫米,第一环状凸起43和第三环状凸起40的宽度 为15毫米。
[0020] 如图3所不,气动管道传输容器17外部在样盒座3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环状凸起 43,在样盒盖38的一端设置有第三环状凸起40,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环状凸起42,在气动管 道传输容器17的两端部设置有第一环状凸起43和第三环状凸起40,主要起到气动管道传 输容器在传输管道16中运行过程中支撑气动管道传输容器17运行的作用,有效减少摩擦 阻力,防止气动管道传输容器在传输管道16中来回碰撞管壁,在气动管道传输容器17的中 间设置第二环状凸起主要起到密封运行管道的作用,防止因大量气体从气动管道传输容器 17外壁与传输管道16内壁间漏气而系统不能运行。此种两端支撑中间密封型式的气动管 道传输容器相比传统的两端支撑式试样容器可有效减小容器的长度尺寸L,进而减小传输 管道中弯管的曲率半径,方便管道施工。另采用此种结构型式的气动管道传输容器可大大 提高容器的耐磨周期,如既有的两端支撑式试样容器外径D1减少2_左右就不能在管道中 运行,而本方案中气动管道传输容器若一端环状凸起外径摩损严重,余下的环状凸起还可 起到密封的作用,从而延长气动管道传输容器17的运行周期。采用此种类型的容器,由于 第二环状凸起42的外径D2磨损后可以比传输管道的内径可以小5-6mm,而采用传统两端 支撑式容器其密封环外径比传输管道的内径小2mm,两者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气动管道传 输容器17可大幅降低传输管道及弯管的施工难度,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0021] 实施例2
[002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管 道物传系统,它包括传输管道16以及位于传输管道16两端的第一收发单元10和第二收发 单元24,其特征是在传输管道中运行的是如实施例1所述的气动管道传输容器。
[0023] 该智能管道物传系统还包括设置于传输管道16上的流向转换器3、流向控制器 (12,19)、第一至第四进排气口(14, 20, 21,30)、风机1以及实现控制操作的智控柜28、控制 电缆或光缆(5, 27, 29)。两端的第一收发单元10和第二收发单元24通过传输管道16连接 在一起,传输管道16之间采用对位法兰、对焊、套管的连接方式,每隔一定距离安装管道支 架。需要化验的样品放置在特制的气动管道传输容器17内,气动管道传输容器放置在收发 柜10内,智控柜28通过控制电缆或光缆(5, 27,29)控制智能管道物传系统中的第一收发 单元10和第二收发单元24、流向转换器3、第四进排气口 30、风机1的运行而起到将气动管 道传输容器17通过传输管道16利用空气送达对方及从对方收发样品的目的。
[0024] 传输管道16上设置有至少一处进排气口。在每个流向控制器后侧设置有一处进 排气口,在流向转换器后侧设置有进排气口。在流向转换器3后侧设置有第四进排气口 30 ; 在流向控制器12和分流器15之间设置有程控阀13和第一进排气口 14 ;在分流器18后侧 设置有流向控制器19和第二进排气口 20 ;在流向控制器(22, 26)后侧交汇在一起的管路上 设置有第三进排气口 21。
[0025] 所述收发器9、收发器25可为手动旋转开门式,也可为气缸上下升降顶推式,也可 为左右平移式,也可为管道中心旋转式。
[0026] 如图1所示,第一收发单元10和第二收发单元24柜体上可以安装触摸屏、门禁 器、二维码扫描器、按钮等,根据用户的要求从触摸屏或二维码输入样品的相关信息,设置 门禁器可防止无关人员误动作,从触摸屏、二维码扫描器。
[0027] 上述操作采用智能控制系统进行控制,智能控制系统操作可采用自动控制,也可 通过触摸屏模拟按钮进行控制。自动控制系统可为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单片机控制 及电气元器件(如手动按钮、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中间继电器等)联锁控制。
[0028] 装有样品的气动管道传输容器17从第一收发单元10发送至第二收发单元24通 过以下过程实现:将装有样品的气动管道传输容器17放入收发器9内并关闭严密,关闭 对站收发器25及程控阀13,开启手动调节阀4,开启流向转换器3使风机1的出气口 2与 连接管11相通,风机1进气口 31通过流向切换阀3与第四进排气口 30连通,启动风机1, 外部气体通过第四进排气口 30及流向切换阀3进入风机1,风机1出气口 2产生的气体通 过气流切换阀3、手动调节阀4、连接管道11进入第一收发单元10内,流向控制阀12关闭, 流向控制阀6开启,气流推动放置在收发器9内的气动管道传输容器17进入传输管道16, 打开流向控制阀19,气动管道传输容器17前端的气流大部分通过流向控制阀19及第二进 排气口 20排出,另一部分气流进入第二收发单元24,由于流向控制器26关闭,进入第二收 发单元24内的气流通过手动调节阀23及流向控制阀22从第三进排气口 21排出,通过调 节手动调节阀23的开度,可控制气动管道传输容器17进入第二收发单元24的收发器25 中的下落速度,从而起到控制驱动管道传输容器17下落速度及减震的目的。气动管道传输 容器17进入收发器25后,风机1停运。此时打开程控阀13,尽快将积存在传输管道16内 的气体排出,可及时打开收发器25将内部气动管道传输容器17取出,防止传输管道16内 积存气体造成气流外溢。
