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cm背光自动贴膜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44294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一种lcm背光自动贴膜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CM背光自动贴膜装置。其包括一底箱,设置在底箱上表面上的、用于对光学片进行定位的第一定位模组和第二定位模板、环绕设置在第二定位模板周围的第三定位模组、以及设置在底箱边缘处的用于将第一定位模组内光学片取出并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模板内部的机械手模组。本实用新型LCM背光自动贴膜装置,可分别对光学片定位并可微调,提高组装精度;并且在贴膜的过程中背光通电点亮,可实时观察是否有异物带入造成品质并及时修复;利用机械手释放遮光胶纸贴附后并保持压力及时间可独立调整,适合不同产品需求并避免人工加压效果不稳定,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有效提高了产品的加工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LCM背光自动贴膜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LCM背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CM背光自动贴膜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自动贴膜设备价格昂贵,占地面积大不利于灵活规划生产场地;现有的自动贴膜设备结构复杂,转型号时间较长,多型号小批量时不能充分发挥效率。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CM背光自动贴膜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LCM背光自动贴膜装置,其包括一用于承载整个装置的底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箱上表面上的、用于对光学片进行定位的第一定位模组和第二定位模板、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模板周围的第三定位模组、以及设置在所述底箱边缘处的用于将所述第一定位模组内光学片取出并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模板内部的机械手模组,所述第二定位模板的左下角和右上角的对角点之间形成对角线,所述第三定位模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模板左下角和右上角上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
[0005]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底箱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三定位模组运动的第一动力机构,所述第一动力机构包括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下方的、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沿所述对角线方向做相对/相向运动的第一动力机构和第二动力机构。
[0006]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动力机构包括一长方形的第一活动板、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活动板沿对角线方向运动的第一气缸和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一限位块分别与所述底箱的底部平面固定,所述第一活动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形成第一活动块,所述第一气缸与其中一个第一活动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一长方形的第二活动板、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活动板沿对角线方向运动的第二气缸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气缸和第二限位块分别与所述底箱的底部平面固定,所述第二活动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形成第二活动块,所述第二气缸与其中一个第二活动块固定连接。
[0007]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底箱的上表面上对应所述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的位置处分别形成有沿所述对角线方向的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可分别沿所述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方向做往复运动。
[0008]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模组包括:用于放置光学片的第一承载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板左下角的L状的第一定位板、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板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X向压块和Y向压块,所述X向压块可沿X方向左右移动,所述Y向压块可沿Y方向前后移动。
[0009]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机械手模组包括一设置在所述底箱上方的机械手、以及设置在所述底箱内部的用于驱动所述机械手沿左右方向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别一个与所述底箱固定连接的X向滑轨、可沿所述X向滑轨做往复运动的定位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定位座上的Y向滑轨,所述机械手可固定在所述Y向滑轨上并沿Y向滑轨方向上下往复运动,所述机械手的活动端上设置有真空吸台,用于吸附光学片。
