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臂叉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4998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叉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长臂叉车。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叉车都是配备门架进行货叉载重提升,由于力矩较短,载重有限,载重提升能力弱,油耗高,容易发生故障,导致生产力下降。因此,现在亟需一种载重提升力强的长臂叉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长臂叉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普通叉车载重提升能力弱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长臂叉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有驾驶室,所述车体中央设有贯穿整个车体的长臂,所述长臂下方设有支柱,所述长臂由所述车体内的液压系统控制,所述长臂前端安装有货叉,所述长臂后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导向柱和所述第二导向柱的数量分别为两个。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导向柱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导向柱的高度。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柱的间距、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柱的间距均与所述长臂的宽度相适配。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货叉通过连接器安装在所述长臂前端。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器的宽度与所述货叉的宽度相同。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驾驶室的顶蓬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叉车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长臂采用杠杆原理,载重提升能力更强,油耗更低,故障率小,生产力得到大幅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长臂叉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体;2-驾驶室;3-长臂;4-支柱;5-货叉;6-第一导向柱;7-第二导向柱;8-连接器;9-顶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长臂叉车,包括车体1,车体1上设有驾驶室2,车体1中央设有贯穿整个车体1的长臂3,长臂3下方设有支柱4,长臂3由车体1内的液压系统控制,长臂3前端安装有货叉5,长臂3后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向柱6和第二导向柱7,第一导向柱6和第二导向柱7的数量分别为两个,第一导向柱6的高度小于第二导向柱7的高度,两个第一导向柱6的间距、两个第二导向柱7的间距均与长臂3的宽度相适配,货叉5通过连接器8安装在长臂3前端,连接器8的宽度与货叉5的宽度相同,驾驶室2的顶蓬9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长臂叉车,包括车体,车体上设有驾驶室,车体中央设有贯穿整个车体的长臂,长臂下方设有支柱,长臂由车体内的液压系统控制,长臂前端安装有货叉,长臂后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的数量分别为两个,第一导向柱的高度小于第二导向柱的高度,两个第一导向柱的间距、两个第二导向柱的间距均与长臂的宽度相适配,货叉通过连接器安装在长臂前端,连接器的宽度与货叉的宽度相同。该叉车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长臂采用杠杆原理,载重提升能力更强,油耗更低,故障率小,生产力得到大幅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项卫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宇锋仓储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16
技术公布日:2017.10.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