[0029] 装有样品的气动管道传输容器17从第二收发单元24发送至第一收发单元10通 过以下过程实现:将装有样品的气动管道传输容器17放入收发器25内并关闭严密,关闭 收发器9及程控阀13,开启手动调节阀4,开启流向转换器3使风机1的进气口 31与连接 管11相通,风机1出气口 2通过流向切换阀3与第四进排气口 30连通,风机1产生的气 体通过第四进排气口 30排出。启动风机1,外部的空气通过第三进排气口 21进入第二收 发单兀24内,气体通过流向控制器26推动收发器25内的气动管道传输容器17进入传输 管道16,传输管道16内的气体通过流向控制器12与连接管11相通,关闭流向控制器19, 在传输管道16内部产生负压,从第三进排气口 21进入气流后,推动气动管道传输容器17 从收发器25传送至收发器9,通过调整手动调节阀8的开度,可控制气动管道传输容器17 下落至收发器9的速度。气动管道传输容器17到达收发器9后,风机1停转,打开程控 阀13,外部气体通过第一进排气口 14进入传输管道16内,可快速平衡传输管道16内外 压力。防止传输管道16内负压大,打开收发器9产生气动管道传输容器17吸回传输管道 16的误动作。
【权利要求】
1. 一种气动管道传输容器,其特征是它包括组装在一起配合使用的样盒座和样盒盖, 样盒座和样盒盖均包括开口端和封闭端且呈均呈中空筒状结构;在样盒座封闭端的外缘上 设置有第一环状凸起;位于样盒盖开口端外缘设置有包绕一周且沿轴向延伸的第二环状 凸起,样盒盖封闭端的周向外缘上设置有第三环状凸起;第二环状凸起与管道内壁间隙为 3- 4毫米;第一环状凸起和第三环状凸起与管道内壁的间隙为6-7毫米。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管道传输容器,其特征是样盒座的开口端外缘设置有外 螺纹,位于样盒盖开口端的内缘设置有与样盒座配合的内螺纹。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管道传输容器,其特征是在样盒盖和样盒座的外端面上 固定设置有第一橡胶缓冲垫和第二橡胶缓冲垫,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在样盒盖内端面设 置有减震垫。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管道传输容器,其特征是在样盒盖内设置有凹槽,在凹 槽中放置密封圈。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管道传输容器,其特征是第二环状凸起的宽度为40毫 米,第一环状凸起和第三环状凸起的宽度为15毫米。
6. -种智能管道物传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传输管道以及位于传输管道两端的第一收 发单元和第二收发单元,其特征是在传输管道中运行的是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管道传 输容器。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管道物传系统,其特征是在传输管道上还设置有流向转 换器,流向控制器,在每个流向控制器后侧设置有一处进排气口,在流向转换器后侧设置有 进排气口。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管道物传系统,其特征是样盒座的开口端外缘设置有外 螺纹,位于样盒盖开口端的内缘设置有与样盒座配合的内螺纹。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管道物传系统,其特征是第二环状凸起的宽度为40毫 米,第一环状凸起和第三环状凸起的宽度为15毫米。
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管道物传系统,其特征是在样盒盖和样盒座的外端面 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橡胶缓冲垫和第二橡胶缓冲垫,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在样盒盖内端面 设置有减震垫;在样盒盖内设置有凹槽,在凹槽中放置密封圈。
【文档编号】B65G51/04GK203889652SQ201420277835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8日
【发明者】陈征宇, 陈开宇, 李传坤, 宋丰国, 张健, 倪中良, 张华 , 张江波, 张元林, 孙伟, 吴常自, 张传中, 任永顺, 王翠萍 申请人:济南海鹰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