[0010]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块呈L状,其纵向板的两端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活动块的位置处形成有可利用紧固件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滑块呈长方形状,其前后两端分别对应所述第二活动块的位置处形成有可利用紧固件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有多个围绕所述第二定位模板的第一弹性定位块,所述第一弹性定位块可朝向/背向所述第二定位模板做往复运动,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有一可沿上下左右方向运动的第二弹性定位块,所述第二弹性定位块呈倒L状,其朝向第二定位模板的一端上形成有导电触点。
[0011]本实用新型LCM背光自动贴膜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底箱上表面上的、用于对光学片进行定位的第一定位模组和第二定位模板、环绕设置在第二定位模板周围的第三定位模组、以及设置在底箱边缘处的用于将第一定位模组内光学片取出并放置在第二定位模板内部的机械手模组。本实用新型LCM背光自动贴膜装置,可分别对光学片定位并可微调,提高组装精度;并且在贴膜的过程中背光通电点亮,可实时观察是否有异物带入造成品质并及时修复;利用机械手释放遮光胶纸贴附后并保持压力及时间可独立调整,适合不同产品需求并避免人工加压效果不稳定,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有效提高了产品的加工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一实施例中LCM背光自动贴膜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一实施例中LCM背光自动贴膜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4]图3为图2中的第一动力机构的仰视图;图6为图2中第二动力机构的仰视图。
[0015]图4为图1中第三定位模组的俯视图。
[0016]图5为图1中底箱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LCM背光自动贴膜装置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8]请同时参见图1和图2,一种LCM背光自动贴膜装置,其包括一用于承载整个装置的底箱10,还包括设置在底箱10上表面上的、用于对光学片进行定位的第一定位模组30和第二定位模板40、环绕设置在第二定位模板40周围的第三定位模组50、以及设置在底箱10边缘处的用于将第一定位模组30内光学片取出并放置在第二定位模板40内部的机械手模组20,第二定位模板40的左下角和右上角的对角点之间形成对角线,第三定位模组50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二定位模板40左下角和右上角上的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
[0019]底箱10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三定位模组50运动的第一动力机构70,第一动力机构70包括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下方的、且用于驱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沿对角线方向做相对/相向运动的第一动力机构71和第二动力机构72。
[0020]请同时参见图3,第一动力机构71包括一长方形的第一活动板712、用于驱动第一活动板712沿对角线方向运动的第一气缸713和第一限位块714,第一气缸713和第一限位块714分别与底箱10的底部平面固定,第一活动板712的上下两端分别形成第一活动块712,第一气缸713与其中一个第一活动块712固定连接。
[0021]请同时参见图6,第二动力机构72包括一长方形的第二活动板721、用于驱动第二活动板721沿对角线方向运动的第二气缸723和第二限位块724,第二气缸723和第二限位块724分别与底箱10的底部平面固定,第二活动板721的上下两端分别形成第二活动块722,第二气缸723与其中一个第二活动块722固定连接。
[0022]请同时参见图5,底箱10的上表面上对应第一活动块712和第二活动块722的位置处分别形成有沿对角线方向的第一滑动槽11和第二滑动槽12,第一活动块712和第二活动块722可分别沿第一滑动槽712和第二滑动槽722方向做往复运动。
[0023]第一定位模组30包括:用于放置光学片的第一承载板34、设置在第一承载板34左下角的L状的第一定位板31、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定位板31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X向压块33和Y向压块32,X向压块33可沿X方向左右移动,Y向压块32可沿Y方向前后移动。
[0024]机械手模组20包括一设置在底箱10上方的机械手21、以及设置在底箱10内部的用于驱动机械手21沿左右方向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22,第二驱动机构22包别一个与底箱10固定连接的X向滑轨222、可沿X向滑轨222做往复运动的定位座221、以及设置在定位座上221的Y向滑轨223,机械手21可固定在Y向滑轨223上并沿Y向滑轨223方向上下往复运动,机械手21的活动端上设置有真空吸台,用于吸附光学片。
[0025]请同时参见图4,第一滑块51呈L状,其纵向板的两端分别对应第一活动块712的位置处形成有可利用紧固件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定位孔511 ;第二滑块52呈长方形状,其前后两端分别对应第二活动块722的位置处形成有可利用紧固件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定位孔521 ;第一滑块51上设置有多个围绕第二定位模板40的第一弹性定位块61,第一弹性定位块61可朝向/背向第二定位模板40做往复运动,第二滑块52上设置有一可沿上下左右方向运动的第二弹性定位块62,第二弹性定位块62呈倒L状,其朝向第二定位模板的一端上形成有导电触点621,该导电触点621与LCM背光屏上的电源触点连接后,可通过外部电力将LCM背光屏点亮。
[0026]实际操作时,首先将待贴的遮光双面胶放入第一定位模组,第一定位模组自动对遮光双面胶进行定位,机械手移动至遮光双面胶的上方并下降开启真空吸台,在吸力的作用下将遮光双面胶取出后再上升,然后将已贴膜的背光胶框放入第二定位模板,第三定位模组开始对背光胶框进行定位,定位完成后,在第一滑块的动力作用下将背光胶框往右上角移动,同时的,第二滑块开始朝向左下角移动,当第二弹性定位块上的导电触点与背光胶框上的电源触点连接后,背光屏被通电并点亮背光,操作人员再在背光屏的上方放入扩散片和上下增光片,然后机械手移动至背光屏的上方并下降,然后释放真空吸力,将遮光双面胶释放在背光屏的上方,并且保持压力一段时间后,即完成遮光双面胶的贴敷,此时,操作完成。
[0027]综上,本实用新型LCM背光自动贴膜装置,通过在底箱上表面上的、用于对光学片进行定位的第一定位模组和第二定位模板、环绕设置在第二定位模板周围的第三定位模组、以及设置在底箱边缘处的用于将第一定位模组内光学片取出并放置在第二定位模板内部的机械手模组。本实用新型LCM背光自动贴膜装置,可分别对光学片定位并可微调,提高组装精度;并且在贴膜的过程中背光通电点亮,可实时观察是否有异物带入造成品质并及时修复;利用机械手释放遮光胶纸贴附后并保持压力及时间可独立调整,适合不同产品需求并避免人工加压效果不稳定,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有效提高了产品的加工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0028]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LCM背光自动贴膜装置,其包括一用于承载整个装置的底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箱上表面上的、用于对光学片进行定位的第一定位模组和第二定位模板、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模板周围的第三定位模组、以及设置在所述底箱边缘处的用于将所述第一定位模组内光学片取出并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模板内部的机械手模组,所述第二定位模板的左下角和右上角的对角点之间形成对角线,所述第三定位模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模板左下角和右上角上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M背光自动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三定位模组运动的第一动力机构,所述第一动力机构包括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下方的、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沿所述对角线方向做相对/相向运动的第一动力机构和第二动力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CM背光自动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机构包括一长方形的第一活动板、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活动板沿对角线方向运动的第一气缸和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一限位块分别与所述底箱的底部平面固定,所述第一活动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形成第一活动块,所述第一气缸与其中一个第一活动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一长方形的第二活动板、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活动板沿对角线方向运动的第二气缸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气缸和第二限位块分别与所述底箱的底部平面固定,所述第二活动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形成第二活动块,所述第二气缸与其中一个第二活动块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CM背光自动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的上表面上对应所述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的位置处分别形成有沿所述对角线方向的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可分别沿所述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方向做往复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M背光自动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模组包括:用于放置光学片的第一承载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板左下角的L状的第一定位板、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板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X向压块和Y向压块,所述X向压块可沿X方向左右移动,所述Y向压块可沿Y方向前后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CM背光自动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模组包括一设置在所述底箱上方的机械手、以及设置在所述底箱内部的用于驱动所述机械手沿左右方向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别一个与所述底箱固定连接的X向滑轨、可沿所述X向滑轨做往复运动的定位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定位座上的Y向滑轨,所述机械手可固定在所述Y向滑轨上并沿Y向滑轨方向上下往复运动,所述机械手的活动端上设置有真空吸台,用于吸附光学片。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CM背光自动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呈L状,其纵向板的两端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活动块的位置处形成有可利用紧固件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滑块呈长方形状,其前后两端分别对应所述第二活动块的位置处形成有可利用紧固件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有多个围绕所述第二定位模板的第一弹性定位块,所述第一弹性定位块可朝向/背向所述第二定位模板做往复运动,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有一可沿上下左右方向运动的第二弹性定位块,所述第二弹性定位块呈倒L状,其朝向第二定位模板的一端上形成有导电触点。
【文档编号】B65B33/02GK204197384SQ201420641231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31日
【发明者】艾君杰, 乔启军, 黄辉武 申请人:惠州市创仕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